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李敖自称500年来白话文第一人 一个小角色出现 高晓松:他是神

时间:2014-11-20

也许听得多了,好比青春期的叛逆少年有了逆反心理,大家说东,他偏要往西,你们使劲夸赞这个人,我便偏要揪出他许多毛病来

提示:本文共有 268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在文学圈里除了王朔以外,李敖大概就是最狂的一个,既然要凸显自己是500年来写白话文的第一人,李敖少不得是要拿鲁迅开刀的——鲁迅就像一座横亘在中国作家面前的大山绕不开,他纵然可以不看,但是又少不得要听到各种对鲁迅的赞美和歌颂。也许听得多了,好比青春期的叛逆少年有了逆反心理,大家说东,他偏要往西,你们使劲夸赞这个人,我便偏要揪出他许多毛病来。

中国人现在不知道是不是有了这样一个毛病,古人很喜欢树贤立圣,漫长的封建历史就是一部“造神史”,现在我们寺庙里拜的关公、岳飞孔圣人,都是凡人出身,最后却成为了神,成了圣人。古人的观念好像远比现在的中国人要更宽大豁达,但好像晚清以后“毁神倒贤”就成了潮流,从孔子被推倒开始,中国的贤人好像也就变得那样了。现在的中国人是不是越来越妒贤了呢?我感到很困惑,一个中国人的地位但凡高一些,便立刻有一大群人恨不得把他拉下来砸个稀巴烂,譬如莫言拿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便有一群人说不过如此,靠讨好西方人得的奖,杨振宁在他们眼中也成了毫无成就。

李敖看鲁迅的文字,说“鲁迅的白话文是一种别扭的白话文”,那他如何说自己呢?他说“中国文坛五百年前五十年内,写白话文排在前三名的都是我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骂我吹牛的人,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骂他吹牛的人有没有给他立牌位当圣贤来供我看是多半不会的,按照中国人现在的习性,没说他是数典忘祖便是万幸了。

白话文写作谈不上孰优孰劣,既然是大白话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文字之美,通俗接地气就是标准,关键就是要让读者看得懂,把屈原的《离骚》供出来,95%以上的读者都要大呼头疼。李敖的小说写的好,《北京法源寺》真是一流作品,有《红楼梦》的大气,传统的中国仁人志士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在他的笔下被诠释的可谓精妙和深刻,诸君要了解李敖《北京法源寺》是必须要读的。

但如果硬要说用白话文写作有哪些中国作家值得称道,李敖虽然自诩500年来第一人,但权当李敖狂语博世人一笑,自然是当不得真的。鲁迅的杂文写得好,但文体并不全然是白话文,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过去一些文言文写作残留的习气,鲁迅的文体有一种绕口但又很精致的古典和结构美,他的文体不易模仿,恐怕也没有作家愿意模仿,因为一写就晓得师出鲁迅,没人愿意背这个大包袱。

何况如今我们都追求原创和风格。

杂文和短篇鲁迅是第一流的作家,用白话文写杂文写的一流还得提王小波。他的小说中规中矩,《三部曲》看了以后感想平平,反倒是他的杂文让人感到震耳发聩。高晓松看王小波的作品,说“以我有限的阅读量,王小波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并且甩开第二名非常远,他在我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矮大紧最近虽然饱受非议,但是这个评价很是深得我心。

另一个作家冯唐则更加直白了,说自己“就是王小波门下走狗”,这一切的盛赞之下可能会让读者觉得他是一个在文学世界里攻城掠地的大作家,但实际上他是被排除在主流文学之外的。他既不属于任何作家群体,也不属于任何作家流派,他既不是传统像路遥、也不是批判现实如莫言,既不是理想的、也不是先锋的,简而言之,在他活着的时候就是文学界的“局外人”,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

王小波的作品以思想见长,故事并不算优秀,同样是从特殊年代走出来的作家,王小波的作品更多关注的是对人性、思想和社会的解放,他的杂文思想性很强,很能给人启发。譬如你读莫言的《红高粱》,看的是故事,感受的是历史的艰辛和沉重以及现实的苦难,好比看了一出连载八十级的电视连续剧,看完以后不禁唏嘘感慨。

但读王小波的作品,他是在告诉你“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生活?”譬如他在《沉默的大多数》序言中说“在一个呆板的社会里,人们可以收获到幽默——起码是黑色的幽默”,现在人们都在讲生活要有趣一些,要遇到一些有趣的事,遇到一些有趣的人,否则生活真是无聊透顶,该是多么的糟糕。王小波发出他的幻想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追根溯源,王小波才是“有趣生活”的老祖宗和代言人。

为什么王小波要发出这种幻想和期许呢?他说“就是在我呆的这个社会里,什么都收获不到,这可是件让人吃惊的事情”,那个社会过去有多么无趣呢?就是莫言无书可读的年头,是刘慈欣只能偷偷阅读科幻作品的年代,是王小波这些人只能看小红书,连鲁迅的书都不能看的岁月,思维的乐趣被剥夺了,所以他说“我们在体验思想的快乐时,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不幸的是,总有人觉得自己受了伤害。”

反崇高、反模式化、反整齐——王小波是一个时代的反叛者,中国人一向被教导少说多做,谨言慎行,龙应台困惑于中国人为什么不说话?其实中国人并不是不说话,而是选择性的说,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都是极为讲究和避讳的。有感于此,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调侃到“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则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

读王小波的杂文真是畅快,他是一个一流的写杂文的作家,他的杂文实在也写得好,在我心中他写杂文是比鲁迅毫不逊色的。高晓松说他是第一流的白话文作家,我想并不是王小波的白话文写的多么好,而是他作品中的启发性实在是一流,中国并不缺用白话文写作的一流作家,可能缺的是像王小波这种精神的启发者和开拓者,因为他难得可贵的地方在于——莫言这类传统的作家只是告诉读者过去的历史是怎样的,但鲜少有中国作家像王小波这样告诉人们将来应该是怎么样的?

电影《无间道》中有一句经典台词:这个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

这句感慨实在厚重,王蒙发问“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吗?”这个问题恐怕很难回答,但王小波却用他的文字告诉读者,我们不应该是这样生活的,人们应该有更多的选择,他在《知识分子的不幸》中写道:

你有种美好的信念,我很尊重,但要硬塞给我,我就不那么乐意:打个粗俗的比方,你的把把不能代替我的把把,更不能代替天下人的把把啊。

作为黑色幽默的鼻祖,在王小波的杂文中也不乏像这种“我敢打赌,甚至敢赌十块钱”的另类描写,他长的并不好看,所以写给妻子的情书说“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就泛起微笑”,因此读王小波的杂文既有趣,读完一篇也颇有醍醐灌顶之功。相比较于他的小说,王小波的杂文才是第一流的,他的小说可以不读,但是他的杂文却不能避开,不读他的杂文便等于没有读他这个人。

另外关于王小波的许多经典语录也多是出自他的杂文——不过就是这样一位给后世读者留下许多金玉良言的作家,他生前其实是默默无闻的,是那种典型的“死后成名”的作家代表。其缘由也在于他的作品在那时依然具有很强的尖锐性,开放的性描写也导致他的作品难以融入主流,随着时代的宽松王小波之名才逐渐为世人知晓。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李敖自称500年来白话文第一人 一个小角色出现 高晓松:他是神”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李敖:巴金和鲁迅的白话文不好 不要被前辈人物的东西给唬住了

李敖:巴金和鲁迅的白话文不好 不要被前辈人物的东西给唬住了

中文,德文,好的,英文,文章,巴金,鲁迅,原因,啰唆,方法,文字,英国,过气,这样做,丘吉,冰心,微微,李敖,比日,理斯,胡适,言文,上站,一段时间,一口气,东西,人物,危机,全世界,传译

2016-06-19 #故事大全

李敖自称白话文写得很好 其实五百年前 古人写白话文就很厉害了

李敖自称白话文写得很好 其实五百年前 古人写白话文就很厉害了

李敖,白话文,杜甫,原作者,图片,来源,网络,白居易,请联系,嘴巴,口头语,时候,婆婆,文言文,笑话,诗经,十年来,中国人,大概是,其诗,大诗,李白,计氏,黄遵宪,上庙,两鬓,先生,乡里,人称,作文

2018-08-07 #故事会

李敖为什么贬损鲁迅?两个理由 三个论据 事实证明是他不自量力

李敖为什么贬损鲁迅?两个理由 三个论据 事实证明是他不自量力

李敖,鲁迅,胡适,白话文,作品,理由,论据,成就,思想,不自量力,事实,人物,作家,新文化运动,无法忍受,环境,言语,创作,自然是,保持着,一生,中国,尖酸刻薄,单方面,初衷,力证,和文,姿态,是非,文言文

2010-08-24 #故事阅读

最好的友情 叫做高晓松的朋友圈儿 细数高晓松的铁哥们

最好的友情 叫做高晓松的朋友圈儿 细数高晓松的铁哥们

高晓松,韩寒,马伯庸,高晓,友情,朴树,微博,老狼,好友,陆天明,人之间,让人羡慕,人生,外貌,灵魂,朋友,知己,结果,粉丝,仍旧是,这三个字,给了他,颜值,一壶,有才,白烨,那可,都会,松一,知心爱人

2015-05-04 #故事会

高晓松和亚里士多德的故事

高晓松和亚里士多德的故事

亚里士多德,高晓松,高晓,沙粒,研究,沙漠,字形,晓松,哲学家,问题,嫦娥,沙堆,这句话,仙人掌,冥冥之中,时候,位置,狮子,阿姨,风沙,创作,英国,走不了,大哲学家,岁月,环境,状态,阴风,微笑道,觉得自己

2020-08-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50岁的高晓松 有着不一样的青春

50岁的高晓松 有着不一样的青春

高晓松,音乐,高晓,清华大学,女儿,时候,科学家,老婆,杨一柳,陈赫,单亲妈妈,名门世家,学历,娱乐圈,对方,技能,故事,晓松,青春,他是一个,一个长,很厉害,很多人,那一年,小然,哈哈哈哈哈,多金,张子萱,有才,沈欢

2009-08-16 #故事阅读

高晓松硅谷大学街酒驾的故事

高晓松硅谷大学街酒驾的故事

同志,晓松,帕洛阿,大学,人家,美国,分配,高晓松,得越,兄弟,警察,道理,驾校,工作,三个月内,不干活,毕竟是,从公,圣克鲁斯,常在,得多,高晓,金多,同志和,斯坦福大学,车前,迟到了,一前一后,商业街,中国

2011-07-22 #经典故事

高晓松:我家的那些女人啊……|百家故事

高晓松:我家的那些女人啊……|百家故事

陆士嘉,高晓松,张克群,张维,陆士,孩子,母亲,父母,中国,女儿,祖国,张克,普朗特,梁思成,陆钟琦,钱学森,高晓江,深圳大学,清华大学,世界,人生,夫妇,外婆,弟弟,教授,流体力学,影响,教育,施今墨,普朗

2015-05-14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