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韩城处处有故事」毓秀桥上的刘荫枢!

时间:2014-11-22 18:57:24

相关推荐

「韩城处处有故事」毓秀桥上的刘荫枢!「韩城处处有故事」毓秀桥上的刘荫枢!

陕西韩城旅游

发布时间:12 0502:56韩城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注 陕西韩城旅游微信 你才不是古城的过客

吾城 有故事的韩城 有味道的旅程

康熙八年,秋闱已经收官,风似乎也很温柔。

澽水河畔,秋锁城南,一座城一条河,千百年来默默相依相偎。

32岁的刘荫枢一袭素衣,迎风而来,几十年的跌宕起伏,最终归为满腔平静。是啊,刘荫枢没有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的心境了,他不知怎的想到了自己的妻子,想起了第一次见面时,那个女子的脸红,就胜过了一切。

秋闱中举的消息一泻千里,刘荫枢并没有太多的喜悦,他反而很沉静,内心反复激荡起了横渠先生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

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除非没心没肺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否则谁都需要扛起一片或大或小的天空,总有人需要在这片天空下安稳生活,这是他要做的事。

历史的浪潮中,康熙八年还没有翻起过大的水花,一个恍惚就已经到了康熙十四年了,平凡而悠闲。

刘荫枢已经38岁了,这几年里,他以举人的特权庇佑村民们减轻赋税,将仅有的俸禄拿出开办了私塾,不论贫富贵贱的学童都可以免费上课,他还亲自当了先生前来授课,同时闲暇之余开始着手《春秋蓄疑》的草稿。

那应该是每个月色朦胧的夜晚,刘荫枢总要踏着月色坐在澽水河畔,开始了无限的深思,妻子默默站在他身旁静静地等待着。

刘荫枢心里明白,天雨虽宽,却不润无根之草,他想起了族祖父刘永祚波澜壮阔的一生,那位明末的宣镇巡抚,想起了父亲告诫,想起了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他似乎又想起了妻子,这个在自己艰难处不舍不弃的女子,那总是盈水秋眸望穿秋水,是一种怎样的情?

康熙十五年了,刘荫枢进士及第了。

从河南兰阳知县开始,刘荫枢走上了历史的政坛。在地方任满期后,刘荫枢进京任职,从吏部到刑部又调任户部,结束了户部任期,他开始了走上了自己的宦海十年,江西赣南道副都御史,云南按察使,广东、云南布政使、贵州巡抚,直到雍正元年才回到韩城。

雍正元年,刘荫枢回到韩城了,澽水河畔多了一座毓秀桥。86岁的刘荫枢踏上了毓秀桥,原本像标杆一样笔直的身板已经悄悄弯曲了。

迎着温柔的曦风,刘荫枢仿佛回到了江西赣南道的城门下。

那年他意气风发,得知当地百姓对镇将私收门税的事苦不堪言,他为解百姓苦下定决心清除这个弊端。于是在他的有力推进下门税被废除了,赣南道的百姓们拍手庆贺,一张张朴实的笑脸刻在了他的心里。

那是康熙四十二年,刘荫枢去了云南做了按察使,这一去就是五年。

站在毓秀桥上,刘荫枢想起了他的那匹马,从赣南道便跟随了他。

那应该是个秋季水涨的日子,滇池水溢了田舍,刘荫枢独自骑了马在滇池考察,由于地面泥泞,马蹄失滑,马匹即将倒地滚落滇池,他急忙勒紧缰绳,千钧一刻之时,马匹竟然奇迹般一跃而起。多次的考察,刘荫枢忘不了深山旷野处,那一个人一匹马的背影穿梭在其中。

在朝廷无银可拨的情况下,为免除当地民众受灾之惨状,他动员当地官民开始自筹,动工治理水患。多年后,刘荫枢忘不了自己坐在草滩上休息时,村民们递过来的那碗滇红茶,涩中带甜。

康熙四十七年了,刘荫枢牵着马托着妻子,调任到了贵州做巡抚,这应该是他宦海生涯的最后一站了。

毓秀桥下波光粼粼,风儿轻轻,杨柳儿悠悠。抚摸着桥石柱,这是他教导子女用三两银子卖给了韩城县百姓们,这是他给韩城人留下的一个念想了。

透过了暖阳,刘荫枢努力眯着眼睛,似乎看到了他在贵州轻装简从,分别拜见乌蒙、威宁两土司,三方歃血为盟,息兵罢战的场景。他看到了开垦出来的土地分给苗民时,他们脸上羞涩的笑容。他看到了创设的南笼厅学,看到了贵州各县兴办的苗学,看到了为贵州增加乡试名额后百姓们的笑容……

站在毓秀桥上的刘荫枢,眼前看到的场景在不断切换着,一幕幕熟悉的画面飘过,最后定格在妻子教民耕织的背影。

恍惚间,刘荫枢转过身,妻子静静地站在了桥头。桥的这头还是青丝,桥的那头已是白发了。

=文字 少梁御史 孙兴

=最温度、最深度,最情怀、最态度的平台

史记韩城 · 黄河特区

“华夏”之根,河山圣地。五万到八万年前,华夏先祖在这片充满光和热的土地上刀耕火种,结庐而居,繁衍生息。从神话传说的龙门吟唱到山川河流的形胜风度,大禹治水和鱼跃龙门的美丽传唱家喻户晓;舍子救孤的古今第一义士程婴浩然天地,垂名长存。奋笔疾书的史迁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史学巨匠司马迁窗下常握寸管之笔,三千年历史跃然于《史记》。司马迁,二十四史的总策划师,他让每一个中国人今天可以骄傲于自己丰富的历史记忆,骄傲于民族的智慧与经验。黄河孕育了黄土文明,然后再选择一个特别的人出生在河边,披肝沥胆,记录下这段伟大的历史。无论是黄河还是历史,无论是心灵还是血脉。韩城,都是中国人在文化上无法绕过的渡口。

12 0502:5712 0319:2012 0319:09相关文章??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韩城处处有故事」毓秀桥上的刘荫枢!”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韩城毓秀桥

韩城毓秀桥

毓秀桥,韩城,桥面,石栏,清康熙,百姓,银子,刘荫枢,法塔,望柱,桥头边,水桥,老城,当地人,全长,人部,两端,两岸,不爽,云贵,人们,弓形,公元,孔桥,历史,古桥,大桥,场景,培养后代,垃圾

2019-03-05

韩城毓秀桥

韩城毓秀桥

毓秀桥,韩城,桥面,石栏,清康熙,百姓,银子,刘荫枢,法塔,望柱,桥头边,水桥,老城,当地人,全长,人部,两端,两岸,不爽,云贵,人们,弓形,公元,孔桥,历史,古桥,大桥,场景,培养后代,垃圾

2019-03-31

「韩城处处有故事」毓秀桥

「韩城处处有故事」毓秀桥

韩城,毓秀桥,刘荫枢,故事,百姓,望柱,人们,代表,儿子,官桥,陕西,身躯,谨记,石栏,旅游,乾隆,修一座桥,曾重修,道光,集胜,两端,乡里,云贵,亘古,全长,全家,俯下,初建,微信,古城

2011-10-11

韩城毓秀桥轶事

韩城毓秀桥轶事

刘荫枢,儿子,毓秀桥,建桥,百姓,韩城,云南,知县,银子,任清,古石,刘巡抚,孙兴旺,崇祯,布政史,建一,福泽,给事中,都御使,在路上,一桥,家有,桥头一,秋雨,尾巴,人流,下述,乡亲,两岸,世事

200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