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情境导入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4-11-23

故事情境导入小学数学

提示:本文共有 232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摘 要: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学和抽象性,很多数学知识很难让小学生从直观层面上去学习,如果将数学课堂情景化,结合学科和小学生特点运用一定的情景导入,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导入法;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 7661(2014)17 244 01 数学知识大多以抽象的图形、符号为表现形式,学生往往对此不感兴趣,课堂上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点,恰当地运用情境导入,让“静”的知识“动”起来,通过直观的图像、鲜艳的色彩,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去积极地探索、主动地发现。情境导入有多种方法,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状况等进行情景创设,一般分为:激疑导入、谈话导入、实验导入、活动导入、故事导入等多种形式。情境导入是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一般以1 3分钟为宜,不宜超过5分钟。 一、激疑导入 设置疑念,可突出主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强烈愿望。一个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巧设悬念导入新课时,精练、有创造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是创设悬念的有效方法。看似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一些典型的问题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从而步入求知兴奋状态。例如:一位老师在讲解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时,提出 :如果我们把圆分成若干等分,进行拼图,能拼成个什么图形呢?学生一下来了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圆分成4等分,8等分,16等分,32等分......加上多媒体的演示清楚直观的看到拼图的结果,就是圆可以拼成长方形,从而推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推理出来的公式,学生掌握的牢固,让本来枯燥的学习变成了实践检验的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能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三言两语直奔主题,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产生学习动力,但语言一定要精练,有感染力。例如:一位教师在上一年级上册“钟表的认识”时,先让学生听一段滴答滴答的声音,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猜出是闹钟,然后出示一个挂钟,亲切的对学生说:谁能告诉老师现在钟上几点了?这时候学生什么样的回答都有,老师抓住时机说:现在究竟是几点了呢?如果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那么就能准确的回答刚才老师的问题了。学生一下就产生了求知的欲望,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要弄懂老师手上的挂钟现在究竟是几点了,带着这个目的去学习,学习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三、实验导入 实验导入在数学中应用较少,但也给数学课起了不少的润色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以一个切入主题的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提示事物内部的规律,解决新课程的主要内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并深入思考的能力。例如:一位老师在上5年级上册“三角形内角和”时,先用多媒体复习三角形的种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要求学生分组各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剪下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小组内合作动手拼一拼,看能拼成了什么图形?学生经过动手实验,得出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也就是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这种导入法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知识,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动手探究知识的学习习惯。 四、活动导入 活动导入的目的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或是在为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同时又起到过渡的作用。例如:一位老师在上2年级上册“人民币的认识”时,组织学生用自己手中课前准备好的人民币道具,进行购物的活动,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要计算该找回多少钱以及了解人民币的换算。教师把购物活动进行恰当的小结,让学生从活动中掌握本课教学重难点。虽然活动导入在整个教学中都占很重要的位置,但是一定要把握它的配角地位,不可以喧兵夺主,更多的时间还是要留给学生学习新的内容,让学生有独立自主的学习机会,不然就失去了导入的目的。 五、故事导入 儿童特别喜欢听故事,故事本身具有情节形象生动的特点,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故事导入也很容易让学生分神,因此在使用时要求教师选用的故事一定要慎重。例如:一位老师讲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时,使用了童话导入。首先出示看一个动画:白雪公主。(课件动态演示:白雪公主戴着冠军奖牌回宫殿,紧随其后的是四个小矮人,并配以画外音,小矮人:“白雪公主,你今天太美了,天下没有人能和你比。”)噢,刚刚结束的全国舞蹈大赛,白雪公主获得了第一名,四位小矮人是跑去祝贺的。白雪公主决定拿出自己最爱吃的苹果招待她的好朋友。(课件动态演示,小矮人围坐在桌旁,白雪公主拿出12个苹果、4个盘子放在桌上。)白雪公主怎么分合适呢?(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然而这位老师用该童话引入,会分散孩子对新课内容的注意,把注意力转移到白雪公主的故事内容上了。因此,在进行故事导入时,教师在注重运用故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要注意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故事内容转移到学习重点上来。 当然,教无定法,关键是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各种导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有时候往往是相互交替使用的过程。导入情境的设计不能机械化,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来灵活处理,必能做到事半功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 6513323.htm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情境导入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情境导入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导入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老师,情境,情景,特点,谈话,数学,小学生,图形,悬念,教学,拼图,教师,数学知识,方法,问题,钟表,小学数学,让学生,了学,几点了,上册,主题,关键词,公式,抽象性,学科,图像,创造性地,内容

2012-02-18 #经典故事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生,小学数学,情境,课堂,数学教师,教师,数学,直角,教学中,小兔子,教学,情境教学法,同学们,小学,教材,学周刊,信息技术,作用,兴趣,形状,数学课,时候,钟面,小闹钟,教学水平,数学素养,深入挖掘,立体图形,要注重,课件

2020-08-15 #故事大全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课堂实例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课堂实例

三角形,学生,四边形,汽车,五边形,让学生,知识,教学,能力,几个人,名称,情境,小组,情景,数学知识,木条,模型,游戏,稳定性,老师,交流,动脑,各部分,教学中,学生自主,平梁,培养了,三角,下子,亲身经历

2017-01-07 #长篇故事

小学数学之了解方程的意义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小学数学之了解方程的意义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方程,等式,式子,等量关系,意义,会用,情境,内容,牛奶,质量,长方形,并完成,图中,盛水量,含义,共运,判断题,字母,正确区分,樱桃,未知数,热水瓶,种子,铺垫,面积,教学目标,大货车,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难点

2015-10-28 #经典故事

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学生,数学,课堂,数学故事,小学数学,教师,小学生,数学知识,故事,数学课,知识点,数学教学,兴趣,对数,思维能力,教学,问题,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学,传统,内容,数字,注意力,氛围,热忱,知识,能力,课外作业,应用,影响

2020-08-11 #小故事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故事,数字,学生,小学生,课堂教学,小学数学,应用,效率,教师,数学,教学,注意力,课堂,改革,来提,促进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数学思维,小学,基础,对数,能力,老师,重要性,阶段,影响,龙源期刊网,可以使用,学习能力

2020-01-21 #故事大全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故事,数字,学生,教师,内容,笔者,小学生,特点,知识,饼干,教学中,兴趣,操场,教学,花生,应用,学生学习,事半功倍,数学教学,人参果,同学,周长,外圈,小袋鼠,教学效果,教材内容,数学,枯燥乏味,积极性,礼物

2015-08-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故事,数字,学生,教师,内容,笔者,特点,知识,饼干,教学中,操场,花生,学生学习,教学效率,事半功倍,数学教学,个人,人参果,兴趣,同学,周长,外圈,小学生,小袋鼠,教学,教学效果,教材内容,数学,枯燥乏味,积极性

2012-11-19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