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央视《开讲啦》寻找“西迁精神”

时间:2014-11-30

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昨晚现场的温情与感动↓↓特别开场:西迁老教授演唱歌唱祖国节目以一种特别的形式开场13位西迁老教授齐聚13位交通大学西迁老教授:丘

提示:本文共有 480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对于央视《开讲啦》节目

大家肯定很熟悉了

这一次

《开讲啦》来到了西安

来到了西安交通大学

在这里寻找一段

历经60余载的精神传承

西迁精神

5月19日晚,央视《开讲啦》“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系列节目之西安交通大学专场节目播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数值传热知名专家、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称号获得者陶文铨教授以一名交大西迁亲历者的角度,讲述了交通大学西迁人、西迁事、西迁情,带领观众再次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中。

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

昨晚现场的温情与感动

↓↓

特别开场:

西迁老教授演唱《歌唱祖国》

节目以一种特别的形式开场

13位西迁老教授齐聚

13位交通大学西迁老教授:丘大谋、沈亚鹏、朱钰鹏、潘季、陈听宽、朱继洲、胡奈赛、宋余久、卢烈英、陈瀚、鲍家元、金志浩、李怀祖。

老教授们用洪亮的声音

演唱了《歌唱祖国》

这是60余年前

回荡在交大西迁专列上的歌曲

那时风华正茂的交大西迁人

带着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与真挚

带着建设西北的豪迈与热情一路向西

将爱、家、事业都深深扎根在黄土地上

陶文铨院士:深情讲述交大西迁故事

1956年,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交通大学迁往西安。6000多名交通大学的骨干力量随校西迁,为国家建设、西部科教事业奉献青春年华、智慧力量,谱写了“西迁精神”时代凯歌。

|陶文铨学生时代的记分册|

陶文铨院士是交大西迁后培养的第一批学生,他娓娓道来,深情讲述了交大人的“爱国、奋斗”精神,讲述了交大人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感人故事。

故事一

胸怀大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上世纪50年代,国务院做出交通大学西迁的决定。交大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立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55年5月,彭康校长率资深教授一行奔赴西安,共同察看和商议交通大学新址。十个月的时间,就从万顷麦田到建筑起一个能供6000余名教职工学习、科研、生活的校园,这离不开交大人的辛勤努力,更离不开陕西省、西安市和当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昂扬前行,全力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成为引领西部高教发展的璀璨明珠。

| 背景图:1955年5月,交通大学校长彭康率资深教授踏勘交通大学新址|

故事二

无私奉献:全校齐心协力一路向西

以彭康校长为首的交通大学党委坚决贯彻党中央要求,积极开展动员和组织工作,全校师生员工思想高度统一,迁校工作十分顺利。

1956年初,为保证新校园顺利开学,总务部门同志们夜以继日运输和安装保障上课用的教学、科研设备。

交大西迁人团结合作、互帮互助、齐心协力。1956年9月10日,交通大学在西安人民大厦礼堂举行了开学典礼。学校没有因为迁校而晚开一天学、迟开一门课、少开一个实验,交大人共同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一次“伟大迁徙”,彻底改变了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背景图:迁校时,学校总务同志将实验器材、档案、图书、教职工行李等打包装箱|

故事三

弘扬传统:代代不忘初心创新致远

陈大燮先生毅然舍弃了上海优越条件,携夫人首批西迁,他和杨世铭先生一起,在西北开创了我国传热学科研教学的新格局。

|背景图:国家一级教授、著名热工专家、热力工程学界先驱陈大燮在指导青年教师备课|

陶文铨院士是团队第三代学科带头人,他始终坚守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年近八旬仍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培养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何雅玲院士等,一代代薪火相传,矢志创新。

|当屏幕上出现陈大燮先生塑像照片时,陶文铨院士深深鞠躬,感念交大西迁前辈对祖国赤诚的爱、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对学生无私的关怀|

故事四

艰苦创业: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

“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街”是初建校址时学校环境的真实写照。交大西迁人不怕苦,不怕难,克服了种种困难。

作为西迁艰苦奋斗象征的草棚大礼堂,满载着陶文铨院士的青春岁月。即使这里只是茅草搭建,冬凉夏热,顶棚透光,只能坐在长条凳上听讲座,但老师们的精彩报告深深触动着师生,大家立志要用知识报效祖国。

在“西迁精神”的指引下,西安交大为党和国家奉献着力量与智慧。西迁以来,学校累计培养毕业生近25万名,其中40%留在西部建功立业;培养出的34位两院院士,有近一半在西部工作。1978 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26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背景图:1957年时学校大礼堂还没有建成,学校请来南方工匠,用竹子精心搭建了一座令人称奇的“草棚大礼堂”|

当然

小布也要和大家分享

陶文铨院士的“十大开讲金句”

随着开播

节目在西安交大师生校友中

也引发起热烈反响

向上滑动阅览

“陶文铨教授是我们团队的灵魂和旗帜。”这是能动学院热流科学与工程团队的共同心声。

“虽然已经亲历了录制现场,但是再次在电视上看到陶教授,内心仍然激动不已。”能动学院党委书记何茂刚说,看完节目后,我又有新的收获和感受,以陈大燮、杨世铭先生为代表的西迁老教授“传帮带”精神和以陶文铨教授为代表的西迁传人的敬业精神推动了热流学科的不断发展,也培育了一批服从大局、团结和谐的科研攻坚队伍。

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唐桂华教授感慨道,饮水而思源,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交通大学热工教研室,发展到目前的热流科学工程系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是交大西迁然后不断成长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

实验室高级工程师陈磊谈到,到科学最前沿的领域去攻坚克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把西迁这棵常青树继续浇灌下去,让西迁精神永存,让西迁大树常青。

能动学院屈治国教授在节目结束后始终回想着陶文铨教授“交大迁到哪里,我就考到哪里”这句话。他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陶文铨教授已经八旬高龄,仍然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我们青年人将秉承历史传承、发扬西迁精神、树德育人,为争创世界一流学科做出自己的贡献。

热流专业博士研究生、2017年陶文铨院士奖教金获得者戴仁坤表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陶院士等西迁前辈的精神风骨,我们这些后辈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们也必定会追随着陶院士等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传承和发扬伟大的西迁精神,努力做一个更加优秀的交大人。

金志浩是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15位西迁老同志中的一位,看完节目后,他既激动兴奋又满怀憧憬,他说,西迁属于每一个交大人,讲好西迁故事,学习西迁精神,我们不能只当一个旁观者,而要做一个参与者,一个传承者,一个宏扬者。

西安交大退休教授张爱凤、聂云章在节目播出后,翻出了曾经的教学资料一一回忆,并谈到,峥嵘的岁月已经过去,但是交大人要永远坚定爱国情怀,做好教书育人,不论何时都要服从党和国家召唤,以人民利益为重。

凌永祥教授1963年从上海到西安交大上学,他说,陶文铨教授把“西迁精神”阐述得非常感人,从那个年代走过来,有两点深刻的体会:一是学好知识,二是把一切贡献给国家。

朱渊澄是西安交大1960届机械系校友,目前担任西安交大校友文学联合会名誉会长。他谈到,草棚大礼堂称得上是交大西迁后的文化活动中心,是西迁交大人的重大创造,对文化氛围的建立,立下莫大的功勋。

文秉友是西安交大1977级锅炉设计与制造专业校友,四川校友会常务副会长,曾任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董事、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他谈到,交大人那种无怨无悔的“西迁精神”使我心情激荡久久不能平静,我们这代年轻的交大人一定要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勇于担当,艰苦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扎根西部,建设西部。

西安交通大学校友会监事长、陕西民乐新都会商城有限公司董事长、1981级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及设备专业校友李健谈到,五六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他们心中没有个人利益,有的只是在党的号召和指引下,实现国家的強盛和兴旺。

西安老教授蒋大宗的女儿蒋本珊在节目播出后十分感慨,她说,那些经典的西迁老照片带给我们无尽的回忆,“西迁精神”永远是西安交大的立校之本。

1998级机械工程专业校友王海林谈到,为西迁者点赞,这代人为了国家舍身取义,真的做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何以祸福避趋之”。

2014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校友张同彤在酒泉卫星测控中心工作,他讲到,西迁师生们献完青春献终身,在我们国家的战略机遇期内,做出突出的贡献。自己也将继续在工作岗位上践行“西迁精神”,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韩锐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对传承好“西迁精神”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一方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矢志前行的努力方向和根本遵循,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另一方面,努力将“爱国、奋斗”为核心的奉献报国精神融入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革命文化教育之中。

理学院青年教师张磊是西安交大“西迁精神”宣讲团的成员,他谈到,青年科研教育工作者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以百分百的努力将交大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的核心和高地。

“建功立业开天地,文化认同铸精神。”人文学院常新教授认为,今天我们每位新职工或许还是一颗幼苗,但国家和学校已经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健康成长的环境和土壤,只要我们有“铁肩担道义”的担当意识,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就能用我们的“妙手”谱写人生的“锦绣文章”。

生命学院青年教师李昱辉谈到,新时代的大幕已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人才,而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爱国奉献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

作为研究生思政辅导员,医学部何海洋老师表示,我们作为新时代、新机遇时期的交大人,要将学科的发展、交大的办学使命与国家的奋斗目标视为己任,推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交流融合,培养立场坚定、能力过硬的医学人才。

公管学院硕2017级党支部书记张宁在听完陶文铨院士的讲演后有感而发,赋诗一首:挥手华亭,心系家国事业重。牵手长安,汉唐风骨起华容。千秋万代,回首风光西迁路。难忘初心,气吞山河中华梦。

“陶文铨院士的演讲使人在活泼明朗的气氛中感受到交大历史的厚重和前人奉献的热情”,法学院博1659班袁博第一时间通过电脑收看了直播,他说,饮水思源,常忆前辈艰辛业;知恩报恩,方为青春真意义。在新时代,我们要以“不计功劳患无成”的心志激励自己求学敬业的热忱,弃功利之心,多进取之志,做忠孝之人。

“国家虽然不再贫弱,但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彭康书院兼职辅导员邓世培谈到,当前,交大人立足国家需求和国际视野,开始了新的“西迁之路”,作为交大的一名博士生,要以“西迁精神”为内核,在创新港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西迁故事,走好我们这代人的西迁征程。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其然。’国有危难,每个人都应该挺身而出,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民族之魂,”南洋书院行管41班李佳颖讲到,大写的人绝不拘泥于成就,而是展望未来,放眼国家,自守方寸,用行动书写和创造历史。

启德书院法医71班李美豫谈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更何况是如此优秀的榜样。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肯吃苦,肯下功夫,坚决绝“差不多了”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要实现“做到了”“做好了”这样的自我要求。

人文学院硕6069、6070党支部成员杨金钊谈到,“前事之不忘,后代之元龟。”所谓鉴往知来者,不有资于当代,则无以豫将来。在开启新时代伟大征程的今天,我们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历史担当,自觉自为地为西安发展、西部建设、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贡献智慧。

不忘初心

薪火相传

西迁精神不仅是西安交大的,也是大西安城市精神的重要内容和宝贵精神财富!西迁精神更是同延安精神一起,也是陕西省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等都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大西安为西安交大的“西迁精神”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我们将与西安交大师生员工一起,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西迁精神”作出的重要指示,弘扬传承好西迁精神!

资料来源: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中心、央视新闻

编辑:阿斐丨审核:何砾、陈颖

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央视《开讲啦》寻找“西迁精神””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传承红色基因 央视《开讲啦》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央视《开讲啦》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革命文物,顾玉才,故事,记者,央视,施雨,王飞,新华社,一主,国家文物局,北京,文化,历史,基因,必要性,征程,才能,文物,红色,精神,观众,营养,节目,观众们,青年人,青年,创作,一个故事,什么关系,了一段

2018-07-29 #经典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央视《开讲啦》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央视《开讲啦》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革命文物,顾玉才,记者,故事,央视,王飞,施雨,国家文物局,一主,文化,历史,基因,必要性,征程,才能,文物,红色,精神,观众,营养,节目,观众们,青年人,青年,创作,一个故事,什么关系,了一段,伟大复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2018-05-15 #故事会在线阅读

今晚央视《开讲啦》刘国彬研究员讲水土保持的故事

今晚央视《开讲啦》刘国彬研究员讲水土保持的故事

研究员,开讲啦,故事,植被,谢业,中央电视台,所前,水保所,作者,作用,他用,主持人,代表,全程,农民收入,小时,安塞,层面,所长,掌声,来源,次数,栏目,知识,节目,经历,精神,翻一番,语言,过程

2011-08-22 #小故事

“走 到延安去!”——央视《开讲啦》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走 到延安去!”——央视《开讲啦》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延安,革命文物,节目,顾玉才,编辑,开讲啦,黄河大合唱,冼星海,孔迈,张艺,那群,马佳,责任编辑,中央电视台,家国,华侨,作品,井冈山,光未然,倾情,全场,前辈,太行山,大别山,工作者,年轻人,文化,情怀,征程,所有人

2017-05-25 #小故事

「聚焦」央视《开讲啦》上海开课!听与申城一起成长的造楼人讲故事

「聚焦」央视《开讲啦》上海开课!听与申城一起成长的造楼人讲故事

上海中心,龚剑,世界,上海,利奇马,开讲啦,体系,大楼,技术,高楼,上第一次,中国第一,央视,稳如泰山,吴文俊,上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第,建楼,环球金融中心,第一时间,东方明珠,中国,作者,团队,台风,大厦,外观,城市,大风

2020-04-10 #故事会

央视主持人“青蛙王子”剧东方儿童戏剧公开课——开讲啦!

央视主持人“青蛙王子”剧东方儿童戏剧公开课——开讲啦!

孩子,机构,青蛙王子,疫情,儿童戏剧,节目,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青蛙先生,城堡,形式,戏剧,方式,校长,福利,金龟子,老师,孩子们,教育戏剧,主持人,代表作,动画片,大风车,插曲,栏目,状态,角色,线下,类型,舞台,课程

2013-06-05 #经典故事

川大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做客央视《开讲啦》 医生把救命视为本能

川大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做客央视《开讲啦》 医生把救命视为本能

李为民,患者,华西医院,医生,疫情,病人,武汉,学生,重症,问题,初心,医院,方案,教授,方面,本部,死亡率,病毒,救治,防控,守护生命,小故事,科技力量,义无反顾,刘瑶,四川在线,冲上,分享了,专家,一线

2016-03-13 #故事阅读

注意啦!全新文化节目《一堂好课》开讲 记得陪孩子追!

注意啦!全新文化节目《一堂好课》开讲 记得陪孩子追!

金一南,教授,中华民族,节目,航天,观众,课堂,屈楚,康辉,方志敏,黄景,士官学校,工程大学,央视,思政课,主讲人,代表,年轻人,思想,智慧,烈士,班主任,挑战,之光,思政,中国人,真正地,综艺频道,广播电视总台,代替了

2018-05-12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