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天津市关工委与本报联合推出77岁老党员王辅成动人事迹的报道——活着树一面旗帜 倒下

时间:2014-12-03

天津老党员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87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原标题:天津市关工委与本报联合推出77岁老党员王辅成动人事迹的报道——活着树一面旗帜 倒下铸一座丰碑(下篇)

“信仰、忠诚、奉献与善良,是每一个真正共产党人永远的诗和远方……”这是一位77岁老人终生笃定的誓言和人生的真实写照。天津师范大学退休干部王辅成以自己的一言一行,鞭策自己也影响周围的人都这样去努力——

活着树一面旗帜 倒下铸一座丰碑(下篇)

他在任教期间

自定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

王辅成从1963年开始在和平区人民中学工作,从语文教师干起,历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务处副主任、副校长等职,一干就是19年。

在19年的教育生涯中,无论是当班主任,还是当副校长,王辅成都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王辅成还给自己定下每天至少12小时工作计划:每天早7点到学校,打扫教室卫生、为学生讲课……经常忙到很晚才回家,被师生称为“可爱的勤快人”。

王辅成任班主任时,班上有个很淘气的学生,不时和老师搞个恶作剧,常常气得任课老师找王辅成告状。王辅成坚信“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他下决心改变这个孩子。此后,王辅成与这个学生交朋友,在生活上关心他,在学业上鼓励他。王辅成的努力没有白费,“淘气包”逐渐改掉了爱捣乱的毛病,学习成绩大幅提高。走出校园后,这个“淘气包”参了军,在部队的熔炉里百炼成钢,离开部队后又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日前,这名学生来津看望王辅成时说:“您当年引导我们立志、勤奋和坚毅,对我的人生有很大影响。”

1970年春节,王辅成结婚。婚房简陋,婚礼仪式也非常简单,他和爱人合唱了一首祝福歌就算完成了婚礼。婚后,王辅成仍坚持每天早出晚归,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个为了工作不顾家的人。两年后,他们的儿子降生,可王辅成并没有因为添了儿子而减少工作时间。抚育孩子的担子都落到了爱人的肩上。

采访中,王辅成的老伴儿回忆了一件事:有一年的冬天十分寒冷,三口人靠屋里的一个煤球炉取暖。“有一天,辅成早早去了学校,炉子封上了,没料想会发生煤气中毒。当时孩子陷入昏迷,我也几乎失去意识。我拼尽力气才爬到门口,抠着门缝把门打开,又多亏邻居帮忙才使我们娘儿俩死里逃生。”说到这里,泪水在她的眼中打转:“辅成被邻居叫回家后,看我们没大碍,把我们稍微安顿了一下,又急忙赶回学校忙教学工作去了。”

王辅成一丝不苟地教学,全心全意地育人,勤勤恳恳地工作,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从1980年到他离开教育岗位时的1982年,王辅成连续被评为和平区优秀共产党员。1979年和1980年,他两次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1981年12月16日,天津市教育局发出《关于向优秀教师王辅成同志学习的通知》,并评价道:“王辅成同志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走又红又专道路的模范,是中小学广大干部教师学习的榜样!”

王辅成把荣誉看成是自己继续努力工作、续写奉献篇章的动力。返回工作岗位,他更加努力,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

他在市环卫局工作期间

坚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1982年,王辅成被破格提拔为天津市环卫局副局长兼党组副书记。在市环卫局工作期间,王辅成严以用权,他时刻告诫自己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为了做好环卫工作,在担任市环卫局副局长期间,他身体力行,每到公休日,都和环卫工人一起推着小推车,带着粪勺,到和平区万全道、兰州道以及百货大楼等地的公共厕所淘大粪、清理社区卫生死角。在他和市环卫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一些垃圾成山的区域恢复整洁,不少环卫顽疾得到根除。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实行福利分房政策,初到市环卫局工作的王辅成负责该项工作。他对局机关干部职工的家庭情况做了认真仔细的摸底调查,谁家有多少人、住房条件怎么样、经济状况如何、有什么难事等情况,他都一一记在工作手册上,并和相关科室的专职干部严格按照规定为职工分房,不断帮助困难职工解决住房难题。当看到困难职工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居时,王辅成从他们的快乐中也分享到了快乐。

当时,王辅成在局级领导干部中住房条件最差,可他首先想到的是优先帮助那些住房条件也很差的普通职工,一套又一套福利房分出去了。可王辅成的家数十年处于“寒庐草舍,斗室陋屋”状态。

记者近日去王辅成家采访时,被所见场景深深震撼。他的居室位于六楼,是一个顶层老旧单元房,计租面积38平方米,室内水泥地面、石灰白墙,一个老旧沙发靠在墙上,坐时不好坐,坐下后要费点劲才能站起来,这个沙发已用了30多年。屋里的暖气设施也是前几年才装上的。居室狭窄,书柜却占用了大部分面积,室内每个角落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屋内摆设井井有条。在这儿住了几十年,直到2015年的春节,因爱人身体原因,王辅成和爱人才在孩子的帮助下搬到了儿子名下有电梯的楼房。但除了在新家照顾爱人外,王辅成仍时常到这个老房子为宣讲备课。

对于数十年未改善住房情况,王辅成说:“清贫,这绝不是共产党人追求的目标,但是对于一个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共产党人而言,清贫却折射出圣洁光辉!”他还常说:“当领导的,身教重于言教。在利益面前,让一下、退一步,比说教有用。心系百姓,心中有民,是我的基本遵循。”

他将补贴和推辞不掉的讲课费

全部用于扶危济困

王辅成目睹了在党员干部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他心里特别难受。因为爱党,他最不愿听到别人说党的干部不好。王辅成思忖,党的理论没有问题,只是有一部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毛病。于是,他产生了宣讲“三观”的想法。与其说王辅成讲“三观”讲得好,不如说他实践得好,他坚决不当说一套做一套的说客,而是始终坚守自己的人生信条:活到老、学到老,不能仅满足于生存、生活,还要奋斗、奉献。

早在24年前,王辅成就开始了扶危济困、助弱帮残行动。近几年来,他更是把劳模补贴、推辞不掉的讲课费以及各种奖金全都捐了出去,至今已累计捐款40多万元。

2006年和2007年,他两次赴河北保定,到河北农业大学讲“三观”,其间分文未取,并捐款2000元用于资助该校贫困生;两次到河南省安阳二中(示范高中)讲“三观”,也是未收分文,并捐款2000元用于资助该校的家庭困难学生。2007年1月,他到天津市河西区桃园村街一社区宣讲,并捐款1000元用于帮助低保户。2009年3月,他因腰椎间盘脱出住院治疗,出院时资助同屋一位生活困难的病友1000元。2010年2月,《中国教育报》上的一则报道让他潸然泪下:因父母患重病等原因,秦皇岛市年仅10岁的孟祥贺挑起全部家庭重担,家里穷得连菜都吃不起。王辅成随即拿出1000元委托媒体转交小祥贺。2010年12月,王辅成遇到感动和平十大人物之一孙达人,面对这个全身肌肉萎缩、靠嘴叼牙刷打出万字论文的有志青年,他心绪难平,把1000元递到孙达人母亲的手中。2011年3月,王辅成与和平区建物街小学学生陈艾晨建立起“大手牵小手”帮扶关系,资助陈艾晨1000元……2006年以后,王辅成每年用于扶危济困、助弱帮残的钱款都在万元以上。

后来,王辅成还在宣讲中增加了一条奖励规则,那就是给予在互动环节中表现优异的大学生500元或1000元奖励,目前多位大学生得到该奖。

他认定,离退休干部应比在岗同志有更高追求

从1963年参加工作,到2001年从天津师大退休,再到如今坚持宣讲,王辅成始终不忘初心。他对记者说,在共产党人的辞典里,奉献的含义是“人民高于一切”,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唯有无私奉献,才是共产党人的永恒追求。王辅成常以鲁藜的诗句自勉:“我在‘无我’里获得意义,种子消失在泥土中获得价值。”

1982年“五一”期间,有一件大事令王辅成一生难忘。当年4月,王辅成作为天津市劳动模范的代表,出席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代表座谈会,和其他劳模代表一起受到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同时,王辅成还见到很多令他仰慕的英模。他拿出笔记本,请“中国保尔”吴运铎写下一句话:“把一切献给党!”这六个字也是王辅成的座右铭之一。

王辅成认定,离退休干部甚至应比在岗在职的同志有更高追求,理由是:离退休后,意味着人生步入夕阳阶段,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时间变少,理应抓紧时间献余热;离退休干部比在岗在职的同志受党教育的时间更长,理应做得更好。“老牛明知夕阳短,更应奋蹄再奋蹄。”王辅成说。

今年,王辅成虽已77岁,但仍努力做到两点:一是“活着献生命”,只要生命在,哪怕是拄着拐杖也要继续宣讲“三观”,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更多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时继续把补贴、奖金以及推辞不掉的宣讲费等用于扶危济困、助弱帮残;二是“死后献遗体”,他在遗嘱中明确表示,捐献遗体,并希望将遗体制成标本,服务于科研,站好奉献最后一班岗。他在遗嘱的最后写道:“假如明天早上,我不再醒来,请记住,此生我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爱你,我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党!”

在王辅成的日记本中,记者发现了一首诗:“党!亲爱的党……在您面前,我永远是个幼稚的孩子,虽然如今,我已白发苍苍。我深知:没有您的呵护、关爱和哺育,就不会有我的健康茁壮成长。我深知:儿女的报答如滴水,而——党母恩深,深似大海与重洋!我深知:您对我们最大的期许,就是——活着能够树起一面旗帜,取法乎上!我深知:您对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倒下能够铸就一座丰碑,一座灯塔似的丰碑——为后来人导航。”

这就是王辅成的内心独白!

责任编辑:

天津市关工委与本报联合推出77岁老党员王辅成动人事迹的报道——活着树一面旗帜 倒下铸一座丰碑下篇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天津市关工委与本报联合推出77岁老党员王辅成动人事迹的报道——活着树一面旗帜 倒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党员故事——扬弃:88岁老党员的“学”与“做”

党员故事——扬弃:88岁老党员的“学”与“做”

先生,关工委,理论,学校,地学,报告团,同学们,大学生,老干部,研究,会上,天津市,学院,思想,政治,社会,笔记,责任,读本,交流,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教育系统,总支,活动中,了学,在学校,工作人员,中国梦,校园里

2018-05-25 #长篇故事

天津举行首批“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

天津举行首批“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

新时代,天津市,好少年,未成年人,文明办,关工委,天津,团市委,市教委,市妇联,少年,津市,践行,全面发展,宣传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夏震,付庆,刘雨,刘宇,张晖,孙宇,孔凡,孙安琪,张艾,武敬,在天,中央文明办,青少年活动中心,先进...

2007-06-02 #经典故事

「七一特刊」白云鄂博矿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展播 你感动了吗?

「七一特刊」白云鄂博矿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展播 你感动了吗?

工作,关工委,家长,幼儿园,新生,活动,星光社区,社区,党中央,建设,党员,居民,幼儿,教职工,群众,教育,全区,党组织,实际,学生,教师,时代,楼道,组织,领导,课件,改革,新时代,老党员,业务素质

2010-02-27 #短篇故事

2020年天津市“新时代好少年” 名单公布

2020年天津市“新时代好少年” 名单公布

新时代,天津市,好少年,未成年人,事迹,少年,新人,时代,文明办,是我市,等部门,依晨,梅江湾,班杨,中小学生,关工委,国际学校,广播电视台,有家,逸阳,团市委,先进典型,优秀学生,发明创造,市教委,市妇联,天津,大任,崇德,小书

2017-07-29 #故事大全

天津市领导走访慰问老干部老党员老战士烈士遗属和先进模范人物

天津市领导走访慰问老干部老党员老战士烈士遗属和先进模范人物

...,习近平,王培德,工作,革命,参加革命,市领导,老党员,人员,天津市,英雄,关怀,张士珍,段春华,杜志,盛茂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劳动模范

2012-10-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天津:老党员坚守社区抗“疫”一线

天津:老党员坚守社区抗“疫”一线

张颖,社区,疫情,居民,测量体温,白佳,三潭,车辆信息,天津市南开区,党员,先锋队,西里社区,楼门,肺炎,队伍,做贡献,老党员,报名参加,每天都,新华社记者,社区志愿者,小区

2007-11-07 #短篇故事

向天津市蓟州区老党员柴占德学习 身残志不残 带领全村走致富之路。

向天津市蓟州区老党员柴占德学习 身残志不残 带领全村走致富之路。

群众,共产党员,国家,基地,天津市,身残志不残,老百姓,退伍军人,林园艺,西二营,先进个人,东二,建设中,上级,事业,书记,乡亲,主干道,企业,使命,全镇,农业,冰霜,初心,残疾,地区,市场,大部分,带头人,有限公司

2016-08-10 #经典故事

天津9位老党员千针万线绣《忠诚》

天津9位老党员千针万线绣《忠诚》

十六大,刺绣,作品,中国共产党,中央,党徽,儿童,厚礼,时间,活动,上一份,老党员,整幅作品,胜利召开,刘庠,张为民,李玉珍,王竹梅,王俊,王素萍,邢燕子,邢燕,高玉荣,区人大,天津市北辰区,人民,体弱,光华,党和国家,全国

2011-11-04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