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格物红楼梦001导论

时间:2014-12-14

但是现在大家的意见逐渐统一了,认为是曹沾曹雪芹,是清代的一个旗人,八旗子弟

提示:本文共有 297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最开始在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争议。但是现在大家的意见逐渐统一了,认为是曹沾曹雪芹,是清代的一个旗人,八旗子弟。也有人考证他的老家在辽宁铁岭,赵本山的老乡,这是没有定论的事情。

曹家鼎盛时代,担任过江南织造,这个官咱们通俗地说,在苏杭一带负责给皇宫采购丝织品,绫罗绸缎,是皇家的买办,大概是这么个衙门。因为皇上宫里用的东西不能在市面上买,那得专门去做,专门找一些工人,专门生产。这是上供的东西,皇上用的东西,得特殊制造的,有一个衙门负责这个事儿。曹雪芹的祖上大概做过这么一个官,就负责过这样的事情。也有人说后来乾隆下江南,他们家接过驾。也有人说曹家实际上还肩负着另一个秘密使命,就是给皇帝搜集民间情报,给皇帝打小报告,用今天的话说,上个内参什么的。但这些事情我觉得深究没什么意义,因为跟红楼梦这本书本身关系不大。

这本书的具体成书时间也说不太清楚,反正是清朝早期吧。那么这本书究竟完稿没完稿,好像也有争论。有人说曹雪芹把全书写完了,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遗失,最后前八十回,曹雪芹原稿。因为这故事没完,没到大结局,后来就有诸种续书。有各种人给这本红楼梦往下续,好像至少也有十几种续后四十回的著作。但这里面公认水平最高的就是高鹗写这四十回。所以就把高鹗写的四十回跟曹雪芹写的原著八十回合在一起,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一百二十回本。在各家续的书里面,虽然高鹗续的是最好的,但是跟曹雪芹原著比,你会发现,它不在一个档次上,差的太多了。因此我们讲时可能就涉及前八十回。

也有人认为,当年曹雪芹没写完就去世了,所以到底是完稿了,还是丢了,还是没写完,也有争议,学者的看法也不一致。说曹雪芹没写完的也有证据,因为在脂砚斋评点石头记里就提到:“书未成,而雪芹已经去世。”总之这也是一笔糊涂账,是个难解之谜。后四十回的情节,虽然书没写完,曹雪芹是有总体设计的。由于前八十回里有很多对后四十回的暗示,再加上脂砚斋的评点里头也有一些提到后四十回的故事情节的话,所以现在学者研究也对后四十回的故事情节有一些大体猜测,但这些猜测跟现在高鹗编的情节是对不上的。换句话说高鹗的续书,可能没有忠于曹雪芹原著的写作思路,这也是我不打算讲后四十回高鹗作品的原因吧。

那么这本书,在清朝后期就已经开始兴起对它的研究了,我们都知道研究《红楼梦》这本书后来成为一个专门的学问叫“红学”,现在还有红学专业的博士。研究一本小说,弄一个博士的学位,这也是很离奇的一件事。一本小说最后能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这个在中国没有第二个,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非常罕见的,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这本书的价值。但要说明的,“红学”这个概念最开始在清朝末年提出来的时候,它不是一个很严肃的学术概念,是一个调侃的概念,甚至带点儿贬义和讽刺的概念。但没想到的是从最开始带有调侃和具有讽刺意味的一个词,最后慢慢演变成一个正面的词汇了,成为一个标准的称呼了,而且成为了一个专门的学问。

整体上红学的研究,据我了解,大概有三种不同的形式,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不一致。最早期对红楼梦的研究是中国古代研究小说的通行的手法,就是批注评点,也叫批,当时叫批评。但是这种方式不限于红楼梦这本书的研究,很多古典小说都有文人的批评或者说评点。就像我们熟悉的四大名著,跟四大名著配套的就有四大名批:如毛宗岗批的《三国演义》、李卓吾批《西游记》,这都是非常有名的。给红楼梦做批注的也不止一家,但是其中最有名,属于四大名批之一的是脂砚斋批的。这是个什么人也不清楚,这个人的生平也不清楚。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曹雪芹本家叔叔,但也有争论。脂砚斋是号,是红楼梦最早期的评点,而且是最有名的。我们后面讲的时候,会不断地提到脂砚斋。甚至有人认为脂砚斋是曹雪芹本家叔叔,也是红楼梦最早的几个作者之一,甚至他干预了曹雪芹的写作。据说曹雪芹的草稿他就看过,他参与过草稿的讨论,甚至有一些地方,他的意见影响了曹雪芹的写作。这是第一种对红楼梦的初步研究,用传统小说的评点方式对红楼梦做的初步研究。

在这之后兴起“红学”的一派,甚至可以说是这一派兴起之后“红学”就变成一个正面的词汇,而不是讽刺性、调侃性的词汇了。这一派主要对红楼梦的版本、作者、流传等等进行了考证,这一派的开创者、代表学者是胡适,甚至包括著名的文学家张爱玲,她的研究也可以归到这一派里。这是第二种研究方式。

第三种研究方式在当下比较多一点,站在一个文学评论的角度去研究红楼梦,它的写作手法、艺术风格、人物刻画等等,站在当代文学的视角去对红楼梦进行研究,这是另一派。

我个人总结对红楼梦的研究,或者说对“红学”的研究大体上分这三种不同的方式。为什么要谈这件事,“红学”的这三种研究方式,我个人认为第二种是不可取的。虽然胡适是著名学者,这一派也有很多人用这种方式在做这个工作,但是我认为还是不可取的。为什么呢?你研究的已经不是红楼梦这本小说本身了。这一派,在考证曹雪芹的家事、生平等等。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际上他的思路是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实际上是他本家族发生的一些事,把他文学化的一个结果。我认为这种理解就不对。一会儿我们还要提到,曹雪芹开篇就提到一个人物叫“甄士隐”,为什么涉及这么一个人,实际要取谐音“真事隐”。曹雪芹开篇就提到这个人物,他已经暗示给我们了,他要把真事儿隐瞒。所以红楼梦绝对不是一个纪实文学,曹雪芹的写作有意地把事实隐瞒、混淆。那你要做的研究工作,就要研究曹雪芹家的事,这本身就跟曹雪芹告诉你的信息是相反的、矛盾的。而且这一派还有很多在研究故事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故事的原形是什么?有人说是曹雪芹家族的故事,原型就是曹雪芹的家族。还有人说是影射清初的董鄂妃,就是董小宛的故事。还有一些类似的说法,但这些说法都有一个共性的问题,都不符合“真事隐”的思路。曹雪芹已经告诉了我们,他已经把真事儿隐瞒了,为什么你还要揪真事儿是什么,这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我认为刚才谈的三种思路,第二种这种考辩不可取,原因就是他和曹雪芹的写作目的不吻合。而且对于我们理解这本书、欣赏这本书都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所以这种研究是不可取的。第三种研究,站在文学角度研究,也不是我们授课想要涉及的,因为毕竟我不是文学系教授,我不是中文系教授,不是研究古典文学的。而且我们讲这本书的目的,也不是从研究文学的角度上讲,我们要做一个格物致知的案例。所以在这里我讲的与古典文学的研究方式也不一样,但是它研究的东西对我们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是有启发的,比如说红楼梦的人物刻画的研究,我会用到。包括第一种方式,传统的评点,包括脂砚斋的评点,可能我也会用到一些。但第二种我基本上就不会涉及了。这是“红学”的三个基本研究吧。

我们是怎样一个讲授思路,我要把这个先说清楚。我主要的想法可能要讲一些人物、要讲一些场景,去分析它、去剖析它,这是我主要的一个思路。通过剖析一些人物、场景,我们去学习格物致知,这是我主要的一个思路。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肯定会涉及倒一些其他的内容。对红楼梦相关的我个人感受、理解等等,我就顺便提一提。主线是我刚才说的,讲人物、讲场景。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就会涉及一些其它的东西,而不会完全的守着这两个主线去说。大体从前往后讲,但是有时候可能也会有点儿跳跃性,特别是涉及到人物的时候。

关于背景咱们不多说,以上的内容姑且算作导论。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格物红楼梦001导论”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王阳明:何为“格物”?

王阳明:何为“格物”?

王阳明,格物,本心,无善无恶,心学,王畿,才能,物欲,观点,道理,镜子,王阳,钱德,四句教,事情,全集,善恶,时候,知行合一,老师,行为,良知,生活,王阳明全集,世与,当当,本明,知至,王守仁,王明阳

2012-01-24 #故事会

王阳明—格物致知

王阳明—格物致知

格物,朱熹,阳明先生,格物致知,事物,事事物物,定义,态度,致知,穷理,系统,物之理,内格,和实,大学,内心,一物,主体,先端,共性,全过程,内涵,地方,外格,基础,天理,心向,意识,效果,本体

2018-08-19 #短篇故事

王阳明先生的格物:“正心”

王阳明先生的格物:“正心”

私欲,人心,格物,良知,王阳明,道心,正心,朱熹,阳明先生,天理,孟子,穷理,空想,说法,诚意,诱惑,有两个,徐爱,明德,格君心,王阳,图片,之本,中庸,下意识,一身,人们,事物,事事,事业

2017-07-20 #故事会

再谈格物|王阳明格竹

再谈格物|王阳明格竹

格物,王阳明,变化,朱熹,大学,物理,物体,过程,运动,实验,对象,性质,本义,武器,竹子,不变,圣贤,力量,八卦,敌人,有误,有缺陷,仰则观,伏羲,何曾,其理,劳思,方知天,王天下,传习录

2016-06-09 #经典故事

王阳明的格物致知之意旨

王阳明的格物致知之意旨

格物,王阳明,正心,诚意,格物致知,意念,致知,穷理,事物,功夫,字义,指向,本体,正字,知识,朱熹,顾东桥,知至,齐其家,物之理,其意,意旨,天理,意思,心学,虚灵,良知,百家号,学书,明德

2016-04-17 #小故事

关于馄饨的文化传说 格物致知 知识港湾

关于馄饨的文化传说 格物致知 知识港湾

馄饨,吃馄饨,西施,点心,味美,匈奴,名号,吴王,抄手,水饺,民间,风俗,元始天尊,人们,天地,小吃,我国,新疆,百姓,皮薄,说法,调料,遍布全国,道教,鲜香,发展,夏至面,这一天,扬雄,中提

2020-09-12 #经典故事

王阳明的“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王阳明的“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王阳明,内心,心学,本心,格物,概念,竹子,这个概念,格物致知,佛道,朱熹,王阳,王圣,和发,中庸,事事物物,佛家,大学,光明,圣人,基础,天下,大道,才能,天命,悟道,性善论,情绪,故事,方向

2007-09-30 #长篇故事

王阳明格物路上邂逅竹子 偶然还是必须

王阳明格物路上邂逅竹子 偶然还是必须

王阳明,竹子,朱熹,王伦,朋友,父亲,王华,格物,爷爷,王阳,得如,学说,圣人,心学,理学,粉丝,穷理,格物致知,丛翠竹,才让,明格,有诗云,苏东坡,钱钟书,黄至筠,院子里,病倒了,年间,人们,事物

2008-12-24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