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一个国贫县三个扶贫产业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5-01-14

勤发富香菇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火勤说,虽然遭遇疫情,香菇价格有所下降,但是一直不愁卖,预计春夏菇收入可达2400万元

提示:本文共有 15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沙河乡火光村香菇冷藏库前,来自襄阳等地的货车排起长队等待装货,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勤发富香菇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火勤说,虽然遭遇疫情,香菇价格有所下降,但是一直不愁卖,预计春夏菇收入可达2400万元。

杨火勤是浙江人。鄂西秦巴深山,如何引来浙江客商?

沙河乡党委书记李伟说,火光村的小气候适宜香菇栽培,以前许多人家都靠种植香菇供孩子读书走出大山。

杨火勤从事香菇行业多年,看中了沙河乡的资源优势,在火光村建起标准化食用菌大棚,配置了全自动装袋扎口生产线。他负责承担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制棒灭菌环节,技术人员统一指导农户、分户管理,生产的香菇统一销售。去年,杨火勤的合作社生产销售香菇菌棒120万棒,带动3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超4万元。

“以前是大家拼命把孩子送出大山,没想到浙江客商来到了大山,带领我们脱贫。”沙河乡火光村村民易明超说,他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两个孩子要读书。2015年,他凭借金融扶持政策贷款5万元,开启食用菌发展之路,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确保菌袋成活率达到98%以上。

易明超家的菌棚从两个逐步增至10个,2018年他家顺利脱贫,预计今年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他说:“这几年收入挺好,儿子读大学的钱也有了着落,小香菇成了全家的希望。”

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齐建琼介绍说,当地科学编制产业规划,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药材、黄酒等特色产业,“房县黑木耳”“房县香菇”品牌价值分别达6.06亿元、5.93亿元。为破解风险难题,房县设立农业特色产业保险基金,为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等产业免费购买保险,近3年累计赔付1515万元。

房县土城镇土城村远近闻名,走进这座黄酒民俗文化村,空气中都弥漫着酒香。

记者采访时,瞿万江正忙着为开网店做准备。今年41岁的瞿万江,曾是村中“挂了号”的贫困户。瞿万江曾在十堰一家汽车配件厂打工,当时处的对象来过家里一次,嫌他家穷便提出分手,瞿万江只能借酒消愁。

土城村党支部书记耿吉奎说,瞿万江家以前一年酿几百斤黄酒,主要供自家人和亲朋饮用,少量售卖。近几年,当地返乡能人牵头成立黄酒合作社,努力打造黄酒民俗村。在扶贫干部的动员下,瞿万江家第一个签订民居改造协议。2015年,瞿家第一次酿酒达到1万斤,很快销售一空,当年脱贫。

瞿家黄酒产量逐年攀升,今年将接近5万斤。记者在瞿家看到,2015年底改造的新房一楼为酿酒车间,发酵间还有崭新的提纯设备。规范经营让瞿家的黄酒小作坊搭上了发展快车。目前,酒的商标已经申请成功。提及未来,瞿万江满是憧憬。

昔日荒山、坡田变成了中药材“宝库”,扶贫车间开到了村口……记者走进房县军店镇中村村,看到一幅幅秋后“百草园”画卷。

63岁的贫困户刘志新负责基地的用工统筹和登记,每月可拿到2500元的固定工资。他告诉记者,他家原先住在山上,旱坡地每年只能种玉米、土豆,养两头猪,所有收入仅能维持家用。现在旱地全部流转给了药材基地,每年土地流转费4200元,工资收入有3万元,他家得以顺利脱贫。

军店镇党委书记操航说,全镇现在种植中药材6000多亩,涵盖10多个品种。通过采取“农民流转土地挣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入股分股金”的“三金模式”,药材基地带动242户贫困户年均增收6000多元。

“每村有一个主导产业、每户有一个增收门路、每个市场主体带动一批贫困户,房县实现了每个产业都有龙头引领的发展格局,全县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做、劳动有收入’。”房县县委书记蔡贤忠说,房县已于今年上半年顺利“摘帽”,去年全县特色产业带动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比率达88.64%。今年全县围绕“地里种满、圈里养满、劳力用满”的目标,大力推进产业到户工程,预计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比率超过90%。

(新华社武汉9月24日电 记者 李伟)

编辑:刘雅婷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一个国贫县三个扶贫产业背后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一个国贫县三个扶贫产业背后的故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一个国贫县三个扶贫产业背后的故事

房县,香菇,贫困户,黄酒,杨火,产业,瞿家,收入,食用菌,扶贫,全县,孩子,大山,合作社,基地,特色产业,药材,发展,李伟,易明,土城村,中药材,党委书记,农业,军店镇,客商,浙江,比率,记者,车间

2011-12-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一个国贫县三个扶贫产业背后的故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一个国贫县三个扶贫产业背后的故事

房县,香菇,贫困户,黄酒,杨火,瞿家,收入,食用菌,产业,全县,孩子,大山,合作社,基地,特色产业,药材,记者,发展,易明,李伟,土城村,中药材,党委书记,农业,军店镇,客商,浙江,比率,车间,扶贫

2011-12-17 #小故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一个国贫县三个扶贫产业背后的故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一个国贫县三个扶贫产业背后的故事

房县,香菇,贫困户,黄酒,杨火,瞿家,收入,食用菌,产业,全县,孩子,大山,合作社,基地,特色产业,药材,发展,易明,李伟,土城村,中药材,党委书记,农业,军店镇,客商,浙江,比率,记者,车间,扶贫

2020-05-27 #小故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产业扶贫发挥“造血功能” 小小马铃薯 创造致富路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产业扶贫发挥“造血功能” 小小马铃薯 创造致富路

贫困户,马铃薯,产业,韭菜庄乡,北槽,扶贫,清水河县,丁树,公司,化肥,农户,老党员,原种,内蒙古,合同,有限公司,精准,订单,抗旱,村民们,出生于,加农,施策,董欣,薛宇,阳湾村,新生活,里一,事儿,专用肥

2018-10-23 #故事阅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湖南安化:一片叶子的重量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湖南安化:一片叶子的重量

黑茶,安化黑茶,扶贫,产业,安化,安化县,茶园,华莱,茶叶,湖南,精准,发展,产业链,全国,生态,贫困人口,黄石,肖义,茶产业,中国茶业,两岸,乡村,产业园,发祥地,公信力,农民,包装,叶子,商标,基地

2014-12-21 #故事阅读

扶贫小故事|意志坚强斗病魔 勤劳致富奔小康

扶贫小故事|意志坚强斗病魔 勤劳致富奔小康

陈德,尹玉,石显,病魔,党和政府,单位,情况,县科协,产业,厨房,家庭,政策,病痛,文一,建三,圈舍,土鸡,电话,环境卫生,贫困户,精准,精神,肉牛,长子,养殖,发展,发展好,家庭生活,设施建设,子尹

2014-09-04 #故事大全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静海集聚社会力量 共奏扶贫“大合唱”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静海集聚社会力量 共奏扶贫“大合唱”

静海,肉兔,镇原县,扶贫,攻坚,社会组织,企业,协会,社会,镇原,养殖,结对帮扶,今年以来,学校,有限公司,贫困户,贫困村,项目,区的,王湾村,有一种,力量,产业,代表,合作社,基地,师生,案例,村民,甘肃省

2018-09-22 #故事会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小枣叶托起大产业 绿叶子变成“金叶子”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小枣叶托起大产业 绿叶子变成“金叶子”

阳府,吕梁,芽茶,临县,枣农,山西,枣树,红枣,红茶,集团,茶叶有限公司,发展,产业,可达,年销售额,公司,雷家,中国,农户,原料,国际,扶贫,余人,李金涛,王祥,石楼,茶产业,大有,乡镇,优势

2008-06-29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