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美国花木兰扑街 老外讲不好中国人故事?

时间:2015-01-16

该片号称迪士尼首部由动画片翻拍的真人电影,尚未上映就引发了极大的关注

提示:本文共有 404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文 | 三无青年

2020年9月11日,刘亦菲、甄子丹领衔主演,巩俐、李连杰友情客串的迪士尼大片《花木兰》在因新冠疫情而一再延期上线后终于姗姗来迟,在中国内地正式上映。该片号称“迪士尼首部由动画片翻拍的真人电影”,尚未上映就引发了极大的关注。

刘亦菲饰花木兰

不过,电影刚一上映,评论的风向就发生了不可逆的偏移。如今一周多的时间过去,《花木兰》在豆瓣上的评分已经坐着高速下行的电梯一路降到了4.9分。而在亚马逊公司旗下的以欧美观众为主流的网站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nternet Movie Database,简称IMDb)上,该片的表现也不佳,仅有5.4分。与口碑同步走低的还有票房,上映前三天就达到1.57亿元,但到第10天,总票房却仅有2.45亿元,惨败已成定局。

豆瓣和IMdb上《花木兰》的评分

中国观众评价“史上最差的花木兰”,西方观众评价“一部迪士尼出品的超级大烂片”。《花木兰》从筹划到拍摄再到宣发、上映,可以看出主创方是花了很大力气的,又是全球范围海选演员又是投入创迪士尼真人版公主电影纪录的两亿美元。要的就是“迪士尼打造中国经典IP”的中西通吃,结果最后却遭遇滑铁卢,落了个里外不是人,不仅没能如愿引爆中国市场,在欧美观众群中的形象也受到极大损伤。

就在过去的一年里,《花木兰》每次发布剧照、海报、片花,都能迅速在网络上带起一波热度。自从宣布开拍以来,《花木兰》光是微博热搜就上了170多次。只可惜再美的理想也很难照进现实,在口碑和票房同步扑街的残酷现状映照下,《花木兰》之前所有宣传炒作的噱头,都成了阳光下的肥皂泡,看似美丽,却无法经受外力的考验。

01

花木兰的故事,起源于北朝民歌《木兰辞》,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履历功勋,回朝受封,衣锦还乡的故事。故事本身的内容无从考证是否真实,但因其充满了传奇色彩,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

民间传说中的木兰形象

1998年,迪士尼出品了动画电影《花木兰》。情节除了基本沿用中国民间传说“木兰从军”的主要人物及框架外,其他内容基本都是架空的。该片中的花木兰,其形象在迪士尼各路光芒四射的“公主”角色中并不算讨喜,但靠着欢乐滑稽向的喜剧剧情还是赢得了观众的普遍认可,除收获3.04亿美元票房外还拿下了安妮奖10项大奖,并入围了奥斯卡奖多项提名。既然有了成功的先例,迪士尼这次想要再次以“花木兰”这一IP重拳出击,也就不足为奇了。

迪士尼动画中的花木兰

只不过,真人电影和动画片毕竟还是风格截然不同的两种艺术表现形式。有些在动画中可以演绎得很带感的情节,放到电影里,未必就能出画面。更重要的是,迪士尼号称要把动画版的《花木兰》“真人化”,但他们所“真人化”的,并不是原版动画里的那个花木兰,而是他们按照西方人的传统价值观所塑造出的一个“西方化”的花木兰。

不管你打算如何演绎花木兰这个角色,她首先都是一个中国人,因此必须按照中国人的观念来演。而迪士尼的这个花木兰,在电影中的人设是“一个天赋异禀,自带特异功能的少女”,她体内天生具备一种称为“气”的超能力,拥有“气”的人,可以以一当百,但想要完全爆发出“气”的能量,必须要做到“忠、勇、真”才行。木兰替父从军,本质上是女扮男装,这就失去了她的“真”,所以“气”也无从发挥。而当她恢复了女儿身,达到“真”的时候,她的“气”也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并最终依靠着这股“气”击败了强大的外族侵略者,只身一人拯救了皇帝,完成了保家卫国的使命。

“忠、勇、真”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气”听起来确实也极为中国化。但仔细品一品,就会发现,套着“忠勇真”外衣的花木兰,其实只是一个“伪中国化”的躯壳,她的灵魂仍然是按照西方人的那一套“超级英雄”的模式来注入的。“气”这种与生俱来的超能力,本质上和美国队长的盾牌、蝙蝠侠的头盔一样,属于一种超脱现实的魔幻的道具。不需要什么合情合理的来由,只要在需要的时候,能拿出来打击邪恶,就足够了。

一个灵魂西化的花木兰,是无法打动东方的观众的。毕竟,如果花木兰真的就是这个样子,那对我们来说,这部电影也就是一个换了皮的《复仇者联盟》而已。

02

迪士尼拍的花木兰,实质上除了西方人喜闻乐见的“超级英雄”风格外,也有一部分现代的“女权主义”在里面。在欧美国家的眼里,花木兰本来只是乡下的一个无名女子,参军改变了她的人生,通过个人奋斗和历史进程的完美结合,在只有男性的战场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人人敬仰的大英雄。这简直就是“比男性更具智慧和勇气”的绝佳典范。

不过问题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花木兰,虽然赞扬和歌颂的也是“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形象,但与西方是有明显区别的。花木兰替父从军,原因只是出于他的父亲年迈体弱,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身体情况早已不允许他去征战沙场。这完全是家庭因素造成的,如果花木兰的父亲年轻力壮,那么她是完全没有理由去参军的。中国的花木兰故事,往小说是“孝道”,主动承担家庭责任,替父母分忧;往大说是“爱国”,打击异族侵略势力,成为民族英雄。这和电影中着力打造的“不屈从于封建礼教,渴望自由”的现代化女权并不一样。

当然,就算迪士尼真的想把花木兰打造成现代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形象,本身也不能说有什么错。但是电影对花木兰的刻画又实在太过潦草,只演出了花木兰在巩俐所扮演的巫女“仙娘”的引导下,逐渐认识自我,找回“真”,从而引发自己体内“气”的觉醒,拯救国家的内容。忽视了花木兰故事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那一刀一枪在战场上博取功名,一步步成长的内核,这就无法让人对这个角色感同身受。

中国并不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国外改编中国故事,这有助于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国对此是很欢迎的。但是要想拍好中国背景的故事,首先必须要对中国有深刻的了解。仅仅借用中国的外皮,演绎的仍然是西方的灵魂,那并不是中国的文化。当花木兰成了用于宣传电影主创方自身价值观的一个工具人,观众自然是不会买这个不能让他们产生共鸣的角色的账的。

目前,《花木兰》仍然在上映,但它的风评,显然已经无法再逆转了。

03

推而广之,外国人,尤其是欧美国家,他们对中国几百年来的刻板印象和偏见,甚至歧视其实一直都没有完全消除。而影视游戏这些娱乐作品往往就是这些傲慢与偏见的集大成者。近年来有很多美国电影强行碰瓷中国,从《功夫之王》到《长城》,打的都是“中国元素”的牌,但总体效果却是既不真也不美,矫揉造作,不伦不类,纯粹就是一锅乱炖的大杂烩。《花木兰》也不过是这一类作品的延续。

在很多西方人的眼中,他们对中国人外形的认知,还停留在八字胡、辫子头、满清官服这些十九世纪的造型上。就拿《花木兰》来说,李连杰扮演的皇帝的外形可以明显地看出清朝朝服的痕迹,而如果严格按照花木兰的历史背景,应该是南北朝时期,这种服饰是断然不可能出现的。

《花木兰》中的李连杰

六老师曾经说过“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虽然被网友们拿来当作调侃的素材,恶搞为“六学”,但确实也有一定的道理。中国人骨子里是有着对历史的敬畏感的,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固然不可能做到完全符合史实,但整体的大框架不能出现太大的硬伤。花木兰本来只是民间传说中的人物,但是传说也有自己的历史背景。就好比你拍《红楼梦》,并不能因为历史上没有贾宝玉、林黛玉,就可以随便把飞机汽车这些不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东西插进去是一个道理。

如今中国正在飞速发展,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国外纷纷动起了开发中国这个潜力巨大市场的心思,美国自然也想往中国靠拢以抢占到资源。文化输出本身应当是喜大普奔的事情,但看着老外拿着他们所曲解的中国文化来侵略中国市场,我们一边骂,一边回头一看,却发现自己似乎也拿不出什么更好的东西来。

美国人讲不了中国的故事,可中国又找得到能讲好故事的人吗?

04

中国也有自己的文化创作者,他们也一直在做着“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事。但是把我们所做出的成果拿出来跟老外做的横向一比较,突然又觉得有些寒碜。

就拿中国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广的一大IP——三国来说,一直以来都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矿藏,任何影视、动漫、游戏......的制作者,都在这里乞灵。然而,三国题材的游戏,从《三国志》系列到《全面战争:三国》,前者出自日本人之手,后者是英国人的作品。我们自己的三国题材游戏呢?几乎全是各种劣质的手游、页游,走的是“充X元送关羽,充XX元送吕布”的骗氪路线,放在如今已经泛滥的网游市场里,毫无辨识度。

The Creative Assembly的《全面战争:三国》

还有关于三国题材的动漫、影视,我们痛批日本人在《恋姬无双》里把大家熟悉的三国英雄都娘化成了女性,为了博眼球毫无下限;斥责日本电影里把吕布演成了一个混血小白脸,毫无“飞将”的威猛霸气。但回过头再看我们自己的三国影视,从《赤壁》里高喊“国家兴亡,匹女有责”的孙尚香到《新三国》里嚷嚷“捅他十七八个透明窟窿”的张飞;从《见龙卸甲》里戴着飞碟头盔的赵云到《武神赵子龙》里的铁面侠......突然觉得,好像也没资格说别人什么。

日本电影中成田优扮演的吕布

当中国认真对待的时候,完全能打造出雅俗共赏的高质量古装剧。远一点的如四大名著、《雍正王朝》;近一点的如《琅琊榜》《长安十二时辰》,都说明了这一点。但当被各种“快餐文化”所包围的现代人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急功近利,“流量”抛个媚眼,资本就迅速往上靠,传统文化对此也只能甘拜下风,拍不出来精品,也就不怎么奇怪了。

中国需要文化输出,花木兰也好,三国也好,这都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不希望自家的优秀文化被外国人误读,那么自己就要对文化存有尊重之心。否则,当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里出现了爱民如子的秦始皇、高呼和平万岁口号的汉武帝、三头六臂的唐太宗、风流倜傥的朱元璋、......的时候,给越来越多的人造成先入为主的成见,传统文化就真的岌岌可危了。

美国人讲不好中国的故事,那我们中国人就应该自己把它讲好。守住传统文化的底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美国花木兰扑街 老外讲不好中国人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花木兰》口碑扑街 美国又拍“嫦娥”题材电影:10月23日上映

《花木兰》口碑扑街 美国又拍“嫦娥”题材电影:10月23日上映

动画电影,嫦娥奔月,电影,故事,月球,基恩,月亮女神,格兰,由奥斯,花木兰,动画师,中国元素,差距,好莱坞,国人,公告,亲情,传奇,华人,剧情,勇气,地方,外国,官方,工厂,小女孩,家庭,导演,扑街,影业

2016-01-13 #故事会

刘亦菲版《花木兰》 中国人的故事美国人拍的电影 口碑扑街了

刘亦菲版《花木兰》 中国人的故事美国人拍的电影 口碑扑街了

花木兰,巩俐,电影,皇帝,父亲,李连杰,土楼,女巫,情节,故事,美式,盗版,刘亦菲,这部电影,军队,口碑,剧情,媒婆,扑街,网友,美国,花木,造型,刘亦菲版,中国人,美国人,兰一,张艺谋,甄子丹,郑佩佩

2012-03-21 #长篇故事

《花木兰》还没上映口碑已经扑街?你还期待这部公主片吗?

《花木兰》还没上映口碑已经扑街?你还期待这部公主片吗?

花木兰,木兰,豆瓣,刘亦菲,影片中,公主,口碑,很多人,迪士尼,亚裔,一家,分数,军营,剧情,外国,原因,土楼,影院,宣传片,小时,扑街,情况,意思,战争,爆米花,时候,效果,灯笼,武侠,神坛

2011-06-07 #短篇故事

《花木兰》口碑扑街 55岁的巩俐却因“开口跪”的英语被热捧

《花木兰》口碑扑街 55岁的巩俐却因“开口跪”的英语被热捧

英语,巩俐,孩子,英语思维,英文,让孩子,兴趣,口语,语法,语言,韩雪,发音,听力,好评,电影,思维,角色,培养孩子,英语阅读,花木兰,女演员,女星,英语老师,中一,越高,佳作,一大,亮点,主席,习惯

2017-09-19 #小故事

刚甩锅刘亦菲 《花木兰》就在美国大火 迪士尼:还想拍第二部!

刚甩锅刘亦菲 《花木兰》就在美国大火 迪士尼:还想拍第二部!

花木兰,迪士尼,刘亦菲,美国,美国人,全部都是,我国,国人,国籍,大火,技术,演员,中国传统文化,木兰,不一样,兴趣,人形,传统,人才,会员,低龄化,扑街,国情,利益,创意,受欢迎,处境,形象,成本,故事情节

2009-07-23 #短篇故事

《花木兰》口碑扑街 古装故事拍成了童话 刘亦菲再次被批没演技

《花木兰》口碑扑街 古装故事拍成了童话 刘亦菲再次被批没演技

花木兰,刘亦菲,影片,观众,木兰,巩俐,信条,主角,演技,迪士尼,上线,代父,口碑,意义,故事,指数,神仙姐姐,评论,角色,豆瓣,烂番茄,毁誉参半,颜值,甄子丹,诺兰,连杰,郑佩佩,在国外,好一,好的

2020-02-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刘亦菲《花木兰》征服千万老外 南橘北枳 传统文化只在异国开花?

刘亦菲《花木兰》征服千万老外 南橘北枳 传统文化只在异国开花?

花木兰,迪士尼,木兰,故事,观众,动画,传统文化,木兰辞,中国,影片,时代,网友,预告片,创作,南橘北枳,古今乐,走出国门,刘亦菲,何所思,在我们,中一,中国风,大市场,上中,专家,乱象,全球,传说,佳话,儿童

2013-03-25 #小故事

虽然《花木兰》是中国故事改编 但是演员阵容却只有一个中国人!

虽然《花木兰》是中国故事改编 但是演员阵容却只有一个中国人!

花木兰,美国人,演员,甄子丹,中国人,阵容里,好莱坞大片,只有一个,刘亦菲,唐将军,太宗皇,帝唐,新西兰人,李连杰,赵家玲,莎娜,袁文忠,郑佩佩,陈洪辉,阿宁,黄谷悦,后期制作,全球,人气,军官,华裔,外观,庐山真面目,媒婆,扑街

2010-07-04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