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春来了 种下“皖鄂情深”之树——安徽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故事⑤

时间:2015-01-19

该批医疗队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2支137人的医疗小分队组成,有网友称这支队伍为安徽王炸军团

提示:本文共有 182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2月13日,仅用数小时集结完毕的安徽省第四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包机飞赴武汉。该批医疗队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2支137人的医疗小分队组成,有网友称这支队伍为“安徽王炸军团”。在武汉,他们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2个重症病区。春暖花开时节,他们载誉而归。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一定不辱使命,完成任务,平安凯旋! ”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医疗队领队,医院党委委员、南区分党委书记、感染病学专家鲁朝晖奔赴武汉前和同事们告别。

2月12日晚,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在接到国家卫健委和安徽省卫健委的紧急通知后,不到2小时,从请战的千名战士中“精挑细选”137名医务人员,于2月13日乘包机驰援武汉,整建制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Z6病区。

“在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12个国家级医疗队中,Z6病区‘收治重症患者总数第一,医疗质量考核第一’,交上了出色答卷,也受到了国家卫健委和住院患者的一致好评;在全力救治患者的同时,医疗队还积极开展临床科研,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论文3篇以上。 ”鲁朝晖介绍,这其中有69名共产党员冲锋在前,17名同志火线入党,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3月28日,还在隔离休养的队员们收到了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邮寄来的奖牌和荣誉证书。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阶段总结大会上,医疗队获得优质护理单元等多项殊荣。

鲁朝晖表示,回到工作岗位,队员们将继续弘扬医者职业精神,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医学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一定会去武汉看你们”

“从接到指令到抵达武汉,我们用了不到24小时;从抵达武汉到完成准备,进行上岗前的再培训,同样不超过24小时;在协和肿瘤中心病区,整整工作了35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队领队、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副院长张泓说。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Z11重症病区。支援武汉期间,医疗队共救治新冠肺炎患者82例,其中重型37人,危重型7人。重型转轻型患者36人,危重型转重型或轻型者4人,好转率97.6%。成功救治患者平均年龄大于65岁,年龄最大者93岁,取得了高治愈率、低死亡率的佳绩,全体医护人员“零感染”。

“这支137人的队伍中,党员比例超过了一半,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想起前线的日子,张泓感慨道,“我们不辱使命,现在,终于可以这么说了! ”

“我们在武汉坚守了35天,和武汉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我们开车的司机、快递小哥等,无时无刻不在温暖着我们的内心;为我们服务的志愿者,无论我们何时回到酒店,总是把热腾腾的鸡蛋和银耳粥端到我们手上……”临别武汉,张泓满是感动,“我感受到了武汉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暖。 ”

3月16日上午9时,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种下一棵象征着“皖鄂情深”的树。

张泓还与并肩战斗的队友们相约——“英雄的武汉,英雄的人民,明年樱花再放时,我们一定会去看你们! ”

“我心里特别感动和自豪”

“疫情当前,举国驰援武汉,尽管我不再年轻,体质虚弱,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责无旁贷,作为有抗疫经验的呼吸内科专业人士更是理所当然。 ”59岁的徐爱晖是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医生,去武汉前大病初愈,没有人忍心再给她加担子,但她连夜报名,态度坚决。

徐爱晖身为此次医疗队专家组组长,一直奋战在抗疫火线,与很多医护人员一起,经历着“8小时舱内不吃不喝不便”“穿着厚重防护服全身都被汗浸湿”的煎熬。

成功抢救92岁脑梗塞昏迷的新冠病人;两次将多发性骨髓瘤、呼吸心跳骤停的疑似新冠病人从死神手中夺回;一对患重症的90多岁老年夫妇双双出院……徐爱晖回想起抗击疫情的点点滴滴,每一位病人都牵挂在心。

“从武汉走的时候,有一位83岁的老人,虽然行动不便,但坚持写一首诗并且拿起话筒来表达对安徽医疗队的感谢。 ”徐爱晖回忆。

“明年即入花甲之年,回顾以往,医者仁心确已成为自己一路的追寻,自己也将守精医报国初心而不退,担康民济世使命而不休。 ”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徐爱晖在武汉抗疫特殊时刻,仍然在休息时抽出时间与学生写“家书”,鼓舞他们。

“阻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来,觉得武汉老百姓、国家都太了不起了!我心里特别感动和自豪,并不觉得辛苦。”徐爱晖说。(安徽日报记者 朱琳琳)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春来了 种下“皖鄂情深”之树——安徽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故事⑤”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在战“疫”一线淬炼青春——安徽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故事

在战“疫”一线淬炼青春——安徽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故事

患者,武汉,信心,颜浩,方舱,刘莲,白璐,医疗队,医院,安徽省,战场,疫情,湖北,团队,阿姨,医务人员,安徽,客厅,疾病,队员,工作,防控,全国,千纸鹤,心愿,护士长,系统,肺炎,回家,90后

2017-12-30 #经典故事

安徽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故事:一支队伍 两场战“疫”

安徽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故事:一支队伍 两场战“疫”

方舱,医院,吴齐,夏晓,武汉,医疗队,患者,病人,安徽,安徽省,王建明,医护人员,医疗,工作,重症病房,第一附属医院,专家组,使命,医生,湖北,我省,家人,文字,物资,疫情,肺炎,组织,老人,队伍,请战书

2016-08-07 #经典故事

“挺身而出是这个职业赋予我的使命”——安徽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故事①

“挺身而出是这个职业赋予我的使命”——安徽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故事①

武汉,张鹏,医疗队,妈妈,段静,女儿,奶奶,疫情,安徽,城市,家人,小女孩,湖北,英雄,回家,工作,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决胜负,内心,地方,安徽省,心愿,患者,组织,老奶奶,重症,隔离,考验,抱一抱,小红旗

2013-12-11 #故事会

开学第一课 听安徽援助湖北医疗队医生李永怀讲抗疫故事

开学第一课 听安徽援助湖北医疗队医生李永怀讲抗疫故事

李永怀,合肥工业大学,学生,湖北,疫情,时候,礼堂,援助,学生们,开学第一课,安徽,信念,医疗队,客户端,安徽省,患者,武汉,老师,防控,党支部书记,康生,李永,陈刚,医护人员,危重症,医学科,内心,勤洗手,医院,口罩

2015-01-18 #小故事

安徽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故事:不同的战场 一样的使命

安徽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故事:不同的战场 一样的使命

吴海波,李恒,病理,武汉,肺炎,工作,患者,火神,医院,标本,病理科,遗体,尸检,隔离,总医院,专家,个人,医生,小时,战区,病毒,防护服,分析,救治,和相关,病理诊断,防护装备,久才,卞修武,合衣

2010-09-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抗击疫情·安徽时刻:病毒无情人有情 安徽湖北共饮一江水

抗击疫情·安徽时刻:病毒无情人有情 安徽湖北共饮一江水

疫情,安徽,防控,武汉,合肥,湖北,人员,刘某,工作,文昌街道,隔离,李女士,全省,医疗队,女儿,安徽省,医护人员,一线,企业,农村,医院,城市,小区,武汉市,旅客,肺炎,滁州,往来,井岗镇,余蓉

2008-05-17 #小故事

1362名安徽支援湖北医护人员受赠《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邮折

1362名安徽支援湖北医护人员受赠《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邮折

疫情,安徽,邮政,湖北,邮票,中国邮政,医务工作者,众志成城,力量,定制,物资,工作,服务,防控,纪念邮折,个人,医疗队,国家,批次,收入,纪念张,编码,首日封,活动,救灾,是唯一,纪念意义,关爱和,刘馨,卫健

2011-08-24 #经典故事

同心战“疫”的安徽行动

同心战“疫”的安徽行动

疫情,防控,救治,全省,工作,安徽,人员,患者,我省,医疗队,中医药,会议,全国,场所,方案,重症,医护人员,指导,一线,包机,医疗机构,合肥,地方,定点,记者,湖北,省委,疫苗,省政府,肺炎

2008-07-06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