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讲海西故事 留援青足迹

时间:2015-01-20

2016年7月,温州派出第三批援青干部奔赴格尔木市

提示:本文共有 309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从东海之滨到戈壁大漠,横亘着3000公里的山山水水,流淌着温情的援青故事。

2016年7月,温州派出第三批援青干部奔赴格尔木市。3年时间里,援青干部把脉当地、立足实际、依托温州,构建起以项目援建、产业合作、智力帮扶和交流交往交融为“四梁八柱”的援建整体格局;3年时间里,格尔木浙江工业园拔地而起、青海省首个眼视光联合诊疗中心落户格尔木、送教讲学频频走动、援青林茁壮成长、格尔木脱贫摘帽……

在3年援建即将期满之际,让我们一起感受援建格尔木的浙江力量、温州印记,聆听温情的援青故事。

项目援建——1亿援建资金大大改善当地民生

2016年7月,初到格尔木,面对这样迫切需要发展的高原新城,工作究竟应该怎么干才能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受援地干部群众的期待?援青干部提出了“面朝昆仑、五问自己”解放思想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围绕对口支援格尔木的发力点在哪里、增长点在哪里、支撑点在哪里、落脚点在哪里和创新点在哪里,回答了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以及“来格为什么、在格干什么、离格留什么”等问题。

在格尔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援青干部每年都深入格尔木的两乡两镇、五个街道及农牧区,进村入户,了解基层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高水平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脱真贫,巩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成果,为整体脱贫贡献力量。

郭勒木德镇、乌图美仁乡、大格勒乡、唐古拉山镇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富民安居工程、高原特色扶贫产业园……,几年来,一个个符合当地农牧区发展实际,贴合农牧区群众意愿的援建扶贫项目相继建成。结合当地实际,援青干部因地制宜,创新扶贫载体和机制,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把“漫灌式扶贫”向“精准式扶贫”方向转变,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推进携手奔小康工程,温州与格尔木围绕“五个一”帮扶内容建立镇镇结对、村村结对、异地商会结对,16个贫困村与16家异地温商企业结对帮扶,实现贫困村全覆盖;牵头培训农牧区致富带头人239人,做到应培尽培,“富口袋”与“富脑袋”同频共振,增强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在帮扶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优先、基层优先,认真谋划对口支援项目。

围绕“援青资金80%面向民生、80%面向基层”的总体要求,始终把目光投向民生领域,坚持让当地百姓直接受益、长久受益。如今,行走在格尔木这座戈壁新城,可以看到不少“浙江力量”、“温州元素”。

第三批援青干部援建格尔木以来,浙江省共安排18个援建项目、援建资金1.021亿元,带动当地有效投资3亿多元。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9月,格尔木16个贫困村、2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741名贫困人口农牧民脱贫摘帽,格尔木退出全国全省贫困县。

产业合作——温商投资43亿带动就业5000人

如果说援建项目是为格尔木输血,如何帮助格尔木优化造血功能,则是援青干部自我加压的“考题”。

“将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相结合、格尔木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广大温商的资金、技术和网络资源相结合,延展产业合作广度,为格尔木跨越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这是援青干部给出的“解题”。

搭平台,浙江援青指挥部安排资金1000万元建设格尔木浙江工业园二期,不仅建起标准厂房还完善了一系列基础设施,打造温格两地产业合作的新高地;引项目,协调有关部门推出一批高、精、尖端重点招商项目,邀请有意向的浙商温商前来考察,并帮助格尔木代表团“走出去”,向各地温州商会推介产业、精准招商。

近三年来,格尔木浙江工业园先后引进投资8000万元生产高端低钠盐的森盛矿业公司;一期投资4亿、占地300亩的金昆仑锂业公司等一批温商企业。据格尔木浙江商会统计,截至2018年10月,加入商会的仅仅温籍企业就有83家、投资总额43亿、年产值21亿,解决就业4750人。

除此之外,组织浙商温商企业家联手建设格尔木科创大厦;安排援青资金300万支持10家农牧业龙头企业建设冷链物流系统、开设专卖店;成立首家农牧业电商合作社,探索“农牧业+电商”生产销售模式;温商芳甸藜麦加工企业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收效……

立足高原特色农牧业资源、旅游资源,在援青干部的多方走动、牵线搭桥下,温格两地产业合作的文章正越发充实且精彩。柴达木聚宝盆丰富的资源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经济发展的蓬勃动力,产业援青的引领、支撑、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引智育才——送医送教育人才全方位撬动发展

在格尔木,健桥医院原本是一家不起眼的民营医院,如今,这家医院正逐渐形成眼科特色和优势。这要得益于眼视光联合诊疗中心和远程会诊平台的落户,这个平台一头连着健桥医院,一头连着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开通远程会诊平台以来,健桥医院遇到吃不准的病例时,就直接开启平台请教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的医生,让更多眼病在家门口就能就诊。

为改善高原地区医疗条件,温州医科大学2018年还定向海西招收临床、影像、麻醉等专业本科生;温州市人民医院与格尔木市人民医院、温州中医院和格尔木市第二医院顺利牵手结对;温格两地互派医疗专家、技术骨干传帮带锻炼学习。

医疗和教育是事关未来和长远、事关格尔木长期的稳定发展。以教育医疗为重点,“引智育才”相结合,积极探索“一体两翼、系统帮扶”的援建模式,实现教学相长、全面提升。基于这一认识,3年来,援建干部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加大智力帮扶力度。

教育领域,一场场交流合作也在密集开展,2016年,温州向格尔木捐赠5辆校车,改善边远农牧区教师交通条件;温州市云图书馆项目落地格尔木,格尔木的所有中小学生可共享云数字图书资源;温州教育局组织15期155人次来格尔木送教讲学,格尔木组织32期343人次赴温州访学、培训……

交流交往——文化走亲成机制培养带不走的干部队伍

驾车从格尔木机场出发,沿着笔直的大道开往市区,两旁异常醒目的浙江援青林石碑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幅广告牌吸引过往的人们。这一抹绿色,不仅为格尔木防风固沙,更见证着浙江与青海两省的友谊。

2017年4月,格尔木市率先启动浙江援青林建设,共计种下1200株河北杨。此后两年,继续投入400万元在城市湿地公园栽种民族团结林,在高速路口种下友谊长青林。三年三片林,一年接着一年干,为格尔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浙江智慧和温州力量。

在格尔木闹市区,一家装扮一新的“城市书房”同样引起了市民们的兴趣,原来这家24小时自助服务的书房正是复制了温州“城市书房”的模式,温州图书馆还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自助借阅设备。

温州流行乐团走进格尔木,送来“摇滚之夜”引爆全场;书画名家作品展、书画笔会、文化论坛、儿童知识银行等文化项目走进格尔木,高原之城劲吹瓯越文风……以文化走亲为载体,温格两地人文交流不断掀起高潮,越走越亲。

为给格尔木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干部队伍,在援青干部的协调下,三年里,格尔木共计15批次470多人次干部到温州等地学习,其中29人挂职锻炼,为格尔木带去东部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做法。

来自格尔木市政府办的干部罗海芳去年11月到温州挂职,“温州干事创业的氛围真浓厚,我要把温州督查考核、互看互比互学等做法带回格尔木。”罗海芳这样说。

格尔木市公安局干部徐世良在温挂职期间,与温州市公安局达成初步协议,计划引进温州经验在格尔木市打造智慧安防示范小区。

三年青海行,一生青海情。对口支援作为国家战略,越来越显示出无比的制度优越。回首三年援青工作,援青干部兑现了当初的诺言,也深刻体会到,对口支援不仅仅是建几个交支票项目,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口支援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艺术活;对口支援不仅仅是一两位援青干部的事,更是援受双方共同的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讲海西故事 留援青足迹”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系列动画片讲述海西名人故事·海西晨报

系列动画片讲述海西名人故事·海西晨报

历史,动画片,林巧稚,郑成功,林则徐,陈嘉庚,杰出人物,小朋友,福建,爱乡,网站,施琅,满丽,苏颂,个人,故事,厦门市,形式,市民,成就,晨报,海西,海纳百川,爱国主义,精神,贡献,记者,熏陶,东南沿海,人物生平

2020-04-27 #故事阅读

救援故事·海西晨报

救援故事·海西晨报

船员,东海,水域,国良,海空,陈小斌,鹿西岛,上海市,大浪,地点,机舱,崇明岛,疾病,温州,灌南,能见度,船体,集装箱船,长江口,菲律宾籍,货船,记者,货轮,救援,至上海,救助直升机,沉入水中,乘风破浪

2020-06-25 #长篇故事

如何讲好故事·海西晨报

如何讲好故事·海西晨报

问题,要解决,写作文,粮草,如何才能,孙巧,向海,师说,齐聚,不一样,好的,仙岳,小学,向日葵,作品,作文,印象,指导老师,电教室,方式,故事,时候,方法,时间,要闻,老师,细节,采访部,身份,角度

2020-05-24 #故事大全

如何讲好故事·海西晨报

如何讲好故事·海西晨报

问题,要解决,写作文,粮草,如何才能,孙巧,向海,师说,齐聚,不一样,好的,仙岳,小学,向日葵,作品,作文,印象,指导老师,电教室,方式,故事,时候,方法,时间,要闻,老师,细节,采访部,身份,角度

2020-08-29 #故事会

用图片文字讲大海的故事·海西晨报

用图片文字讲大海的故事·海西晨报

厦门,海洋,厦门市,爱海,活动,姓名,中小学生,作品,征文,时间,海潮,游客,有关,征文比赛,海洋主题,一等奖,三等奖,二等奖,图片,故事,意识,征文活动,宣传日,市民,对象,方式,格式,海西,电话号码,邮箱

2018-01-13 #故事大全

来拍短视频 讲好中国故事·海西晨报

来拍短视频 讲好中国故事·海西晨报

中国故事,创意,海峡,福建,传播,大赛,征集,短视频,潘薇,中国外文局,晨报讯,世界,专题,中国,两岸,仪式,中国网,优秀作品,全省,作品,公众,分站赛,厦门,单位,市民,故事,方式,记者,特色,节目

2020-07-26 #小故事

小记者讲述“全民健身”故事·海西晨报

小记者讲述“全民健身”故事·海西晨报

全民健身,厦门市,运动会,对手,航模,红星美凯龙,小记者,开幕式,小学,健身,健身操,全场,分子,宝象,嘉宾,水平,笑颜,福建省,运动员,活动,比赛,大家分享,了学,何乐,杜雅,次比,段时光,由海西,萌萌,郑一泓

2020-05-13 #短篇故事

小记者讲述“全民健身”故事·海西晨报

小记者讲述“全民健身”故事·海西晨报

全民健身,厦门市,运动会,对手,航模,红星美凯龙,小记者,开幕式,小学,健身,健身操,全场,分子,宝象,嘉宾,水平,笑颜,福建省,运动员,活动,比赛,大家分享,了学,何乐,杜雅,次比,段时光,由海西,萌萌,郑一泓

2020-06-30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