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巴国城 40年前终结知青上山下乡的勇士们再相聚

时间:2015-02-15

当年中央知青工作会议坚持了知青上山下乡方针

提示:本文共有 350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编者:1978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知青们用就地罢工、北上请愿的方式,强烈表达“我们要回家”的诉求。当年中央知青工作会议坚持了知青上山下乡方针。但这场云南知青集体诉求的行为,事实上导致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终结。

笔者认为:“我们要回家”的理性诉求,始,儗聚了广大且强烈的民意,终,得到政府部门的有效回应;这场民意与行政诉求之间矛盾的博弈,达成理性和解,最终获得知青、家长、城乡居民、政府、社会各面方面满意的成果,这是建国以来迄今为止,唯一获得了社会各方喜闻乐见果实的大事件,故,云南知青的壮举,不仅应浓墨重彩载入知青史,还应载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人为本的中国社会文明发展史。

感谢勇士们,与我们分享当年壮举的纪念会。

原名:在重庆巴国城,我们追忆那个喋血冬天----原云南西双版纳知青赴京请愿团举行40年纪念活动文: 陈 与制作:盛 永

2018年12月27日,阴天小雨,北方的冷空气强势南下,席卷重庆,今年重庆的冬天格外冷。

巴国城巴蛮子将军的雕像身旁的膳香源的酒店,——当年云南支边北上请愿的部分战友,再此相聚,共同回忆40年前西双版纳热带丛林的雨季旱季,纪念活动的气氛,让人热血沸腾。

中午11点钟,纪念会正式举行,像40年前的北京时间敲响的,那一颗红心。40年前的此时此刻,云南西双版纳知青赴京请愿团正在赶往天安门广场的途中,雪花缠绕飘零,坠入苍茫雪地,我们步履蹒跚,感觉全身被冻僵梆硬了,几乎变为一座座冰雕。

李长寿简短发言,说明了这次纪念活动的意义,然后集体默哀。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先去的刘先国,李万云,邱亚德,朱德昆等原云南西双版纳赴京请愿团先走一步的成员。

特邀的原兵团战友,送上了充满敬意的一束鲜花,“向北上的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簇火热的鲜花艳丽发光,我们仿佛又看到云南边城思茅张贴的鲜艳宣传画,大街上有刚刷出的红色横幅“我们要回家!”,还有旅馆门前慷慨激昂的讲演与喧嚣。有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场景在记忆里回放,有交流与互动在补充,让当年那些人和事格外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像杨武镇自己动手做棉袄的剪刀,像峨山读书辅登上绿皮火车的泥泞双脚,像我们抵达北京衣冠不整的疲惫行状。先行一步的他们,仿佛还在我们的中间,就坐在左边和右边,然后,在一阵噼里啪拉的掌声里,大家畅谈,热烈而坦然。

提起北上请愿的一路艰辛,我们神色凝重,谁也不会忘记的40年前那一场首都大雪,我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卧雪吮霜,呼一口气,就呼出一路的苦吟,吸一口气,便压迫五脏六腑的肺用咳嗽,喷洒出带余温的雾气,一群南方成长的青年,第一次体验到北方寒冬的凌厉,第一次体会到一直在发生,却随时被忽略的“呼吸”对于生命的深刻意义。

为了寻找远方的诺亚方舟,我们在凛冽刀劈的风雪中,仿佛听到了天籁之音:“如同耶路撒冷的儿子呀,请不要哭泣,耶稣已经走完最后一段苦路,挂在十字架上”。

这一群巴蛮子将军的后裔,血管里涌动着巴人的血脉。热血沸腾,焕发出巴人后裔的肝胆忠义,视死如归。为不负云南留守战友们的重托,请愿不成,便效法将军楷模,热血铸誓,下了“旦以头谢楚、拔剑而自刎”的悲壮决心。

我们,终于在凌厉的寒冬,在飘雪的天安门广场,等来了中央的接待。

如今的我们,头上飘着染了40年风霜的白发,若当年列车窗外的风霜;脸上的折起的皱褶,朝着当年意志塑形的坚定方向,人在世间,可以沧海桑田,可以冷寂孤独,但不可以失去仰望,失去光明与温暖的追求与向往。

如今的我们,这这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庞,恰似红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蚂蚁包,是梯田大穴,是橡胶林带,是苗圃喷壶,是把天方夜谭诉诸为请愿行动,向自己的祖国,向亲爱的共产党,表达那一层红土地般深重、因被压抑而深藏于心底的“我们要回家!“这样的人之本性,人之常情的厚积薄发!

“我们要回家”,这一句简单,五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母语汉字,是江河大地拥有世间最深情的颜色,赤黄,赭红,青铜,绛紫,像苔花包结原野,像莽林凝望琥珀。

在纪念会上,我们展出了40年前北上请愿的纠察袖标,虽色采模糊,字迹淡泊,但它清楚地证明,北上请愿代表西双版纳5万多名各地知青的诉求利益,严密的组织纪律是紧箍咒,谁违反规定谁就是一片落叶,随风堕落,令人不削一顾,而请愿的队伍仍会坚韧不拔,在京城继续呼吁云南知青的表达!

那一个北上请愿的胸标,如同一颗拉长的红心,一头连着北京一头拴着云南边疆,时光之轴上的两点一线,是长方型的故人墓志铭。

那一顶风雪棉帽,沉淀蒙尘的诉求旧事,背负日月,送走了雪花飘洒,汇成岁月的迷离,像一个架设在岁月之上的符号,深沉凝重,欲说无语。

再看那一副并没有特色的手套,已经淡去了责任,但它护住了40年前手指喷出的热血火焰,而书写的惊雷,激荡着一座座大山的约定,一条条江河的奔腾,还收藏了西双版纳茹毛饮血的洪荒故事。

那一件自做的旧棉袄,有云南杨武镇的荒芜黄昏,有云南峨山读书铺火车站的智慧多谋,有滇昆铁道中的忐忑难眠。这自喻为旧棉袄,其实是针脚粗劣,线条扭曲的棉背心,棉絮裸露,套布狭窄,但温暖着前胸后脊,支撑我们义无反顾地向前,穿越一个个无知的黑洞。

云南西双版纳知青请愿团的旗帜,是众多热血铸造的精神财富,是红土黄金,是火焰词组,是冲击心灵的山呼海啸。我们仰望着它,有云层卷大雪倾泻,化为泪雨倾盆而泼,泼向当年矗立在天安门广场,无法回家的游子,这样深刻的场景和形态,延留至今,如夜色四合的星辰黎明,那般清晰。

在旗帜中,我们蜷缩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下,让博大宽厚的天安门城楼,化为拥抱我们的灯光。我们多想天安门城楼是一座巨大的烤箱,把我们装进去烤热,就像儿时在母亲的怀里。

为了回应雄壮丽的天安门城楼,我们哈口气,搓搓手,哈口气,跺跺脚,年轻的生命为时间祭奠。寒冷是一种高度,温暖也是一种高度,我们称之为前途的命运,能不能将自己定格成,像天安门广场上耸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那时,仿佛北京的大雪凝成了伟人的诗句,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飘展开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在云南西双版纳知青赴京请愿团里,有两个女子,在强大雄性的圈里,她们没有妩媚动人,没有小鸟依人,她们柔软的身躯里注入了刚强意志的基因。

着黄土色服饰这位,是当年的女旗手,当她踏进云南西双版纳知青北上赴京请愿团的队伍时,她两岁的儿子在夜晚中正需要嗷嗷待哺,儿子的两只小手想抓住妈妈,却抓住了屋漏星光,抓住了大山里越来越伤心的胶林月影,抓住了越来越彷徨的芭蕉树色。这两岁婴孩不知道的是,他的妈妈正在云南扬武镇穿针走线,缝着一件件粗劣的棉衣,在哀牢大山的那一边,在风雪暴虐的那一边。

系红围巾的这一位,是请愿团里的卫生员,身材瘦小,见人就笑,是个乐天派,遇见她会让人想起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中的白茹。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她暗怀三月有余的珠胎,与一群男性同胞从西双版纳胶林出发,挎在肩上的红十字药箱,成为她和战友的保护神,她一路车马劳顿,一路为北上愿团成员送药递水,我们不知她腹中胎儿有没有受到损害?或她的腹中孩子更多地吸收了吃苦内敛,或学会了母亲的早期胎教,长大后也特别地勇敢坚强。

在云南西双版纳知青赴京请愿团行动的当时,我们并不知道,中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社会聚集了太多的热能。正酝酿与转换为力量,萌动着自由,民主,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篇章。

云南西双版纳知青赴京请愿团随应了历史潮流,是伟大变革时代的先驱者,这一社会底层,微不足道的草根人群。若干年后历史将会证明我们是终结知青上山下乡的第一批勇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值得骄傲:我们当年的壮举,让黑土地、黄土地、海南岛、大草原的知青游子回到了亲人的怀抱!

有人戏谑地揣测伟人动机:“大批的知青上山下乡,是不是母亲因为太爱自己的孩子了,让孩子以后有责任担当,才让他们到广阔天地里锻炼成长”,正如古代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伟人的心思岂是凡人能看透,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起因,我们目前依然看不清,但是,导致这场运动终结的行动,有我们这群参与者,亲历者作证,历史事实摆在面前,清清楚楚。

今天的纪念会,每个人都发了言,言简意赅,都言及了北上赴京请愿活动是生死攸关的关口,我们追忆起40年前在天堂与地狱那一步之遥的步伐。如今安详了,竟有些后怕:如果当初中央知青政策不变,如果国务院调查组态度强硬,或采取极端方式,在坐的这批人很可能被投入大牢,戴上锒铛铁链,身陷万劫不复之黑暗深渊,在潮湿的地屋里艰难求生。

值得我们庆幸的是,在依然坚持“两个凡是”的时代,这样的大概率可能性。并没有发生,我们回到了故乡,在建设美丽故乡的劳作中,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巴国城 40年前终结知青上山下乡的勇士们再相聚”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40年前一起上山下乡 李汉岭寻找知青赵海东

40年前一起上山下乡 李汉岭寻找知青赵海东

赵海东,李汉,甘建华,知青,电业局,前些天,电话,工作,妻子,沧州市,沧县,下乡知青,告诉记者,这些年,李玲,中一,文化艺术中心,电业局宿舍,本报讯,大姐,住址,同事,回复,圆脸,婚宴,性格,文化馆,记者,本报记者,沧州

2018-01-09 #故事会

49年前的今天毛主席号召知青上山下乡 看完当年的标语你会去吗?

49年前的今天毛主席号召知青上山下乡 看完当年的标语你会去吗?

知青,贫下中农,青春,再教育,全国,农村,国家,广阔天地,知识青年,很有必要,干革命,怀壮志,毛主席,扎根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文革时期,严重破坏,业绩,人民,乡村,人生,急需解决,天地,含义,品格,字面上,岁月,新图,新一代,社会

2017-01-29 #故事阅读

60年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老照片记录下来的那段燃情岁月

60年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老照片记录下来的那段燃情岁月

知识青年,农村,农民,黑龙江省,场面,场景,在农村,引龙河农场,城市,体魄,劲儿,广阔天地,大坝,宾县,宣传队,理想,熊熊燃烧,意识,意志,扬水,松花江,水稻,热血沸腾,知识,白毛女,车辆,知青,社会各界,荣誉感,青春

2015-05-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什么是知青?知青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要上山下乡?

什么是知青?知青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要上山下乡?

知青,老三届,年轻人,党中央,农村,都是些,主体,初中,年代,知识青年,高中学生,什么是,什么人,上山下乡运动,和建,毛泽东,中大,新五,中国,两只手,人民日报,农垦,兵团,全民,全国,危机,城市,周年纪念,去处,同志

2020-06-13 #故事阅读

知青上山下乡年代关于饥饿的故事

知青上山下乡年代关于饥饿的故事

知青,青年点,馒头,人家,食物,东西,时候,玉米面,大饼子,单位,一段时间,主食,关系,饭局,大队,大黑,感觉,玉米,老乡,菜地,锅盖,锅台,青菜,麻雀,生活,准确地,女知青,连刚,那一生,炖狗肉

2020-05-22 #故事会

知青上山下乡年代关于饥饿的故事

知青上山下乡年代关于饥饿的故事

知青,青年点,馒头,人家,食物,东西,时候,玉米面,大饼子,单位,一段时间,主食,关系,饭局,大队,大黑,感觉,玉米,老乡,菜地,锅盖,锅台,青菜,麻雀,生活,准确地,女知青,连刚,那一生,炖狗肉

2020-08-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知青岁月上山下乡 那段青春飞扬的岁月

知青岁月上山下乡 那段青春飞扬的岁月

岁月,青春,青年队,大弟,知识青年,西山,仓库,公社,地方,平板车,心灵,白灰,知青,石灰,窑洞,精神,苦难,耙地,老农,老知青,试卷,生活,女知青,有一次,于心,依山,年年,张铁生,毛主席,铁业社

2020-04-23 #故事阅读

知青亲述:这一天 我上山下乡了!

知青亲述:这一天 我上山下乡了!

太钢,知青,加工厂,汽车,寒风,舅舅,知青点,别光,初心,困境,大队,时候,知识青年,白面,食堂,统一,名字叫,差不多大,张楚,徐县,新来,李主,王芳,王大,田静,治保主任,时中,月和,滨河西路,小伙

2017-11-21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