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争论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争论的故事的说课稿

时间:2015-02-16

争论的情景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40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说教材

《争论的故事》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它将清代笑话集《笑林广集》中的一则笑话自然地结合于师生对话的场景中,同时把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巧妙地蕴含其中,发人深省,寓教于乐。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兄弟俩看到大雁不去射,反而争论怎么吃大雁,还找路过的老人评理,最后大雁飞走了,兄弟俩再也射不着了。这一部分在叙事中寓理兄弟俩因争论而错失射雁的时机。第二部分,主要写盛老师启发同学们谈听了故事的感想。这部分借文中的学生之口说理,帮助学生感悟理解并产生共鸣,从而深入领会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课文,能讲讲这个故事。

2、深入理解,感悟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词卡片(特别指出:不要布置预习)

说教法学法

1、从读到讲要达成讲讲这个故事的目标,必须让学生将课文语言材料内化,才能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因而。应符合学生从读到讲,由外而内再发乎外的语文学习规律。那么,引领学生实实在在地读通,批文入情地读好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

2、从读到悟有感情地朗读,就要让学生的情感活动伴随读书的全过程。在读这篇蕴含着深刻道理的文章时,更要促学生之情去感悟,引学生之理而共鸣。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情感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阅读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实践从读到悟的经历,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实现对文本的超越。

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揭题

1、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好吗?师讲《争论的故事》(课文2 3自然段)。

2、故事讲到这儿,老师想请你们来讲下去。这个故事的结局会是怎样的呀?

3、那么,这个故事的原著中结局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到课文《25.争论的故事》中找答案吧!

揭题。

●(听故事?好啊!)

上课伊始,教师即投生所好,用故事一下吸引学生的注意。接着,故事戛然而止,留下了空白,激起学生放飞想象,任思维天马行空。(故事的原著有结局?就在课文中?快让我读吧!)留下悬疑,让学生自己到文中找答案,这种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手段虽已没有新意,但使用起来可真的有效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合作学习,读通课文

1.找身边的小伙伴,一起读课文,互相正音。

2.画出自己觉得读起来有困难的词句,互相帮一帮、考一考。

3.检查反馈:1哪些小朋友愿意合作读课文,开开小火车呢?其他小朋友注意听,这列小火车开得怎么样。(2)学生评议,教师相机板书学生朗读中读错的词,指出读破的句,引导学生复读。

(二)理清脉络: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盛老师讲的故事?其余的自然段写了什么呢?(2)交流

●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读书。要读懂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是第一步。为了达到激趣效果,课前没布置预习,因此,初读这一关一定要扎实,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但又要注意采用学生喜欢的新颖的形式,避免枯燥、机械重复。让学生乐于阅读,使先前激起的阅读兴趣得到保持。

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一)学习课文1 5自然段。

1、既然是争论,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同桌分角色朗读,读出争论的语气与样子。指名同桌读。评一评,再分角色读读。读评结合,师生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几处地方,体会人物争论时的心情,从而更好地把握朗读时的语气、表情等:(1)看插图,启发想象当时的情景;(2)理解不以为然的意思;(3)突出几个反问句。(再好吃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鸭子不是可以靠了吃吗?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2、两个人合作能读出争论时的不同语气,那么,谁有更大的本领,一个人也能把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读出来?试一试。

3、兄弟俩的争论分出了胜负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争论不休的含义。选择休的意思。(休:a.停止b.休息c.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第4、5自然段。指点学生理解两全其美的意思。

5、你能用上这些词,讲讲这个故事吗?(充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争论不休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叶圣陶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心灵相通。在精读这一段时,从分角色朗读,到一个人读出不同任务的不同语气,再到讲讲这故事,引导学生不断的深入体验,揣摩人物心理,从而忘我地投入,真情地表达,为理解第二部分课文打下了基础。

●若讲故事安排在第二课时,可以让学生听写括号种的词语。

(二)学习课文6 11自然段1.听了这样一个争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2、课文中的同学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出示,自由读一读。你欣赏哪一种想法呢?

3、难怪盛老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呢!你知道赞许是什么意思吗?盛老师赞赏的是什么?从中,你又悟到了一些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既是加深理解,又增强了感受,促使学生领悟到其中的道理。从中,你又悟到了一些什么?使学生感受到要像文中的同学一样,自己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实现超越文本。四、

1.,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现在,你能说说争论是什么意思吗?(兄弟俩、同学们都是在争论吗?从比较中领悟争论的意思:必须是各执己见,见解不一致才构成争论。)

●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是本册的教学目标之一,适时地利用训练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作业:

(1)在《名言警句录》上添写几个警句,可以用文中的,也可以自己总结概括。

(2)搜集几个蕴含着道理、让人得到启发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在于让学生内化课文,还在于引导学生拓展视野,进行语言积累,引导学生善读乐写,以利于语文素养日有寸进,不断提高。

本文来源: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争论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争论的故事的说课稿”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有关《争论的故事》说课稿

有关《争论的故事》说课稿

课文,故事,争论,学生,道理,老师,兄弟俩,自然段,引导学生,a.,b.,c.,让学生,这个故事,情感,语气,同学们,大雁,意思,人物,作者,想法,教师,语言,有感情,小火车,师生,任务,内化,兴趣

2010-03-02 #小故事

寓言故事说课稿

寓言故事说课稿

大雁,故事,争论,师生,场景,兄弟俩,文章,笑林,笑话,老师,老人,道理,课文,说教,对话,两部分,巧妙地,抓住时机,笑话集,自然地,第一部分,发人深省,寓教于乐,飞走了

2020-08-08 #小故事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故事说课稿——小兔乖乖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故事说课稿——小兔乖乖

幼儿,故事,经验,教材,年龄,特点,大灰狼,真假,能力,陌生人,道理,过程,诱惑,三方面,小兔乖乖,活动目标,一角,当今社会,孩子,事物,内容,好坏,声调,妈妈,家庭财产,小班,小兔,小朋友,幼儿园,山村

2020-04-13 #故事阅读

渔夫的故事说课稿

渔夫的故事说课稿

渔夫,故事,寓言,学生,课文,魔鬼,农夫,教学,寓意,智慧,道理,对话,人物,形象,恶人,朗读课文,知识,让学生,伊索,说课稿,特点,目标,语言,兴趣,同学们,故事情节,整体,毒蛇,目的,能力

2020-07-31 #故事会

《渔夫的故事》说课稿

《渔夫的故事》说课稿

寓言,渔夫,农夫,魔鬼,故事,学生,课文,恶人,民间故事,道理,伊索,斗争,寓意,朗读课文,能力,世纪,同学们,情节,现实,问题,作业,内容,幻想,特点,毒蛇,过程,课本剧,检查,伊索寓言,手法

2017-12-17 #长篇故事

渔夫的故事说课稿 一蛇两头

渔夫的故事说课稿 一蛇两头

渔夫,故事,寓言,学生,课文,魔鬼,农夫,教学,寓意,智慧,道理,对话,人物,形象,恶人,朗读课文,知识,让学生,伊索,说课稿,特点,目标,语言,兴趣,同学们,故事情节,整体,毒蛇,目的,能力

2014-07-12 #经典故事

2015《语文园地三》说课稿

2015《语文园地三》说课稿

童话,学生,故事,主人公,写作方法,特点,语言,动作,图片,文章,短文,结果,前情,地点,拟人,形象,心理,教师,时间,方向,片段,神态,课内,课程,道理,分析,指导,表演,什么是,引导学生

2020-07-31 #经典故事

扁鹊治病说课稿一等奖

扁鹊治病说课稿一等奖

扁鹊,蔡桓公,关键词,寓言,评论,寓言故事,学法,活动,深入骨髓,课文,发现了,原因,大王,学生,寓意,故事,方法,板书,程度,重点,道理,交流,发展到,无能为力,课件,一等奖,名医,小病,说课稿,生字

2020-05-29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