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浅析《雨季不再来》和《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的异国形象

时间:2015-02-23 17:10:18

相关推荐

浅析《雨季不再来》和《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的异国形象

引言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重庆南岸区。幼年的三毛便博览群书,学习成绩颇为优异。1964年得到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文化大学哲学系当旁听生,1967年去了西班牙留学,之后去了其他国家。1973年与荷西结了婚。1979年三毛的丈夫因意外原因丧生,此后的生活都是三毛对荷西的回忆。1984年,三毛的身体日薄西山,最终开始了新的生活生涯。

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宫内膜肥厚,于4日清晨在医院与世长辞,当年三毛年仅四十八岁。她的作品以流浪生活为素材来源,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异国形象”,在文坛被人所熟知与注意,对读者也形成了长久的感染力。

三毛笔下的异国女性形象大致经历了从写实形象、乌托邦形象,到意识形态形象,最后又回到写实形象的转变。

意识形态形象:《雨季不再来》中的“我”

意识形态是指维持支撑统治,执政的思想体系。

《雨季不再来》是三毛写作历程起步的回顾,本书出版于1993年,它收集了作家三毛在她17岁到22岁之间所发表的文稿,呈现了三毛少女时代的成长感受。它是对心灵世界和哲学思想苦苦探索,背景或情节多离不开异国他乡,足见六十年代台湾留学热及流行一时的各式现代主义的影响。

因为历史与政治的缘故,五六十年代的台湾刚摆脱多年被“殖民”的梦魇 便进入了一个政治文化高压的时代。“美日” 等国成为台湾的支持者和援助者, 台湾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同西方国家频繁交往,一度全盘西化,加上与本民族文 化传统相对隔膜,“现代主义”文学顺应战后怀疑理性、人生价值、返回内心等 国际性潮流,成为当时的文学主流。

为了营造更多政治意味的族群和谐,建设所谓“台湾主体性”,本是“他者”的西方成为潜在的认同对象,成为建设先进的现代社会的楷模。 当然这个“他者”与台湾绝非平等关系,而是一个先进文明优越强大的甚至是盛气凌人的“他者”。故而此时期“留学生文学”的主旋律便是表现在夹缝中留学他乡的年轻人的失落感、寂寞感、幻灭感, 其形象特征为矛盾、焦灼、受歧视,主调相近,色彩暗淡、单一的。

熟悉三毛经历的人知道,少女三毛曾自闭七年之久,因学画始步出个人天地, 大量阅读台湾现代派文学作品及介绍波德莱尔、卡缪、里尔克等人的作品。

其中《月河》为例。女主人公林珊爱着名为“沈”的青年。沈出国学习后二人未开始的钟情便告结束。情节极少,多的是年轻伤感的林珊彷徨求索的灵魂的书写。 她感到自己和沈是与众不同的……

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痛苦,在我很主观的来说,他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

上述三毛所写的这句话有明显的逃避、虚无色彩,疲倦、早熟的状态,是青年三毛及其同时代人的写照。当时“台湾与大陆母体文化的脱节和社会上的崇洋心理,使年轻一代作家转向西方,从现代主义文学中寻求出路;失落感和逃避心理,使作家们转向内心探索;对文学政治化、庸俗化的反感,使作家们走上追求纯艺术的道路。

故而小说家舒凡在序中称三毛这部集子为“心灵生活经验的写作”“内容技巧上有欠成熟”。此书中的异国形象,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按照当时社会的模式与话语建构的社会集体想象物进行塑造的。

三毛的年轻、少阅历、敏感,使她不自觉地复制了这个集体的描述,她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无论是哪种作品体裁,她的字里行间中总是展现出女性的温文尔雅和珠圆玉润,这也可以看出三毛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她是自由的化身,是善良的使者,是孤独的灵魂。

乌托邦形象:《撒哈拉的故事》

乌托邦形象: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不朽巨著,。它比喻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撒哈拉的故事》出版于1976年5月,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三毛与丈夫荷西在沙漠的生活景象并记录了当地独特的异域风光的故事。

三毛身处语言无法交流的留学地西班牙,那里居民热情的天性感染了她;在物质极贫乏,不接触诗、书、文学的撒哈拉,属于 大自然的沙漠民族改变了她;更因为情感有了归属,心灵有了依靠,一直渴望爱的三毛心趣大变。

于是,我们得以通过她的生花妙笔,见识另一番天地人生:黄沙落日、美如女人胴体的起伏的沙漠、热爱生命的孤寡老人、淳朴谦卑的搭车客、 羞涩单纯的年轻军人。每一幅图景、每一位人物,都是一个妙趣横生的感人故事,串成三毛 世界独特的“乌托邦” 。慢慢将自己融入异国他乡的三毛,不再是一名观光客, 而是和当地人穿一样袍子、抓一样骆驼肉的“沙黑毕”(朋友)。三毛说过:

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可能是由于这份莫 名其妙的交付,由于嫁给了西班牙人荷西,使得三毛生前一直自称“半个西班牙 人”,使得三毛能对“他者”投入自身文化与情感因素而外,仍能走出来,对他们进行观察与书写。与早期的意识形态相反,这些乌托邦形象就事论事、因人写 人,不再以三毛或三毛的台湾的观念见解去读解异国,倾向于书写相异性。

在《塑料儿童》一文,“我”与荷西回忆中的幸福童年与下一代只知道看电视的儿童生活进行对比,质疑了这些“未来的栋梁和主人翁”的未来,抒发了对 台湾及西班牙青少年教育制度的不满情绪。在《亲不亲,故乡人》一文,“故 乡人”来岛旅游观光表现的粗野无礼与知书达礼的当地人对比,告诫同胞要补“旅行常识”和“基本礼仪”一课。在《这样的人生》一文,写被“我”曾视为“老 废物”的欧洲老人智慧安排灿烂晚年,对中国人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进行思 考。

又如《哑奴》一文,在沙漠里蓄奴是人人视为天经地义的事,聪明的哑奴也理所当然地接受命运的这种安排,只有三毛竟向当地法院抗议蓄奴行为。写沙漠居民没有物质文明的条件下一样生老病死、自得其乐,质疑物质发达世界里不快乐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大胡子与我”相濡以沫的真情映衬所谓“上层人士”的虚情假意。

雨季里苍白的少女被面色铜红、外表不很精致,已有风尘痕迹的三毛代替,那个跌倒过、迷失过、苦痛过的“少年维特”开始看一沙一花和每一个平凡的小市民。这种变化,实际上是以温柔而明朗的方式告别了过去,诘问文明人建立的文明社会是否文明,因为那个风沙满天、无水无电的乌托邦世界里的民族反而无欲无求、自足自乐。

由此试析“三毛热”之成因。“三毛热”之所以在台湾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三毛文笔清新简练,是一方面;台港社会充满竞争的快节奏生活里,三毛把读者带进一个新奇陌生有趣的世界,是一方面;此外,三毛文章独有的浓厚的爱心、细腻的情感,在人际关系疏离的现代社会,给人温暖放松的感觉又是一方面。以上几方面不可或缺地构成了三毛的“乌托邦”世界的魅力。

沙伊达是三毛1977年出版的散文集《哭泣的骆驼》中同名小说里给读者留下印象最深的异国形象,她作为整个小说的女主角,象征着爱国、美好与忠贞,最终却以惨烈的结局收场。

与三毛笔下普通的沙漠女性形象不同,三毛多次将沙伊达与“古老的梦境”、“神话”与“永恒的美”、“地震似的感动”相联系,赋予其超凡脱俗的审美意象。

书写女性真实百态 探求中性价值判断

三毛作品中的异国形象同样是三毛塑造自身、言说自我的文学性创造,当然也离不开三毛所生活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和虚构世界的空间。从三毛作品从其特殊性来看,她的作品不仅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而且有着鲜明的异国情调。《哭泣的骆驼》中对摩洛哥侵略者的憎恨,又如丹那丽芙岛的嘉年华会,倾城而出的化妆游行,拉歌美拉岛上的人民的用口哨吹来吹去的聊天,以及拔人胡须的女巫,布满火山口的河略得岛。

纵观三毛作品,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在你的生活里,你就是自己的主宰,你是主角”。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浅析《雨季不再来》和《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的异国形象”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三毛的作品有哪些?是什么风格的?

三毛的作品有哪些?是什么风格的?

三毛,作品,散文,小姑,背影,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倾城,文章,安东尼,哭泣的骆驼,我的女儿,温柔的夜,中国,书信,匪兵,后记,和风,地方,天使,少年,情感,技巧,故乡人,故事,朋友,沙漠,胆小鬼,爱马,阿姨

2020-09-23

沉迷拔毛的乌鸦 竟盯上了狐狸毛 鸟:拔你的毛 证明你好看

沉迷拔毛的乌鸦 竟盯上了狐狸毛 鸟:拔你的毛 证明你好看

乌鸦,狐狸,动物,收藏品,尾巴,事情,智慧,时候,物品,毛发,熊猫,乌鸦喝水,到自己,第一次做,狐狸尾巴,大上,主意,一面,故事,内心,决心,动物园,哪位,小脑,小东西,大熊猫,小爷,形象,底线,心经

2008-10-16

《大侦探皮卡丘》中 长着毛的话痨皮卡丘你能接受吗?

《大侦探皮卡丘》中 长着毛的话痨皮卡丘你能接受吗?

皮卡丘,小智,换装,电影,宝可梦,游戏,大侦探,名侦探,萌萌哒,动画,形象,日本,古德曼,艾岚,蒂姆,发音,叫声,大叔,属性,尾巴,松鼠,版本,父亲,角色,设计师,黄色,领域,闪电,有不少,精灵宝可梦

2015-10-21

三毛经典语录励志短句大全 三毛语录关于人生成长2018最新版

三毛经典语录励志短句大全 三毛语录关于人生成长2018最新版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流星雨,你是我,人生,手记,撒哈拉,稻草人,随想,生活,好的,一滴水,个人,东西,乐命,地方,太平洋,岁月,淡红色,潜意识,生命,福气,能感,一粒沙,中所,他是谁,人的手

20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