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周易参同契》:讲述一个不一样的“炼丹”与“修仙”的故事

时间:2015-03-16

而宗教无论是在源头还是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是模糊不定的,道教尤其如此

提示:本文共有 409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一、起子

不同于建立一个王朝,无论其如何庞大,总有个具体的起止时间。而宗教无论是在源头还是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是模糊不定的,道教尤其如此。但宗教的影响又是广泛而深刻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道教深深的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以至于在今天,无论我们支持还是反对,觉亦或不觉,都处于它的阴影之中。道教的研究又是复杂而艰难的,仅就遗留下来的道教经典就不知有几千几万卷,真可谓浩如繁星。那么,该从哪里开始说起好呢?

饮水思源,不妨就从一本神秘的经书开始吧!首先声明,之所以说它神秘,并非因其是关乎神仙的故事。我们力求平白朴实,生动有趣讲述故事,但态度绝对认真,科学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是我们的根本原则。

二、开场

小明出生于公元150年(东汉桓帝和平元年)。那时政治腐败,老百姓们过着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日子,但在社会中流传着许多关于神仙的传说。一些穷人于是离开家乡,去外寻找仙道。小明自幼喜欢神仙方术,搜集了许多传说故事,渴望着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一名神仙。于是,在一个清冷的早晨,他背上行囊,踏入江湖,从此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希望寻找到神仙。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遇到了一位世外高人,传给他一本名为《周易参同契》的书,并且告诉他说,“若要成仙,先学炼丹,炼丹之秘,即在此书。”说完便消失了。小明热泪盈眶的对着天空三跪九叩,然后返回家中,怀着激动地心,颤抖的手,打开了这本奇书。

三天三夜以后,小明终于........疯了。

其实不怪小明,假若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和小明一起研究那本书,没准也会疯。因为这本书实在太难了,它还有一个十分响亮的称号,名为“万古丹经之王”,其难读系数之高,丝毫不亚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直到小明出生的一千多年后,有个名叫朱熹的大学霸,据说此人天文地理,古往今来没有不知道的,但他面对本书的时候,居然也说“无下手处,不敢轻议”(《周易参同契考异》)。

我们不仅好奇,那本名为《周易参同契》的书讲了些什么呢?为什么可以把人整疯了?要说起来,内容可真不少,天文、历法、养生、医药、术数以及政治,以今天的科学眼光来看,还包括了数学、化学、哲学。那么就要问了,难不成小明遇到的神仙是假的,传授这么一本包(luan)罗(qi)万(ba)象(zao)的书,是故意坑他不成?那倒也不是,因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确实讲的炼丹,以上所有的内容事实上都是围绕着这一个目的。

道教史专家王明先生说:“《参同契》的中心理论只是修炼金丹而已”。

数日后,高人找到小明,治好了疯癫,并说“此仙家典籍,凡人不得妄修。念你一片真诚,所以借此机会给你一个教训,以免日后铸成大错,悔之不及。切忌,凡修仙者,必要内心虔诚,绝不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于是小明跪求高人为师,从此潜心学道,终于有成。

岁月荏苒,不觉已经快两千年。我们有幸得到了小明同学的课堂笔记,参考着之后的历史发展,今天可以重新发掘一下《参同契》。有些同学初涉道教,没有相关基础,所以我们先略作介绍,包括《契》的来历、经历以及后世影响。

《周易参同契》又名“万古丹经之王”,“丹经之祖”。所谓“丹”,就是指仙丹,吃了可以让人变神仙。

三、书名

传说,它源自于《古文龙虎经》,但可惜已失传,没法考证。周易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书名中周易表示本书以《易》作为炼丹理论的基础;参,通三,是说书的三个基本内容,周易、黄老之学和炉火炼丹术;同,是融合、贯通的意思;契,就是书。翻译成现代话讲,就是《基于<周易>与黄老之学对炼丹术进行的新诠释》。《契》:“大易情性,各如其度。黄、老用究,较而可御。炉火之事,真有所据。三道由一,俱出径路。同出异名,皆由一门。”

据小明笔记,以上只是许多解释中的一种,还有其他说法认为:1.“周”是周而复始,“易”是变化,“参”是指水、土、金,“同契”是指上述三物炼化以后,同为一体,彼此契合。无名氏《周易参同契注》“周者,乃常道也;易者,变改之意;……參者,杂也,杂其水、土、金三物也;同为一家,如符若契,契其一体,故曰《參同契》;2.“参同契”是指对以往各种丹书的“理通义合”,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参同契》者:参,杂也;同,通也;契,合也,谓与诸丹经理通而义合也”。我们这里只取最初的解释。

四、成书年代和作者

小明是东汉末年人士,所以这本书大概也在东汉末年出现。虽然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后人作的伪书,但小明对此不置可否。朱熹曾说:“《參同契》文章极好,盖后汉之能文者为之,其用字皆根据古书,非今人所能解。”

关于这本书的作者,笔记上有四个:魏伯阳、徐从事、淳于叔通、娄敬。但我们认为靠谱的只有前三个。因为娄敬是西汉初年人,又名刘敬,是汉高祖刘邦给赐的姓,《史记》中有《刘敬叔孙通列传》,传说中他活了一千多年。我们跟小明不一样,我们是坚定的无神论者,所以Pass此人。

关于魏伯阳三位,历来说法很多。有认为是其中某一人写的,也有认为是三人接力完成的,关于接力的顺序也比较有趣,有三种说法:魏伯阳、徐从事、淳于叔通;徐从事、魏伯阳、淳于叔通;徐从事、淳于叔通、魏伯阳。还有的认为《契》的完成跨越几个朝代,对此小明依然不置可否。

今本《契》共分三卷,从思想内容上看,存在许多矛盾的地方:如上卷认为内修不能延年益寿,反对内丹法;中卷则认为通过养性能够续命,力挺内功修行。写作的形式和风格也很不一样:上卷多用五言,间或四言;中卷反之;下卷则交互使用四言、五言,有时还带点汉赋风。所以推测不太可能是出于一人之手。当然也不绝对,就像歌德的史诗般巨著《浮士德》就是一部剧情内容跨越极大,语言风格极为多变的作品。

近代学者对《契》的作者问题下了很多功夫,也得出许多结论。但对我们而言,为求方便,还是采用传统的看法,以魏伯阳作为一个较晚的编辑,而且还是一个没有强迫症的编辑。

五、影响

《契》问世后,并未引起普遍关注,直到唐代才兴起了研究和学习的热潮。究其原因,笔记中提到三个:

第一、文盲太多。虽然汉末有很多大学者,如郑玄(著名经学大师),蔡邕(yōng,著名才女蔡文姬的父亲),虞翻(精通易学,堪比东方朔)。但这类人是极少的,绝大部分百姓都是文盲,斗大的字不识一筐[4]。对此小明颇有微词,深感有普及文化,扫清文盲的必要性。

第二、书写材料不方便。虽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105年),但在小明的年代,纸张依然短缺,用于书写的材料多种多样,包括竹简、木简、甚至贵重的丝帛。技术条件的限制,也造成《契》这类非官方文献难以普及。

第三、有追求的人太少。小明时代,社会的焦点是王侯世家们,他们大多享受着荣华富贵,过没羞没臊的日子,很少潜下读书、修道。何况,聚集道士还隐藏着巫蛊、图谶等可能性,所以有很大的政治风险。至于普通百姓,光是活着都已经用尽全力了,哪有力气炼丹修道。小名对此深表不满。

(中山靖王墓陪葬马车)

以上是笔记中的记载,不够详尽。当代学者对《契》的影响作了更加充分的研究。

第一,《契》中的天道、黄老思想,引起统治者的不安,尤其是黄巾起义后,道教徒的地位更低,凡与“道”相关的书籍、思想都被限制。

第二,主要的学术兴趣发生转移。《契》中所利用的易学象数思想,在汉代学术圈里流行一时,但魏晋以后,思想界最流行的是“玄学”的讨论。“有无”、“本末”、“名教”和“自然”等,是这一时期的主流。

唐代以后,《契》的研究进入繁盛阶段,渐成道教显学。其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炼丹术的发展。

这是不言而喻的,毕竟《契》的主题就在于炼丹。可一言以蔽之:《契》以“易”、“老”作为理论基础,给予炼丹术以“科学”的解释,远胜于同类的炼丹学教材。

第二,古代(术)数学的发展。

这个解释起来有些麻烦。首先,我们都知道《易》最初用于占卜,而占卜离不开卦象和天文术数,这是古代数学的起点;然后,汉代《易》学十分发达;再然后,《契》以卦象和天文作为炼丹理论,大量吸收了汉代《易》学思想;接着,阴阳术数,卦象天文又是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接着,唐代是道教(因为老子姓李的缘故)以及(术)数学发展的一个高峰。著名道士李淳风,兼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于一身,但他主要身份是一名道士。他编订和注释了古代的十部算经,成为后世各朝的官方数学教科书。而十部算经以及李淳风的注释,都有易学、术数的影子。以上,《契》对我国古代(术)数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具体多大很难说)。

若上述关系看不懂也没关系,这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个大问题,李约瑟曾提到“‘术数’是一门待深入的进行历史研究的准科学”。我国数学家李迪先生也曾提出50个“中国数学史中的未解决问题”,其中一道即“儒、道、佛三家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第三,宋明理学的发展。

从五代道士陈抟(tuán)到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这期间的宋明理学家们,大多试图创建一个囊括宇宙人生的世界观。一些著名学霸,周敦颐、邵雍、朱熹、郝大通、方以智等都下过功夫研究《周易》和《参同契》。其中陈抟和周敦颐的太极图,邵雍的象数学研究,都可以说是受到《契》的启发而来,其他思想家也多多少少受到《契》的影响,如朱熹,还有方以智家族的易学研究等等。

文史君说:

上述仅就道教经典《参同契》做一扼要介绍说明。简单说来,《契》借《易》之“爻象以论作丹之意”(葛洪《神仙传》)。虽然以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它并不是科学,但它也不就是迷信,它是前科学时代,人类局限于知识、技术的限制而对自然、天道作出的一种积极探索。谬误之中夹杂着真理,这是人类社会前进过程中的必然模式。

参考文献:

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章伟文:《<周易参同契>若干学术问题探析》,《国学学刊》, 2016年第1期。

杨子路:《隋唐道教术数学派与传统数学关系考论》,《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

戈国龙:《<周易参同契>与内丹学的形成》,《宗教学研究》, 2004年2期。

(作者:浩然文史·有涯)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周易参同契》:讲述一个不一样的“炼丹”与“修仙”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有意义的书:《太平经》和《周易参同契》

中国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有意义的书:《太平经》和《周易参同契》

太平经,祭酒,张修,张鲁,道教,太平道,病者,言论,师君,王明,三国志,农民,合校,天地,学说,汉中,教权,民间,衣食,财物,周易参同契,太平清领书,刘焉传,刘焉,中主,义米,于义,于汉末,其来,余年来

2016-01-08 #故事大全

《西游记》与道家丹道典籍《周易参同契》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西游记》与道家丹道典籍《周易参同契》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过程,西游记,炼制,关系,情节,沙和尚,猪八戒,孙悟空,周易参同契,木母,金公,三昧,大风,大火,炼药,丹药,炼丹术,丹道,理论,原料,含铅,水火,火候,烧炼,经历,道家,发展,下相,指的是,辅助原料

2018-11-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龚鹏程|外丹如何转化成内丹?

龚鹏程|外丹如何转化成内丹?

内丹,铅汞,张果,烧炼,道教,刘知,孙思邈,观念,发展,理论,吴筠,火候,司马承祯,张果老,佛教,思想史,身体,金石,参同契,丹砂,丹药,五行,六朝,外气,方法,调息,阴阳,周易参同契,止观,神仙

2011-02-08 #故事阅读

伏羲 画卦与易学

伏羲 画卦与易学

八卦,伏羲,伏羲氏,圣人,周易,卦象,卦爻,后人,易经,符号,周易参同契,六十四卦,乾坤,人们,传说,六爻,功能,图案,基础,学问,父母,被称作,表征,道教,活动,上古时期,中国古代,彭晓,由伏羲,生六子

2018-06-13 #故事会

不一样的修仙故事:青莲之巅

不一样的修仙故事:青莲之巅

小说,家族,男主角,主角,宗派,小家,故事,修真世界,发展,青莲,修真,修仙,世界观,人物,内容,动漫,国家,套路,读者,路线,逻辑,速度,一个人的故事,一本小说,同类作品,我今天,对大家,永远是,这本书,能不能

2020-03-05 #故事大全

道教内丹修炼需要四个条件 你知道都是哪些吗?

道教内丹修炼需要四个条件 你知道都是哪些吗?

内丹修炼,内丹,个条件,内丹术,道教,修炼者,火候,经典,好的,人体,关键,天地,情况,明师,生气,内丹家,周易参同契,悟真篇,丹法,中明言,其义,史有明,吕洞宾,张三丰,张伯,张天师,林茂,莫强,阳神,饶君

2015-08-15 #短篇故事

不一样的四大名著——浅析《三国演义》和道教

不一样的四大名著——浅析《三国演义》和道教

三国演义,人们,小说,道教,东汉末年,历史,阵法,修仙之,吴三国,司马炎,张鲁,王侯将相,罗贯中,诸葛亮,一统,三国志,佛教,人物,依据,修仙,关系,全名,儒家思想,四大名著,历史风云,章回体,宋元,战争,思想,忍饥挨饿

2015-10-26 #小故事

不一样的故事

不一样的故事

小乞丐,天机,门派,衣服,大门,神仙,伙计,天极,丹宗,皇城,功法,掌柜的,马车,乞丐,修仙,合欢,小兄弟,车夫,门主,宗宗主,宗主,关系,剑修,双修,玄女,银子,连手,门徒,六大门派,新衣服

2020-06-27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