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红色旅游」沈阳红色记忆

时间:2015-03-19

2010年市委党史研究室筛选甄别,确定了沈阳市53处革命遗址,遗憾的是其中很多建筑已损毁

提示:本文共有 933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9 分钟。

文字图片:@小娃

素材整理提供:飞月旅游.庄河老葛

沈阳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就在沈阳传播马列主义、播撒革命火种,并建立了地方组织。 2010年市委党史研究室筛选甄别,确定了沈阳市53处革命遗址,遗憾的是其中很多建筑已损毁。但现存的历史建筑和革命遗址仍然给城市留下鲜明的红色记忆。

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

位于大东区东顺城育才巷10号,建于1910年。革命遗址,文物保护单位。1910年秋至1913年7月,12岁的周恩来随伯父周贻庚的工作调动,从铁岭银冈书院转入该校。他在这里经历了辛亥革命,接触了进步教师和进步书报,受到先进思想的影响,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张氏帅府旧址

位于少帅府巷46号,始建于1914年,革命遗址,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官邸和私宅,这里曾是东北的政治中心,期间历经两次直奉大战、武装调停中原大战、东北易帜、杨常事件、九一八事变以及新旧中国的巨大变迁,其中东北易帜实现了中国在名义或形式上的统一。饱经沧桑的张氏帅府已成为东北近代历史的见证与缩影。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

位于和平区皇寺路福安巷3号,革命遗址,文物保护单位。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中央统一了对东北党组织的领导,于同年10月成立中共满洲省临时委员会,省委机关设在奉天(沈阳)。1928年9月,省临委改为中共满洲省委。陈为人、刘少奇、陈潭秋、罗登贤等先后担任省委书记。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李兆麟、赵尚志、赵一曼等,都曾是满洲省委的重要成员。

北市场是沈阳有名的杂巴地,三教九流齐备,五行八作俱全,而中共秘密机关就隐匿在福安里如过江之鲫般密集的民房腹地,看似平常的四间青砖瓦房,在1927年一1929年却是东北地区革命运动的指挥中心。 而当时的国民党当局,包括日寇特高课始终知其存在而不知其所在。

刘少奇秘密住地旧址

位于和平区皇寺路福安巷3号,革命遗址,文物保护单位。1929年满洲省委处于异常混乱的状况, 省委代理书记要求调离,党员人数骤减。1929年7月,刘少奇和妻子何宝珍从上海辗转来沈,刘受中央派遣担任省委书记,何为省委联络员。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东北地区的党团组织基本恢复,刘少奇着手发动和组织奉天产业工人罢工,推动全东北群众革命斗争的开展。

奉天纺纱厂旧址

位于和平区抚顺路60号,革命遗址,办公楼为复建的不可移动文物。工厂由时任奉天省长王永江创办于1921年,张作霖入股并鼎力支持, 为官商合资的东北最早的民族棉纺企业。1929年8月,时任满洲省委书记的刘少奇发动奉天纺纱厂工人的罢工斗争,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经组织大力营救9月取保释放。

英美烟草公司旧址

位于小西路64-8号,建于1928年,革命遗址,市历史建筑。知道“555”牌香烟的人就会知道成立于1902年的英美烟草公司,1908年公司初创即在沈阳建厂,是近代沈阳最早的外资企业。著名抗日英雄赵一曼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曾在英美烟草公司即卷烟厂领导工人运动,1933年调往哈尔滨后牺牲。

东北讲武堂旧址

位于大东区珠林路25号,设立于1906年,革命遗址,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近代中国四大军校之一的东北讲武堂是奉系军阀的军官学校。中共满洲省委和中共满洲特科陆续派党员干部到东北讲武堂,秘密开展兵运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党的“左”倾思想影响,其工作留有一定遗憾。在1955-1965年间授衔的共和国开国将领中,有吕正操、万毅等13人毕业东北讲武堂。

中共奉天市委旧址

位于和平区中山路56号,市历史建筑,革命遗址。 这栋建于民国初期的两层青砖小楼,上世纪20年代为老精华眼镜店,是当时太原街上仅有的两个中国人开设的商号之一 。1927年3月--6月,中共奉天支部、中共奉天特别支部、中共奉天市委先后建立于此,是任国桢、杨志云等共产党人成功组织领导沈阳早期反帝反封建工人运动的重要策源地。6月29日,市委机关遭到敌人破坏,遂转移它处。

任国祯、陈少敏夫妇

任国祯出生于丹东农家,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丹东中共第一人。1925年夏,任国祯受党派遣在沈阳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并任书记。以后他曾任山东临时省委书记,北京市委书记、河北省委特派员,期间 他曾几次被捕入狱均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 1931年11月被闫锡山杀害。陈少敏,山东寿光人, 1930年受党委派与任国祯假扮夫妻掩护山东省委工作,后来终成眷属。任国桢牺牲后,陈少敏坚持革命终未再婚,毛泽东曾经称赞她是“白区的红心女战士,无产阶级的贤妻良母”。解放后,陈少敏为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总工会副主席。1968年10月,在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大会就“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议进行表决,唯有陈少敏弃权反对,因此她被送往河南罗山劳动,“九一三”事件后回到北京,1977年12月逝世。

《沈阳市志》记录:中共奉天支部成立后,多次领导沈阳工人运动,1927年5月2日,书记任国祯在铁西地区组织了奉天制麻株式会社工人大罢工,坚持27天并取得了胜利。1919年至1944年共举行了21次大罢工。

东三省兵工厂旧址

位于大东区东塔街6号,革命遗址,文物保护单位。东三省兵工厂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创办的军械厂。自1926年以来,中共地下党即领导该厂工人进行革命活动,1930年10月1日兵工厂党支部成立。在满洲省委领导下,支部书记梁永盛带领地下党员和进步工人,办夜校、撒传单、抢粮栈、夺武器,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斗争,1932年7月梁永盛牺牲在狱中,时年31岁。

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旧址

位于沈河区朝阳街155-1号,文物保护单位,沈阳现存最早的革命遗址。1922年张作霖为感谢基督教青年会帮助调停第一次直奉战争,将原清朝景佑宫的地皮拨付给青年会,建起了现存的会馆大楼。 1922年前后,青年会干事阎宝航等人在此发起了“星期三会”,聚集青年学生传阅革命书籍。由此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推动了沈阳地区各进步团体的不断涌现,从而为中共沈阳地方组织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并在组织上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到1931年,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实际上已经成为东北青年反帝反封建的活动基地,并有效地掩护了我党的地下活动。

阎宝航(1895—1968),中共秘密党员(介绍人周恩来)。他获取了国民党军事情报部门收集和秘藏的有关德国闪击苏联、日本突袭珍珠港美军基地和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设防部署等三大国际战略情报,并先后供给战时盟国苏联和美国,因此成为中共情报战线最出色的国际战略情报专家。

建国后青年会将会所借给东北公安部使用,该楼长期被作为监所,曾被关押人员中包括张志新。

奉天医科专门学校旧址

位于大东区小河沿路44号,建于1911年,革命遗址,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省肿瘤医院。上世纪二十年代,早期社会民主思想开始在沈阳传播,除了“星期三会”外,很多民间进步团体纷纷出现。奉天医专的学生成立了进步团体“白杨社”,以研究新文学和社会主义为活动内容。1925年上海爆发五卅运动后十天,奉天医专学生毕天民吴执中等就发动组织了“6.10”大规模学生运动,声援工人大罢工。

木铎社旧址

位于和平区北二马路92号,革命遗址,文物保护单位。原为日伪时期“满洲医科大学”学生宿舍,现为中国医大办公楼。1924年春,粟丰经青年团北京区委同意考入“满洲医科大学”读书。入校后,粟丰即联络一些具有强烈民族正义感的同学,以研究学术为名秘密地建立起共青团外围组织——木铎社,其宗旨是“联络爱国进步青年,阅读新时代书刊,砥励学行,研究科学,发扬民主精神”。木铎社还出版不定期的刊物,揭露封建军阀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罪行,社会影响很大。

东北大学旧址

位于北陵大街45号,革命遗址,文物保护单位。现为辽宁省政府办公楼。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成为一所流亡大学,先后迁徙北平、开封、西安、四川三台等地。在此期间,广大师生积极参加爱国抗日运动,是1935年一二·九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东北大学教师阎述诗为著名诗人光未然诗作谱写的《五月的鲜花》为当时家喻户晓的抗日救亡歌曲。1936年东大学生的请愿行动点燃了西安事变的导火索,成为时局转换的有力推手。全国抗日英烈中,东北大学有60多位。

志诚银行旧址

位于和平区中华路118号,建于1932年,革命遗址,文物保护单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控制沈阳这座城市的同时,也将触角深入到城市的经济体系之中。按照当时“伪《银行法》”规定,当时的五家私人钱庄被强行组成了志诚银行,巩天民担任总经理。这个30多岁的年轻人,当时已是奉天商会领导人,是与荣毅仁并称为“南荣北巩”的全国著名经理人。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中共地下党员。

巩天民长期掩护组织在沈阳的工作,并在志诚银行中发展党员,使当时的志诚银行几乎成了中共地下工作机关。1932年,巩天民等人利用各自的身份从机要部门收集大量日军侵华文件资料并译成英文,避开日本关东军的重重监视,交给了国际联盟调查团。此后国联调查团的《调查报告》基本承认日本的侵略和“满洲国”的非法,迫使日本最终宣布退出国联。巩天民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任、辽宁省副省长政协副主席等职,1978年去世。1991年,《中共党史人物传》第50集“巩天民传”中写到:“巩天民是1925年奉天(沈阳)建立中共组织时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之一,一直以沈阳金融界名流的身分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 借此传达了中共中央对巩天民的承诺:在他百年之后公开他的党员身份。

鹿鸣春饭店

和平区11纬路40号,革命遗址, 沈阳老字号,国家非遗辽菜保护单位。它正式开张的第一宴,座上宾为东北当时身份尊贵无人能及的少帅张学良和夫人于凤至。鹿鸣春饭店开张后,生意红火,成了奉天社会政要名流、商界人士汇聚之地。此后的86年间太多彪炳中国历史的著名人物或长或短在这里出现过。

鹿鸣春饭店特别是1号包房是中共地下党组织谋划、运筹抗日斗争的重要场所,巩天民等人曾在此接头密会。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秘-密活动站,一是这里为上流社会活动场所,开展地下活动比较安全。二是一号包房紧邻着南市场大街,便于观察人员动向。

肇新窑业公司旧址

位于沈河区惠工街92号又称杜重远公馆,建于1923年,革命遗址,文物保护单位。杜重远(1897—1943),吉林省公主岭市人。早年留学日本,1923年回国后在沈阳开设肇新窑业公司,曾任辽宁商务总会会长。“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曾以记者身份在湘、鄂、川、赣、沪等地活动,鼓动民众抗日救国。曾参与筹办《生活日报》。1939年任新疆学院院长,后创办宣传新思想的刊物《光芒》。1943年遭军阀盛世才杀害。

中山中学旧址

位于和平区南昌街13号,1919年由日本人投资兴建,原为日本贵族子弟学校,文物保护单位。东北中山中学是在国难当头,家乡沦陷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于1934年3月在北平为东北流亡学生建立的,是抗战时期建立的教育部直属的34所国立中学中的第一所。由于日冦对我国华北等地的侵略,学校先后迁徙南京板桥镇、湖南永丰镇、广西怀远镇、四川省自贡,1946年复员回沈迁入现校址。在艰难的抗日战争年代,东北中山中学造就了一大批民族精英和海内外知名人士。如原辽宁省委第一书记郭峰、原沈阳市委第一书记李涛、原吉林省省长于克、现代著名诗人郭小川、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等。

奉天电报电话局旧址

位于和平区中山路180号,俗称沈阳电报大楼,建于1936年。革命遗址,市历史建筑。解放前这座楼对沈阳至关重要,它不仅收发电报,还是市内和长途电话的业务枢纽。1948年11月1日,解放军入城前,国民党守军准备在最后时刻炸毁电报大楼。中共地下党立即动用其领导的地下武装“沈阳市警察总队第四中队”与拉炸药的国民党军队展开激战,迫使敌军撤退,这座楼被保全下来,保证了沈阳解放初期电话指挥和通信联系畅通无阻。

奉天满铁铁道总局旧址

位于和平区太原北街4号,建于1934年,文物保护单位。1936年10月,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在奉天设立铁道总局实行一元化管理。此建筑即为“满铁”铁道总局本馆。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在此设立“东北剿匪总司令部”,蒋介石曾亲自坐镇指挥。 1948年11月1日,人民解放军攻占该建筑,第二天沈阳即宣布解放,从而加速了解放全中国的历史进程。

陈云旧居

沈阳特别市军管会旧址

位于和平区桂林街89—3号,建于1921年。革命遗址, 不可移动文物。1948年11月至1949年5月陈云担任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接收沈阳时的居住地。沈阳是我党解放的第一个工业城市,陈云的《接收沈阳的经验》经中央批转成为当时全党城市接管工作的指导方针。

大和旅馆旧址

位于和平区中山路97号,革命遗址,文物保护单位。“大和旅馆”建成于1929年,是当时沈阳最大、最豪华的宾馆,也是全国范围内最早出现的高档连锁旅馆之一。 这座建筑内发生的故事很多,如 1931年日寇侵占沈阳后,阴谋筹建傀儡政权,由日本侵略者操纵导演的所谓“四巨头”会即在此举行。辽沈战役中,蒋介石曾亲临此地“督战”。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中共中央东北局成立的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在此办公。1950年3月1日,访苏归来的毛泽东也曾下榻在此。

东北书店旧址

位于和平区中华路220号,市历史建筑。东北书店是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领导的出版发行机构。1945年11月 在沈阳成立,后因国民党军队进犯东北,书店随人民解放军撤离。1948年东北全境解放总店迁回沈阳,店址设在东北解放军接收的原中正书局。从成立到1950年底,书店编辑出版了东北版《毛泽东选集》, 发行《知识》、《翻身乐》、《东北文学》、《东北教育》、《东北画报》等期刊书籍共计1000余种。

中共沈阳市委旧址

位于和平区十纬路26号,革命遗址,不可移动文物。此馆原为奉系军阀汤玉麟于1930年为自己兴建的公馆,建设中途因“九·一八事变”被迫停工。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人借口“代替中国人保护文化财产”,拨款30万于1934年完成后续工程,成立了“国立博物馆”,所谓“汤公馆”,汤玉麟并没享用过。1948年,中共沈阳市第一届委员会曾设在这里 。全国解放后,这里先后为东北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

新华社沈阳分社旧址

上图位于和平区中山路163号,原为奉天旅馆。下图位于中山路164号,原为“满洲大仓土木株式会社”,市历史建筑。大仓土木会社是日本建筑资本家在1939年8月建立的.主要承揽土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业务,当时控制和垄断了奉天的建筑市场。资料显示,解放后两楼曾为新华社辽宁分社。

中国医科大学

位于和平区南京北街155号,文物保护单位。校址原为1911年日本为培养在满铁工作的医师建立的南满医学堂(后升格为满洲医科大学)。中国医大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院校,其前身为1931年11月创建于江西瑞金的红军军医学校和红军卫生学校。学校是唯一以学校名义走完红军长征全程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院校,也是中国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校之一。1940年9月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 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中国医科大学奉命进驻沈阳。

沈阳药科大学

位于文化路103号,市历史建筑。

学校创办于1931年,前身是中央苏区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学校药科,与中国药科大学并称为中国的“南药”、“北药”。

沈阳音乐学院

位于三好街61号,建于1954年,市历史建筑。

沈阳音乐学院是中国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传统的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缘起于1938年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起、创立的我党第一所艺术院校--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抗日战争胜利后,学院由延安迁至东北,落户沈阳,并于1958年更名为沈阳音乐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

位于三好街19号,建于1951年,市历史建筑。

学院为中国八大美院之一,1938年创建于延安。毛泽东同志亲自为学院书写校名和“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并题词“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

高岗旧居

位于和平区中兴街31号,文物保护单位。公馆建于1936年,由日本人设计、朝鲜籍侨民金昌镐投资,为当时沈阳惟一由朝鲜人投资兴建的住宅。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曾住过此楼。1950年至1954年,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国家副主席高岗在此居住。

宋任穷旧居

位于和平区和平北大街55号,建于二十世纪初期,旧时为朝鲜公使馆用房,文物保护单位。宋任穷,湖南浏阳人,1926年入党。1955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等职,授予上将军衔,曾任国防委员会委员、政协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中顾委副主任等。1960年9月至文革,宋任穷同志任东北局第一书记、沈阳军区第一政委。

车向忱旧居

位于和平区南三马路16号,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修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原是满铁日本职员松尾的住宅。1948年底—1950年初,著名教育家、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体委主任、民进中央副主席车向忱在此居住。

由张学良题字的塑像立于省实验中学校园。车向忱(1898 -1971 ) 辽宁法库人。1925年,中国大学法科毕业后回东北在中学任教,1929年同阎宝航、张希尧等发起组织“辽宁省国民常识促进会”并被推选为该会主任,宣传反日爱国,创办民众夜校,提倡平民教育。西安事变时按照党中央的方针说服东北军将领,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做出了贡献。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1971年含冤逝世,1978年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地坛街30-3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专门关押太平洋战争中受俘盟军的中心战俘营,时称“奉天俘虏收容所”。 它是二战期间日本在本土及海外占领地设立的18座战俘营中保留最为完整的一座。 日军在这里及其第一、第二分所共关押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新西兰等盟国战俘2018人,校级以上军官523人,其中准将以上军衔76人。

战俘营占地近5万平方米。目前保留下来的建筑主要有1号战俘营房及附属用房、日军看守所、战俘营医院、水塔和锅炉房烟囱等。二战时期日本战俘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军令战俘营,属于临时性质,流动性比较大;另一种是军政战俘营,归日本陆军省管辖,一般固定在某处,战俘长期关押在此。沈阳的战俘营是典型的军政战俘营。

复原展区里木制的大通铺,再现了战俘们艰苦的生活场景。营房每层通道的两侧各有两排双层木床组成5单元,两排双层木床之间为俄式取暖炉。据介绍,当时每层床铺要住8名战俘,每个单元就有32名战俘,整个一层10个单元关押的战俘即达320人。

当年的战俘营四周建有高大围墙,墙上布有电网,围墙内约5米处还设有铁丝网,围墙四角建有木质的巡视岗楼。图右为战俘营遗址中的最高建筑——当年的水塔和锅炉房烟囱。图左为 纪念广场,在“死难者碑墙”上,镌刻了200多名在战俘营中死去的盟军战士姓名。

二战盟军战俘营医院旧址

位于战俘营西侧墙外名为“中捷养老院”的建筑,据考证为当年战俘营的附属建筑—战俘营医院。事实上盟军战俘受到残酷奴役,个个骨瘦如柴,病死的、打死的、运到731部队做活体解剖试验的比比皆是。有资料记载,盟军在德国纳粹集中营里的死亡率是 4% ,沈阳战俘营的死亡率高达27%。

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

位于皇姑区黑龙江街77号,曾为北陵电影院用房,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前身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俱乐部,建成于1954年。建筑设计即沿袭了前苏联风格,又融合了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在沈阳现存老建筑中不多见。红柱子、月亮门窗,还有上面的琉璃瓦都是当年为配合昭陵的建筑风格而精心设计。

1956年6月9日上午8时30分,最高人民法院沈阳特别军事法庭正式开庭,对日本前陆军中将师团长铃木启久等8名主要战犯进行审判。这是中国人民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在中国的土地上,由中国人担任审判官,不受任何外来干扰审判外国侵略者,是当时发生在中国大地上令世界瞩目的大事。

苏军烈士陵园

位于于洪区陵东街上岗子1号,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7月,由原建于西塔地区的苏军烈士陵园迁移至此。陵园安葬着1945年8月在解放中国东北与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战斗中牺牲的100多名苏联红军烈士。

在烈士墓群的后面,竖立着“苏联红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坦克碑)。 纪念碑高19.45米,碑身下方四周镶嵌有铜铸浮雕画,碑身正面写有:“在反对日本法西斯分子战斗中,为苏联的荣誉和胜利牺牲的战士永垂不朽”。 碑顶铜铸坦克模型长3.9米,高3.6米,呈30度角上扬,重13吨。

“坦克碑”于1945年11月7日建成于沈阳火车站前广场上,几十年里曾是沈阳的标志性建筑,人们往来沈阳常常在碑下相会,告别沈阳也多在此拍照留念,2006年9月迁移至苏军烈士陵园,沈阳站原址筑有纪念地标。

陵园石墙上的浮雕是苏军战斗的情景。

秀水河烈士陵园

位于法库县秀水河子镇,文物保护单位。陵园建于1986年,安葬在秀水河子战役中牺牲的800多名革命烈士,陵园战役纪念馆内陈列着当年歼灭战中牺牲将士的物品、书信等遗物。秀水河子战役发生于1946年2月13日晚至14日晨,是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打的第一个歼灭战,也是东北解放战争史上一次重要战役。战斗中东北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00余人,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

东北解放纪念碑

位于和平区和平广场,1988年12月为纪念东北解放40周年而建,彭真题字,文物保护单位。纪念碑采用三角亭式碑形,总高36.56米。主碑高25米,设计为变形的三角形子弹,碑体均用汉白玉装饰,主碑下部三面刻有三个相连的英语字母“V”,并以40只展翅飞翔的鸽子浮雕烘托,“V”是英文“胜利”一词的首写字母,鸽子是和平的象征。简洁的图案意喻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和三省人民对和平的珍视、企盼和美好的祝愿。主碑外侧是顶部相连向下呈三角形环绕主碑的三条拱带,象征着三省人民载歌载舞,共庆胜利的欢乐场面和对英烈的崇敬和悼念。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位于于洪区金山路50号, 始建于1951年,1999年10月15日改建,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大门两侧刻着1950-1953,这是志愿军赴朝参战和美国被迫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议的时间。

陵园占地24万平方米,地势居高临下,拾级而上,迎面矗立着一座23米高花岗岩砌成的四棱锥形纪念碑。碑体正面是董必武同志亲笔题字"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碑的顶部是中朝两国国旗,旗下是手握冲锋枪的志愿军战士铜像。

纪念碑后松林中安葬着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黄继光、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元、杨连第及各级英雄模范的志愿军烈士123位。 烈士遗体大多是1951年5月至1955年年底,从朝鲜战场上运送到沈阳的。 烈士纪念馆展出有抗美援朝战争42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烈士生前使用过的武器,荣获的勋章、军功章等珍贵遗物。

文字图片:@女人心

素材整理提供:飞月旅游.庄河老葛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红色旅游」沈阳红色记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红色旅游丰满青春记忆

红色旅游丰满青春记忆

红色,红色旅游,四大,江西,纪念馆,青少年,方式,景区,点位,游客,青年,中共,井冈山,公益,企业,吸引力,地方,年轻人,本报记者,旧址,群体,活动,摩尔斯,王先生,邹悦,李女士,选手们,一家,产品,徐汇

2010-06-14 #故事大全

讲述红色故事记忆真情旅游

讲述红色故事记忆真情旅游

红色旅游,故事,大赛,红色,河北省,选手,全国,河北,发展,旅游,获奖,红色文化,主题,故事会,景区,一直以来,吸引力,代表,全省,内涵,参赛选手,影响力,基因,培训班,复赛,大餐,精神,经典,组委会,决赛

2020-06-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讲述红色故事记忆真情旅游

讲述红色故事记忆真情旅游

红色旅游,故事,大赛,红色,河北省,选手,全国,河北,发展,旅游,获奖,红色文化,主题,故事会,景区,一直以来,吸引力,代表,全省,内涵,参赛选手,影响力,基因,培训班,复赛,大餐,精神,经典,组委会,决赛

2020-09-01 #经典故事

讲述红色故事记忆真情旅游

讲述红色故事记忆真情旅游

红色旅游,故事,大赛,红色,河北省,选手,全国,河北,发展,旅游,获奖,红色文化,主题,故事会,景区,一直以来,吸引力,代表,全省,内涵,参赛选手,影响力,基因,培训班,复赛,大餐,精神,经典,组委会,决赛

2013-01-08 #长篇故事

讲述红色故事记忆真情旅游

讲述红色故事记忆真情旅游

红色旅游,故事,大赛,红色,河北省,选手,全国,河北,发展,旅游,获奖,红色文化,主题,故事会,景区,一直以来,吸引力,代表,全省,内涵,参赛选手,影响力,基因,培训班,复赛,大餐,精神,经典,组委会,决赛

2016-08-20 #故事大全

讲述红色故事 记忆真情旅游

讲述红色故事 记忆真情旅游

沕沕水,景区,红色旅游,发电厂,红色,河北省,石家庄,全国,故事会,水电站,风景区,毛主席,爱国主义教育,党中央,故事,三大战役,功勋,创举,同志,国防,生态,电线,画廊,经济效益,被誉为,西柏坡,赛事,革命圣地,大赛,全中国

2020-06-19 #短篇故事

讲述红色故事 记忆真情旅游

讲述红色故事 记忆真情旅游

沕沕水,景区,红色旅游,发电厂,红色,河北省,石家庄,全国,故事会,水电站,风景区,毛主席,爱国主义教育,党中央,故事,三大战役,功勋,创举,同志,国防,生态,电线,画廊,经济效益,被誉为,西柏坡,赛事,革命圣地,大赛,全中国

2015-01-28 #故事会

红色记忆让红城旅游“亮”起来

红色记忆让红城旅游“亮”起来

内蒙古,纪念馆,政府,红色,红色旅游,乌市,旅游,一馆,参观者,内蒙古自,英烈,乌兰夫,红色文化,乌兰浩特,基因,光辉,全域,全国,历史,摇篮,旧址,示范区,诞生地,办公,许钰,任建,旅游服务,乌兰浩特市,主义教育,丽日

2020-05-28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