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学习强国:山东故事|青岛理工大学:班会持续30年 好班风延续好人生

时间:2015-04-15

优良班风的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9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花花,你们开学了吧?”

“还没有,9月15号开学,我们7月20号放的假。”

“该给你转钱了,微信还是支付宝方便呀?”

“微信就行,谢谢田砾阿姨!”

“不用谢我,这是我们全班的叔叔阿姨们的一点心意。”

上大学时全班合影(前排右一为班主任王菁华)

随着这段简短朴素的就似母女间的对话,一万元的转账完成。这段对话发生在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田砾教授和其一位早年因病离世同学的女儿之间,对话背后代表的是一个“永不散场的班级”——青岛理工大学土木系1990级(1)班。青岛晚报记者了解到,毕业25年来,该班仍在原班主任的带领下每年召开两到三次“班会”,优良的班风从班主任到学生再到学生的学生或孩子,已经延续至第三代。9月5日,在全国大中小学新学期伊始和全国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了这个普通又略显特殊的班级群,感受其班级教育管理的承载,体会到“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

人近半百班会已持续30年

“很幸运,我成为你们的班主任,你们成为我的学生,从此,我将陪你们走过大学、甚至一生。自今天起,我们就是一家人,不仅是在大学,也包括以后的人生。希望我们在相互学习、鼓励、包容、帮助中开启美好的大学时光和出彩的人生……”时间已经过去30年,在2019年8月底召开的一次班会上,青岛理工大学土木系1990级(1)班年近半百的同学们仍能清晰道出当年班主任老师王菁华在第一次班会上的开场白。

“30年来我们的班会从未断过,除非有特别重要的任务或在国外暂时回不来,全国各地的同学都会在班会这天齐聚青岛、济南或其它城市,跟班主任老师及同学们短暂重逢,聊聊工作、家庭和身体状况等,一来可以净化一下心灵,二来能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指导下调整状态。我们的班会不设具体流程,在寒暄中很自然地切入,内容很实,你一句我一句,那感觉就像春节回到了老家,守着老人和亲友聊家常,每次都觉得时间过得飞快,结束时意犹未尽。”该班的生活委员邵正坤说。

记者了解到,青岛理工大学土木系1990级(1)班分布在各个行业,涵盖高校、政府及各企事业单位,因此每次班会的议题都很多,有关于本科教育的内容、科研学术的探讨、建筑监理新业态的分析、为人师表的教导、作风及组织纪律的重申,甚至包括健身方式的交流等等,其中给予“花花”相应的资助性关怀便是最近这次班会的议题之一。

同学30年后相聚

同学离世女儿接续同学情

“花花”的妈妈叫刘咏梅,来自四川,是青岛理工大学土木系1990级(1)班的一员,1994年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在我国重大工程建设上贡献力量。

“虽然毕业后咏梅离我们较远,但我们之间一直保持着联系,除非工作紧张脱不开身,每年她都会来参加我们的班会。记得毕业15周年前我们准备将班会扩大化,变成全班家人大聚会,邀请同学的亲人一起参加,但得知咏梅身体不好,于是我们将这个毕业15周年班庆提前了一年举行,给她人生的最后阶段留存了来自大学老师和全班同学的温馨与幸福。”该班的团支书田砾说。

田砾的这番话有许许多多的实例支撑,这个班级间的师生和同学友谊并没有因为距离而增加“电阻”。记者了解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刚发生不久,刘咏梅便接到了来自大学班主任王菁华老师的电话。“一接通,她就失声哭了,我说没事儿就好,没事儿就好。”王菁华告诉记者,放下电话,他又立刻致电其他几名在汶川一带工作的学生,“平安”的信息一一反馈回来,他才放下心,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当天在汶川一带居住或工作的刘咏梅等同学还接到了来自班里其他同学的关切电话,询问是否需要提供帮助,如有需要,同学们愿尽一切努力。

“如果有需要,同学们愿尽一切努力。”这句话如铮铮誓言一般一直萦绕着青岛理工大学土木系1990级(1)班。

同学们得知刘咏梅患上了癌症,为给她创造一个好的心情环境,班委研究决定让她来青岛旅游散心,她则因为工作忙一直未能成行,最终等来的却是她因病离世的消息。

“当时咏梅的女儿还在上小学,妈妈的离世给她较大的打击,为了让孩子尽快渡过难关,我们甚至打算去接孩子来青岛游玩几天。同学离世了,我们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将这种情谊传递到同学的孩子身上。虽然‘花花’家在经济上不困难,但是家里失去了另一半,还是会相对拮据的,因此,每年同学们都会自发给予相应资助,鼓励她好好学习,将来能像她妈妈那样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平时也通过电话、QQ、微信交流,问问她学习、生活及个人的一些事,帮着她梳理情绪,解开心结,以便专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如今她已经上大学了,我们对她的关心、关爱会持续一生,继续下去。”田砾说。

老师同学30年后相聚延续班级情

班级理念已延续至第三代

“‘延续’是青岛理工大学土木系1990级(1)班的班级理念之一。把班主任传授于我们的治学、管班、做人理念延续给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工作。”现任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土木系主任的李玉岩说。

“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李玉岩经常提到的这句话来自自己大学四年的深刻感受。“一个学生毕业后,不论有无能力、能力多大,如果能够时刻关心母校的发展,怀念在校时光,那么这种高等教育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基本就是成功的了。”李玉岩说,因此,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后,他便将自己上大学时的班级理念运用到自己所负责的系部。2019年的迎新工作刚刚结束,李玉岩便开始邀请包括“一带一路”沿线的知名企业进校园,对接刚刚升入大四的准毕业生,给他们提供一个缓冲和精优选择的平台。“通过这种提前导入,同学们能够透彻地了解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通过进一步的实习或者实践,也能试金自己的专业能力,查缺补漏,进而在大学最后一年提前做好就业、就何业、考研、考公务员等方面的选择和准备,毕业时便可游刃有余。”李玉岩说。

毕业于该班的团支书田砾现任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由于和大学本科时的班主任老师一样,自己也从事高等教育,也当过班主任,因此在她身上,记者能看到更多“延续”的影子。2018年7月,田砾教授的一个班毕业20年聚会,全班32人,她能一一说出学生的姓名和家乡。“我记得当时田老师用所有同学的户籍地和家乡特产编了一首打油诗,写在纸上并贴到各个宿舍门上,我们初入大学,就是在这首打油诗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并形成了优秀的班级文化。”田砾的学生说。

“1990年我考进青岛理工大学的时候,我们班主任第二天就能见人道名,如今已经过去30年了,不少同学身材相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他还是能非常准确地一一道出我们的姓名。当年班主任的这一言行给我很大的触动,瞬间有种被重视的关怀感,于是我也学习了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在当班主任那年,首先要尽快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姓名,而且一生都不会忘记,见人道名,让他(她)们懂得老师一直在关心着他(她),不论何时何地。”田砾说。

打开田砾的朋友圈,记者发现,虽然如今已是专业课老师,但她却是十多个班级群的“大姐姐”,虽然每个班级可能只教过一年的专业课,但同学们对她的美好印象已成烙印,不论毕业20年还是刚毕业,同学们在人生的成长发展中遇到瓶颈,都会向田砾老师请教。

2019年暑假期间,青岛理工大学土木系1990级(1)班举行了一次特别的聚会,全班同学携妻带子,相聚长白山。“本身暑假孩子们都要出去旅游,增长见识,这次我们干脆弄成了全班全家同行旅游大聚会。旅游聚会上由班主任老师先发言,阐述班级这30年来的发展情况,优点和不足,而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逐一发言,谈感想,展规划,最后是家属及孩子们发言,谈从班级文化建设中领悟到的一些内容。通过这种类似团建的活动,同学的孩子之间结下了深刻的友谊,他们有了贴心的新朋友,多了一个在学习中相互分享的小伙伴,班级文化从班主任传递给我们,又从我们传递给我们的孩子,这种同学情谊的延续,对于孩子们的人生发展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希望大家能把这种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班级精神继续发扬下去。”该班班长杨东说。

为学生发展自寻劳顿也幸福

教育不仅需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厚重,还应有“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的气魄和胸怀。8月29日,青岛理工大学土木系1990级(1)班的班主任、现任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的王菁华带领自己的9名研二学生来到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到,为她们开启为期半年的清华园学习之旅。

王菁华(中间黑衣)送研究生到清华大学报到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学生有更高、更广的学习发展平台,王菁华主动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系对接,双方于2018年签订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力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提升计划框架协议》。

在出发前,王菁华为每名研究生颁发了学习笔记本,并用“眼神变了、气质变了”总结了2018年该院首批派往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的学习效果,叮嘱同学们要树立安全意识、要遵守清华大学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利用好清华大学的图书资源、要多听校内举办的名师与名家讲座,让自己迅速成长。

王菁华(中间黑衣)送研究生到清华大学报到

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到见面会上,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就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研究生这一创新培养模式用“政治站位高、学术站位高”予以高度评价。他殷切勉励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的9位研究生在清华园里要利用好清华这个大平台以拓展自己的眼界,要主动提出问题以争得教师的个性化指导机会,要相互帮助以形成推动成长的学术共同体。9位研究生决心珍惜机会,努力学习。

在送学生报到并做好交接后,王菁华坐上返程的列车,途中,他推送了一篇文章在青岛理工大学土木系1990级(1)班的班级群,主题为《一流本科教育应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青岛晚报记者 杨海涛)

(稿件原载于2019年9月5日掌上青岛客户端)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学习强国:山东故事|青岛理工大学:班会持续30年 好班风延续好人生”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学习强国:山东故事|青岛理工大学:班会持续30年 好班风延续好人生

学习强国:山东故事|青岛理工大学:班会持续30年 好班风延续好人生

青岛理工大学,班主任,同学,学生,班级,同学们,老师,王菁华,班会,记者,土木系,工作,李玉,研究生,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全班,人生,大学,孩子,离世,该班,发展,都会,马克思主义学院,花花,教授,理念,电话,一生

2010-03-13 #小故事

学习强国:山东故事|青岛理工大学:班会持续30年 好班风延续好人生

学习强国:山东故事|青岛理工大学:班会持续30年 好班风延续好人生

青岛理工大学,班主任,同学,学生,班级,同学们,老师,王菁华,班会,记者,土木系,工作,李玉,研究生,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全班,人生,大学,孩子,离世,该班,发展,都会,马克思主义学院,花花,教授,理念,电话,一生

2009-08-04 #故事会

学习强国:山东故事|青岛理工大学:班会持续30年 好班风延续好人生

学习强国:山东故事|青岛理工大学:班会持续30年 好班风延续好人生

青岛理工大学,班主任,同学,学生,班级,同学们,老师,王菁华,班会,记者,土木系,工作,李玉,研究生,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全班,人生,大学,孩子,离世,该班,发展,都会,马克思主义学院,花花,教授,理念,电话,一生

2010-08-30 #经典故事

青岛理工大学入伍大学生典型事迹

青岛理工大学入伍大学生典型事迹

部队,陈明,任务,邱晓,青岛理工大学,个人经历,个人简介,同学,连队,训练,精神,胡震,三等功,军事,凤阳,安宏,服役期间,义务兵,军人,共青团员,参军入伍,学院,意志,新兵,爱国者,祖国,优秀士兵,成为一名,被评为,退出现役

2014-01-18 #短篇故事

青岛理工大学师生赴井冈山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青岛理工大学师生赴井冈山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井冈山,团队,井冈,青岛理工大学,基地,刘超,设计,主题,元素,地区,校史馆,活动,于红霞,之光,肖学,教育基地,城乡规划,场馆,建筑,学院,形式,文化,旅游资源,精神,红色,为基地,井冈山精神,全国青少年,团队成员,提供有力

2008-11-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赞!她从青岛理工大学考研到中国石油大学!来看她的考研故事

赞!她从青岛理工大学考研到中国石油大学!来看她的考研故事

同学,疫情,孩子们,孩子,手机,过程,青岛理工大学,时间,主任,全镇,动力,压岁钱,国家,大学生,想法,学校,情况,家庭,朋友,时候,流量,目标,社会,芳华,老师,规划,越早,镇政府,困难家庭,我们班

2013-08-17 #小故事

36年播种大爱!青岛理工大学一教师临退休收到最珍贵礼物

36年播种大爱!青岛理工大学一教师临退休收到最珍贵礼物

王军,老师,同学们,班会,王老师,学生,学院,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班级,最美的太阳,最后一次,一直以来,爱的,代表,同学,翅膀,班主任,班班,合唱,工作,教育,丁志慧,曹玉洁,王杨,薛诚,黄舒,向王,爱帮,理工大学

2019-11-05 #短篇故事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 山东之强国也 其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 山东之强国也 其

衡山,械器,管子,习战,于楚,桓公问,文言文,小题,天下,山东,强国,桓公,楚王,左司马,山之君,文言文阅读,为之奈何,于庄,举兵,伯公,兵器,归齐,金钱,重宝,自量,赋于,财用,语句,中划线,不正确

2020-09-06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