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论语》开篇 大多数人都没读懂

时间:2015-04-17

普通工薪阶层,大学同学来旅游,很多人想到的是自己的钱包又要倒霉了

提示:本文共有 132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开篇的这三句话,相信凡是中国人都知道,说起解释,很多人都是随口就来,但是其实99%的人都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问要经常去练习,不也是很开心吗?当年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认同,每天被家长、老师逼着读书,那是真辛苦,哪里有快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也是很奇怪。普通工薪阶层,大学同学来旅游,很多人想到的是自己的钱包又要倒霉了。如果赶上月末穷困的时候,碰上朋友过来吃你两天,真的是不亦惨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懂你,但是我不会在内心中怨恨,这样才算是君子。现在来说,能做到不以牙还牙,已经很有素质,难道内心难过一下都不行吗?

根据书面上的解释,这三句话的翻译就是如此,但是仔细去思考,总会觉得有点奇怪。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明白孔子的意思。在真正了解以后,就知道孔子真的是圣人。

学而时习之,重点是时间的 “时”和见习的“习”。首先,熟悉论语的人都知道,“学问”不是一般的读书,不是文学,不是知识,在孔子思想中,做好人,做对事,就是学问,哪怕这个人字都不认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世事洞明皆学问。所以孔子说“观过而知仁”,就是说看到别人犯了错,自己也要反省,这个就是学问,所以孔子的这个研究方法,就要随时随地的有体验,随时随地的反省。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意思,刚开始反省自身也不容易,慢慢有了进步,自由会心一笑,就会不亦说乎了。生活中看到朋友犯错,我们进行劝解,他不听,你心里自然难过,最后证明你是对的,你在替他惋惜之时,你对于自己认识的道理,也会有进一层的体会,进一步的欣喜。

而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则是针对上面所说的学问。你说的学问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了解,但是孔子告诉你只要有学问,自然就会有知己。一个人在为天下国家,千秋后代思想去奋斗时候,正是他寂寞凄凉的时候,有一个懂他的知己来了,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事情。这里的远,不是距离空间的远,很可能是以时间来算。就像梵高的《向日葵》,在百年后得到了艺术界的认可。马云二十年前说互联网,当时的人嗤之以鼻,但是时间证明他是对的。现在对他们认可的人都是他们的“朋”。当然,在马云独乐乐时,认可他的人都得到了巨大的回报。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说做学问的人,乃至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愠。怨天尤人是普通人的常态,遇到艰难困苦,将责任归于他因,甚至怪罪上苍。人能够真正做到为了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需要痛彻反省,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是君子。

连贯起这三句话说明读书做学问的修养,自始至终无非是要先能够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够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亦乐乎,才是这三句话的重点,“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有这样的胸襟,自然可以人不知而不愠了。知识越多,地位越高,既不能得意忘形,也不能忘形失意,那便成为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论语》开篇 大多数人都没读懂”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论论《论语》:学而时习之 缘何不亦说乎?

论论《论语》:学而时习之 缘何不亦说乎?

朋友,孔子,君子,生气,人生,学生,论语,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真理,知音,经典,结果,演习,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孔老夫子,有问题,不亦乐乎,曹操,孙权,刘备,子曰,小鸿,得理,老燕,范仲淹,范文正,许心,不惑

2014-03-19 #故事会

论语新解: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论语新解: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孔子,读者,意思,学说,我心,道理,修养,君子,品德高尚,圣人,境界,学问,小说,所学,有朋自远方来,毕生,论语,传播,教育,人不知而不愠,日复一日,钱穆先生,义中,一理,乐就,其学,子曰,子之学,孟子,孔门

2010-08-30 #经典故事

论语求义‖“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的深意是什么?

论语求义‖“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的深意是什么?

儒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性情,修齐治平,儒者,君子,经常地,有朋自远方来,时机,本义,理想,应季,人不知而不愠,和谐相处,很重要,这句话,不亦乐乎,不学,个体,代表,体量,内圣外王,基础,境界,字典,意义,朋友,格局,深意

2008-10-18 #故事会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国人一直在误解的论语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国人一直在误解的论语

学问,孔子,论语,事情,儒家,个人,信仰,意识,意思,文字,知识,经验,过错,逻辑,错误,微笑,不亦说乎,你自己,很高兴,是这个,知识渊博,南怀瑾,子曰,子特,宋明,和民,全篇,伦理道德,伦理,习惯

2020-07-07 #故事会

论语经典成语故事之十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经典成语故事之十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识,过程,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家,不是很,古体字,子曰,好的,东西,书本知识,典籍,在实践中,副词,品德,君子,学上,时机,成语,弄懂,时间,有朋自远方来,春秋时期,温故而知新,朋友,疑难问题,语气,经验,误解

2018-10-31 #故事阅读

颠覆《论语》!“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教你做牛人 别吹牛皮

颠覆《论语》!“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教你做牛人 别吹牛皮

论语,太极,本性,传统文化,有学问,君子,有朋自远方来,本事,过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很多人,学而时习之,意思是,绝不是,这句话,这个学,不亦乐乎,志同道合,身体力行,才可,人和,四书,初中,东西,书本上,书生,佛学,佛性,儒家

2009-11-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陈来:为什么《论语》以“学而时习之”开篇?

陈来:为什么《论语》以“学而时习之”开篇?

孔子,子曰,德性,伦理,论语,爱智,孔门,颜回,孔子思想,孔子说,孝悌忠信,弟子,理智,子夏,子羔,作用,品质,后世,学者,子路,忠信,知识,观念,卫灵公,孔圉,费宰,颜回者,颜渊,不亦说乎,下学而上达

2014-11-15 #长篇故事

《论语》1.1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

《论语》1.1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

生气,君子,老师,不了解,公式,四声,有朋自远方来,意思,时间,释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也是,从远方来,了一件,做一个,按一定,很高兴,意思是,都喜欢,不亦乐乎,志同道合,孔子,数学老师,又生,好朋友,好的,下子,一时半会儿,东西

2012-03-06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