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三国演义》的智囊中 哪一些是谋士?而哪一些不是?

时间:2015-04-22

其实,诸葛亮被称为谋士,主要是指建安十二公元207年出山到建安二十四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诸葛亮担任汉中王的军师之前任军师中郎将的阶段笔者案:

提示:本文共有 394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根据上文对狭义的谋士的界定,可以给《三国演义》中一些有争议的谋士人物一个确切的结论,择其要者,分述如下:

神机妙算的“智圣”诸葛亮不是谋士

诸葛亮一生屡设奇谋,可谓神机妙算,因而被后世称为“智圣”,因此诸多关于诸葛亮的研究都毫不犹豫地把他视作为谋士也不足为怪了。

其实,诸葛亮被称为谋士,主要是指建安十二(公元207)年出山到建安二十四(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诸葛亮担任汉中王的军师之前任军师中郎将的阶段(笔者案:公元207年之前,诸葛亮未出仕,之后他是总督全国军马兵马大元帅,自然不是谋士)。

诸葛亮剧照

诸葛亮军师中郎将的身份,确实容易给人以“智囊”的感觉。按照《三国演义大辞典》的解释,军师中郎将是“既参谋军事又有兵权”,“参谋军事”理论上确实符合“出谋划策”的广义的谋士要义,且诸葛军师神机妙算,多次以少胜多,其出谋划策的水平之高,令人咂舌,从实践上似乎也证实他确实是一个高水平的谋士。但是,符合广义谋士内涵的诸葛亮,却与狭义的谋士概念不符。这一时期的诸葛亮并不是谋士。

以出谋划策为主要特色存在的诸葛亮,首先符合狭义的谋士概念的第二项规定:没有其他专门职务,只有一个军师中郎将的身份。但事实上其不但出谋划策,而且排兵布阵,参与实施,所谓“有兵权”是也。

诸葛亮剧照

刘备军事集团决策的主要过程是:(1)出现问题,诸葛亮给出解决办法。(2)主公刘备认为此计甚妙,同意(如果不同意,再提出新办法,直到刘备同意为止)。(3)诸葛亮分兵派将。小仗留在中军帐等消息,大仗或者遇到劲敌,就随一军同行,亲自上阵,或临阵指挥或阵前收将。火烧新野、赤壁大战、攻雒城、打葭萌关、取汉中、收马超等无不如此。

尤其是赤壁大战,他提出联孙抗曹的主张,刘备同意之后,他亲赴东吴,舌战群儒,语激孙权,为孙权下定决心联刘抗曹打下基础;在具体战术上,他又与周瑜不约而同地选取“火”攻之法,为了取得胜利,他亲自作法,“借”来东风。火烧赤壁后,又是他调兵遣将乘胜追击,并专门派义薄云天的关羽守曹操必经之地——华容道,成就了关羽的“大义”。

关羽剧照

而同时代的曹操军事集团打仗的套路是:遇到问题,先“聚众谋士商议”,或者听某个谋士的建议。至此,谋士们的工作暂时结束,待遇到新的问题,开启第二轮谋士出谋划策到领导决策的循环。至于分兵派将,甚至带兵打仗,则是曹操的事情。

所以,诸葛亮虽然官居军师中郎将,但不是谋士。陈辽先生把诸葛亮作为战略级的谋士,专门加按语,认为诸葛亮出山之后才是统帅,与刘备首次相见时是谋士,就是看到诸葛亮自己出谋划策,自己率众执行,与一般“谋”而不“断”更不“干”的谋士不同。但是,“隆中对”固然是诸葛亮为主公刘备的“谋”,出山之后的一系列行为正是“隆中对”的实施。所以,从又“谋”,又“断”,又“干”而言,作为军师中郎将的诸葛亮不是谋士,而是个颇有智谋又兼具实干精神的领导者,刘备的得力副手。

与诸葛亮类似的是周瑜,虽然小说中在赤壁大战、戏蒋干等事件中,他都有很好的计谋,但是他是计策的产出者,也是执行者,且周瑜一出场就是大都督,从其在小说中的主要行动看,他也是独当一面者多,又想办法又去执行,单纯地为主公出谋划策者少之又少。所以,周瑜也是有职有权的大都督,是最高领导人的得力助手,而不仅仅是一个只出谋划策的谋士。

周瑜剧照

诸葛亮的强劲对手司马懿曾经是谋士

司马懿在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御驾亲征之前多次为曹氏父子献计献策,进而越来越受到重视。曹丕亲征,把他留在许昌掌管国政。曹丕临终之际,司马懿与曹真、陈群同为托孤重臣(曹操临终之际,司马懿、贾诩和陈群三人为托孤重臣),为自保,他自请守壅凉二州,成了事实上的领导。

但其主要功业在于作为统帅抵御诸葛亮六出祁山,培植了自己的势力,也提升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为司马氏夺取魏国政权奠定了基础。所以,《三国演义大辞典》以他为“曹魏大臣”,而不是谋士。

笔者认为司马懿曾经是谋士,是从他出仕(公元208年)到曹丕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御驾亲征之前,共计14年时间。根据笔者对狭义谋士的界定,这段时间,司马懿在小说中共为曹操和曹丕父子出谋划策8次,但是每次都与曹操和其他谋士沟通的套路一致:主公同意,开始执行;主公不同意,建议就此止步。

司马懿剧照

比如小说六十七回,曹操得汉中,司马懿和刘晔都建议乘胜前进,攻打西川,曹操以为不能不知足,没有采纳,谋士的进谏活动就此结束。小说七十三回,曹操见刘备进位汉中王的表,欲倾全国之兵去攻打,司马懿谏派人说服孙权取荆州,那时,刘备必从蜀来救,曹再去取西川,可轻松而得。曹操大喜,就让满宠出使东吴。此后,建议厚葬关羽和请曹丕三辞受禅书皆如此。

因此,司马懿是只给出计谋或谏议而不负责执行,符合狭义的谋士的首要条件。

司马懿的官职,不管是最初的文学掾还是后来的主簿,都与谋士几乎没有关系,但是在小说中没有他作为文学掾负责学校或者教授经学的事迹,也没有他履行主簿职责的记载,关于他的记载都是他多次的进谏和日益受领导重用,从曹操的托孤重臣之一到曹丕政权的尚书仆射。

所以,这里的文学掾和主簿都是徒有其名,其主要功绩在于为领导提供智力服务,所以,尽管有非谋士的职务,但司马懿这段时间实际履行的是谋士之职,是货真价实的谋士。

司马懿剧照

杨修不是谋士

杨修的恃才傲物,人人皆知,也有不少研究者把他当做谋士。《三国演义大辞典》“杨修”条目,第一句就是“曹操谋士”,下文却不像对荀彧、贾诩等谋士一样介绍其为曹操怎样出谋划策。刘贤汉、石泉在《略论三国演义中的谋士形象》中有杨修的专门论述。但是按照本文对小说中狭义的谋士的界定,杨修其实不是谋士。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杨修是有专门职务的。见张松时,他是曹操府上的掌库主簿,他自己说是负责管理军政钱粮。“鸡肋事件”中,杨修的职务是行军主簿。可见,杨修是有职有管的主簿,虽然与谋士一样,都是辅助曹操工作,但与专司出谋划策的谋士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二,杨修本有专门职务,其主要贡献并非“出谋划策”。杨修的参谋行为,集中在接见益州别驾张松之事中,前后共两次。小说六十回张松带着益州的山川地理图来见曹操,本希望能得到礼遇,可惜不被重视,到了许昌多日才见到曹操,又话不投机。杨修与张松交谈,被张松一通抢白,威风扫地。杨修就向曹操进谏,让远道而来的张松面见汉天子,用天朝气象来压制他,曹操用军威来震慑张松。结果张松无动于衷,反倒揭尽曹操之短,曹怒欲斩张松,杨修以杀了

杨修剧照

他,恐怕没有人来投奔为由,希望不要杀张松。但曹操“余怒未息”,荀彧也建议不要杀张松,曹操才同意。可见,在曹操心中,杨修不是像荀彧一样出谋划策的谋士,而且此时的劝谏并不算高明。

小说第六十六回有言,益州别驾张松知道杨修是个舌辩之士。这说明,当时社会普遍认为杨修口才了得,能言善辩,与荀彧、程昱、贾诩、郭嘉等谋士不同。此外,一旦遇到重大问题,曹操都会把谋士们找来商议,但是,杨修从来没有出过场。他仅仅有过一次与谋士们一起出场的机会:

小说七十一回,曹操率军攻打汉中途中,解曹娥碑上的“绝妙好辞”时,曹操一时解不出来,问众谋士,谋士们也都不明白,杨修报告说他已经解出来了。此时的称呼是“主簿杨修”,可见,小说作者罗贯中也不认为杨修是谋士。与杨修类似,一代名士祢衡,虽多次贬损曹操和

他手下的诸位谋士,但在曹操那里,只是一名鼓吏,整部小说中他的主要职责就是骂人,没有出谋划策之举,连广义的谋士也算不上。

杨修剧照

贾诩几乎做了一辈子谋士

贾诩的谋士身份是毫无疑议的,所有论及贾诩的文献皆然。

第一,其在《三国演义大辞典》中被称之为“曹魏大臣”,是因为曹丕登基就封之为太尉,确是朝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但太尉之职全赖他以谋士身份全心全意为主公参谋军政要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出场26次,20次都是提供各种参谋意见,占其行止的76.92%,其余6次非参谋活动包括曹操托孤、受封太尉、率百官参拜新君和亡故等。而前三项实质是对其一生屡出奇谋的肯定。他也水到渠成地实现了从谋士到领导的华丽转身,结束了谋士生涯。

第二,谋士贾诩“谋”而不“断”。与曹操集团的其他谋士如程昱、荀彧、郭嘉等工作的套路是一致的,谋士贾诩也只负责出谋划策,听不听在领导,怎么实施,也是领导的事情。所以,贾诩是“谋”而不“断”,更不“干”,符合狭义的谋士主要职责是出谋划策,不负责具体实施的规定。

贾诩剧照

第三,贾诩的官职只有太尉是实职,其他都是虚职。《三国演义》中的贾诩在做太尉之前一直是“谋士贾诩”,直到建安八年(公元199年)曹操与袁尚等大战,夺得军师重地黎阳,才命他任黎阳太守。但这一看起来有职有权的地方官,贾诩也是临时受命,带人守住黎阳,而不是治理一方。

仅此一句之后,再无关于贾诩和黎阳的消息。之后便是西凉军请和,曹操问计于贾诩,一切又恢复到谋士贾诩的正常轨道上,直到他在曹丕建魏之后被封为太尉。《三国志·荀彧荀攸贾诩传》载,贾诩从太尉掾开始,官职不断升迁。

但贾诩的这些官职实质上都是曹魏集团对贾诩谋士功绩的肯定,其主要职责还是出谋划策。所以,无论是正史还是小说中,贾诩太尉之外的官职都是虚职,真正的身份还是谋士。一旦得了实职太尉,贾诩就结束了谋士生涯,一跃而为众官之首。其履行太尉之职的表现就是,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登基称帝时,他率领百官朝拜。

贾诩juz

总之,谋士的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的概念各得其所。广义的谋士,符合普通大众的认知,狭义的谋士既避免了这一概念的泛化,又有利于从学理上进一步探讨谋士群体的特殊性。

据此,小说《三国演义》当中,司马懿做了14年的谋士,贾诩则几乎当了一辈子的谋士,诸葛亮、周瑜、杨修只能是广义的谋士。其他类人物是广义的谋士还是狭义的谋士,抑或根本不是谋士,一目了然,资不赘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三国演义》的智囊中 哪一些是谋士?而哪一些不是?”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三国演义:曹魏的智囊团大多出自颍川 这几个人都是老乡!

三国演义:曹魏的智囊团大多出自颍川 这几个人都是老乡!

曹操,郭嘉,颍川,小弟,谋士,袁绍,钟繇,功臣,历史,集团,刘备,曹丕,颍阴,颍川人,南许,一统,人才,后世,戏志才,楷书,老乡,首席,在为,不是你,三公,看历史,最后还是,下邳,吕布,多大

2020-07-04 #故事大全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如关羽长温酒斩华雄还有哪一些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如关羽长温酒斩华雄还有哪一些

曹操,赵云,官渡之战,定军山,隆中对,舌战群儒,空城计,赤壁大战,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七擒孟获,千里走单骑,六出祁山,单骑救主,火烧新野,火烧连营

2020-09-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谋士们在《三国》究竟有多重要?曹操:若奉孝在 吾绝无赤壁之败

谋士们在《三国》究竟有多重要?曹操:若奉孝在 吾绝无赤壁之败

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人才,谋士,庞统,孙策,三国演义,智囊团,江东,诸葛,郭嘉,唯才是举,个人,凤雏,大事,谋略,蜀国,赤壁大战,司马懿,程昱,贾诩,鲁肃,得天,东吴,卧龙,历史,命令

2009-01-07 #短篇故事

三国演义:曹操为什么不去请诸葛亮出山?答案其实很简单!

三国演义:曹操为什么不去请诸葛亮出山?答案其实很简单!

曹操,诸葛亮,郭嘉,刘备,谋士,手下,诸葛,个人,实力,势力,卧龙,历史,计谋,公司,庞统,程昱,那时候,已经有了,三国演义,一带,人才,名声,头脑,才能,时候,智囊团,智囊,朋友,为什么不,才知道

2010-05-17 #小故事

周瑜与孔明 三国智囊的巅峰对决

周瑜与孔明 三国智囊的巅峰对决

周瑜,诸葛亮,刘备,孙权,孙策,谋略,曹操,东吴,巅峰对决,三国演义,天下,时候,孔明,才华,智谋,蜀国,江东,蜀地,刘禅,张飞,诸葛,事业,名声,偏向,决心,匡扶,卧龙,托孤,建议,才俊

2019-06-15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东吴的智囊名将 并不像《三国演义》中那样籍籍无名

东吴的智囊名将 并不像《三国演义》中那样籍籍无名

鲁肃,孙权,江东,将军,袁术,荆州,追兵,曹操,诸葛亮,项羽,三国演义,东城,丹阳,士族,地主家,地方,天下大事,孩子,汉高祖,老实人,隆中对,东汉末年,义帝,刘表,刘备之,刘备,刘政,周瑜,图以,多士

2016-03-06 #故事会在线阅读

舌尖上的三国 三国第一智囊诸葛亮 跟他有关的美食也不少(上)

舌尖上的三国 三国第一智囊诸葛亮 跟他有关的美食也不少(上)

诸葛亮,刘备,孟获,一道菜,厨子,河水,蜀国,刘关张,诸葛烤鱼,诸葛孔明,人们,做法,冤魂,时候,馒头,中提,士兵们,奥特曼,有才,渡泸,诸葛连弩,不一样,上文,巴蜀烤鱼,来家,鱼味道,三国演义,卧龙,凤雏,军事家

2008-09-11 #故事大全

三国时最有内涵的人 他是被历史忽略的东吴智囊 是绝对男一号!

三国时最有内涵的人 他是被历史忽略的东吴智囊 是绝对男一号!

鲁肃,诸葛亮,东吴,刘备,蜀汉,孙权,是一位,三国演义,才智,荆州,罗贯中,才使得,乱世,关系,大军,态度,江南,尤其在,彻夜长谈,正是因为,司马懿,史真,向孙权,吴书,庞统,孙权派,张昭,水镜先生,比诸,罗贯

2014-06-10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