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阳春面:长三角一带最低调又最老牌的面条 浑身是故事

时间:2015-04-23

阳春面最早叫清汤光,因为清汤寡水,没有任何浇头,因而得名

提示:本文共有 18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传统美食中的情愫最浓

文字原创 / 钟诚

阳春面人人都吃过,然而,为何叫阳春面,知道的人却不多。

阳春面最早叫“清汤光”,因为清汤寡水,没有任何浇头,因而得名。这个名字终究不雅,而且口彩也不佳,于是,就有文人脑袋一拍,想出了这风雅而又颇有故事的名号。

早年间,阳春面都是每碗10文铜钱,在在江浙沪一带,阴历10月,又被称“小阳春”,于是,便以这“阳春”代指10文钱的面,再者,红汤面条上,点点葱花,似乎也颇有阳春的意境,所以很快叫响。

阳春面历史悠久,又是最草根的面条,人缘特别好。比如,宋代著名词人赵崇就写有一首《恋绣衾》赞美它:

江烟如雾水满汀。早梅花、偏占浅清。倚翠竹、寒无力,想潇湘、斜日暮云。几回梦断阳春面,问百花、犹隔几尘。趁月夜、霜风峭,约彩鸾、同载玉笙。

说起阳春面,很多人对它情有独钟,在心底里将之作为家乡的味道,尤其是游子,吃了这碗面,便与家乡近了一些。

据考证,最早店面销售的面条,就是阳春面,如果要吃带腰花、长鱼、猪肝等浇头的面条,都需要客人自带。为什么啥都没有的面条,备受世人看重,犹如鸡窝里飞出的凤凰,登上大雅之堂?今天就细细聊一下。

现在长三角一带的阳春面,多为机制面条,尤以高筋粉面更好。通常说来,阳春面的面条有干湿之分;从面条的形态看,更有宽面、细面、龙须面等;从汤料来看,还有干拌、红汤、高汤等的区别。

先说这面碗里的油,有荤素之分。

简单的阳春面,猪油是面条的灵魂,用隔年黑猪网油,配上本地小香葱,小火慢熬而成,名曰“白雪油”。还见识过别出心裁用鸡油下面的,据说可防“三高”,感觉也不错。

素面用油多采用小磨麻油,镇江人喜欢“浮玉”麻油,也有用手工菜籽油下面的,高汤也是用素八珍熬制汤料,面碗中飘荡着勾人食欲的浓香。

要想下好一碗阳春面,其实也不难。我偏爱那种面条紧身未发松的,吃在嘴中劲道滑爽。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对下面的火头和用水注意。

首先,下面条的火头要大,能急速煮沸面条,稍一迟缓,面条就吸进水分而松了身骨,为此,我优选龙须面或者细面。最好提早两个小时就把当天轧的湿面摊开,略加阴干,减少了水份的湿面,才能锅开就熟。

面锅中放水的多少,与煮沸面条的时间成反比。

锅大水多,面条煮沸的用时也就越短;面条在水中时间越短,吸收的水分越少,就越紧身不涨而入口劲道滑爽。

具体说来,急火锅底清水冒大泡,水温就达80℃上下,此刻面条就可下锅了。面条下锅后,需得用长筷将面条轻轻的划开,让面条均匀整齐地分散在水中;如果面锅水中加点盐,能加速水的传热,使面锅开得更快,还有使煮面水不沸出锅的好处。

如果仅仅以酱油和味精作调味,那是最为简单快捷的方法,再加点油和葱或蒜,就能对付一顿。家庭下面简单一点,就用熟荤菜的汤做底来调制汤料,俗称“捞面”的红汤面。

讲究一点,调味需要多种调料来熬制,生抽、老抽、虾子酱油(或蚝油)、盐、糖、食用油、葱姜蒜等,煮开后让它冒一冒泡,收储备用。

高汤的汤料,更讲究了很多,透着厨师的一番心血。

前人勤俭持家,熬高汤多用下脚食材,例如鳝骨、鸡架壳、鸭架壳(取味),大鱼鱼鳞(取鲜),猪筒子骨(敲断取骨油)。

熬制时,先洗净浸泡2小时,再大火烧开,撇去浮沫,浮沬去净后,捞起洗净再入锅,加葱姜蒜、糖、料酒、香料包(八角、桂皮、草果等),滴少许白醋,加点白胡椒粉,用中火熬炖成白汤,静制沉淀后备用。

高汤的清汤则最为讲究,需要货真价实的土母鸡、麻鸭、猪腿肉大火开,去浮沫后,再加调味小火慢炖数小时,冷透后,只取中层一层无油无渣的清汤备用。

做高汤面时,面锅一开,面条要随即整齐捞起,甩水,马上移到面汤中,一碗清爽整齐、热气腾腾,麻油香、葱香扑面而来,必定会勾起你的食欲。

干拌面的品质,还与“甩水”的功夫相关。

面锅里水一沸,就得操起长筷,赶紧把面条有序旋转着捞进U型漏勺,随即用力甩掉漏勺里的汤水,然后就势往碗里一铺……要说铺面的齐整好看,还有“观音头”及“鲤鱼背”的叫法,讲究颇多。

干拌面要重油,二两湿面,不能少于一两荤油。干拌面中的油,是每根面条之间的滑润剂,使面条紧身又不失滑爽。面一上桌,就必须快速反复挑起拌均,在挑拌中,既让面条热量加快散发,又使面条均匀吸收油和调味。

你如果觉得干拌面油重,就选择捞面,用油和调味都能如愿而恰到好处。

“干拌”的叫法,较早的记载,见于清代镇江籍文学家周伯义的小说《扬州梦》: “吾郡人惜费,早坐教场茶馆,数十钱,使堂管买上好酱醋麻油至面馆下‘干拌’,称言‘爱洁’。”

你看,一碗阳春面里,流露出的不仅是味道,还有浓浓的人情味。

文字原创

感谢转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阳春面:长三角一带最低调又最老牌的面条 浑身是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元芳请客吃“可口”的阳春面 一碗阳春面竟然有这么多故事!

元芳请客吃“可口”的阳春面 一碗阳春面竟然有这么多故事!

阳春面,乾隆,做法,小白菜,狄仁杰,故事,时候,淮安,随从,所以就,朋友们,没有名字,元芳,利利,李元芳,根根,部中,一家面馆,一碗面,两大碗,简简单,面的故事,非常好吃,面馆,中备,历史,开水,想学,放盐,时期

2007-09-01 #长篇故事

元芳请客吃“可口”的阳春面 一碗阳春面竟然有这么多故事

元芳请客吃“可口”的阳春面 一碗阳春面竟然有这么多故事

干隆,阳春面,狄仁杰,卷心菜,面条,杨春,历史,名字,故事,官员,小儿,文武,淮安,追随者,很好吃,没有名字,袁芳,李元方,一家面馆,一碗面,向南,非常美味,面的故事,面馆,嘉宾,侦探,充分利用,做法,美味,土地

2011-05-12 #故事大全

舌尖上的故事|阳春面——阳春白雪 自赏孤芳

舌尖上的故事|阳春面——阳春白雪 自赏孤芳

乾隆,阳春面,淮安,光面,汪廷珍,苏州人,什么都,故事,特色,苏州,高汤,面条,阳春三月,利利,孤芳,汤清,根根,一碗面,味鲜,四大金刚,品味人生,好的,清汤面,苏式汤面,赐名,清水,小白菜,一大,上海,乾隆皇帝

2020-09-04 #小故事

阳春三月 那一碗让我动了心思的阳春面

阳春三月 那一碗让我动了心思的阳春面

阳春面,一碗阳春面,于斯,家常美食,老上海,元宵,东西,四川人,实在太,情感,技巧,故事,时光,月饼,节日,美食,程度,点点,滋味,满嘴,猪油,苏式,阳光明媚,酱油,选材,蕴涵着,赞礼,应景,到来,阳春三月

2014-03-23 #故事阅读

轰动全日本的故事:一碗阳春面

轰动全日本的故事:一碗阳春面

老板娘,弟弟,老板,阳春面,母子,面馆,妈妈,一碗阳春面,哥哥,母亲,作文,故事,店门,店里,顾客,桌子,百家号,面一碗,夫妇,家长会,朋友,牌子,穿着,老师,阳春,青年,可以吗,柜台里,丈夫,下子

2020-05-21 #故事会在线阅读

轰动全日本的故事:一碗阳春面

轰动全日本的故事:一碗阳春面

老板娘,弟弟,老板,阳春面,母子,面馆,妈妈,哥哥,母亲,一碗阳春面,作文,店门,店里,顾客,桌子,面一碗,夫妇,家长会,时候,朋友,牌子,穿着,老师,阳春,青年,可以吗,柜台里,丈夫,下子,孩子

2019-10-26 #故事大全

这个故事要从一碗阳春面说起……

这个故事要从一碗阳春面说起……

传统,江南,灵魂,苏式,一碗阳春面,一起吃,咸鲜,柏威,肉里,自然之味,故事,手艺,寡淡,原料,匠人,入口,区域,大连,工艺,小菜,精髓,碱水,精神,鲜香,脂肪,香料,醇香,阳春面,龙须面,赞誉

2013-03-09 #经典故事

我的美食故事不过是一碗阳春面

我的美食故事不过是一碗阳春面

阳春面,乾隆,猪油,母亲,面条,一碗阳春面,淮安,葱花,高汤,汪廷珍,苏州人,不过是,中加,光面,味道,总会,故乡,清汤,美食,苏州,酱油,阳春,食物,面碗,统一,什么都,只因为,又称,为正,利利

2020-09-11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