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的孝道与感人故事集萃

时间:2015-04-28

孝道的感人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090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2 分钟。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备受推崇。《孝经》云:“大孝,德之本也,教之所因生也。”“教”,既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礼俗,也包括文化、教育等方面,它们都被置于“孝”的基础上。 孝的最基本涵义是对父母的赡养,《尔雅》:“善事父母曰孝。”孝道的这一层意义建立的根基在于人的报恩观念。因为人由父母所生,又由父母养育和照顾而长大,所以儿女长大后必须自觉地赡养父母。这一点和西方的观念非常不同。在西方,人们认为,父母生育子女和教育子女,都是他们对社会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谈不到对子女有什么恩惠,因此,也不认为子女对父母应当尽孝敬和赡养的义务。一个人老了,丧失了劳动能力,社会和国家应当负责他的生活,子女对此不应当承担任何责任。这是东西文化的一个重大差异,和东西方文化对家国关系的不同理解密切相关。

。 随着封建文化的发展,“孝”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其外延也在不断地扩大。在内涵上,孝由养亲而敬亲,由敬亲而乐亲,于是有了老莱子“彩衣娱亲”的故事;在外延上,孝由家庭私德逐渐扩展到国家和社会,演变成一种社会公德。其中有明显的轨迹可循:先是从家庭伦理扩大为家族伦理和社会一般伦理,如从父母子女扩展到兄弟姐妹;再扩展到祖父母、外祖父母、伯、叔、姑等,并一直推到天下的长者,从而在传统中国社会形成了一张伦理之网,成为人们处理各种家庭、亲属以及人际关系的价值标准。 古代孝心故事之乳姑不怠 接着,孝从家庭伦理扩展为政治伦理。《吕氏春秋·孝行览》云:“务本莫过于孝。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洁,临难死。士民孝,则耕耘疾,守战国,不败北。”把治国之本归于崇“孝”,一个国家的强盛在于有明君和勤勉忠诚的官吏,埋首耕耘的百姓,英勇善战的军队,这四个方面都可以视为从“孝”行中引申出来的。因此,中国历史上有一些流行甚广的观念,如“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孝慈则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把政治伦理的“忠”与家庭伦理的“孝”完全沟通,把“孝亲”与“忠君”完全等同,甚至制度化为选拔管理的标准(如汉代的“举孝廉”制度)。 这样,“孝”与“忠”联姻,使孝的伦理地位在传统中国社会中更突出、更重要。《礼记》曾经描述过中国古代的和谐社会:“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切道德范畴,追本溯源起来,源头都在一个“孝”字。

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朝的繁荣。

作为中华传统道德的重要范畴之一,“孝”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行为上,对培养塑造中国人的道德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对父母及血亲长辈的敬爱,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尊老、博爱、礼让、节用等美德等。当然,传统道德的二重性使孝道中也包含了不少野蛮和惨烈的内容,如血淋淋的“割股疗亲”,泯灭人性的“郭巨埋儿”等。对此,我们充分相信现代人有足够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因此要还原孝道家庭私德的“本原”,不再把它无限扩大,让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中健康成长,让老人们在儿女的孝心中安度晚年。这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宝贵的。 先辈们活在我们的生命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华文化链中的一环。相隔了千百年的时空,传统孝道看似已经渐行渐远,实际上却始终不离不弃,孝道已广泛渗透于国人的生活方式及民俗、民间艺术中。如在人生礼仪方面,基于孝道重视传宗接代、热爱生命、追求永恒的理念,诞生礼、婚礼、寿礼和丧礼备受重视;在岁时节日方面,“春秋祭祀”、“四时上坟”,年复一年,孝心不断;在民间文学艺术方面,祈嗣贺生与祝寿之题材大量表现在民间美术作品之中;以四合院为代表的居住结构体现着孝道之宗族群居、长幼有序、尊祖敬宗的伦理精神……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清明节的这种祭扫活动,特别是晚辈子女对父母先祖的祭扫,是中国独有的“孝”文化的体现。如今国家规定清明节一天的假期,既是对寒食、踏青、祭扫之类民俗的复归,同时也是对传统孝道中美好元素的致敬。

《大舜“孝感动天”》陈少梅作

读莎翁的《哈姆雷特》,一不留神,便意识流出个中国版的复仇故事:唐宪宗元和六年 811年,一个叫梁悦的关中富平人,因其父被人杀害,遂杀人以报父仇,后到地方官府自首请罪。所谓杀人者偿命,自古道理。然而,奇怪的是,对案犯杀还是不杀?却成为地方执法者的一个难题,不敢擅自判决,最后一级级上报到宪宗皇帝那儿,成了一桩名副其实的通天大案。有趣的是,宪宗皇帝本人在杀还是不杀的问题上竟然也吃不准,迟迟难以“圣裁”,最后只好批给尚书省商议,以便拿出个稳妥的处理意见。这个并不复杂的案件,审判时何以变得如此棘手?一切皆因为案犯的杀人动机乃是为父报仇。 自古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梁悦替父报仇,是他身为人子应尽的义务。如果他放着父仇不报,苟且偷生作缩头乌龟,岂非成了无耻、不孝之徒?中国封建制度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其社会基础,故历朝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以孝治天下,并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孝道文化。从这个角度来说,梁悦为父报仇的行为符合孝道,如果杀了这个热血男儿,非但寒了天下孝子之心,亦有悖于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国策;然而不杀梁悦,又将置国家律法于何地?如是,也就难怪此案变成了烫手山芋,即便是位居九五之尊的皇帝本人亦首鼠两端,“复仇,据《礼经》则义不同天,征法令则杀人者死,”而如何在“皆王教之大端”的“礼、法二者”之间权衡之,取得双赢,则难以决断了见《资治通鉴》。 使宪宗皇帝摆脱这一窘境的,乃是时任员外郎的大诗人韩愈。 皇帝批文下达尚书省后,无论是“一把手”尚书令即宰相,还是所属六部和司的头头脑脑,自然都不敢怠慢,召开专题会议商议此案。大概由于当时法律条款中,对准否复父仇以及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缺乏明确规定,所以大家议来议去,却始终未决。最后,还是区区司级干部韩愈的意见占了上风,韩愈的意见大体如下:现行法律条款中,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准许为父报仇,这并非是法律的疏忽,而是为执法者留下“酌其情而处之”的空间。因为法律如果硬性规定不许复父仇,那就难免伤天下孝子之心,并且违背了以孝治天下的先王之训;而允许复父仇,又造成随便什么人都可能倚仗法律的名义去杀人,而执法人员却无法禁止这种行为,必将严重危害社会治安。鉴于此,应该规定一条新制度:凡涉及复父仇的案件,由地方司法部门据实上报尚书省集体商议,拿出初步意见后上奏皇帝,由皇帝斟酌、权衡,最后做出最终判决。这样方能兼顾礼、法,并使社会舆论无所指责了。宪宗皇帝圈阅韩愈这一意见后,觉得非常有道理,遂下诏将梁悦杖责一百,流放循州今广东兴宁、陆丰一带。仰赖韩公的政治智慧,此案当事人梁悦,不仅得以活命,而且名垂青史,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及富平县志,都记载了这位孝子的事迹。

然而,现代法律是绝不容许社会成员以任何理由擅自杀人,以报父仇的。所以,重提这个故事,决非是要挑战现代法律,真正的意义在于——身处多元、开放社会的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看待曾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孝道文化? 据相关资料介绍,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卜辞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其字形宛若一少年扶持老人状,活画出了“善事父母为孝”的内涵。而孝道文化的最终形成,并成为主宰国人精神生活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当是传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之使然。我们知道,以农耕文明为支撑的中国传统社会往往重视德治,而法制观念相对比较淡薄。所谓德治,主要指以仁义道德治理国家。而“仁”的核心内容正如孔子所说 “孝弟悌也者”见《论语》。盖在家国并举的儒家看来,家与国实乃一个硬币上的两面。家庭不仅是小农经济的主体,亦是以血缘关系连接社会的纽带,故作为农耕文明和宗法社会主要载体的家庭,能否父慈子孝,兄良弟悌,或曰上下有序,和谐相处,也就关乎整个社会基础的稳固与否了。推而言之,这种孝悌观念,对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家天下”也是至为重要、不可或缺的,孔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鲜矣见《论语》。”讲的就是这样的意思。而一个具有孝慈心肠的人,事上能够竭诚、忠心不二;为官施政,亦能率先垂范,弘扬孝道,使地方民风归于厚朴即曾子讲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如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将孝道作为建邦立国的基石,抑或立身教民的根本,并且大力旌表褒奖孝子孝行,甚至不吝篇幅,在官修史书中为孝子立传扬名据专家考证,正史为孝子立传始于魏晋时期。至于宣扬孝道的专著或通俗读物那就更多了,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子便撰写出《孝经》。而成书于元代的《二十四孝》郭居敬编著,则辑录了从远古到宋代各个朝代的孝子典型,如大舜“孝感动天”、汉文帝“为母尝药”、董永“卖身葬父”、王祥为继母“卧冰求鲤”,以及小黄香为父母 “扇枕温衾”等等,这些孝子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可谓耳熟能详、家喻户晓。

在上述历史氛围中形成的中国孝道文化,难免带有浓郁的封建伦理色彩,并对人们的社会心理及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无须讳言,这种伦理文化及其孝悌观念,确实存在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被利用的一面;同时,其中所宣扬的愚忠、奴化思想以及绝对权威或不近人情、戕害人性如《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儿”等之类的负面东西,也与我们现代社会所提倡主张的人格平等和民主精神是格格不入的,绝对应该摒弃。然而,也必须承认,孝道文化对形成敬老养亲的中华民族美德绝对是功不可没的,这种美德包括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机制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缺乏家庭责任感,甚至虐老弃老或一味啃老者,亦很难指望其具有社会责任感,并在工作中与他人真诚合作、努力奉献了。或许,这也是时下一些地方在选任干部过程中,把孝道作为考核内容之一的原因所在吧。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孝悌观念,其深层内涵应该在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公共伦理规范。如是,对这一思想内涵倘能弃其糟粕,而注入现代的积极的内容,那么,它对构建当今和谐文化,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也很有裨益么?!来源:西安晚报

中国历史上的孝道故事集

清丰规矩

唐大历九年,清丰县城东关有个老员外朱青斋,一日去坑李家村看望老姐姐。吃饭时,发现外甥朱三不懂礼数,饭没熟就下手捏了个鸡腿啃起来,到吃饭时更是毫无规矩,不等老舅和母亲坐下,就大吃起来。这下惹急了老舅,朝他的头打了一巴掌,喝斥其跪下。外甥问老舅咋回事,员外反问:“清丰的县名是咋来的呀?”外甥说:“是因有个叫张清丰的孝子”。又问:“张清丰这个孝子咋孝敬爹娘的?”外甥说:“头一炉烧饼不卖,留给父母吃。”员外一拍桌子:“你不把锅尖留给老母亲,算个啥东西!怪舅打你吗?”外甥连连磕头:“以后跟张清丰学着,把锅尖留给老娘,和清丰一样做个孝顺儿”。

在清丰,直到现在,吃饭时都要给老人先盛。这就是清丰规矩。

孝感动天

相传,舜是传说中的帝王。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拿两个斗笠跳下跑了;让舜挖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挖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关爱。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做媳妇;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宋朝《科举考试图》

子路负米养亲

子路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背米回家侍奉双亲。无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始终坚持如一,受到了师傅孔子的夸奖,他的孝行乡邻纷纷效仿,死后埋在古顿丘。(清丰县固城乡马厂村现存有子路坟,名曰:“仲墓寒烟”,为清丰古八大景之一。选自《清丰县志》)

鞭打芦花

闵损,字子骞濮阳顿丘一带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缰绳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中华二十四孝》)。

恣蚊饱血

吴猛,相传是晋朝古顿丘人。他八岁的时候就是个孝顺孩子,因家里很穷,买不起蚊帐。一到天热,蚊子咬得他爹老是睡不着,吴猛总是光着身了坐到他爹的床跟前,任蚊子怎么叮咬也不驱赶,他怕蚊子离开自己去叮咬自己的父亲(《中华二十四孝》)。

打铁关路的一堵白墙上,还有岳飞抗金的彩绘长卷

京房坐牢

京房,西汉顿丘人,原名李启明,自称京氏,化名京房。自幼丧母,随父占卜。勤奋好学、天资聪颖、主攻《周易》。知音声,善钟律,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家、易学家,他十二岁出道,随父游走他乡。因心怀众生,路遇逃荒要饭的,总把仅有的干粮送给他们。他怜贫惜苦,嫉恶如仇,深受百姓敬仰。一次路过澶州,当地有个官吏传唤,要他父亲前去整治邻地,看一看占什么风水能尽快地升官发财。这是一个无恶不做的贪官,京房劝阻父亲不要前去,父亲怕得罪不起执意要去,京房无奈只好冒大雪背父前往。不料官吏看过邻地不久,这位官吏不但没有升官发财,反而家中失火,恼羞成怒之下,以坑官害民的罪名把京房父亲抓进牢房。京房多次前往官衙求情,把罪过全拦了下来,最后替父坐牢。乡邻百姓听说之后,成群结队自发前往县衙求情,县令开门一看,衙门前无数百姓长跪不起,声称“不放出京房,我们就跪死这里”。县令大惊,赶忙将在押的京房释放出来。初元四年,京房因替父坐牢而名声大噪,被推为孝廉郎。并著有《京氏易传》《京氏周易占》《京氏递刺》。永光建昭年间,京房多次上疏灾情,所言屡中,其能被石显,五鹿、充宗恨妒,出任魏郡太守不久,终遭佞臣中伤,下狱至死。人虽死了,但京房替父坐牢的感人故事却永远留在后人心中。

孝廉曹操

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个纵横天下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他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崇拜子路刚正不阿、习武忠君的精神和“负米养亲”的孝行事迹。他对自己的父母十分孝顺,未入仕途之前,就专程到顿丘子路墓前拜谒。他认为向圣贤名仕学习,也是一种积德表现。曹操饱读经纶,能文善辩,从小就很招人喜欢,常用他的巧嘴向当地父老乡亲讲述历代感天动地的孝行故事。因此举荐孝廉他成了最佳人选,曾有巧嘴孝廉的称呼。步入仕途之后,在朝里仍念怀孝风浩荡的中原顿丘,于是主动向皇上奏表,一心要到中原为官,建安三年,他终于出任顿丘县令。任期之间调拨银两对子路墓地进行修整,并亲笔题写“仲墓寒烟”四个大字。后成我县的八大景观之一。

李彪讨饭

李彪,字道固,北魏顿丘人,生在孟家,长在李家。出生那年正闹灾荒,父亲出门打渔赶上风大浪急,一去无回,母亲也不幸死于难产,邻人李钦夫妇前去抱养,起名李彪。李彪并不知道自己身世,每天埋头攻读,苦学经书。8岁时养母又身患重病,不久身亡。李钦为养家糊口,挑担贩姜。一天,赶到胡庄大集,街头算卦人说其收养的儿子李彪命毒,克死了亲生父母,又克了义母。心里不由暗自盘算,莫非下一个就是自己了……。李钦下了决心,回到家中就把李彪的身世讲了一遍,接着拣起扫帚硬逼李彪离家。李彪痛哭流涕,跪在义父面前苦苦哀求,让父亲不要听信传言,即便不是李家的亲生也会象亲生一样孝敬父亲。李彪眉头都磕破了,最终还是被李钦生拉硬拽地赶了出去,从此便成了沿街乞讨的流浪孤儿。

李彪不善言语,笃志好学,怀揣经书讨饭。虽然被义父赶出家门,但他不恼不恨,每天把剩余的干粮积攒下来,隔一天往老家送一趟,李钦不让进门,他就把干粮放在门口。后来养父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李彪就把讨来的馍馍送到床前,靠讨饭养活义父。此孝行感动了李钦,同时也感动了当地的百姓。孝文帝在位时被举为孝廉,官居秘书丞,参著作事,后迁御史中尉。还乡后,白衣修史。著作有《春秋》三传,共计十卷,诗赋杂笔百余篇,永被后人瞻读。同时乞丐孝廉的故事也一代一代传了下来。null

割股孝母

王加惠,明朝清丰县人,他自幼丧父,跟母亲度日,家境非常贫寒。有一年,母亲染病,一心想吃猪肉。加惠心想,今年庄稼欠收,买粮食都没钱,哪还有钱买肉?为了满足母亲的心愿,他来到了外边,用刀子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回到屋里,把肉煎熟,端到了母亲面前,说是买的猪肉,母亲也没有多问,就把肉吃了下去,几日后她的病果然好了,加惠心里很高兴。数年后,母亲去世,他无钱殡葬母亲,就向财主家借钱,财主嫌他穷借了钱还不上,没有借给他,加惠再三求告,财主才答应说,借给你钱可以,你得给我干活,以抵债务,加惠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从财主那里借来钱买了一口棺材,殡葬了母亲。事后,加惠给财主扛了三个月的活,才算还了账。清丰县知县得知此事,随表彰加惠为孝子。

大明孝子翟继道

清丰县东南18公里双庙乡大翟湾村,明朝时出了两个大孝子,一个叫翟延实,一个叫翟继道,他们是父子俩。父亲翟延实的孝行事迹在清朝光绪三十年《清丰县志乡土志》中有记载:“翟延实年十四入邑庠。为时器重。善事二亲,父终欲庐墓,以母老中止。既母没,结庐墓侧,朝夕哀奠。有司请于当道以表亡。”儿子翟继道,县志无载,今大翟湾村翟氏祠堂内有大明孝子翟继道墓志一方。墓志长54,宽45,厚8厘米,楷书志文24行,满行32字。志文载:“大明孝子翟公德配殷氏合葬墓志铭”,赐进士及第南京国子监司业前翰林院编修兼修国史姑苏淦刘王成撰文;志铭由乡进士文林郎知孝义县事濮阳丽泽张承文篆额;鸿胪寺序班濮阳槐村周芬书丹。”该墓志的撰文、篆额,书丹人的职官和名气,说明翟继道在当时的孝行事迹是非常突出的,影响是广泛深远的。墓志记载:“公姓翟,名继道,字宗仁,上世以望族居清丰。以传承孝道为家训。以耕读为族宝,家业兴旺,成为一方之楷模,学习之榜样,屡有抚按表阙宅里,入清贤祠。”

翟继道生于弘治十四年(1501年)四月二十九日,自幼聪明过人,十九岁就成为邑痒生,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在乡里举办私塾,广收门徒,莘莘学子多游其门下,教读经史,解答深奥。家尚俭朴少。但事亲丰洁,父母年迈,侍候周到,寸步不离,未尝劣懈,直到二亲寿终。葬礼遵古制,更为丽祠宇祀,每春秋举周年祭,竭尽心力。翟继道七十岁时,为父母举办丧葬或周年纪念,仍能哀泣丧左。以宾礼乡党亲戚。”名气人气甚佳,时称大明孝子。孝子卒于万历十一年(1583)九月十三日,享年八十有三,今大翟湾村南有孝子坟。村中有孝子碑。成为我县传承孝道文化的实物佐证之一。

吮毒救父

黄殿文,清朝清丰县人,他三岁那年母亲不幸病故,父亲把他养大成人。不料,父亲的脚上生了疮疾,不能行走,疼痛难忍。殿文马上请来了大夫,为父亲治疗疮疾。大夫看了看他父亲脚疮,对殿文说,你父亲脚上的疮已经化了脓,你只有把脓吸出来,我再敷上药,疮疾才能好得快,如果不吸脓只上药,疗效不大。殿文听罢,二话没说,伏下身子就用嘴吸父亲脚上的脓血。他把脓血吸出来后,医生为他父亲上了药,不几日疮疾就有了好转。他父亲的疮虽说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但殿文却染上了病毒,头和脖子都肿了起来,大夫也被他的孝心深深感动,就免费为他治好了病毒。从此,殿文吮毒救父的事传开了,后被表彰为孝子。

纯孝可风

咱县瓦屋头张林子村有个孝顺媳妇葛氏,为孝敬婆婆曾给后人留下“割肉孝姑”的孝道故事。

在光绪十五年,葛氏年轻时,婆婆病了,久治不好,吃药无效。当时听说以人肉为药,能医百病,她就拿了一把香、一叠黄表纸和一把小刀,夜晚来到村边上的庙里,烧香、烧纸、跪拜,说“有心孝敬婆母娘,一刀下去利亮亮(干净利索);无心孝敬婆母娘,一刀下去见阎王”。说完一刀下去,在右胸割了鸡蛋大的一块肉,然后拿黄表纸烧的灰往伤口上一捂就回家了。她先给婆婆炒着吃,不烂,婆婆吃不下去,就又剁碎,包成了馄饨,让婆婆吃了。后来婆婆病真的好了,这事儿被村里一位叫张文岳的秀才听说了,逐级上报,光绪皇帝钦命北京顺天府学院的周蒙题写匾额——“纯孝可风”。

诸如“割肉孝姑”的例子举不胜举,“姑”在当时是对婆婆的尊称。道光元年八月,巩营村的郑氏,因婆母病危,割肋肉一块。道光十二年韩村乡焦夫村卖豆腐的关三牛,父亲病危,用厨刀割股作食。嘉庆十七年,清丰张村有个人叫张文献,时年18岁,素有孝行。因母病日久,医治不能,割股以救其母,母不数日大愈,乡里感动,公举“孝行动天”,并赏银旌表,召示后人。

万里归亲

光绪年间,清丰城南柳格后士子元村出了一个孝子,叫刘永之。他二岁丧母,其父刘怀仁服役参军,一去二十余载,永之与奶奶相依为命,打柴糊日,日子艰难。虽穷,但思父之心日渐强烈。经常四处打听父亲的下落。二十四岁那年,在奶奶、叔叔的操持下成了家。刚成亲没有多长时间,得到了父亲在新疆的消息。他一心要出门寻找,奶奶、妻子就劝他:沙场征战,凶多吉少,何况还远隔万里,可不敢冒然前行。刘永之不顾劝说,带了些干粮,拿了几个铜板,毅然踏上万里寻亲的征途。

父亲刘怀仁远离家乡,随左宗棠率领的六万大军,辗转征战至新疆伊犁,久经沙场,平息了战事,后在一个山窝里,开始了兵垦生活。面对漫无边际的茫茫戈壁,每日风沙扑面的山丘土岭,刘怀仁如同孤魂野鬼,整日哀声叹气,思念故乡,思念亲人,有儿不能抚养,有母不能尽孝。加上苦累劳作,体力日渐衰弱,在他万分绝望之时,万万没有想到儿子永之不顾山高路远,风餐露宿,披荆斩棘来到了山坳。父子相见,抱头痛哭。不久,父亲支撑不住病卧在床。永之为尽孝心,每天打柴换钱给父治病。仅过了几个月,父亲病情加重,死于痨疾。永之用席子将父亲裹起来埋在山坡上,又在伊犁山坳为父守了三年孝。等尸骨已寒,才扒出来背上尸骨起程还乡。路上风刮雨淋,饥寒交迫,鞋子破了,衣服烂了,一边要饭,一边赶路,也不知昏倒了多少次,也数不清有多少好心人相救,终于把父亲的尸骨背回了清丰老家。进门的时候,须发长得连自己的妻子也不敢相认了。

刘永之为了父亲魂归故里,尸骨归宗,先后用了4年时间,此事很快在民间传开,轰动了朝野。左宗棠于1905年表奏皇上,赐封刘永之“万里归亲”金字匾悬挂门头(此匾现存于清丰县柳格乡后士子元村)。从此,“万里归亲”的故事就流传下来了。

孝子坟

清朝时期,清丰县纸房乡大什字村,有个孝子叫赵文炳,他家境贫寒,父亲死的早,留下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为了供养老母和小妹,他每天起早贪黑,靠卖豆腐维持生计。

他对母亲非常孝顺、关心,一日三餐亲手端上,每逢母亲不高兴的时候,他就开导母亲,直到母亲高兴为止。有次母亲因病卧床,他竭力照顾不离左右,每次煎好药汤,都要亲口尝试,怕药太热烫到母亲,太凉又对病情不好。经他的细心照料,母亲的病慢慢好转,身体逐渐康复,当时邻人都称其为大孝子。母亲死后,他悲痛至极,也更加思念自己故去的父亲,恨自己无力厚葬双亲,为解心中愧疚,就在坟前盖茅草屋守孝三年。每日他必用新土封坟,烧香祈祷双亲,村民都为之感动。

后来,他做买卖无论走到哪里,路途多么遥远,回来时都要兜一兜土倒在双亲的坟上。他的妹妹每逢祭日或清明节,也兜一包土上坟,日积月累,坟被封得丈余高,占地近半亩,坟上柏树成荫,他的孝行也广为乡里传颂,人们都称这座坟为“孝子坟”。(此坟位于清丰县大什字村东北角)

奖孝媳

李荣谦,河南省淮阳县人氏,生于1894年,病故于1976年8月,享年82岁。1935年元月至1937年12月在清丰县任国民政府县长。李荣谦在清丰县任县长三年时间,曾办了不少顺民心、合民意的事情,他一生最崇拜的历史人物是大宋的抗金英雄岳飞,最讲究的是忠、孝、节、义,曾组织重建了张清丰祠堂。下面说的是“奖孝媳”的故事。

1936年初冬的一天,是县城古会,李荣谦县长步行走到东关一座小桥时,想停下来休息一下,只见对面坐着一位中年妇女,面前摆着几捆粗布,将两叶壮馍用手巾包好后夹在布里面,顺手从怀里面掏出了一个高粱面加糠的干窝窝,啃了起来。他感到十分意外,便随即站起身来,走到那位卖布的中年妇女面前,问道:“你是卖布的吧,哪里人氏?”那位妇女见问,,立即回答:“是哩,您想买,快下会了,便宜点,俺是咱东边油房村的马门李氏。”李荣谦点了点头,接着问道:“你刚才不是买了壮馍吗?咋啃这个高粱面加糠的窝窝头呀?”马门李氏将手中的窝窝头放进了怀中,拍了拍手回答:“大哥你看的清,那是给俺七十半的婆母娘捎的,怕凉了,放到布里面了。别看俺四十多岁了,还真不知道壮馍是个啥滋味哩。”“那你何不吃一半留一半呀,也解解馋,稀罕稀罕?”李荣谦接着问道。“俺不舍得,孩子还小,他爹身子也不好,只靠我夜里纺花,白天织布换点儿钱,养家糊口,等以后日子好过了再吃不迟。”李氏苦笑着回答。李荣谦点了点文明棍,从心里表示十分敬佩,说道:“李氏弟妹,今天我没有带钱,下一个会散会前你能否带两块上好的“盖地”里表①,送到大寺里找姓李的,我出个高价钱,中不?”李氏见问,又见此人不像有什么恶意,便随即应允:“一定办到,一定办到。“李便告辞回去了。

三天之后,又是古会。李荣谦带着二好人在大街上转来转去,寻找奖励马门李氏这位孝道媳妇的钱路来源。当走到十字街的东街街口,一家卖大包子铺前,只见一位公子哥打扮、油头粉面的年轻人,去买包子。便仔细观察,只见那个年轻人一只手将买好的四个大包子接到手中,另一只手接店主找回的四个铜钱,见找回的零钱中有一枚20文的小子,也不太干净,便随手仍在地上,用脚踩了一下。李荣谦弯腰拾起,说了声,带走!二好人抓住了那个年轻人的衣领,推进了县衙。李荣谦很少在县衙里问案,今天特殊,破例到县衙办公。只见十二位役兵持枪站立两旁。那年轻人早吓得面无血色,只听李县长厉声喝道:“下面的年轻人,报上名来!”“杜国涛。”年轻人战战兢兢的回答。李荣谦高声问道:“杜国涛,你可知罪?”杜国涛叩了个头答道:“我没犯过法呀。”李县长拿出那枚被踩过的二十文铜钱,说道:“这是国币,你知道吗?你竟敢蔑视党国踩踏国币,真是胆大妄为。你犯了抄没家产之罪,还说没有犯法,实在荒唐无知。本县看你年轻,不像地皮无赖,从轻处置,罚你大洋100元,立即让家人送来,你可服判?”杜国涛连连叩头谢恩,回家取钱去了。

近午时分,马门李氏带着上好的布料,高高兴兴地走进县城大寺大门。二好人将她领进李荣谦的办公室,李县长站起身来,走上前去,叫了声:“弟妹,你不仅是位孝顺的媳妇,还是位勤劳善良、讲信用的人,令我敬佩。这两块布料我收下,作为纪念,这是100块大洋,带回去,好好孝敬婆母,养好孩子,治好你男人的病,也买上二斤壮馍,大人孩子都尝尝,也不愧你一片孝心。”马门李氏接钱在手,满面泪水,连连点头称谢。摘自:

注:①盖地里表:方言称被子为盖地,盖地里表为被子里和被子面。

二十四孝故事(图文)

“不孝”凸现农村养老困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的孝道与感人故事集萃”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的孝道与感人故事集萃

中国的孝道与感人故事集萃

父亲,母亲,孝子,孝道,孝行,李彪,李荣,京房,清丰县,父母,孔子,故事,清丰,皇帝,李钦,梁悦,婆婆,李氏,伦理,加惠,孝廉,社会,观念,刘永之,张清丰,杜国,盖地,闵损,韩愈,孝道文化

2020-07-18 #经典故事

中国的孝道与感人故事集萃

中国的孝道与感人故事集萃

父亲,母亲,孝子,孝道,孝行,李彪,李荣,京房,清丰县,父母,孔子,故事,清丰,皇帝,李钦,梁悦,婆婆,李氏,伦理,加惠,孝廉,社会,观念,刘永之,张清丰,杜国,盖地,闵损,韩愈,孝道文化

2008-05-07 #故事大全

中国孝道感人故事500字

中国孝道感人故事500字

父母 爷爷 奶奶 长辈 同学们 挫折 根丝 古语 人们 与生俱来 中华民族 事情 传统美德 人生 儿女 偷偷地 努力学习 内心 品质 味道 小狗 孝心 孝道 汗水 爸爸妈妈 衣服 老人 贴心人 饭菜 祝福

2020-04-28 #故事阅读

国学集萃丛书: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国学集萃丛书: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寓意,点拨,时候,射箭,东西,老虎,大王,老师,故事,飞卫,人们,凤凰,燕王,纪昌,事情,宋人,庄子,蔡桓侯,扁鹊,蝙蝠,后羿,寓言,列子,八哥,关尹子,夏王,小猴,人类,墨子,庄稼

2020-08-10 #小故事

国学集萃丛书: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王蕾.pdf

国学集萃丛书: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王蕾.pdf

寓意,点拨,时候,射箭,东西,老虎,大王,老师,故事,飞卫,人们,凤凰,燕王,纪昌,事情,宋人,庄子,蔡桓侯,扁鹊,蝙蝠,后羿,寓言,列子,八哥,关尹子,夏王,小猴,人类,墨子,庄稼

2020-05-19 #小故事

《国学集萃丛书: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王蕾摘要 书评 试读

《国学集萃丛书: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王蕾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商城,产地,奢侈品,商城,钟表,附件,本司,质保,证书及,京东,产品包装,主流,发票,厂家,原厂,商场,商品,图片,情况,客户,市场,新品,竞争力,货物,通知,服务,三包,为您提供,全国联保,可享受

2020-07-23 #小故事

关于中国孝道的故事感动到流泪30字 升学入学学习文学寓言

关于中国孝道的故事感动到流泪30字 升学入学学习文学寓言

王祥,故事,父母,继母,孝道,父亲,鲤鱼,孔子,中国,婆婆,庞氏,瞽叟,感人故事,丧母,中华民族,个人,人们,传统美德,夫妻,子路,孝子,孝心,孝敬父母,晋朝,朱氏,江夏,谷仓,有关,传说中,卧冰求鲤

2010-10-03 #小故事

关于中国孝道的故事感动到流泪30字 升学入学学习文学寓言

关于中国孝道的故事感动到流泪30字 升学入学学习文学寓言

王祥,故事,父母,继母,孝道,父亲,鲤鱼,孔子,中国,婆婆,庞氏,瞽叟,感人故事,丧母,中华民族,个人,人们,传统美德,夫妻,子路,孝子,孝心,孝敬父母,晋朝,朱氏,江夏,谷仓,有关,传说中,卧冰求鲤

2015-12-14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