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聚焦乡村振兴丨实施“建筑针灸” 发展特色产业:松阳乡村变迁故事引欧洲关注

时间:2015-04-29

菲茨曾在2018年底亲自探访松阳,为那里的建筑之美惊叹不已

提示:本文共有 21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参考消息网3月29日报道(文/赵菲菲)“我们能从松阳学到什么?欧洲甚至世界能从松阳学到什么?”这是维也纳建筑博物馆馆长安格莉卡·菲茨在“乡村变迁:松阳故事”展览开幕前的圆桌会议上对在座专家提出的问题。菲茨曾在2018年底亲自探访松阳,为那里的建筑之美惊叹不已。“看到这些图片,我真想马上再去松阳。”她说。

3月13日至4月24日,“乡村变迁:松阳故事”展览在维也纳建筑博物馆展出。以“松阳故事”为主题的展览已经走过几座欧洲城市,参与了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柏林伊达斯建筑论坛和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一路向欧洲各国讲述有关中国乡村振兴的故事。

石门圩廊桥已成当地“网红”建筑(DnA建筑事务所供图)

“古典中国”式村落的新生

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说,房子不应该是建在山上,它应当“属于”这座山,山和房子因为彼此的存在都更加愉悦。松阳的很多房子就是如此,建筑与自然相映成趣:无论是光影斑驳、水色和绿意交融的大木山茶室,还是头顶竹篷、脚下红砖的红糖工坊,抑或建于村庄与梯田交汇处、水渠贯穿、阳光倾洒的石仓契约博物馆,还是依山傍水、像漩涡又像涟漪的独山驿站……

房子仅仅美是不够的,还必须好用。松阳的这些房子的的确确发挥了作用。除了作为景观吸引游客前来“打卡”以外,它们更本质的作用在于给松阳人提供了生产生活的新空间。这些开放的、公共的空间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是社会效益:包括人与人的沟通,情感和心灵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松阳位于浙江西南山区,距杭州大约3小时车程,属于丽水市,建县历史1800多年,至今仍保留100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清华大学教授罗德胤认为,松阳代表了正宗的“古典中国”。但是,正像作家梁鸿所说:“我们从来没有桃花源的村庄。”瑞士社会学家、摄影家孟牧轩与台湾文化学者庄新眉合著的《中国正在消失的世界——乡村、传统和文化空间》一书也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另一个中国”被忽略甚至被遗忘,那就是“满载艰辛、需求和苦痛,却也常被极简、宁静和真实所佑护”的乡村生活。

挖掘产业吸引青年返乡

如何对待乡村不仅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参加圆桌讨论的柏林伊达斯建筑论坛总监汉斯-于尔根·科默雷尔指出,城市的激增模糊了一个事实,全世界还有50%的人生活在乡村。乡村被无视得太久了,引发年轻人流失、基础设施老旧、医疗卫生服务欠缺、文化消亡、身份认同失落等各种问题,在德国、奥地利甚至整个欧洲都造成社会、经济和政治的严重失衡,感觉自己被边缘化被无视的人群开始要求享有发展和繁荣的权利。

松阳在欧洲多国的展览,给欧洲观展人带来了一些启发。松阳的独特之处在于自下而上,就地取材,注重细节,不是摧毁抛弃,而是修复构建,保持和传承本地甚至本村特有的传统、文化和精神。用科默雷尔的话说就是:通过满足不同功能的各种小规模建筑,发展出多层次的社会经济治愈过程,然后逐渐演变为发展和繁荣,把人留住,甚至吸引人们返乡生活。

松阳县樟溪乡兴村2016年建成的红糖工坊就兼具生产厂房、村民活动和文化展示功能,使村民在生产活动的同时能够欣赏田园风光,并成为村民劳作之余休息休憩的场所。外来者也可在此体验田园诗意、村庄生活。工坊投入使用后,不仅吸引很多游客参观红糖制作,带动红糖价格从8元一斤提升到25元一斤,切实提高村民的收入,增加村民文化自信,而且成为村庄的公共文化场所,已经举办多场演出及体验传承活动。

豆腐工坊内景(DnA建筑事务所供图)

另一个例子是平田农耕博物馆和手工艺馆。这个建筑由村口几幢闲置荒废的牛栏和黄泥房改造而成,保留体现当地建造传统与乡村建造美学的夯土墙,新换上去的木结构也保持本色。四年前,平田村的常住人口不到20人。现在通过旅游和民宿发展,不少年轻人从城里回来创业,村里常住人口已经超过100人。在松阳,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大东坝乡的客家契约文化博物馆、蔡宅村特色豆腐工坊、山头村的米酒工坊等等。每个村都挖掘自己的历史文脉或传统特色产业,强调自身特点,这样既不重复,又穿点连线,形成村落系统。

“不是简单设计一栋房子”

参加此次“乡村变迁:松阳故事”展览的北京设计师徐甜甜把这称作“建筑针灸”:基于本地文化背景,通过最小的干预手段,以点带面,重建乡村认同感,吸引旅游,刺激发展。她说:“我们不是简单设计一栋房子,而是更多地去应对一个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的解决自然需要社会参与。在松阳,建筑设计只是成功链条上的一环。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守英的话说,松阳实验的成功显示了三方面的条件,一是知识成本的注入,也就是利用文化力量;二是着眼于本地行业,使本地农民亲身参与并从中获益;三是形成城乡互动。

蔡宅村豆腐工坊是各村挖掘传统特色产业并重新进行建筑设计的典型之一(DnA建筑事务所供图)

联合国人居署区域和都市规划部门负责人雷米·西奇平在造访松阳后评价说:“作为联合国机构,我们看到过很多案例,有很多经验,松阳非常特别的一点在于,年轻人开始回来,小村庄开始发展,所以,你们正在显示,这是可能实现的——乡村可以发展,可以吸引人们来到这里。”

关于欧洲乃至世界可以从松阳学到什么,科默雷尔的回答是:“我认为我们真正可以学到的是深入观察我们面临的经济和文化挑战,思考可以做些什么去刺激乡村的发展振兴;我们无法学习答案,因为答案必须是地方的;但我们可以学习如何去分析问题,去理解为什么现状必须要改变。”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聚焦乡村振兴丨实施“建筑针灸” 发展特色产业:松阳乡村变迁故事引欧洲关注”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讲述中国乡村振兴中的“松阳故事”

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讲述中国乡村振兴中的“松阳故事”

松阳,乡村,故事,建筑,发展,活动,建筑师,徐甜甜,传统,嘉宾,女士,家乡,空间,针灸,伊凡,松阴溪,法拉尔,中国乡村,全世界,特点,资源,问题,对话,展览,生活,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乡村建设,建筑在,策展人,孙丽雅

2014-03-31 #故事大全

浙江日报整版点赞 用乡村语言向世界讲述松阳故事

浙江日报整版点赞 用乡村语言向世界讲述松阳故事

乡村,松阳,发展,文化,建筑,传统,故事,德国,空间,石仓,建筑论坛,农村,老屋,世界,博物馆,国际,契约,村落,村里,松阳县,民宿,针灸,叶科,大木山,平田,松阴溪,带动了,复兴,好的,向世界

2020-04-15 #长篇故事

“写”好乡村成长故事(新语)

“写”好乡村成长故事(新语)

松阳,传统,乡村,村落,生机,产业,县域,故事,特色产业,与会者,业态,基因,城市,民居,红糖,老屋,建设,传统文化,长篇故事,源源不断,伊达斯,余人,明显改善,由松阳,阳建县,专家学者,国际论坛,老村庄,老面馆,联合国

2009-02-23 #故事大全

中国乡村振兴故事亮相德国建筑论坛

中国乡村振兴故事亮相德国建筑论坛

乡村,建筑,松阳,松阳县,红糖,徐甜甜,展览,德国,发展,设计,新华社,故事,图片,文化,柏林,艺术,乡村建设,传统文化,其他国家,克格尔,化引领,大木山,多古,朱晟,田颖,王景,爱德华,谢雅,副县长,责任编辑

2007-07-14 #故事阅读

「黔南沃野传捷报」贵定:特色产业闯出乡村振兴新天地

「黔南沃野传捷报」贵定:特色产业闯出乡村振兴新天地

基地,辣椒,刺梨,贵定县,产业,全县,村民,农产品,公司,销售,企业,菊花,农户,劳动力,群众,蔬菜,发展,产业带,坝区,石板村,新铺村,农业,农业产业,黔南,工作人员,党建,云雾镇,优势,农村,大力发展

2011-01-16 #小故事

2019年我国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0亿人次

2019年我国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0亿人次

乡村旅游,乡村,文化,乡村游,农家乐,民宿,游客,特色,发展,景区,优势,作者,乡愁,产业,农家,地方,地址,消费者,疫情,潜力,长假,资源,旅游,发展空间,乐趣,主题,人们,传统,做法,古建筑

2019-07-07 #故事会

讲好乡村美食故事 开发特色地域菜肴 我国乡村振兴农家宴将会越来越火

讲好乡村美食故事 开发特色地域菜肴 我国乡村振兴农家宴将会越来越火

乡村,烹饪,餐饮,发展,科技,乡村美食,休闲农业,产业,地域,昆虫,消费者,笔者,菜品,蘑菇,虫子,都市,养殖,升级,农家宴,人们,口味,家禽,特色,环境,黑色,消费,京蒙,刘玉升,地域特色,昆虫宴

2012-08-12 #小故事

玉林市探索乡土特色试点村建设 打造特色乡村风貌新示范

玉林市探索乡土特色试点村建设 打造特色乡村风貌新示范

特色,农村,试点村,历史文化,玉林,乡土,产业,玉林市,玉林乡,传承文明,全市,农业,农民,底蕴,发展乡,岭南,样板,老村,风韵,示范,今年内,人居环境,乡村风貌,传统民居,打造成,建设成为,生态宜居,重点工程

2020-08-31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