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时间:2015-05-02

但这仅仅只是取得了一个重大的转机,还并没有获得胜利的决定权

提示:本文共有 433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曹操冒充蒋奇,以身试险,亲入敌后,做最后的殊死搏斗,终于烧尽了袁绍的粮草。但这仅仅只是取得了一个重大的转机,还并没有获得胜利的决定权。袁绍醉卧中惊醒,魂都吓掉了,怎么办?必须临时作出应急决策。已知条件是:这么多兵马只要三天没有吃的,就一定会分崩离析。所以,此时的最佳选择就为:必须抢在军心涣散之前,利用现有的兵力优势把曹操方彻底消灭干净!如果能够得逞,则袁绍方依然还是最后的胜利者!所以,袁绍也不能拖了,他也被逼到了“若不能侥幸取胜,就必定坐着等死”的局面上了。不得不倾其所有孤注一掷,与曹操赌命,做最后的殊死搏斗。但是,袁绍的盲点为:曹操的主力究竟在哪边?

1. 在袁绍的前面,曹营里。

2. 在袁绍的后方,乌巢附近。

袁绍不知道敌人的位置,所以他无论选择打哪边都是可以的,这个不为错,因为你不知道嘛!那就只有赌,赌对了是运气好,赌错了也很正常。袁绍力排众议,坚决攻击前面的曹营。事实证明,这个方向是赌错了。但是,在决策上,袁绍并没有什么错,不仅没有错,而且还是略倾向于理性的。这是因为:当猜不中“两种结果”的时候,可以按“两种结果所分别产生的利润”来倒推。

1. 打后方乌巢。在打赢的情况下,只能消灭来偷袭的部队。消灭之后,还要再次费力,攻击曹营。

2. 打前方曹营。在打赢的情况下,可以消灭、占领曹营,导致偷袭部队无家可归,围在里面必被打死!

也就是说,打后方乌巢最好的结果,不一定全胜,只有半胜。而打前方曹营最好的结果,乃是全胜。在这一局的决策中,袁绍不先打乌巢,直攻曹营,从策略上讲,完全正确无误!他派张郃率兵去打曹营。结果,张郃没有攻下来,而曹操又已经带着他的五千精兵回来了,这样,里应外合,夹着张郃打。张郃回去害怕袁绍杀他,而曹操封张郃为偏将军,那么,张郃该怎样选呢?当然投降是正选。曹操对张郃说,你真是我的韩信啊!这样,张郃一反水,派来打曹操的人,却变成了曹操的人。从这个时候起,袁绍大势已去,曹操已经成为这场战争的强势方,夺得了主动权。在这一回合中,袁绍的决策既然没有问题,那么,他究竟是败在哪儿呢?

“决策”的下一个环节是“执行”。决策的要领在于“正”,执行的要领在于“狠”。既然决策是正确的,就应该去狠狠地执行!要坚决执行到位!袁绍派张郃去执行,错误的!当曹操烧了他的粮草时,双方都没有粮了,袁绍的持久优势瞬间消失。而在兵力上,袁绍的多,曹操的精,各有长处。以纯粹的战斗力论:要么双方是均势,要么袁绍还略有占优。总之,曹操并不占便宜。双方都迫使自己必须在三天内消灭对方。那么,到了这个最后的“赌命”阶段,取胜就靠“或然率”(即天意)。其中,谁的执行力更强硬,谁就更占优!

我们假如张郃坚决地执行下去,那么,可以肯定曹操没有好日子过!张郃就算拼到全军覆没,全部死绝,那曹操也几乎快完蛋了,总比他们两个联合起来打袁绍要好。可张郃凭什么要非理性地选择拼死呢?前面我们说过,人的主观愿望都是为了收益,不是为了亏损。当人有多个选择的时候,千选万选,都会拣自己认为好的选,不会往火炕里跳。这是常态。张郃作为一代名将,高级技术人才,走哪都是吃香的。现在:他回去,袁绍要杀他;他投降,曹操给他加官。他当然要选择投降。所以,张郃投降,责任还是在于袁绍。当袁绍和曹操誓要决一死战,以命相搏的时候,袁绍不该也不能相信任何人会真的为他卖命送死。不合人性的逻辑,就是一个天大的漏洞!

袁绍最正确地做法应该是:拼了一死,把自己的性命押上去,也和曹操一样,亲征!带头死战!这个选择不一定赢,(因为结果总是不确定的。但当时曹兵已经分散了,赢面应该还是比较大的。),但这个选择是唯一不吃亏的!对手已经勇敢地押进去了,你也必须押进去,无论输赢,都是在扼制对手,总之,决不能让他轻易占优!!!变数如下:

1. 说不定一鼓作气就拿下了曹营。

2. 或许拼到最后,十分艰难地拿下了曹营。

3. 或许真的技不如人,最后被打败了。

就算是被打败了,也必须尽最大气力狠狠地赌上这一把!否则,后面连赌命的机会都没有了!再者,无论怎样,若袁绍带头死战,总不至于发生像张郃那样,还没有大规模火拼就已经投降了的事情。(这是对袁绍最致命地一击。)所以,在这最后一回合的较量中,袁绍输在了“执行力”上。凡是“搏命”,在决策没有大的错误的情况下,执行力越强越狠则越占优!对于袁绍来说,他必须实施最最强硬的执行力才不至于白吃亏。而袁绍军方,最最强硬的执行力,来自于他本人这个最高统帅,并不是其他任何将领。他无论派哪个将领去,都不是实施的最最强硬的执行力!只有他去!但是他没有去。

错就错在这一步软招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他这个“帅”,没有拿出来用,闲置在家里憋死了,给了对手可乘之机!已致功败垂成,无力回天,铸就了曹操千古英名。袁绍战败,开始逃亡,为防止曹操追袭,将金帛车仗图书信件等物资全部丢弃于路,操兵一看,都来捡宝贝,袁绍急渡黄河,只引亲随八百余骑而去。曹操将捡来的宝贝分赏给士兵,其中捡到一叠书信,全部都是曹操的手下暗通袁绍写的。左右曰:“可逐一点名,收而杀之。”曹操说:“袁绍太强了,连我都不能自保,何况他人呢?”遂将书信焚烧,不予追究。

袁绍逃回冀州,召集残余势力,还欲再战。但他已经没有机会了,占那么大的优势反而打败了,现在劣势战则更为不利。建安七年夏,袁绍旧病复发,就床前立了遗嘱,翻身大叫一声,吐血斗余而死。袁绍并不是一个草包,否则就难以解释他从一个逃难者混成第一霸主,这可是要凭真本事真功夫的,绣花枕头是成就不了的。曹操也从一个逃难者混成第二霸主,他们都是相当杰出的能人。只是在袁曹争霸的这场竞局中,是曹操赢了。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要想达到“赢”的效果,必须具备哪些必要条件。总结取胜之道有三:

(一)具备固有资源

固有资源,俗称为“本”。凡是可由我指挥调度使用的一切财力人力物力智力,都是我的本钱。本钱不够,就不具备赢的第一个必要条件。比如:

1. 刘备和曹操打仗,刘备没有本钱,不具备赢的第一个条件,他就没有指望赢,选择跑。

2. 袁绍打曹操,兵多数倍,他有本钱,他就具备赢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3. 曹操虽然人少,但他认为他的兵精,只要打的好,还是能赢。他也有一定的本钱,所以他也具备赢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有本钱,或赢或输,没有本钱,你用什么赢他?必输!所以说,具备了一定的固有资源,才具备了赢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二)寻找对手错漏

双方都有赢的本钱,那就看谁犯错误。我不犯错误,你休想赢我。你不犯错误,我也赢不了你。双方都不犯错误,那就都不能赢,和局。试问:如果不是因为对手犯错误提供机会,你怎么能够赢得了他?!所谓博弈“取胜”之道,也就是不停的寻找“对手错漏”之道。(同时防范我方的错漏)。此千古之至理也!其法有三:

1. 对手主动选择错误。

对手攻击我方,有多种选择,对我方威胁最大的一招为“正招”。如果对手自己主动放弃了,选用对我方无害却对他自己有害的一招,那就太妙了。他的这个错误是出于自愿的,与我方毫不相干。完全取决于对手失算,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例如:袁绍不发动战争,先搞好生产建设,“不出三年,可以安坐而胜。”这是必胜之道。如果发动战争,虽也可胜,但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袁绍自愿放弃“必胜”,选择“可胜”,即使不算错,也一定算得上是“漏”。这是他自愿的。又:许攸跑来献计,属自愿。袁绍属默认。总之,算是对手自愿的。

2. 诱使对手选择错误。

我方通过技术行为,诱使对手判断错误,从而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导致结果对我方有利。他的这个错误是出于我方的故意误导,与我方关系甚密。完全取决于我方的技术水平,这是积极创造出来的。例如:A.曹操声东击西之计,诱使袁绍出错,解了白马之围。 B.曹操扔下宝贝,诱使对手出错,斩了文丑。 C.袁绍扔下宝贝,诱使对手出错,得以渡河脱险。

3. 利用对手先天错漏。

对手既没有主动出错,又不肯上当出错,那就利用他的先天错漏。先天错漏是对手(或自己)所特有的短处,定了型的。这是生来具有,自然形成,难于逆转,人人固有的。取决于对手短处的存在,与我方的善于发现,这两个方面。例如:A. 袁绍掐住曹操兵少粮缺这一先天不足(短),几乎致曹操于死地。 B.曹操洞悉袁绍“干大事而惜身”这一先天怯懦(短),最终打翻了袁绍。大体上就是这三个方面。“对手的错漏”出现了,“获胜的机会”就出现了。若是没有出现,或是你没有发现,则没有“胜机”。所以说,找到了对手的错漏,才具备了赢的第二个必要条件。

(三) 揪住胜机死整

所谓胜机,也就是对手出现的错漏。(胜机 = 对手错漏)。对手没有主动出错,又没有上当出错,先天的短处又保护得好好的。那你就赢不了。如果对手出现了错漏,胜机已经出现了,但你没有揪住,或是揪住了执行不力,那还是不能赢。比如:

1. 荆柯用计谋骗得近身秦王,胜机已经出现。但他妄想活捉秦王,执行不力,已致功败垂成,遗憾千古。

2. 曹操劫粮去后,兵力已经分散,胜机已经出现。但袁绍没有倾巢出动强攻曹营,执行不力,已致功败垂成,活活气死。

所以说,揪住胜机之后,必须死整,狠狠地执行,绝不能有软招,才具备了赢的第三个必要条件。这三个赢的必要条件全部都同时满足了,是不是就一定会必赢呢?不一定。我们可以假设:袁绍在搏最后一把时,放胆全部押进去,(曹操已经全部押上了),双方均势,袁略占优。你猜谁赢?你根本就猜不着!(最多猜袁绍的赢面略大一点。)这个结果是靠“或然率”来决定的。在逻辑之外。但是,袁绍不押进去,那你就很好猜,袁绍必输!这个结果在逻辑之内。因为曹操同时满足了赢的三个必要条件,而袁绍只满足了两个。

袁绍的两个选择:一个是有可能赢(赢面略大),一个是必输,他究竟该怎样做,一目了然!所以,赢的三个必要条件,仅仅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满足A不一定B,不满足A一定不B。)。同时满足了这三个必要条件,就可能赢,但不一定赢,如果不能同时满足这三个必要条件,就一定不能赢。世界上还没有必赢之术,必赢之术在老天爷手里,就是最终的那个或然率。好比两个最优秀的运动员,实力一样,发挥一样,输赢就不确定,赢者靠或然率。但是一方实力不济,或是发挥不正常,那输就是确定的。

也就是说,胜利者的原因不一定都是必然的,其中含有不确定的因素。而失败者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必然的。一些书上盲目地对胜利者总结出“必胜”的原因,都是不严谨的,甚至有的还是感性的。你去照搬,不会灵的,不足信也。只有认真总结失败者的原因,才更具价值。因为失败方才是确定因素。在上面三个赢的必要条件中,没有条件2,就一定不存在条件3,而条件2又是个不太确定的因素。只有条件1才是最确定的因素。因为只有这个条件最确定,所以这就是古今中外都愿意选择走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三国演义——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能取得胜利?”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官渡之战中 曹操能够战胜袁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官渡之战中 曹操能够战胜袁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郭嘉,袁绍,曹操,官渡之战,战役,论断,军心,阶段,分析,孙策,曹军,不稳,以少胜多,关键,宏观,官渡,建议,才能,结果,江东,消耗战,许都,谋士,这个时候,取得胜利,于禁,吕布,臧霸,袁绍时,在官

2013-08-18 #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初期 曹操是进退两难!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初期 曹操是进退两难!

曹操,袁绍,刘备,机会,白马,谋士,贾诩,文丑,主力,策略,决策,双方,天才,延津,时候,优势,兵力,分部,办法,强势,弱势,战机,消耗战,火拼,粮草,胜负,领先,关羽,袁军,董卓

2009-02-08 #故事阅读

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也不是

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也不是

曹操,袁绍,刘备,官渡之战,三国时期,孙权,赤壁之战,历史,势力,实力,三国鼎立,名著,角度,统一,关羽,刘琮,曹军,三国演义,全国,大军,基础,士兵,建议,战争,粮草,船尾,荆州,谋士,南下,很多人

2015-01-31 #故事大全

《三国演义》官渡 袁本初兵败有迹象 曹操之能为何如此之高?

《三国演义》官渡 袁本初兵败有迹象 曹操之能为何如此之高?

袁绍,曹操,战争,袁本初,关羽,田丰,官渡之战,能力,董卓,优柔寡断,天子,游戏,情况,才能,时候,方面,颜良,事情,争端,原著,大将,将帅,心理,手下,走势,过程,问题,后续,影响,战争中

2019-05-18 #短篇故事

曹操在三国演义有三次大笑 都是在赤壁之战中 他为什么大笑呢?

曹操在三国演义有三次大笑 都是在赤壁之战中 他为什么大笑呢?

曹操,刘备,次大,赤壁之战,三国演义,战役,周瑜,孙权,诸葛亮,关羽,另外一个,战争中,中原,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势力,目的,统一,他是一个,比较喜欢,没有想到,张飞,袁绍,赵云,中大,战乱,人们,仔细观察,优势,军队

2012-05-18 #经典故事

曹操 英雄?奸雄?

曹操 英雄?奸雄?

曹操,刘备,诸葛亮,三国演义,陈琳,三国时期,三国志,袁绍,奸雄,仁义,史书,地盘,小说,官渡之战,政治家,英雄,荆州,刘璋,郭嘉,一代英雄,是没有,则同,历史,作者,信义,太祖,宗亲,檄文,汉室,益州牧

2010-05-19 #小故事

《三国演义》中袁绍为何输给曹操 曹操用了什么办法?

《三国演义》中袁绍为何输给曹操 曹操用了什么办法?

曹操,袁绍,手下,粮食,刘备,好的,大本营,战役,袁绍时,所以就,这个人,事情,人才,官渡之战,兵力,器官,小队,将士,将领,部队,计策,领导,胜利,从一开始,就不会,而此时,觉得自己,何战,和建,曹氏

2014-07-10 #长篇故事

他是曹操身边的大红人 赤壁之战要是有他 曹操一定会统一天下

他是曹操身边的大红人 赤壁之战要是有他 曹操一定会统一天下

曹操,郭嘉,袁绍,官渡之战,乌桓,三国演义,人才,公孙康,天下,差距,广纳,时候,赤壁之战,统一,中国古代,两个儿子,十胜十败,司马懿,奉孝,周瑜,袁家兄弟,诸葛,遗计,郭奉孝,年代,五代十国,人家,历史,内斗,北征

2018-04-18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