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淮阴民间故事集

时间:2015-05-14

汉中民间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031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1 分钟。

相传,故事出在孔子的弟子颜渊身上。那时的颜渊家境贫寒,可是念书却很聪明。因此,富家子弟不服气,常常捉弄他。一次,有个弟子的毛笔不见了,就回报孔夫子,说是被颜渊偷去了。孔夫子一听,心中好生纳闷:颜渊并非这种人。为了弄个水落石出,孔夫子决定试探一下。一日,颜渊回家,见路上有块金子,旁边还有张纸条:“天赐颜渊一块金。”颜渊随手附上一句:“外财不发命穷人”,写好后就径直走了。这事传开后,孔子坚信颜渊不会行偷盗之事,可是有几个弟子仍说是颜渊偷的。无奈何,孔夫子只好叫他们去城隍庙跳八卦圈来测算。当时的人很迷信,相信八卦圈能测定人品。若颜渊跳不过去,则必是鸡鸣狗盗之徒。可是,令人不解的是,测试的结果,颜渊没跳过去。原因何在呢?原来是那几个弟子做鬼,事先买通了城隍庙里的几个差役,支走了城隍爷,所以颜渊没跳过去。那几个弟子得胜走了,颜渊却气得差点儿背过气去:城隍爷居然也冤枉好人。颜渊伸手狠狠抽了城隍爷几个耳光,还骂道:“你城隍爷不秉公办事,要你何用?”说着就是一脚:“我让你到黄河北去。”城隍爷心中有愧,哪敢怠慢,就连滚带爬到黄河北去了。从此,黄河北也有城隍庙了。

蛇加坝的由来

在码头镇太山村一组村旁,有一段一里长的高土堆子,当地人称之为“蛇加坝”。提起它,当地人还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呢。话说在舜的时候,有一条古运河流经今天的淮阴县码头镇太山村境内。运河水长年奔流不息,灌溉、漕运,方便了沿岸的住户。突然有一天,位于太山村的一段河堤漏水,水势越来越大,几天功夫,田野就变成了一片汪洋。村庄和树木被淹没在水里,还淹死了好多人。水灾的消息传到了舜帝那里,他立即派治水能人大禹带领上万名民工,肩挑车运救灾物资,奔赴灾区。到了码头一看,大禹惊呆了。原来漏水的地段没有了泥土,却有无数条大小不等的银蛇缠绕在一起,形成了蛇坝。随着银蛇拱来窜去,河水不断外流。大禹决定用老办法打桩、加草、上土,可这些物资全被银蛇拱掉了,坝子始终垒不起来。大禹派人打蛇,可蛇多得无数,打不完,似乎比当初还多了一倍。十几天下来,耗费了很多钱财,伤亡了很多民工。大禹寝食不安,一筹莫展。自大禹带人每天运土打坝子以来,民工们天天都见到有一位童颜鹤发的老者,来此观看。一天,老者突然向运土垒坝子的民工大骂道:“人都说夏禹善于治水,原来是一个有名无实的饭桶。”一些崇拜大禹的民工听后很不服气,便用绳子将老者绑到大禹跟前。大禹知情后,叫给老者松绑,平心静气地问老者:“老人家,我是无能,您有何高见呢?”老者手捻长须,仰天大笑道:“区区小事,有何难哉?你把运河上昼夜来往的船只统统拦下,组织民工立即卸货,到山区运石头,做石灰窑,然后烧石灰运到这里,将石灰倒在蛇身上,蛇就会被烧死,然后再上土垒坝就成了。”大禹听后,照老者说的去做,坝子果然垒成,滴水不漏。大禹十分高兴,赏了老者许多金银财宝,并聘请其为治水顾问。

观音老母私访

相传在很早很早的时候,每到冬天,天上下的不是现在的雪,而是象雪一样的白面。一到冬天,人们就准备好各种器皿,盛白面。器皿装满了,地上的白面也就没有了。因此,家家都不愁吃的。有一年,白面刚下过,有一个老奶奶拄着拐杖来到一家人家门口,向这家的女主人可怜巴巴地说:“好心的大嫂啊,我饿极了,给点馒头吃吃吧!”这个女人望了一眼老奶奶,恶狠狠地说:“嘿,你也配吃馒头,也不拿镜子照照你的样子,我家馒头留给孩子焐屁股呢!”她说完就把门给关上了。老奶奶听了很生气,一转身不见了。从那以后,天上就一直没有再下过面,下的尽是雪。人们后来才知道,原来那位老奶奶是观音老母,来到凡间私访的。

韩信遇真人

有一天,小韩信要饱了饭,同一群小要饭在城门口晒太阳。这时呢,从城门外走来了个头戴道冠、身穿道袍、手执拂尘的老道。老道走到城门口,一眼瞥见要饭群中的小韩信说:“此子虽出身微贱,但骨格清奇,日后有王侯之贵。”接着又叹了口气说:“不过后福不足。”老道说了这话,心想:“当今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我何不将我的满腹经纶传之于他,让他去替刘邦打江山呢?”老道主意一定,就走到韩信面前问道:“孩子,你姓甚名谁,家有何人,又为何流落街头呀?”韩信说道:“我叫韩信,小名小狗子,父母双亡,无家可归。”老道说:“贫道在深山修炼,孤山独庙,就缺一打伴,无人替我烧茶做饭,炼丹采药。你何不跟我去呢,总比要饭好吧?”韩信想了想,就把头点了点,跟老道去了。老道和韩信出了城门,老道说:“韩信啊,你将眼闭上,我驮你上山。”韩信双眼一闭,伏在老道的背上。老道呢,口中振振有词,升在空中。韩信只听得耳旁呼呼风响,哪还敢睁开眼睛看呀,就觉得身子轻飘飘的。不一会,就听老道说:“徒儿,睁眼。”韩信心想:“怎么称我叫徒儿的,怕是碰上神仙了吧?要真是这样,那该多好。”韩信想到这里,把两眼一睁,只见到处是山,山洼中有一山洞,洞门上有“青峰山紫阳洞”六个大字。韩信心想:这位老道大概就是老人们常说的紫阳真人吧?一问,果真是的,把个韩信乐得不知说什么是好。韩信到了紫阳洞后,每天不是烧茶做饭,就是上山替紫阳真人采药,总不见真人传他点什么本领。一晃三年过去了,韩信实在忍不住了,就对紫阳真人说:“师傅,我来都三年了,还什么都不会,将来我下山去,拿什么去安邦治国呀?”紫阳真人说:“这就教,这就教。”说着就对他谈论起天下形势,接下来就是传授些兵法。一转眼又是三年过去了。紫阳真人对韩信说道:“你把这三年所学的背给我听听。”韩信呢,是倒背如流,就连当初紫阳真人对兵法的一些解释也背得一字不漏。韩信得意地说:“象我这样可以下山领兵打仗,同天下群雄争斗了吧?”紫阳真人摇了摇头,说:“这都是皮毛,现在我要教你点真本领。”说着就到丹房取出一册竹简。韩信接过一看,是本兵书,名叫《黄公三韬六略》。紫阳真人说:“你每日除三餐之外都要钻研它。待你看透了,就可以下山了。”结果又是一个三年,韩信在紫阳真人的指点下,终于也满腹经纶了。这天,紫阳真人对韩信说道:“你我师徒缘份已尽,为师我去云游四海。你现已学成,下山建功立业去吧,但书要收回。日后你定要功成隐退,不可贪恋富贵。要不,你将不会善终的。师傅之言,定要铭记于心。”韩信把个头直点,告别了紫阳真人,下了山。在以后的几年楚汉相争中,韩信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是韩信后来功成,却并没隐退,结果被吕后设计害死了。

换 柳

韩信小时候,家里穷得上无片瓦,下无扎橛之地。他和母亲靠要百家饭过日子。一天,韩信的母亲生病,韩信就将母亲安顿在码头的土地庙里,自己拿着瓢出去要饭。当路过码头东南的一块荒地时,他见两个阴阳先生在捣鬼,就躲在草丛中偷听。只见白胡老头指着前面的一块方地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哪家祖坟埋在这里,后代肯定封王。”而黑胡老头却连连摇头说:“不对,这是三煞地,哪家祖坟埋在这里,后代会遭灭门之祸的。”“你敢打赌?”“怎么个赌法?”“在这里插枝枯柳,两天后枯枝一定发芽。”“一言为定。”当下,两人拍了板,接着便在地上划了个大圆圈,折了根枯柳枝,插在中间,说一声两天后见高低,就分手了。韩信在一旁听得清楚,看得真切,心里盘算开了:这块要真是风水宝地,母亲死了埋在这里,我将来不就有了出头之日啦?两天到了,这天天刚麻麻亮,韩信就来这里,一看干柳枝果然臌出了半寸长的嫩芽子。你晓得韩信喜得一跳三尺高,可是他转脸一想,如果人家知道这是块宝地,就轮不着我家占了。他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把活柳枝拔了,又换上一枝枯柳插在原眼里。过后,他跑到深草处躲了起来。过了一个时辰,白胡黑胡二老头同时来到枯柳旁一看,枯柳枝还是枯柳枝。白胡老头羞得脸象血泼似的,黑胡老头哈哈大笑地走了。打这以后,人都晓得这是三煞地,走路都绕过这里,生怕凶气扑着,白胡老头也没人找他看地理了。韩信每天要过饭,就东一块西一块搬来石头,在风水地上砌起石墙,又拔些荒草做上盖子,搭了一个小屋,把母亲接来,住在里面。一天夜里下起瓢泼大雨,韩信忽听石墙沙沙响,便一骨碌翻身起来窜出屋,想看看动静,只听见轰地一声,石屋倒塌了,韩母砸死在里面。韩信嚎啕大哭一阵,一想到母亲葬在风水地,又得到了一丝安慰。过了几天,韩信前来一看,韩母葬身的地方长出了一座小山似的大坟。

拆 房 卖 地

两千多年前,码头街上的王家和李家是门旁邻居。王家的当家人叫王得利,开个“得利”饭店,日进斗金,家境一天天兴旺起来。但王得利还不满意,眼睛紧盯着李家的宅基地,想把门面扩大。李家的当家人叫李家富,开个“如意”茶馆,由于房子小,加之管理不善,顾客一天比一天少。日子不长,茶馆就关门了,日子也就一天不如一天,连饭也吃不上了,只好搬到街后老丈人家住,把房子租给王得利开饭店,每年房租为十五吊钱。一晃几年过去了,李家富想把房子卖掉,要价二百吊。王得利心想,这房子是他租的,只有他买,别人是不好买的。王得利只出一百吊钱。李家富嫌贱不卖,王得利嫌贵不买,事情就翘在这儿。王得利没事人一般,心安理得地住着,不急不躁地开着饭店。李家等着用钱,急得团团转,马不停蹄地去找会出点子的韩信。韩信听了经过,眉头一皱,计上心头:“你把房子拆了,地还会卖二百吊钱。”李家富一惊:“那王得利就更不会要了。”韩信说:“你信我话不错,我自有办法。”李家富点头同意了。第二天,李家果然把房子拆了。这时候,韩信到李家富家,对着他耳朵说了几句话,笑呵呵地去了。韩信走后,李家富在宅基上盖上厕所。时值初夏,臭气难闻。从此王得利的饭店一天比不得一天,进入饭店的都是苍蝇。王得利肺都气炸了:哎呀,厕所是盖在他王得利的眼珠上啊!睁着眼看见,闭着眼也看见;白天看见,夜里也看见,好象就跟着他一样。他无法可想,只好托亲拜友,跟李家说话,想把厕所拆掉。李家富说:“这是我自己的地,主张由我拿。”王得利看这一着不行,就挂上一块牌子,命令人们不进这个厕所,王得利家钱多势大,人人怕他三分,进厕所的人渐渐少了,但厕所还在,顾客仍然不进他的饭店。王得利又托人说话:“只要李家富卖,不管多少钱都买。”李家富说:“我不卖多,还是二百吊!”王得利咬着牙说:“中!二百吊就二百吊!”就这样,李家富听了韩信的话,把房子拆了,地仍卖二百吊钱。

韩 信 受 审

韩信曾帮李家富出谋划策拆房卖地,整了王得利。王得利知道底细之后,恨死了韩信,咬着牙说:“噢,我说李家富怎会想出这个办法来,原来是韩信呀。好!你这个穷鬼,看我能饶了你?”从此,王得利日日想办法,天天打主意,想报复韩信。盘来盘去,两年过去了,还是没想出办法来,人渐渐消瘦了,神经也有点呆滞,整日迷迷糊糊的。人家说:“王大爷盘财呀?”他回答:“盘财盘财。”人家说:“王大爷盘利呀?”他回答:“盘利盘利。”他内心有数:在盘算韩信呢。正在这时候,码头镇西边河坡上有一具被杀的男尸。县衙在派人捉拿凶手,几天也没查出什么头绪来。王得利一听说这件事,心里就活动开了:“用点钱买个证人,就说这人是韩信杀的,这小子的性命不就完了吗?可是买谁呢?”他想了好些时候,忽然想到自家的堂侄儿王三鬼。这王三鬼,排行第三,脸长得好玩,下巴大,头顶尖,活象一个小葫芦,两只小耳朵还向前迎着,一对小眼睛象两颗大黑豆。他整天鬼头鬼脑的,无利不占,哪怕是一个钱,也跟人家争吵不休。有一年割麦的时候,因为一颗麦穗,打破了邻居的头……王得利找王三鬼,王三鬼心里打着小算盘:“这回要向大伯多要几个钱,好娶个媳妇。”他一路想,一路高兴,不知不觉跑到王得利家,一见王得利就说:“恭喜大伯发财。”王得利顾不得说话,一把将王三鬼拉到后屋,说:“三子,你是我侄儿,我有要紧事找你。”“大伯,你只管说。”王得利知道王三鬼家里穷,没有媳妇,又无利不占,说:“你连媳妇也娶不起,只要把我这件事做成了,一定给你好处。”王三鬼听说有好处,更是迫不急待:“什么事?”王得利想请将不如激将,于是便慢吞吞地说:“恐怕你办不成。”“大伯,我就是死了,也要办成。”“好!不愧是我的亲侄儿。来!”王得利说着把王三鬼向前拉一步,对着他的耳朵说了起来。王三鬼一听说这件事,吓了一跳,葫芦头更细长了,脸色真象青葫芦,马上推托说:“我不认识韩信,怎么证明?”王得利看侄儿推托,心里一急说:“没关系,你说某天某日你来大伯家有事,二更天,月亮夜,你路过河坡,亲眼看见韩信用宝剑杀的。”王三鬼越听越害怕,嘴里只是打哆嗦:“这……这……”王得利板起面孔,拍桌打板凳地说:“这叫什么话?你是我的侄儿,难道你能不为大伯着想?”王三鬼没有作声。王得利看了他一眼,脸上堆起笑来:“三子,你只要把这件事办成,我的家产给你一半。”王三鬼听说“一半家产”,也不问为什么要陷害韩信了,壮了壮胆子说:“行,包在侄儿身上。”王三鬼很快去县衙作了证明,说那人是韩信杀的,说的时间、地点、凶器,根根切切,事事有据,象真的一样。县衙未查出别人,又急于结束此案,也就信以为真了,决定某天某日传审韩信。韩信听说传审,知道是王得利的报复,利用杀人这件事来陷害他。他马上请人买了丈把布做了一个口袋。别人不解,问他干什么,他说:“你们不必管,我自有用途。”这一天到了,韩信请人推着小木车,自己背着口袋向县衙里走去。快要到的时候,韩信叫人把自己装进口袋里,扎好了头,推到大堂,县老爷要他出来,他说:“我知道有罪,才把自己装起来请罪的,老爷问话,我就在口袋里回答。”县老爷心里好笑:“看你有什么名堂。”于是立刻升堂审理。王三鬼上前跪下,县老爷问什么,王三鬼就答什么,韩信一言不发。快要判决了,王三鬼生怕老爷不信,就拍着胸脯说:“是我自己亲眼看到的。”县官性急,想早点结束了事,也不问韩信一句,当堂判决韩信死罪。这时韩信在口袋里才不慌不忙地发问:“请问老爷,王三鬼知道我什么脸盘?胖子还是瘦子?”县官说:“王三鬼你知道么?”王三鬼没有见过韩信,无言以对。县官着急了,“啪”地拍了一下惊堂木说:“王三鬼,你说呀!”王三鬼吞吞吐吐地说:“他……他……”王三鬼说不出所以然来。县官老爷见王三鬼连韩信的样子也说不出,这“亲眼看到”一定是假,就当场放了韩信,狠打了王三鬼五十大板。

韩信乞食于漂母

韩信的妈妈死了,他没有其他亲人,又无家可归,只好四处流浪乞讨,靠钓鱼过日子。乞讨、钓鱼本是碰运气的事情,碰巧了就能够得一点;碰不巧,只好忍饥受饿。这天,韩信已经好几天没有食物下肚了。原指望在南乡亭长苏淳家度日,但亭长的老婆过于吝啬、小气,他只好悻悻地离开,而钓鱼,连个鱼鳞也未见着。此时,韩信看着碧波荡漾的淮水,望着渐渐西下的夕阳,想想自己的境遇,心里感到无限的痛楚。走吧,到他乡讨点吃的!他收起钓杆,拖着疲惫的双腿向河岸上走去。谁知刚走了几步,只觉一阵晕眩,眼前发黑,扑地一声倒在地上便不省人事了。这时,距离韩信倒地不远的一个漂母(古时漂洗丝絮的妇女称为漂母)正在洗丝絮,猛抬头,看见河坡上躺着一个小孩,旁边丢着一根鱼杆。漂母料定就是每天在这儿钓鱼的那个小孩。于是,她连忙放下手里的丝絮,急忙向河岸上走来。到近前一看,果然是那个每天来钓鱼的小韩信。漂母见韩信脸色蜡黄,眼睛紧闭,嘴角淌着黄水,凭着经验,一看就知是饿昏的。漂母本是个受苦人,知道韩信是个可怜的孤儿,就伸手抱起昏迷的韩信,一步步挪到自己漂洗的岸上,把韩信搂在怀里,端起她尚未吃完的稀粥,用筷子慢慢地朝韩信的嘴里撩灌。过了一会儿,韩信苏醒过来了。他听了漂母的叙述,眼里流下了泪水。此时,不觉天晚了,韩信站起来,向着他每天过宿的地方走去。临走时,漂母对韩信说,你没地方吃饭,就到这儿来和我在一起吃吧。后来,漂母每天来时都多带点饭。韩信也不客气,每天都来,每到吃饭时,漂母都喊他一起吃。一晃几年,韩信感到很过意不去。这天,吃过饭后,他对漂母说:“漂母,您待我恩重如山,今后我有出头之日,一定会重重报答您的。”漂母听后心里想,他身材魁伟,相貌堂堂,决不是久居人下的人。象现在这样游手好闲,不思长进,误了前程,未免可惜。于是漂母故作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能自己养活自己呢?我看你可怜,才留你吃饭,难道是图你什么报答吗?现在天下大乱,正是用人时候,你应去为国家出力。”说完端起丝絮走了。韩信听了漂母一番话,羞愧难当,看着漂母渐渐离去,心中感慨万分。

韩信林中救少女

一天早晨,韩信路过淮阴城北的一片树林,走着走着,突然树林那边传来喊杀声。韩信持剑寻声走去。在树林的尽头,一高一矮的两个黑衣秦兵正杀得一少女向树林退来,少女只剩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了。这时韩信闪在一棵大树后观望。突然,少女被一树桩绊了个仰面朝天,高个子的秦兵窜上一步踩住少女的剑把,持剑对着少女的心窝。而那个矮个子的秦兵将剑插入剑鞘,一边摸出绳索,准备动手捆绑少女,一边说:“将这漂亮的小妞献给都尉,咱们准能升官。”韩信从树后闪出,将剑一挺,大喊一声:“住手。”说着一个箭步冲到跟前:“青天白日,干嘛要欺侮一个女子。”两个秦兵一看来人是位瘦弱的小青年,并不把他放在眼里。矮个秦兵说:“她是钦差要犯,你管得着吗?”高个秦兵说:“少啰嗦,快动手。”韩信怒从心头起,哪里忍得,飞起一脚,正踢中那高个秦兵的手腕,剑被踢出一丈多远。矮个秦兵见状,急忙拔剑向韩信刺来。韩信眼明手快,忙挥剑相迎。上下五个回合,韩信卖了个破绽,往旁边一闪,一剑刺于矮个子胸口,矮个子秦兵倒地气绝。这时那个高个秦兵又握剑在手,向韩信刺来。韩信挥剑相迎,左跳右闪,战了二十余回合。高个秦兵眼见一时不能取胜,边战边退,刚退到一棵大树后,转头就逃。韩信步步逼近,一看秦兵掉头逃跑,抬起一剑向他掷去,啪地一声,正中秦兵后心,秦兵“啊”地一声也倒地气绝了。两个秦兵都被收拾了。少女两眼挂着泪珠抱拳向韩信说:“谢壮士救命之恩。”韩信急忙还礼:“区区小事,何必挂齿,姑娘赶路吧!”说完,拾回自己的剑就走。少女急忙叫道:“壮士留步,请问尊姓大名。”韩信听少女叫喊忙收步,回道:“不才韩信。”少女说:“韩壮士,容小女子殷桃恩待后报。”韩信听说殷桃,忙向殷姑娘问道因何到此。殷桃噙着泪花说:“只因项梁起兵,父亲被杀(会稽太守殷通),逼得她和哥哥殷盖兄妹二人西投汉中刘邦。谁知,路经淮阴,兄妹二人为秦兵杀散。正值殷桃于淮阴城寻哥哥不着而又被秦兵追至树林,幸遇壮士相救。”韩信忙说:“此事莫提,殷姑娘你赶路吧!”说完韩信挎剑走了。

韩 信 杀 樵

韩信与楚霸王比武后,军营内议论纷纷。有人说,韩信的军事才能比霸王高。霸王听了,心里很不痛快,因此不再重用韩信。韩信不得志,就偷偷地跑掉,去投奔刘邦。韩信弃楚投汉,日夜兼程,生怕被霸王追上。这天,韩信来到大散关,听说唯一通向南郑的栈道已被张良烧毁,不知怎么走是好。正在犯愁之时,忽见一位樵夫迎面而来,韩信忙上前施礼,寻问是否还有路通向南郑。樵夫上下打量着韩信,见是个武士打扮,随后叹道:“有倒是有,只是豺狼挡道,险象丛生,自古以来,无人敢走。”韩信听了,连忙说道:“只要能战败楚霸王,我就是葬身山崖,也毫不顾惜。”樵夫见韩信话语恳切,便将手一指,说道:“你可以从这大散关西去,走陈仓峭壁,进风县峡谷入南郑。”韩信千恩万谢,辞别樵夫,便上路而行。可是韩信没走上几步,转念一想:“不行,这条路若是给霸王的追兵知道,不仅我的性命难保,而且还会给汉王刘邦出关带来麻烦。”想到这里,连忙掉头,叫住樵夫。樵夫一见韩信掉头叫他,还脸带杀气,心知不好,“莫非要杀我灭口”。樵夫一看韩信逼近,便开口道:“将军为何回头,果真要过河拆桥吗?”韩信那里肯听,持剑便向樵夫的心窝刺去。樵夫大喊一声:“日后,你也不得好死。”顿时,一股青云,腾空而起。据说,樵夫后又投胎转世,在刘邦帐前做了刽子手,韩信又死在樵夫之手。韩信望着一股青云,愣了好半天,才上了路。

胯下之辱育将才

韩信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去世了,家里非常贫困。他个子瘦小,常常被人欺负。有个恶少年,他的父亲是屠夫,而他是帮手,人称小屠夫。小屠夫比韩信大两岁,长得粗壮,见韩信打不过他,就存心逗着韩信,一遇到韩信就打,嘴里还不停地骂。韩信让他几次,谁知小屠夫不知趣,打骂韩信如同家常便饭。韩信实在忍无可忍了,就拼着命反抗。韩信不是小屠夫对手,常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韩信盘算:我一个人打不过你,多找几个人力量大,肯定能打过你。主意一定,韩信就约上几个住在淮河边的小朋友,一起对抗小屠夫。有一天,刚一交手,小屠夫真地吃了一个大亏。小屠夫哪里受得了?他下决心要狠狠治一下韩信。韩信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心想,我算你是好汉,干脆回避你!于是,他一看到小屠夫的影子,就躲过他。俗话说:只有两山不碰头,那有两人不碰面的呢?有一天,韩信从门前的小巷子里出来,走进对面的一条小巷子,心里一直想着讨饭的事,想着想着,就来到一座小石桥旁边。突然,小屠夫站在他的面前,大叫一声:“韩信你到哪里去?”韩信没有理他,掉头就跑,却被小屠夫一把死死抓住:“韩信,多日没和你比武了,今日一定要和你比个高低!”韩信心里想,不如答应他,一等他放开手就跑,于是就答应和小屠夫比武。小屠夫气势汹汹松了手,韩信转脸就跑。真是太不幸运了,又被小屠夫抓住了。小屠夫骂道:“孬种,你跑什么?不敢比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不然老子饶不了你!”韩信比别的孩子精,心里早就有数了:和他比吧,打不过他;不比吧,又必定挨他揍。唉,好汉不吃眼前亏,等我长大了学出本事再和你算帐。韩信心里盘算好了,马上对小屠夫说:“放开我,我爬过去就是了。”小屠夫不放心地说:“你再跑,老子决不轻饶你。”韩信说:“不跑了。”小屠夫这才松开他说:“好,你爬吧。”韩信还就真地从小屠夫的胯下爬了过去。从此,人们就把这小石桥称做“胯下桥”。韩信从小屠夫胯下拱过后,心里真难受,咬着牙默默地走了。小屠夫站在后面哈哈大笑,得意地说:“这个小孬种真乖。”韩信觉得自己受辱是因为没有本事,才受胯下之辱的。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心:不学出本事来,誓不为人。他求师拜友,学文习武,后来投到项羽门下参加起义,学习兵法,了解形势。项羽不重用他,他就投奔了刘邦,萧何发现了他的才能,并且推荐了他。韩信做了大将军,南征北战,历尽沙场,帮助刘邦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汉王朝。

韩 信 投 军

韩信小时只有母亲,没有父亲。母子俩以卖瓜籽、蚕豆为生。韩母在世时,常叫韩信读书学剑,以便日后能谋个一官半职。韩信呢,也很听话,《孙子兵法》虽不能倒背如流,提起来倒也头头是道。说说讲讲,韩信已长到了十五岁。韩母得了场大病,无钱治,死了。韩母死了以后,韩信倒也想出去闯闯,只是时机未到。就这样,又过去了二三年,这时的韩信已十七、八岁了。有一天,他听说项梁率领十万大军西去抗秦,途经盱眙,认为时机已到。于是,他打点了些家什,上了路。这天,韩信来到盱眙,见楚军纪律严明,心里高兴自不必说。谁知项梁见韩信两腮无肉,以为是遇上晦气鬼,忙令人重打二十大板。可怜韩信被打得皮开肉绽,可是他不甘心,对项梁叫道:“你们这样对待有才的人还想得天下吗?”众人听了,十分惊奇,项梁却哈哈大笑说:“你还有才啊,我看你瘦得这个样了,连我手中的这只戟都扶不起来。”说着就将戟朝地上一放,让韩信扶。韩信呢,试了几下,没扶起来。众人见了又是一阵大笑。可是楚军的军师范增却没笑,对项梁说:“你可别小看啊,他不能扶戟,却能移山啊。”言下之意就是说韩信能移江山。项梁听了,不以为然,但有碍于范增的面子,免强收下韩信。过了几个月,韩信见项梁不重用他,就当了逃兵。韩信离开了楚军后,回到家乡仍旧卖瓜籽、蚕豆。哪晓得有一天,韩信听得一群在做接长龙游戏的小孩子唱着一支儿歌,出于好奇,就拽一个过来将歌儿唱一遍给他听听。小孩就将歌子唱了一遍:“换啷啷,挡爹爹,早离码头早得地。”韩信忙问是谁教的。小孩将手一指:“喏,就是他。”韩信将头一抬,只见一位身穿八卦道服、头戴紫云帽的道士迎面而来,连忙迎上前去,问:“道长何处而来?”道士说:“我来自汉中。”韩信晓得汉中是刘邦的封地,就又问:“你有何贵干啊?”道士说:“卖剑。原先是三把剑,一把叫龙泉剑,一把叫丞相剑,还有一把叫元帅剑。已卖了两把,现在就剩一把元帅剑没卖。”韩信将剑取了过来,看了好大一会,称赞道:“好剑好剑。”赞了一番过后,接着就是一声长叹,将剑还给道士说:“有心想买,只是我身无分文。”说完转身就走。道士一见忙跟了过去,说:“没钱不怕,看好了我可以送给你。”韩信一听,好生奇怪,问道:“你知我姓甚名谁?”道士随口应答:“你叫韩信。”韩信更奇怪了,后经一问,才知道这位道士就是汉王刘邦的谋臣张良,为了访贤,跟踪韩信已好长时间了。张良还告诉他,汉王是如何如何地爱才。一夕话,说得韩信心里甜蜜蜜的。韩信当下就打点了行装,带着张良给他的荐书,前往汉中投奔刘邦去了。

西楚霸王追韩信

韩信离开家乡后,就投军去了。起先,他投奔的不是汉王刘邦,而是西楚霸王项羽,可是霸王不重用他。不重用就不重用呗,还当众戏弄他,你说韩信能受得了吗?于是,他就当了逃兵,离开了霸王,投奔刘邦去了。谁知韩信前脚走,霸王带追兵后脚就追来了。你道是为什么呀?原来韩信投奔项羽,没被重用,却被项羽的谋士范增看中了,曾多次举荐他,可项羽就是不允。这样呢,时间一长,范增也就不把这当回事了。哪晓得这天范增听说韩信跑了,就忙对项羽说:“我当初就跟你说过,韩信要用就重用,不用呢,最好是把他杀了。你看,如今他跑了,赶快把他追回来。”霸王一听,不敢怠慢,赶紧上马追韩信去了。不多一会,韩信看看就要被追上,就三下两下将裤子脱了,顶风撒尿,结果弄得满脸都是尿。项羽在远处瞧得分明,心想:这个韩信啦,不痴也有点儿傻,要不干嘛会干出这等蠢事呢?想到这里,猛地把缰绳一带,调过马头来,向军营跑去。范增见项羽回来了,却不见韩信的首级回来,就问:“怎么,没杀韩信?”项羽将所见的一切如此这般地讲了一遍。范增听了,连忙说:“韩信哪儿痴?这是他施的诡计。”项羽一听,范增说的话似乎有道理,就又赶马追去。不一会,霸王看看就要追上韩信了。这时的韩信呢,见前面有座大坟,忙跑了过去,脚跷在坟头上,脑袋朝下,并且还口吐白沫。项羽走上前去一看,心想:“老亚父(即范增)也太小题大做了。我要是把这么个不成器的东西杀了,岂不是让世人耻笑么?”只见项羽将剑朝剑鞘里一送,对韩信说:“留你条活命。记住,是我楚霸王救了你的命的。”

萧何追韩信

韩信辞别了张良,带着张良的荐书,直奔汉中而来。这天,韩信来到了汉中,本想手持荐书直接去找刘邦,但转念一想:既然汉王爱才,就是不将荐书拿出来,他也会重用我的。于是他就向招贤馆走去。谁知招贤馆的人见他相貌平常,就好歹给了他个小官做做。过了些日子,韩信来到丞相府拜见萧何,想引起萧何的重视。哪晓得萧何忙得很,没有时间去接待韩信,因而怠慢了他。韩信受气不过,决定离开汉中,另投明主。但他又很想拿刘邦煞煞气。临走时,就在招贤馆的墙上题了首诗:秦王背政兮山崩地裂,汉统九州兮好龙刘公群雀焉知兮鸿鹄之志,却将赤金兮当作废铜韩信题过之后,转身就走。哪晓得萧何回到招贤馆见诗大吃一惊,忙问题诗的人现在何处。招贤馆里的人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萧何一听,哪来得及回禀汉王啊,立刻备了匹马追了出去。萧何追了一程又一程,直到后半夜,才追到韩信。二人一交谈,萧何知道韩信确有奇才,就在刘邦面前力保韩信为大元帅。起先,刘邦嫌韩信出身微贱,不同意,后经萧何一而再、再而三地举荐,才免强应允。直到这时,韩信才将张良给他的荐书拿出来递给刘邦。

韩 信 造 城

韩信打败了项羽后,被封为楚王。汉高祖刘邦既赞赏他又害怕他:赞赏他的用兵韬略,害怕他用对付项羽的方法来对付他。这样呢,他刘邦做不了皇帝且不说,还有可能会成为韩信的刀下鬼。所以,刘邦早就想主意盘算韩信了。这天,刘邦把谋士张良找来,说明了自己的意图。张良想了一会就对刘邦说:“主公呀,当初韩信不是说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吗?现在呢,项羽被打败了。这证明韩信确实是武能安邦,但我们还不知道他文能治什么样的国啊。我想呢,不如叫他立个军令状,在一夜之内造一座城,要是第二天小星出的时候还造不出的话,就撤职查办,怎么样?”刘邦听了这话,非常高兴,忙吩咐人将韩信叫来。不一会,韩信来了,听了刘邦的这么一说,心想:我有士兵三十万,一夜之内造座城没问题。于是他便痛痛快快地立了个军令状,造城去了。韩信前脚走,张良派人后脚就跟了去。干什么呢?打探韩信造城的速度。哪晓得到了半夜,打探的人回来报告张良,说韩信造的城已完成了三分之二。张良一听,很吃惊,便赶紧叫士兵扎一个大灯笼,里面点上木柴,尔后用风筝将灯笼吊上天去。这边风筝将上天,那边就赶紧跑到韩信造城的地方对韩信说:“别造啦,小星已出了。”韩信把头一抬,果见东方小星已出,只好叫众士兵住手。就因为韩信没造好城,才被刘邦降为淮阴侯。直到现在为止,人们还常到淮阴码头镇东北五里许的地方去凭吊当年韩信所造之城的废墟。

韩信遇半仙

韩信小时候很顽皮,一天早上,韩信带着一群孩子在街上玩,看到街头围着一大圈子人,就挤了进去,一看是王半仙替人相面。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手一伸:“喂,替我相相,看我日后能不能做上大官?”这王半仙生意刚开张,一看这么一个捣蛋虫,心里很不高兴,连看也没看,挥着手说:“去,去,去,尖嘴猴腮,讨饭的命。”周围的人哄堂大笑,韩信当时无话。第二天一早,王半仙只见摆摊的老地点有一堆碎砖头,便动手捡了起来。谁知王半仙弄得满手是屎。他刚要发作,忽见粪便形状四角四方,觉得有些来头,就趴在地上磕起头来。这时,躲在暗处观看的韩信感到莫明其妙,就走来问道:“老先生,你这是干什么呢?”王半仙一边磕头一边答言:“此乃贵人之粪便也,我未能遇见,实是遗憾。”韩信听后,哈哈大笑,仿着王半仙的口吻说道:“此乃我之粪便也。”王半仙粗喉咙大嗓门地吼道:“胡说。”“不信,我屙一泡给你看。”韩信说着,将裤子向下一拉,就地屙了起来。韩信下蹲时,王半仙瞧得分明,见韩信只有一个睾丸,再瞧韩信屙下的屎与那泡一模一样,就冲着韩信一边磕头一边拜,口中还振振有词:“老朽有眼无珠,不识泰山,恕罪恕罪。”韩信说:“依你看,我日后定有后福了?”王半仙说:“是呀是呀。”韩信说:“那你昨天为何说我是讨饭的命?”王半仙愣了半天,说道:“人有外五相和内五相之分。看相需以内相为主,外相为辅。昨天是粗粗一看,不甚清楚。今日里看得仔细,所以说您日后有福。”韩信说:“你有什么根据?”王半仙说:“您独子方肛,此乃天下少有,古今罕见之奇相。”韩信伸手往裆内一摸,果如王半仙所言,不由得喜形于色。王半仙趁机进言道:“如今世道混乱,英雄蜂起。欲想日后享尽荣华,即日起须熟读兵书,精通韬略。只有这样,将来才能成气候。”韩信叹口气说:“我一贫如洗,攻书习武,谈何容易?”王半仙说道:“这不难,你跟我去好了。”韩信真地跟着王半仙走了。

韩 信 葬 母

有一年,正是灾荒。刚过了秋,多数人家就没吃没烧。在这要命的当口,韩信的母亲又生了病,这可急坏了韩信。他借债无路,讨饭无门,没办法,只好去挖点野菜回来给母亲和自己度命。他跑了好些地方,连一棵野菜也没有挖到,眼看天黑下来,就无精打采往回走。途中,看见两个老头,蹲在一块高地中央。他觉得奇怪,就不声不响地走近他们。这两人一个是地理先生,一个是张三。他们只顾说话,没有注意到韩信。地理先生说:“这是一块风水地。”张三问:“怎见得?”“你看这地方多好,南边靠水,北边靠……”“尽瞎说,快走吧。”“你不信,打赌,我身边正好有鸡蛋,放一个在此,明早保证出小鸡。”“行!你说怎么赌?”“明早鸡蛋若出小鸡,你给我三十吊钱。要是不出小鸡,我就给你三十吊。”“好,你是输定了。”他们说完,把鸡蛋放好就走了。韩信看他们走了,也就装着路过此地,匆匆地顺着塘边走过去。见那两人走远了,韩信才又回来。在放鸡蛋附近的地方弄个记号,这才回家。一路上,韩信动了不少脑筋:鸡蛋真地能出小鸡吗?这地真是风水地吗?韩信将信将疑地到了家,心里突然一动,哈哈一笑地说:“有了。”于是,他跑遍现在的码头街,说是母亲生了病,要个鸡蛋做碗汤给母亲喝。结果好心人给了他一个鸡蛋,他把鸡蛋煮熟,照顾好母亲才睡觉。韩信一夜没有睡好,天没亮就起来了。他带着煮好的鸡蛋就走。出了门,直往东北方向奔去。刚靠近放鸡蛋的地方,就听见小鸡的叫声。他高兴地跑过去,拿起小鸡和蛋壳,放下熟蛋,就匆匆地回村了。天明后,韩信讨半碗粥带给了母亲。韩信走后,地理先生和张三前来一看,只见鸡蛋未出小鸡。地理先生砸开鸡蛋一看,已经熟了。张三笑道:“这明明是火地,哪里是什么风水地?”地理先生无话可说,输给张三三十吊钱。韩信从风水地回来以后,心里十分高兴。但没过上多少日子,母亲去世了,韩信十分悲伤。深夜,韩信背着母亲的遗体,歇了一歇又一歇,好不容易到了风水地。他把母亲安放好,刚要拜,突然呼地长出一座高高的坟。韩信惊讶地叫了一声:“真是风水地呀!”这一叫不要紧,大坟停止了长。这大坟,就是韩母墓,又叫清水墩,位于淮阴县码头镇东北三里处,与漂母墓——太山墩,依依相望。

韩信智退追兵

韩信与项羽打仗,并不是次次都赢。有一次,韩信输了,并且输得还挺惨:队伍被打散了,身旁不仅没有一个部下,而且连马也丢了。韩信打败了仗,同一般人一样,也跑,你说谁不怕死呢?韩信在前面没命地跑,项羽率兵在后面就拼命地追。项羽知道,如果不把韩信杀了,那他想打下江山必定是不可能的。韩信跑着跑着,看看就要被项羽追上,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他正好跑到了一个三岔路口。韩信一见,高兴得差点儿跳了起来。只见他连忙脱下一只鞋,丢在西路口,然后便顺着西路跑去。不一会,项羽率追兵来到了三岔路口,见西路口有韩信的一只鞋子,项羽便对着部下朝东路一指:“追!”项伯见了,便连忙上前阻挡:“大王,这样做恐怕不行?范增不是常说,韩信这小子机智诡诈,容易上他的当,我看大王不如兵分东西两路。这样呢,比较保险。”项羽坐在马上哈哈大笑:“正因为韩信足智多谋,所以我才这样做的,你放心吧,准能拿到韩信。”项伯见项羽说得似乎也有道理,便退到一边。可是项羽他们追了好半天,也不见韩信的踪影,没办法,只好折回头,又沿着西路追去。由于韩信是徒步的,而项羽追兵是骑马的,因此韩信不管怎么跑都跑不过项羽他们。不一会,韩信看看又要被追上了。幸好这时天色已晚,只见遍地的乱碎山石。韩信一闪身,隐在一块大石后面,避开了追兵的视线,随后又从地上捡起一块拳头大的石头,朝左侧的山崖上投去。“哗啦啦”一阵响,追兵们一起朝发出声响的地方拥去,韩信乘此机会,将身旁的一颗小树擗断,脱下衣帽穿戴在小树上,随后悄悄地朝着追兵的来路退去,一直退出了楚军的包围圈。追兵在发出声响的地方搜索了好一会儿,也不见人影,就满山地搜,最后到底让追兵们搜到了。项羽听说韩信被查到,便提着剑兴冲冲地走到跟前,扬起一剑,将韩信的头削了下来。可奇怪的是韩信的身体只摇摆了几下,仍站在那儿。项羽忙命人点火把前来照看:哪里是什么韩信呀,原来是一颗被套上了韩信衣帽的小树。

比臂力

项梁死后,韩信经范增推荐到了项羽帐下。项羽见韩信象个瘦猴子,根本瞧不起他,就分派他下去当小兵。韩信见项羽不重用他,心里很生气,总想出项羽的洋相。有一天,士兵都在河边打麦场上出操,韩信却倒在草堆边呼呼大睡。小头目见他是军师推荐来的,恼不起,只好瞎子放牛随它去。韩信正在觉头上,猛地被人一脚踢醒。他格蹬起来,只见楚霸王站在面前,大发雷霆:“你这家伙象麻秆,手象鸡爪,还不好好操练。来人,给我重打四十大板。”韩信从来不怕官,只见他慢吞吞地对霸王说:“你嫌我没力气,其实我力气比你大呢。”楚霸王气坏了,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说:“我能力举千钧,你能举鼎吗?”韩信满不在乎地说:“这里没有鼎,就比扔草怎样?不过有言在先,我赢了,你不能打我四十大板。你输了,我也不打你四十大板。”霸王说:“中,就这么办!”韩信捆了个结结实实的草个子,而后抽根麦秸给霸王,说:“我这草个子比你这根麦秸子不知重多少倍哩,看哪个能扔过河。”说罢对着小河迎风站定,“嗖”地把草个子摔过了河。楚霸王把麦秸刚摔出手就被风吹回来。韩信装着很有度量的样子说:“这次不算,你再甩一遍。”霸王又甩了一遍,还是没甩过去。韩信让他再甩,霸王就是甩不过河。霸王明知自己输了,却又不知道为什么输的,心里很窝火,最后直好骂骂咧咧地自找台阶说:“今天算你这家伙走时。”说完操也不看,回帐中去了。

油碗归壶壶归罐

韩信甩掉了霸王的追兵后,吃尽了千辛万苦,日夜兼行,到了陈仓这个地方。到了陈仓后,一打听才知道往南郑的唯一通道——栈道已被张良放火烧了。正不知该如何是好,忽见迎面走来了一个砍柴的老头,韩信便连忙上前问路。老头儿告诉他已没有路可走了。如果实在想走,那还有一条不是人走的路儿。韩信一听说有路可走,便忙说:“只要有人走过,我也就能走。”老头儿不相信地看了看韩信,但还是详详细细地告诉了他。韩信一一记在心中,沿着老头指点的方向往南郑走去。我们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且不说韩信在路上是如何地吃辛受苦,反正他是好不容易才到达了南郑的。韩信走在南郑的街上,见市民们个个都喜气扬扬,好象过年一般。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认为自己的弃楚投汉这条路走对了。说说讲讲,韩信已来到了汉营的招贤馆,见馆里有好几个后生正围着一个大油罐,一只油碗和一只油壶在吵吵闹闹。韩信不知他们为什么而争执不休,就站在一旁想探个究竟。原来,那几个后生也同韩信一样,是前来招贤馆投军的。可是招贤馆的头儿夏候婴想测一测他们的能耐究竟怎样,就拿来了一个满盛着十斤油的瓦罐和一只能盛三斤油的空碗和一只能盛七斤油的空壶,要他们不用秤称,将十斤油平分两份。谁知他们分了半天,也没分出什么米和绿豆来。韩信弄清原委后,就挤上前去说:“真笨,这也不会?来,让我分给你们看!”站在一旁的夏候婴忙上前拦住韩信:“你是干什么的?”韩信说道:“我是来投军的呀,怎么我不能分?”夏候婴说道:“不是说你不能分,而是说我不大相信你会分,要知道,他们分了老长时间了,还没出结果。要是你真地会分,那只要你将分油的方法用七个字概括出来,我就可以任命你为治粟都尉啦。”只见韩信将嘴一撇:“治粟都尉算什么呢?”但他还是将分油的方法用七个字说了出来:“油碗归壶壶归罐。”夏候婴一听,十分惊讶地忙问韩信姓什么,叫什么,哪儿人等等,随后又转身指着韩信对那几个仍在争吵不休的后生嚷道:“别叫了,治粟都尉职务已被他夺走了。”那几个后生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就忙问韩信是怎么分的。韩信笑着又重复了一遍:油碗归壶壶归罐。众人仍是莫名其妙。内中有一个说道:“别这么咬文嚼字的,你最好是分给我们看看,我们才能信服。”韩信听了,二话没说,就提起油罐先后三次倒满油碗。再将油碗里的油倒满油壶,这样呢油罐里就剩一斤油了,而油碗里还有二斤油,又将油壶里的七斤油倒进油罐,再将油碗里的二斤油倒入油壶,而后将油碗灌满,最后把油碗里的三斤油倒入油壶。这样呢,油罐和油壶里就正正好都是五斤油了。众人见韩信如此这般地一倒一灌,才恍然大悟,一个个伸出大拇指夸奖韩信聪明过人。

漂母墓显灵

传说漂母墓还会显灵呢。很久以前,漂母墓南边有一个村庄,庄里有个老寡妇,她家要带儿媳妇,没有碗碟。买呢,又买不起;借,又借不到。因为人家怕晦气,都说寡妇阴气重。男人沾上了,会断子;女人沾上了,会守寡。这当然是迷信,但是当地人个个都信以为真。这老寡妇心想:都说漂母活着的时候心好,肯行善。如今死了,只要她还肯行善,到她墓前烧点纸祷告祷告,她一定会显灵帮忙的。于是,她就到码头街的店铺里“请”了点纸钱,在一个黑月头的夜晚摸到了漂母墓跟前烧起纸钱,祷起告来。说来也挺仙的:她烧着烧着,祷着祷着,就听得一阵不知从哪儿刮来的呼呼响声。她就站起身向四转看看,再等她转过头来,响声停了,面前出现一只盛满了碗碟的篮子。她高兴得了不得,提起篮子就向家走。她回到家,把她经过的事都向儿子说了。儿子听了,当然也高兴,忙对她妈说:“等我们一用过,就赶紧给漂母送去。”老寡妇说:“那是,那是。”转眼功夫,三四天过去了。老寡妇家办完了喜事,就把从漂母那儿借来的碗碟全部装在提篮里,还是在夜晚给漂母送去。老寡妇来到漂母墓旁,放下篮子,掏出纸钱来烧。在烧的时候,自然要说一些感激的话。就在她说着的时候,面前的篮子不见了。老寡妇见了,也不再觉得奇怪,站起身就回家了。老寡妇一回到家,就将她如何到漂母墓去借碗碟的前前后后向邻居们一说。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远近十乡八村的人家都知道了漂母墓显灵的事儿。因此呢,每逢哪家有红白喜事的都来漂母墓祷告。而漂母呢,每次都是有求必应。后来,也不知是那家的缺德鬼,从漂母墓那儿将碗碟借了去没还。从那以后漂母生气了,不管是谁去借,哪怕纸钱论斤烧也没用,就是借不到。为了漂母墓再次显灵,众乡邻商议,每家凑份子买了一套碗碟放在漂母墓前,可是漂母不要。不要就不要呗,还将碗碟砸得碎碎的。就是现在你去漂母墓,还能找到碗碟的碎片呢。

挖墓开棺斩萧何

韩信被萧何诓进未央宫,让吕后给杀了。韩信当年的谋士蒯通,听到了这个不幸的消息十分悲痛,哭得死去活来。蒯通的老婆见丈夫整天趴在韩信的灵位前悲伤,就设法振奋蒯通。于是,她就对丈夫说:“夫君好糊涂呀!你这样既不能为韩信报仇,自己又不能尽忠报国。”只几句话,就提醒了蒯通,只见他三下五除二地将淮阴侯的灵位拆去,关起门来,在家编写刑书。转眼就是三年过去了,蒯通终于编好了刑书。这天,他将三年来精心刻写的竹简拿出来尽情地把玩了一番,尔后叫老婆将全家人都叫来。蒯通乘老婆出去的时候就重新设立了一个韩信的灵位。再等全家人一起进来的时候,蒯通已血染了韩信的灵位。不用说,一家人是万分的悲痛。还是蒯通的老婆心细,在蒯通的手里发现了一小片竹简,上面刻了几行篆字。蒯通的老婆看了看竹简,不由得点起头来,自言自语地说了句:“真真是个大丈夫!”蒯通的老婆领着子女将蒯通安葬后,便将自己打扮成一个农妇的模样,揣着蒯通刻写的刑书上了京城。这天蒯通的老婆终于到了丞相府,想进去,面见丞相,却被守城的士兵挡在城外,硬是不让进去。任她磨破了嘴皮,守门的士兵也不给进。可巧这时,萧何从里面出了来,见门口吵吵嚷嚷就下了轿,问守门的士兵是怎么回事。站在一旁的蒯通老婆见来人就是萧何,便扑嗵朝他面前一跪,双手捧着竹简,说她的丈夫再三叮嘱她一定要将他的手稿亲自送到萧丞相的手里。萧何是精通刑法的人,一看便知是治国之宝,就赶紧上轿,直奔金銮殿。刘邦见萧何直闯金銮殿,十分反感:这象什么,君不君,臣不臣的?正要发作,忽见萧何手中拿着一束竹简,心想:萧何一定有急事。要不,这君臣之礼他是不会免掉的。萧何呢,离刘邦老远地就吆喝了起来:“万岁,快看,刑书编出来了。”刘邦一听说刑书编出来了,便赶紧走下金銮殿,从萧何手中接过竹简翻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不住地赞叹:“好书,好书。”等翻到最后一片竹简,刘邦见还有许多刑法没编出来,就问:“全在这儿,还有没有下册?”萧何是聪明人,一见刘邦要发火,便忙说:“恐怕还有吧,我去找找。”说完,萧何立即走出金銮殿,去找蒯通的老婆。幸好,不多一会,竟也找到了。萧何忙问:“你刚才献的那本书是哪儿来的?”“我丈夫刻写的。”“还有下册吗?”“有,揣在我丈夫的怀里呢。”“你快带我去取,万岁爷要看。”于是,萧何便随蒯通的老婆来到蒯通的家,一听说蒯通已死,便立即叫人挖墓开棺。不一会,墓被挖开了,棺被撬开了,萧何从蒯通的怀里摸出竹简,居然连棺也不盖,墓也不填就走了。萧何急匆匆地来到金銮殿,献上竹简,刘邦一边翻看下册的竹简一边问萧何为何去了这么久才来。萧何不敢谎报,只得如实说来。萧何的话音刚落,就见刘邦将御案一拍:“来人,将这挖墓开棺的罪犯拉出去,提头来见。”原来,在下册竹简的第一片就是:“挖墓开棺者,斩”!你说,作为一国之主,他能不按刑法办事么?再说,刘邦对萧何的尾大不掉,早有反感,只是苦于一时找不着借口。如今这天赐的良机,刘邦能轻易放掉吗?萧何被杀得好冤呀,可是怪谁呢?谁叫他昧着良心去算计韩信的呢?

韩信拜访故友

韩信帮刘邦打下天下,改封楚王后,无一时三刻不在想念家乡。他得到刘邦的准许,前呼后拥,回到了家乡淮阴码头镇。韩信到了家乡,一点架子也没有,和乡亲们坐在一起,说着分别后的种种经历、样样事情。大家十分愉快,可是码头镇的南乡亭长苏淳却吓坏了。投军之前,韩信与苏淳很要好。那时,苏淳家富裕,韩信家很穷,生活无着落,就寄食在苏家。苏淳倒还够意思,可他的老婆却是个小气鬼,看到男人交个穷朋友,见不到一分钱好处,反而落个小二姐倒贴,她的气不打一处来,心里老想把韩信撵走。但苏淳不让,她一点法子也没有。有天早上,苏淳去亲戚家,苏夫人早早吃了饭,待韩信到来,她把锅碗瓢盆刷得干干净净。韩信是个明白人,一进门就觉得气氛不对,但苦于生活所迫,还是涎下脸来问:“嫂子,苏大哥在家吗?”苏夫人脸不脸、腚不腚地说:“看看家里要锅底朝天了,到亲戚家借债去了。”韩信讨个没趣,只好退出门来。打那以后,韩信就再没有去苏淳家。这回韩信回来,苏淳心里当然有点害怕,来家后一直愁眉不展。老婆问明原委说:“都怪我一时糊涂,得罪了他。不过,你对他倒是有恩的。他不看僧面看佛面,也不会把我们怎样的。”苏淳说:“你不知,官大心多,当初得罪了他,人家能忘记吗?”他俩正说着,门外传来鸣锣喝道声,接着有人高叫:“楚王到!”苏淳夫妇一听,吓得魂不附体。他们知道躲不过去,就仗着胆子出了门,连忙跪下,捣蒜一样地磕头礼拜,连呼:“小民苏淳有罪,请王爷恕罪。”韩信见苏淳丧魂落魄之状,立即走过去将他夫妇扶起,说:“兄嫂不必拘此大礼,过去的旧事何必再提呢?当初想我韩信东游西荡,胸无大志,倒是受到大嫂的刺激,激发了我才去充军的,我应感谢大嫂哩!”说罢,命随从取过两包银子,捧了过去,说:“这五十两酬谢大哥施食之恩,这五十两酬谢大嫂启发之情。区区薄礼,望兄嫂收下。”苏淳顿时转忧为喜,但还深感内疚,一时说不出话来。此后,韩信拜访故友的事情,便被人们传为佳话,一直流传至今。

韩 信 过 兵

有一次,韩信同西楚霸王在九里山会战。打了七七四十九天,都不分胜负,霸王很着急。因为他的后方彭城时时告急,说彭越如何如何凶狠,假如霸王再不回去想办法,那彭城就要被彭越占领了。韩信呢,也很着急。因为本来他带的人马就不多,加上七七四十九天同楚军拼杀,所剩的人马就更少了。他很想把人马抽回去休整休整,扩充扩充。由于双方都不想再打,于是他们便搭成了停战的协议。谁知两天过后韩信的人马竟同霸王的人马又在一座不知名的山头相遇了。双方各不相让,但他们又都不愿再打。没办法,韩信只好同霸王谈判。谈判的结果是:双方都把兵力亮出来,看谁的人马多,当然人马少的应当主动退兵让道。当时,跟韩信一起去楚营谈判的有谋士蒯通。当蒯通一听说要出示兵力,忙拽了拽韩信的衣襟说:“王爷,这可使不得。”韩信笑而不答,只从桌上端起一只空酒杯和一只满斟着酒的酒杯,向蒯通示了示,然后便将满杯里的酒倒入空杯,就这样颠来倒,倒来颠,没完没了。蒯通还是没弄懂是怎么回事,但又不好追问,就只好怕怕瑟瑟地同韩信上山观兵了。起先过的是霸王的人马。没一个时辰,霸王的人马就过完了。等到过韩信的人马时,霸王还特地看了看太阳。巧,太阳正当顶。可是令霸王吃惊的是,一直到太阳快要落山了,韩信的人马还没过完。霸王便站起身对韩信说道:“别再过了,我们让路。”等霸王的人马离远了,蒯通这才问起韩信:“王爷,我们那点兵,怎么到你手里总是过不完呀?”韩信哈哈一笑说道:“首尾相连的人马,只有始,没有终。”蒯通听了,半天才明白过来。

吕后诱杀韩信

韩信帮刘邦打败了项羽,功高盖世。加上当初汉高祖为了用韩信,就允了他见苍天厚土不死、见君王后妃不死、见文武百官不死、见日月星辰不死、见金银铜铁不死等三十六个不死。这样一来,要想叫韩信死实在不易。也就因为这样,韩信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平时不要说文武百官,他不放在眼里,就是刘邦,韩信也是不屑一顾。他是上殿不拜,下殿不辞。因此,刘邦、吕后把他当作眼中钉、肉中刺,早就想除掉他,只是没想出好主意。最后,惯于揣摩刘邦心理的吕后想到了丞相萧何,便忙叫人将丞相请来。这天,萧何见吕后召见自己,就赶紧来到宫中,对吕后说:“娘娘有事,只管吩咐。”吕后呢把个嘴贴着萧何的耳朵咕噜了几句,吓得萧何连连后退,一边退一边说:“使不得,使不得。”只见吕后把眼一立,把个萧何又吓得连连上前,连忙说:“使得,使得。”说着,也将嘴贴着吕后的耳朵咕噜了几句。吕后听了,过了好半天才说道:“计是好计,只是谁能请得来呢?我看还是丞相去请吧。”萧何心里暗暗叫苦,但不敢违抗,只好奉命而去。十几天后,萧何就赶到了韩信的封地。韩信听说皇上要宴请文武百官,并让老丞相亲自来请,就很爽快地离开了楚地,跟随萧何来到都城。哪晓得一进宫,萧何就不见了。韩信正四处张望,只见一个内侍臣迎面而来,告诉他:丞相在前面等着呢。韩信不知是计,就又跟随着内侍臣曲曲弯弯地来到了未央宫的一个钟室。韩信只见室内的摆设是红巾铺地,黑幕蒙壁。室内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韩信突然间醒悟了过来,知道上了当,便急转身准备跑出去。就在这时,门被关上了。接着韩信便听到室外的那个内侍臣在宣读圣旨:“皇上有旨,韩信犯有十恶不赦之罪。”韩信听到这里,连忙叫冤。可就在这个时候,几十把竹刀伸进室内,活生生地把个韩信刺死了。

鲁 班 打 床

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手艺精巧,天下闻名。一次他去南阳传经,不觉天晚,便在一庄户人家寄宿。事有凑巧,这家儿子要结婚,缺少一张床,正愁没人打做,一听说木匠师傅鲁班来此,全家人真是喜出望外,立即把鲁班请来,盛情款待。第二天一早,这家主人就向鲁班说明家里的情况,请大师帮忙打张床。鲁班见这家人对他尊敬,又诚恳,便爽快地答应了。两天功夫,鲁班把床打好就走了。不久,这家人举办了喜事。婚后一个月这家出了稀奇事:新媳妇肚子发大了,三个月后,新媳妇生下了个胖胖的儿子。新媳妇又喜又羞,喜的是自己生了个能传宗接代的儿子,羞的是自己刚结婚三个月就生了孩子,真难为情。再说,这件事可把婆家人气坏了,总以为媳妇在家做姑娘时就偷人养汉。从此对新媳妇冷眼相看。谁知,过了一个月,新媳妇的肚子又大了,三个月后又生了个胖儿子。这家很惊奇,这次不再怀疑新媳妇的作风了。可是,事情总归蹊跷,不觉又过了三个月,新媳妇竟又生了个胖儿子,十分逗人喜爱。就这样,新媳妇过门九个月生了三个儿子,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一家人都大为不解。有一天万里无云,太阳好毒怪,媳妇将床上的被褥席子拿出去晒,突然发现床柜的里侧有一行小字,忙喊丈夫来看。丈夫近前一看,只见上面写道:“鲁班下南阳,路遇打喜床,九月生三子,榜眼探花状元郎”。全家人心里的疑团一下子解开了,现在九月生三子已应鲁班的话,想到三个儿子日后一个榜眼,一个探花,一个还要中状元,把夫妻俩喜得差一点岔了气。

皮 匠 造 楼

从前,淮阴城里有个皮匠,此人姓王,名德富,全家五口人,皆会皮匠手艺。由于王皮匠苦心经营,服务周到,生意非常兴隆。王皮匠家虽算不上是腰缠万贯的员外,但也是本地方不愁吃、不愁穿的“肉头”。王皮匠省吃俭用,将积攒了大半辈子的五十两银子拿出来,在城西门买了一块地皮,准备盖两间门面小楼。不多日,王皮匠备足了砖瓦、木料,选个吉日良辰,准备破土动工。正值大家乱轰轰地讨喜糖、喜果之时,从东大街来了一人。你道来者是谁,李一杰。此人虽其貌不扬,但满肚坏水,凭三寸不烂之舌,到处骗取钱财,人称“小神仙”。这天大清早,小神仙听说王德富要盖小楼,连个招乎也不跟他打,思来想去,心里确实有点犯怄:王德富呀王德富,整天跟鞋子打交道的臭皮匠,也敢拿眼稍打人,造小楼,出风头。只为此事,他来西街看看,泼点冷水,说几句晦气话,让王德富愁愁。他到工地一看,瓦工们在拉线砌墙。李神仙开了腔:“王兄,这块地方不错呀。”王皮匠点头笑笑。李神仙又说:“我怕你称砣太小,压不住。”皮匠说:“李先生,此话怎讲?”李神仙道:“这一方,是太岁方。太岁头上你敢动工,岂不是铁匠拖铲——想捣霉(煤)嘛?如若不信,盖起来也倒。”王皮匠一听此言,心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难受,悔恨自己当初为什么不请小神仙看看,再花钱买这块宅基地呢?到头来我钱也花了,人也找了,台子也搭了,还能不唱戏?他沉思了片刻,硬着头皮下决心:盖!瓦工们听神仙一讲,个个怕遭殃,都想收摊子,不干了。皮匠央求道:“天塌来地等着,翻也罢,倒也罢,你们尽管盖,盖一天我给一天工钱。”李神仙听罢,轻叹一声,拂袖而去。王皮匠一边催大伙砌墙,一边犯愁怅。这些人手慌脚乱,凑凑合合忙一天,砌了五尺多高墙头。说来事巧,半夜里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把本来就质量不高的墙头,掀倒了一大截。第二天,小神仙到现场一看,心里暗暗高兴,这真是天随人愿,牛皮吹响了。他阴阳怪气地说:“王师傅,墙头砌得不矮嘛?”王皮匠这时正蹲在地上和砖头“算帐”,抬头一看是小神仙,不由得强打笑脸,请神仙帮忙。小神仙正色道:“皮匠、泥匠,办事荒唐。不听劝告,落此下场。要想拾当,文银十两。稍施小术,保你无妨。”小神仙正说得洋洋自得,从那边走来一个六、七岁的小书童。这小孩姓张,名旭。小张旭冲着众人说:“你们砌房子要不要工钱呢?”工匠们答道:“分文不少。”张旭又问:“你们苦钱干什么的呢?”工匠们又答:“买粮食吃。”小孩笑着说:“嗨嗨,买粮食吃不如买药吃更合算呢。”小神仙听这六、七岁小孩的话里有话,厉声说:“小孩子快上学,这儿没你的事。”张旭道:“昨天砌墙,今天倒,真是一班废物,还要工钱。”神仙说:“这地方,盖不得。”张旭说:“为什么?”小神仙在地上一画,写出“太岁在此”四字。张旭一看,伸脚将太岁的“岁”字踏去半截,笑道:“太山在此,稳建鸿基。为何盖不得?”众人一看七岁娃童如此聪明绝顶,才华过人,个个拍手称奇。小神仙也愣住了,一时无言以对,只得悻悻而去。几天以后,王皮匠的小楼造好了。他喜滋滋地东奔西跑,到处瞌头礼拜请文人为小楼提字挂匾。无奈,他是个小皮匠,身价太低,没有人来。王皮匠没办法,只得到东街去请小神仙帮忙。小神仙有上次被小孩弄得一肚子气,心里一直窝火。今天王皮匠登门,觉得出气时候到了,便满口答应帮忙。二人一前一后,不多时来到小楼前。小神仙左观右望,眼珠子一转,提起笔杆子,唰唰唰,书写三字:“王皮娄”。众人看小神仙提此三字,又好气,又好笑,暗暗骂道:“李一杰这家伙太缺德,王老头一家做手艺,有五条皮凳,四个皮篓不假,可这……这……,人家是盖小楼呢,提这三字不是有意遭踏人嘛。”众人议论纷纷,看热闹的张旭对着众人说:“这样提法好不好?”众人说:“不好,不好。”张旭说道:“不好可以改改。”众人说:“如何改?”张旭淡淡一笑:“这有何难。”说罢抓起羊毛笔,在第一字上加一点,第二字上加三点,第三字上加一木。嘿,“王皮娄”改成了“玉波楼”。众人拍手叫绝,羞得小神仙抱头鼠窜。

话说“马虎”

马和虎都是动物,它和“马虎”一词有什么联系呢?马虎原是个人,姓马名虎,三棵树人。儿童时代,曾跟老师读“四书”、“五经”,知书达理,十分尊敬老师。有一年,适逢饥荒,盗贼蜂起。为了护身保家,马虎不得不再投名师,学点武艺。由于马虎身强力壮,加之勤学苦练,未到三年就满了师,以文武双全闻名乡里。可惜的是当他初露头角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家庭破落了。幸好一个贤慧贫苦的农村姑娘爱上了他,不久便与他结了婚。马虎家的门前有三棵大树,枝茂叶盛,又在大路旁边,所以来往行人,每到夏天,常在这儿乘凉。特别是跑报子马的(古代为官府传递信件用快马,沿途有驿站,换马接力传递,渔沟便是驿站中的一个),由南向北,必经这三棵树下,乘凉打尖不在话下。后来马虎的媳妇就和马虎商量,在树下设一茶摊,带着卖点食物。这一点小小行动,大大方便了过往行人。马虎夫妻俩从中也得到了实惠,自食其力,日子过得甜滋滋的。离马虎家不远有一个大地主恶霸,此人姓金,不仅富甲乡里,而且还走通官府,鱼肉百姓,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穷人恨透了他,给他起个外号叫“金五毒”。也该马虎有事。这一天,“金五毒”偶然骑马外游,适至三棵树下。他见这三棵树下有一个茶摊,人群熙攘,生意很是不错。他又偶然一瞥,看见了马虎的媳妇品貌秀丽,真正有“静坐如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的仪表。这“金五毒”看了以后,不禁心猿意马,欲火焚身。但终因在光天化日之下,只好贪婪地望了几眼,馋涎欲滴地回到家中,找来一个专为“金五毒”出坏主意的手下“主意罐”来。当“金五毒”向“主意罐”吐出自己的心事后,“主意罐”哈哈大笑,随向“金五毒”献媚道:“老爷,这事好办!派几个打手去,把那个可心人儿抢来就是了。”“金五毒”摇头道:“不妥,不妥!我听人说,她的丈夫马虎,那还了得,文武全才,两手使的白光双刀,谁能应敌?况且白日强抢,闹到官府也未必讨好。请你为我从长计议。”“主意罐”低下头去,寻思片刻,说声:“有了!”随在“金五毒”耳边轻声道:“必须如此如此……”“金五毒”听罢,抚掌大笑道:“果然好计!”随即吩咐一声道:“来人!”当下有两个小厮,躬身施礼道:“小人在!老爷有何吩咐?”“金五毒”传令:“为我备快马,带足纹银一千两,随老爷我进城!”“金五毒”进城以后,用纹银一千两买通官府衙门,写了一纸地契,硬说那三棵树是“金五毒”家私产,被马虎霸占,限期要马虎搬走,并缴纳金家地税。第二天一早,马虎夫妇仍然开门做生意。正在忙碌着,只见“金五毒”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带领官府衙役约一百人,向马虎家涌来。“金五毒”走到马虎跟前,厉声喝道:“马虎还不给我快快离开此地,这块土地连同门前三棵树都是我家的,你竟敢霸占?限你及时搬走,五天之内交我纹银五十两,懂吗?”马虎一听火了:“这块土地连同门前三棵树原是我马虎祖上遗产,如何说是你的?”“金五毒”冷笑道:“马虎,还想耍赖吗?”说罢,“金五毒”把那张地契摔到马虎跟前。马虎拾起一看,全明白了:原来“金五毒”想霸占我家的三棵树!原想再说几句,只见那“金五毒”向后面把手一招,同来的官兵如狼似虎地扑了上来。马虎一见,说声“不好”,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从人群中一跃而起,飞身逃走。马虎逃走以后,“金五毒”叫官兵们把马虎家洗劫一空,临走时又把马虎的妻子带走,扬言马虎欠他纹银五十两,暂时拿人抵押。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横祸吗?在那时光,穷人到何处去讲理?何处去喊冤?只有躲一躲再说吧。谁知不到三天,噩耗传来:妻子撞死在地主家的墙壁上……马虎听到以后,五内如焚,痛不欲生,幸被邻居劝住。后来马虎转念一想,哭有何用?不杀“金五毒”全家誓不罢休。时间弹指而过,有一年正是中秋佳节。本来马虎跑了以后,“金五毒”也着实提防了不少日子,但日子久了,也就慢慢地松懈了,总以为他“金五毒”家大业大势力大,独霸三棵树,没有什么可怕的。谁知这天就是他的祭日了。这天马虎收拾包扎一番,带了白光宝刀,穿上夜行衣裤,跳到“金五毒”家中,把“金五毒”一家杀个一干二净,就连那个“主意罐”子也吃了一刀。临行时割下“金五毒”一块衣襟,蘸着“金五毒”的污血在粉墙上写上“杀人者,马虎也”六个大字,飘然而去。这祸可就闯大了。第二天,四乡八镇,捉拿杀人凶犯马虎。官府中派来官兵,挨门逐户搜查。可是连马虎的影子也没有捉到,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金五毒”一家被杀,老百姓拍手称快,而马虎呢,老百姓很同情他,保护他。就这样,官兵又到何处去捉马虎呢?再说马虎杀了“金五毒”全家以后,虽然报了仇泄了恨,但他到何处去藏身呢?无奈他渐渐地失身为盗。但他的做贼,专杀贪官污吏、地主恶霸,专为穷人报打不平。后来,他杀的人太多了,在贪官污吏、地主豪绅的眼中,马虎竟成了杀人不眨眼的魔头。这些人一提到马虎,便胆颤心惊,日夜防范,害怕自己的脑袋有一天会被马虎砍去。他们相互之间彼此警惕:“喂!老兄,要注意呀,千万不要碰上马虎呀!”久而久之,人们把“碰上”二字省了,就变成了“老兄,千万不能……马虎呀!”

黄巢除恶,在数(树)难逃

一天,玉帝站在灵霄宝殿,手握惊堂木,狠命地往御案上一拍,睁开双目,察看人间民情。他看到大唐境界,匪贼占山窃路,抢劫民财;僧道不守清规,凌辱妇女;官府横行霸道,无端杀戮百姓。真是歹徒遍野,恶人载道。玉帝切齿咬牙,稳步上了金銮殿高呼:“除恶王何在?”“本王在!”只见一个三只眼、紫红色面目的神将,俯伏于金阶应道。玉帝道:“大唐朝政腐败,君昏臣暗,恶人纷起,黎民涂炭,为了扶难救危,拯救百姓,特命你下凡,斩恶除凶。”除恶王拱手连呼“遵命”,立刻腾云驾雾,直奔人间投胎而去,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名叫大黄庄中的一个黄姓秀才家里降生了。秀才给他取了“黄巢”的名字。黄巢七岁那年,八月中秋,被一阵黑风刮走,一直刮到西昆仑,跟太乙真人学道十年,下山后,回到家乡大黄庄。黄巢回到家乡,看到官府搜刮民财,也经常听人说朝廷昏庸腐败,心想:官府狗差恶吏不整治不得了。于是他义结好汉,广交豪杰,招兵买马,积草囤粮,决定在九月九日举兵造反,打官府,治歹徒,大开杀戒,除杀恶人八百万。玉皇得知大喜,命这批人被诛杀前必须注册登记,写清姓名、籍贯、罪行,立刻下金旨给阎王,命令他日夜赶造花名册。话说玉皇取过文房四宝,饱蘸羊毫,唰、唰、唰,片刻工夫把金旨拟成。玉皇放下笔,开金口高呼:“托塔天王李靖何在?”李天王俯伏,应道:“本王在。”玉皇道:“我命你带领五千神将,到阎罗殿宣旨,立即行动,不可有误。”李天王应道:“遵命。”话音刚落,便带领五千神将到阎殿宣金旨去了。这天,阎王与十大阎罗等,正在殿中理事,忽见侦探鬼千里眼,满脸汗水地跑来,跪趴于阎罗殿下,结结巴巴道:“大……大……王……王……小……的……的,有事不敢不报,无……无……事不敢乱传……传,玉帝派……派李天王下金旨来了,人……人……马……马……已到十里长亭,望大王定……定……定夺。”阎王与十大阎罗、鬼吏们,把李天王簇拥着回到阎罗殿。李天王到了阎罗殿,立刻排开人马,双手捧着金旨高呼道:“接旨”。阎王闻声立即点着香火,跪趴于地下听读金旨。玉帝金旨:人间除恶王黄巢,要于九月九日午时三刻大开杀戒,斩杀恶人八百万。八百万恶犯在九月九日诛杀前,必须注册登记,特令你府填造恶人花名册,限在十日内务必造成,上报天庭。违令者斩!钦此阎王接到金旨,与十大阎罗商议。大家决定,把造花名册的任务交给点卯部,责令卯簿官在八日内造好恶人花名册,违令者定斩不饶。官大一级压死人,卯簿官也只得捏着鼻子接下了造花名册的任务。卯簿官回府,与执笔师、书写员一商议:时间只有八天,将八百万恶人的姓名、籍贯、罪行、斩杀日期填写到花名册里,就是八天不吃饭也造不起来。因为正月初一冥府油蜡库失了大火,整个冥府断了油蜡七月有余,大街小巷有买无卖。这使卯簿官长吁短叹,无限惆怅。无可奈何,他只得把加夜班造花名册、没油点灯照明的事,打个报告呈给阎王。阎王看了报告,起初也着了难,急得抓耳挠腮。但后来他掐指一算笑了,算到了大唐长安东观音庙里,有三百驴嘴坛灯油,便对卯簿官道:“夜班你们放心加,灯油由我供给。”卯簿官听了阎王的话,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那布满愁容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卯簿官回府,阎王找来了偷摸鬼小飞手,命令他到长安街东观音庙里偷油。阎王对偷摸鬼小飞手下令:“一夜必须偷一驴嘴坛油上交于阎王府,否则立即叫执杖鬼将其叉入热油锅。偷摸鬼小飞手能不怕热油锅么?他只好拼着命到长安东观音庙里偷油。观音庙里的主持鸟空和尚,查点灯油,发现四夜少了四驴嘴坛油,他怀疑是庙里的小和尚偷卖掉了,有十个小和尚是怀疑对象。鸟空也不管这十个小和尚偷没偷,每个人责打二十禅杖,打折了两个小和尚的腿,打死了一个叫道义的小和尚,但始终没有查出偷油的贼人。鸟空和尚暗暗发狠:等查出偷油的,非叫他碎尸万段不可。于是,他暗暗和鸟无和尚约好,准备熬几个通宵,捉拿偷油的贼人。一天夜里正值三更时辰,鸟空和鸟无二位和尚躲在暗处,忽听油坛子声响。鸟空和鸟无原都是半仙之体,仔细一看,只见一个矮墩墩、粗实实的小鬼,在搂抱盛油的驴嘴坛子。鸟无和尚腾空而起,象箭一样跃向搂抱坛子的黑影子,一个箭步,奔到贼人跟前,象老鹰抓小鸡一样,捉住了偷油的小鬼,鸟空和尚手舞禅杖,也奔到偷摸鬼小飞手跟前。只见鸟空和尚圆睁双眼,指着小飞手怒喝道:“好一个肮脏小泼鬼,你真是胆大包天,竟敢偷我庙中物件,你是何处恶鬼,哪方妖孽,从实招来。若有半点偏差,砸碎你的头颅。”他问着问着,就挥起禅杖向偷摸鬼“小飞手”的头上打去,把偷摸鬼“小飞手”打得趴在地上哇哇大哭:“老禅师,求您恩典恩典,我…我…我实说,我是冥府阎罗殿前偷摸鬼小飞手。”鸟空又问道:“你偷庙中多少坛子油?”偷摸鬼小飞手答道:“四夜偷了四驴嘴坛。”“干什么用的?”偷摸鬼小飞手连哭带说:“只因玉皇下金旨,命令冥府阎王急造恶人花名册,要把大唐八百万恶人注册登记。大唐的黄巢要于九月九日开杀戒,玉帝命令冥府阎王十日内造好,阎王把这差事交给卯簿官。卯簿官因时间紧迫,只得连夜赶造,但晚上没有灯油,因而阎王命令小的前来偷油。小的…小的…该死…罪该万…万死…望老禅师高抬贵手,铙小的不死之罪。小的日后定报宏恩大德。”说罢象小鸡啄米一样,磕了二十五个响头。鸟空无奈,只得放了偷摸鬼小飞手。呼呼一阵恶风,偷摸鬼小飞手去了。鸟空和尚与黄巢原是八拜之友,无三天黄巢不来庙中与鸟空谈古说今。也常与鸟空同桌共餐,同床共眠,对别人不讲的保密话,他们俩到一起都说。九月七日,黄巢腰挂九耳八环大砍刀,又来找他的至交鸟空和尚玩耍。鸟空想起了偷摸鬼小飞手说的“黄巢杀人八百万”的话,便问黄巢:“巢弟,我听人传言,九月九日你要大开杀戒,是真的吗?”“老兄,只能你对我两人四只眼讲,这事是真的。”“你杀的都是些什么人?”“贪官污吏我杀,土豪劣绅我杀。”“还有呢?”“还有吗?图财害命的我杀,打爷骂娘的我杀,欺男霸女的我杀。”“这些人是你的叔伯太爷你杀吗?表叔娘舅你杀吗?厚朋密友你杀吗?”“除暴安良,不问六亲,只要行凶作恶,那我眼一翻,脸一黑,对事不对人,大砍刀一挥,砍!砍!砍!杀!杀!杀!”鸟空两眼直盯盯地望着黄巢道:“谁是恶人?他们有着什么恶,没人告诉你,你又没有亲眼看见,你能知道吗?”黄巢微笑道:“我是凡夫俗子,又不能未卜先知,怎能知道?但是我的宝贝能知道。我的宝贝乃是西昆仑太乙真人所赠,名字叫“现字除恶八宝书。”我到了一个地方,只要从宝囊中取出《现字除恶八宝书》,烧一柱香,对天拜三拜,对地拜三拜,对《现字除恶八宝书》拜三拜,口中念道:天显灵,地显灵,宝书快快显神通,现出恶人罪和名。”于是,《现字除恶八宝书》上,就现出姓甚名谁,犯的什么罪的字来。”“那你就杀?”鸟空追问黄巢,“那还用问,捉!捉!捉!杀!杀!杀!”黄巢答道。“你要不杀呢?”鸟空又问。“哪能行,师父赠宝有言,宝书现字道出的恶人如果不杀,就要遭五雷劈顶”,黄巢回道。鸟空和尚听了黄巢的话,心在咚咚地跳,他想:“我图宝害人,奸淫妇女的事,若让他知道,按他的说法,能饶我吗?难办哟!到时再说,到时再说到时的话,船到弯口自然直。”黄巢和鸟空和尚闲聊了一会,就辞别了鸟空走了。临行时对鸟空道:“仁兄,《现字除恶八宝书》的妙处多着呢,今天就告诉你这一点,我们是老朋友,也许你会看到我的宝贝显灵的。”说完,唱了曲自编的小调:望重阳,盼重阳,重阳一到开杀戒。不管什么厚亲,不问什么密友,罪恶极大我不饶,我不饶。拿住便开刀,拿住便开刀。黄巢边唱边大踏步向兵营走去。九月九日午时三刻,黄巢领着三十六方豪杰,真地举兵造反,大开杀戒了。一日,人马逼近观音庙。做贼心虚的鸟空和尚,听到黄巢的队伍人喊马嘶,吓得魂游天外,急得象没了头的苍蝇,在大殿里团团转,想找个安全地方躲藏。他晃晃菩萨,菩萨是实心子,扒扒供桌,供桌没有孔洞,摸摸经箱,经箱拱不下一个人。鸟空想呀,想呀,想起一个所在:上一年,法通和法畅两个小和尚藏猫猫玩,法通钻进庙后柳树洞里。法畅找了半天始终没有找到法通躲藏的地点。后来,法通从柳树里拱了出来,逗得众僧人轰然大笑,鸟空和尚也笑得前俯后仰。鸟空想起了这个所在,心里一乐,便三步并着两步,跑向庙后大柳树,急急慌慌地爬了上去,鬼头鬼脑地钻进树洞。话说黄巢的人马,到了离观音庙二里路的大王庄,人马排着队,站在打麦场上。黄巢头戴金盔,身穿银袍,肩挎金臂大砍刀,腰束金囊,威风凛凛地立在队伍前,面向众士兵叫一声:“立正”,弯腰从宝囊里拿出一块三尺宽长的彩色绢帛。他解开绢帛放在地上,然后从宝囊里取出《现字除恶八宝书》,双手捧着放在绢帛上,撮土为炉,插香焚烧。黄巢对天三拜,对地三拜,对宝书三拜,然后念道:“天显灵,地显灵,宝书快快显神通,现出恶人罪和名。”念罢,只见《现字除恶八宝书》上,五彩缤纷,金光闪闪,书眉头上,两条彩龙摆尾摇头,一对金色的凤凰展翅飞舞。约半个时辰,书中发出扑鼻芳香,随之宝书上现出字来:“罪大恶极老鸟空,庙中害死李靖忠。不义取宝三十只,尸放庙南老井中。奸淫妇女二十位,抢藏西厢缸下洞。正法示众莫宽容。”黄巢看到《现字除恶八宝书》上现出的言词,不由得心中暗暗叫苦,实在有点犯难,万没料到宝书上现出的恶人,是他的八拜之交——结义仁兄鸟空,而且罪大恶极。我要是庇护他,必然要受到五雷劈尸惩罚。难,难,难,难死我。他又想到师父临下山赠宝有言,斩凶恶必须不认六亲。我如果包庇这个大恶人,我的部下个个都跟我学,人人都放走犯罪的亲戚朋友,那就难办了。于是他心一横,对众士兵高呼:“弟兄们,上马向观音庙进发,捉拿鸟空。”黄巢的人马,到了观音庙。黄巢派十个兵士,从庙南的枯井中,起出李靖忠的尸体,又派十个女兵,从西厢房缸下地洞里,救出二十个十八岁到二十一岁的妙龄少女。黄巢领着人马再找鸟空,十八个大殿,三十六个厢房,都找遍了,却不见鸟空和尚的踪影。黄巢和兵士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想不出好办法。黄巢只好又拿出《现字除恶八宝书》试试看,对天、对地、对宝书,各拜三拜,口中念道:“宝书,宝书,鸟空奔何方,恶人藏何处?乞求教诲,乞求指路。”话音刚落,《现字除恶八宝书》上现出字来:“众位豪杰,跟随我行,柳树洞中,恶人定擒。”不消半个时辰,《现字除恶八宝书》腾空而起,一直飞向庙后的柳树,黄巢的几个精悍武士,紧紧相随。《现字除恶八宝书》飞到柳树的上空,上下翻了几翻,忽忽悠悠地落向柳树的孔洞。这宝书在洞口翻了几翻,冒了五缕浓黑的烟,又冒了五缕绿色的火苗。半袋烟工夫,只听“咔嚓”一声巨响,柳树裂成两半,鸟空和尚象死狗一样跌落在地,颤抖着身子。黄巢命令两个士兵,用小木车子,推来了李精忠的尸体,又叫两个女兵带来了二十个咽咽哭泣的少女。黄巢指着李靖忠的尸体对鸟空道:“仁兄啊,笑话,笑话,庙门乃清净之地,你却在清净之地杀人行凶。仁兄呀,你害死人命应偿命。”黄巢又指着二十个满面泪痕的少女道:“你庙中藏少女干什么?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我的宝书知道。仁兄啊,仁兄,你平时对我谈今说古,我以为你是佛,是高洁之僧。谁知你乃肮脏之辈,大罪啊,十恶不赦的大罪呀!”鸟空见他的罪恶铁证如山,摆在黄巢和众人面前,就鸡啄米一样向黄巢磕头,求饶道:“贤…贤弟啊…念多年的结义之情,饶了我吧!”黄巢道:“你虽与我结义多年,情同手足,但是你图财害命,人命关天,藏匿少女,侮辱欺凌。太乙真人临别赠宝之时再三嘱咐我:“千万牢记,除凶安良,却莫徇私,违背师言,五雷劈尸。”鸟空听了黄巢的话,呼天抢地地嘶吼道:“不……不……不能啊!千万…万…不能啊!”黄巢道:“人情可恕,罪大难容!你死之后,小弟给你厚葬。”黄巢说完,两眼冒火,面色紫红。只见他仰面朝天,向天上使劲地揣了两下拳头,然后雷鸣般地吼道:“斩凶除恶,秉公秉公。鸟空,鸟空,是我结义弟兄,图宝害死李精忠。杀,杀,杀!”停了片刻又念道:“诵经念佛,理应高德,奸淫妇女,佛门玷污,清规触犯,罪大当诛。杀,杀,杀!”吟罢,拎着九耳八环金刀,卷卷袖子,整整金盔,呼地一刀砍下鸟空的脑袋。黄巢不食前言,请来和尚,为鸟空做了七七四十九天道场,吹奏哀乐,敲着报丧锣鼓,将鸟空用牛皮筋缝上头颅和身体,以佛家的厚礼安葬。黄巢安葬了鸟空和尚,领着一班豪杰,跨马扬刀,奔赴除暴安良的战场,继续打土豪,杀劣绅,斩凶除暴去了。

神 童

台湾作家司马中原是渔沟镇人。他原名叫吴延玫,父亲叫吴引官。吴延玫是吴引官的二房夫人张氏生的,在吴延玫出世之前,张氏肚子疼了五天,姑姑嫂嫂轮换着看护她。第六天早上,张氏生下个小男孩。这小孩落地不是哇哇地哭,而是咯咯地笑,笑着笑着,竟然望着张氏直喊妈妈,大家很是惊奇。张氏见孩子象个妖怪,想叫人扔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因为扔了孩子,吴家就断了香火,不扔呢,又怕他以后害人。想来想去作不了主,就派人跑到离渔沟镇六里开外的吴家老庄把丈夫喊回家。吴大爷听说又惊又喜,一路小跑来到家里,抱起还躺在地上的婴儿。婴儿见有人抱他,又咯咯笑了起来。张氏一听眼泪直流。吴大爷仔细端详着婴儿,只见圆圆的脸蛋,弯弯的眉毛,水灵灵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厥着小嘴,很逗人喜爱,就哈哈一笑地说:“哪是妖怪,是我们家的千金小姐哟。”有人说:“吴大爷,他不是千金,是个公子。”吴大爷一听,用怀疑的眼光看着大家,然后又仔细地打量一番,高兴得了不得说:“他妈,不是妖怪!”说着,就脱下自己外衣将孩子包起递到张氏怀中。张氏心里一块石头着了地。吴大爷说:“他落地就笑,并会说话,分明天资聪明。男生女象,就起名叫大玫子吧。”大玫子虽体弱瘦小,却很机灵,三岁时常对家母和外人讲:“我是杨二庄西北角王家童养媳妇,因喂猪将猪食盆打碎,猪食溅了满地,遭受婆婆毒打,忍受不了,就偷偷在门后吊死了。死后就直奔渔沟跑来,投到姓吴门上,做了公子。”人们不信,吴大爷夫妇也多次断喝大玫不许胡讲乱说。大玫总是争辩说:“不信你到杨二庄西北角王家问问。”于是,吴大爷就派专人前去打听。此人回来说,三年前姓王家确实有个童养媳妇吊死了。因此大家都说,大玫投胎前没喝迷魂汤,前世什么事都记得。大玫子还真让吴大爷说中了,天生聪明:一周岁时分清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认得三百多个字。两岁时,《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能背上来。三岁时就能熟背唐诗三百首。五岁时进渔沟小学堂,国文课本,读过一遍就能背上来。课堂上他总把《三国演义》等小说放在桌肚中偷看。老师发现后就叫他回答课堂讲的问题,他也总是对答如流。六岁时就读完《三国》、《水浒》、《红楼》、《西游》、《西厢》、《桃花扇》、《三侠五义》、《今古奇观》等几十部中国古典小说,写起文章来唰唰唰唰,一挥而就。不少高年级同学还请大玫子代做文章交卷。有一次比大玫子大三岁的吴延洪请大玫子代写作文,题目是《中秋节》。大玫子开头写道:“辛丑中秋,天高气爽,天刚黑,玉兔东升,银光满地。家人老小团坐一桌,摆上瓜、桃、梨、枣,放上一挂爆竹,赏月欢庆丰收……”事后吴延洪给了大玫子两根油条,一个黄香梨。吴延洪现在回忆起当时的人和事,很动感情地说:“大玫子嘛,真是神童啊!”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淮阴民间故事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淮阴侯韩信的故事

淮阴侯韩信的故事

韩信,刘邦,萧何,才能,时候,人才,手帕,手底下,麾下,项羽,多多益善,故事,主帅,事情,内心,军队,军马,小手帕,将军,将领,手下,时间,皇帝,言语,隐患,领导,任何一个,有一天,自然是,认为自己

2012-09-07 #小故事

品味古城特色——淮阴豆腐香

品味古城特色——淮阴豆腐香

豆腐,豆腐菜,煎豆腐,做法,豆浆,黄豆,好的,大豆,吃法,外层,外溢,水份,淮阴,火力,猪油,豆汁,原因之一,猪肥膘,皮布,黄亮,点东西,江苏省,地区,勺子,口味,布头,小孔,家庭,小标题,扎紧

2024-01-23 #综合

史记淮阴侯列传 内容梗概200字左右

史记淮阴侯列传 内容梗概200字左右

刘邦,韩信,项羽,赵国,陈豨,协议,楚军,鸿沟,吕后,萧何,兵权,精兵,夏侯婴,张良,成皋,经萧何,陈平,城邑,垓下,大将,对策,汉中,楚王,计策,项梁,魏国,齐国,斗争,北伐,治粟都尉

2020-06-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历史故事:吕后杀淮阴侯韩信

中国历史故事:吕后杀淮阴侯韩信

韩信,吕后,高祖,楚王,汉王,蒯彻,高帝,利益,君子,天下,情况,志向,舍人,胸怀,齐国,市井小人,卢绾,向东,司马迁,吕尚,马光,韩信灭,太子,在陈,向北,向南,事变,三族,三秦,世人

2011-06-13 #故事阅读

史记淮阴侯列传 内容梗概200字左右

史记淮阴侯列传 内容梗概200字左右

韩信,刘邦,萧何,史记,司马迁,历史,项羽,史学家,天下,任太史,鲁迅,相国,三秦,元狩,后世,垓下,国士无双,思想,思想家,文学家,楚军,汉武帝,离骚,诸侯,齐王,黄帝,中国军事,代表人物,传说中,史家之

2020-05-20 #短篇故事

史记淮阴侯列传 内容梗概200字左右

史记淮阴侯列传 内容梗概200字左右

韩信,刘邦,萧何,史记,司马迁,历史,项羽,史学家,天下,任太史,鲁迅,相国,三秦,元狩,后世,垓下,国士无双,思想,思想家,文学家,楚军,汉武帝,离骚,诸侯,齐王,黄帝,中国军事,代表人物,传说中,史家之

2020-08-25 #故事阅读

短小故事 深远意蕴——细读《史记·淮阴侯列传》

短小故事 深远意蕴——细读《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刘邦,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列传,悲剧,小故事,故事,全文,史诗,情感,意义,淮阴侯,半壁江山,幸遇,李桂,韩愈,赵之战,教育研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意蕴,作用,三族,人们,乐钟,主人公,亭长

2013-08-15 #故事会

中国历史故事:吕后杀淮阴侯韩信(续)

中国历史故事:吕后杀淮阴侯韩信(续)

彭越,高帝,吕后,蒯彻,栾布,韩信,陛下,项羽,洛阳,齐国,扈辄,梁王,将军,三族,吠叫,天下,汉联,计策,诏令,迹象,长安,于荥阳,子刘恒,柴武,成皋,有才,韩王信,王彭越,王恬,西进

2013-04-09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