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一场弥漫在战场之外的战火硝烟

时间:2015-05-19

然而就在清王朝日渐没落之际,欧美的资本主义却在悄然无声的迅速发展各自势力

提示:本文共有 24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导语:总体来看,当时的世界形势清王朝统治下的国势堪忧,导致民不聊生的近况。然而就在清王朝日渐没落之际,欧美的资本主义却在悄然无声的迅速发展各自势力。一边是清王朝的闭关自守,裹脚式止步不前,另一边则是发展如猛虎的美英帝国,很快的这两只猛虎就将爪牙伸向毫不知情的中国大陆,一场弥漫在战场之外的战火硝烟就此拉开序幕。

大英帝国的崛起

18世纪中叶,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运动,运动的胜利使得英国成为了工业发展强国,并称之为“海上霸主”,并借此不断地扩展其殖民地。也因为英国工业的不断迅速发展使得他们需要更多的原材料和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因此他们首先将罪恶的魔爪伸向了相对落后地区包括印度、新加坡、阿富汗等地。然而这还不足以满足英国的野心,再一次他们将目光转向了中国大陆,1637年夏季英国的舰船便抵达中国澳门,并炸毁了虎门炮台,然而这一行为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就这样放英国舰船扬长而去。

虎门炮台

1792年英国特使在此以恭贺乾隆八十大寿为由来到皇朝之上商议建立通商口岸,两国贸易往来之事。一向闭关自守的清王朝还浑浑噩噩地沉浸在自己的美梦中,并不把英国看在眼里,于是断然拒绝了提议。这一次的英国特使来访已将中国昨日的“辉煌”看得一清二楚,也同时将中国清王朝闭关自守、愚昧无知的形象一并带回了英国。自此后英国多次强行进入中国广州、澳门等港口多方打探情报,这也使得英国成为日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先锋。

鸦片的出现及走私

英国之后的多次行动,都屡屡挫败归功于清王朝严厉的历法制度以及中国之前的强大,他们进口的布匹不如中国的绸缎细腻舒服,他们进口的食物不及中国的美食丰富等等,反倒是从中国带回去的绫罗绸缎得到畅销,带回去的食物得到追捧,这使得英国政府格外气恼。难道中国大陆竟这样自给自足,这道通往中国的贸易之路就此断了吗?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鸦片的走私慢慢流入中国大陆,最开始的百姓只知道鸦片乃是药材的一种,其称之为“阿芙蓉”,这是药必定三分毒,于是英国商人又大肆编造出一套说辞,将其称之为补品能够美容养颜,护肝补肾。这样的宣传很快便打动了老百姓的心,加之曾经昂贵的“阿芙蓉”转眼竟这样便宜,使得英国商人手中的鸦片立刻销售一空,并在国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这一情况是英国政府不曾想到的,也正因此英国将彻底打开的不仅仅是中国的贸易大门还将是中国的屈辱历史。

中国政府的措施

由于百姓被深受鸦片的荼毒,作物无人管理,田间无人耕作,更多的是在家中三五成群抽鸦片的人,1729年清朝终于颁布了第一道禁烟令。自此后的近十年中国清朝开始了漫长而又曲折的禁止鸦片走私。

虎门销烟壁画

1821年,两广总督阮元成功的将鸦片走私的船只逐出广州,但是很快的美英的鸦片走私商就将鸦片转入伶仃洋。之后百姓吸食鸦片的情况还是得不到改善,鸦片也没有真正的被禁止,反倒是日益猖獗起来。这之后原本英国进口大于出口的局势很快转变为出口大于进口,很多的英国商贩也因此狠狠地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由于大量购买鸦片的白银流向国外,这使得国库日益空虚,货币流通也因此出现了各种问题,清王朝的经济因此而面临巨大考验。就连道光帝也曾尝试过鸦片之后幡然觉醒,由此使他对禁烟一事也是始终难以决断。

林则徐的禁烟行动

林则徐于苏州任职时就已开始禁烟,并将烟贩、烟馆及吸食鸦片者做了不同的处置。很快林则徐禁烟成功的消息便传入道光帝耳中,这一举动让道光帝认为禁烟也不是不可行。

林则徐像

于是道光帝便召见了林则徐来商议禁烟一事,林则徐向道光帝说明了鸦片的危害,大量的白银流出使得国库空虚经济出现危机,另外很多的大臣、官宦也在吸食鸦片更会加剧腐败,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另外军队中也有吸食鸦片的这会削弱士兵的战斗力,那么外敌来犯则无人能够上阵杀敌。最终道光帝在1838年12月31日将林则徐任命为钦差大臣,此时禁烟的号角正式吹响。

虎门销烟大炮

禁烟的过程是曲折漫长的,期间林则徐好友龚自珍希望助其一臂之力,却被林则徐婉言谢绝了,只因不想他陷入这政治漩涡。林则徐不同于其他的钦差大臣,不接受任何贿赂,所到之处搜缴鸦片、关闭烟馆,严厉禁止鸦片流通。这期间从林则徐上任到被迫缴纳全部鸦片总共18天时间,英国商贩被迫交出鸦片,本以为以极少数的鸦片能够蒙混过关,却不料林则徐并不买账,并向不列颠女王写信质问其为何明知鸦片危害还要向中国大量销售鸦片,这些举动不得不迫使英国政府交出全部鸦片,但是以不列颠女王的名义交出鸦片,总共两万余箱,这使得原本的商业冲突转而变成了中英两大帝国的冲突。

最终林则徐为防止在鸦片运回京城过程中会有人偷换鸦片,选择就地销毁。于是决定在虎门公开销毁,销毁分为两种方法:其一是就地拌了桐油烧毁,但是此法在烧毁的过程中会使得烟雾弥漫在空气中,残渣渗入土壤中,不能够真正的销毁干净反倒给吸食者又一机会。于是他又想到了侵水的方法,将烟土撒入池中,池中放入盐水浸泡数十日之后不停搅拌确保所有烟土都融化,再倒入大量的石灰使得池水沸腾,等到退潮之后把池水流入大洋并用干净的清水在此洗刷池子,使得不留一丝一毫烟土在其中,终于在1839年6月20日总共销毁了两百三十七万六千两百五十四斤的鸦片。

虎门销烟鸦片纪念碑

影响及总结

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也使得很多人终于看清了西方列强的真面目,意识到了中国长期以来的闭关自守带来的愚昧无知,也意识到了在中国以外的世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天朝上国”了,同时唤醒了很多爱国人士,抵制外国列强的强行入侵。

这一次的禁烟也让林则徐成为了民族英雄,他的廉洁、刚正值得后人学习效仿,从侧面也体现了中国对于外来入侵的坚决抵制,历史上很多国家也曾效仿过林则徐禁烟,帮助更多的国家脱离鸦片的迫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繁荣或是腐败,不仅仅是从战争的输赢来定论的,一个国家最可怕的是从内部的腐化,林则徐成功的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揭露了美英的险恶用心,这对中国人民对抗外来入侵也有着非凡的意义。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林则徐虎门销烟 一场弥漫在战场之外的战火硝烟”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林则徐“虎门销烟”结果 林则徐轶事集合

林则徐“虎门销烟”结果 林则徐轶事集合

林则徐,绿豆,瓷器,布匹,嘉庆,船舱,县官,广东,船只,茶叶,鸦片,出口,禁烟,林宾,英国商人,西方国家,中国商人,一行,中国,人们,外国商人,强盗,民族英雄,海水,英雄,空隙,虎门销烟,风浪,鸦片战争,贸易

2019-01-30 #经典故事

07林则徐虎门销烟

07林则徐虎门销烟

历史,林则徐,故事,名称,史学家,小伙伴,小历,文传,虎门销烟,谜题,历史典故,各种人,小故事,增长知识,小读者,故事内容,开阔视野,鲜为人知

2011-07-15 #经典故事

林则徐虎门销烟

林则徐虎门销烟

林则徐,鸦片,林则,太平天国,死因,禁烟,买马,则徐,何隐,林普,道光,女儿,仕途,上林,之谜,军舰,名臣,大炮,国人,巡抚,寸土,新疆,总督,广场,收礼,战争,首倡者,灰色收入,清官,民族英雄

2009-03-21 #故事会

钦差大臣林则徐虎门销烟

钦差大臣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林则,林则徐,广州,外商,虎门,邓廷桢,一面,澳门,英国,虎门销烟,严正,徐命,清宣宗,道光,两广总督,水师,农历,人民,严令,义律,交通线,代表,共收缴,广东,商人,大臣,商务,天方,尊严

2012-02-22 #短篇故事

林则徐虎门销烟

林则徐虎门销烟

林则徐,鸦片,民族英雄,主张,中国,总督,侯官,任湖广,林则,石麟,家和,老县城,中华民族,一生,中英关系,字元,借口,外国,商人,外语,居士,时期,政治家,思想,广东,态度,报刊,文化,文书,日本

2020-07-17 #长篇故事

林则徐虎门销烟

林则徐虎门销烟

林则徐,鸦片,民族英雄,主张,中国,总督,侯官,任湖广,林则,石麟,家和,老县城,中华民族,一生,中英关系,字元,借口,外国,商人,外语,居士,时期,政治家,思想,广东,态度,报刊,文化,文书,日本

2010-09-24 #故事阅读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林则徐,父亲,则徐,儿子,举人,大官,四书五经,收入,家务,手工,家庭,情况,福建,父母,母亲,负担,私塾,秀才,老师,出生在,岁的时候,还要做

2011-08-22 #故事大全

历史史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历史史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鸦片,林则徐,侵略者,虎门,外国,海滩,大池,涵洞,英国,虎门销烟,工作,则徐,人民,办法,外国商人,大海,广东,民房,池水,石灰,统治者,进攻,人山人海,多木,子冲,林则,林青,连林,道光皇帝,闯下

2015-02-01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