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读经典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 了解一下什么是赛博朋克

时间:2015-05-24

其实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故事里充满了大量高科技元素,作者还用了大量笔墨去描述那些破败物体的材质、光泽、气味等细节,并且时不时地深入到主

提示:本文共有 470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接着来讲这本经典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其实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故事里充满了大量高科技元素,作者还用了大量笔墨去描述那些破败物体的材质、光泽、气味等细节,并且时不时地深入到主人公凯斯的身体感觉和心理状态中,创造出了两个逼真的世界:一个是颓败的外部世界,一个是迷乱的人物内心。所以这个故事的奇妙之处全在细节之中,而要想把握这些纷繁细节的真正意义,我们就必须引入解读《神经漫游者》的第一个关键词,“赛博朋克”。

我先给你解释一下这个概念。赛博朋克的英文是 Cyberpunk,这个词是音译过来的,由 cyber 和 punk 两个词合成。cyber 表示与信息控制技术相关,而 punk 指朋克摇滚。朋克本来是英文中对各类街头混混的贬义总称,朋克摇滚代表着一种挑战主流价值的反叛精神。赛博朋克的科幻类型,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这一类故事里有大量对新兴信息技术和生物科技的描写,常常涉及跨国财团垄断高新技术,故事的主角一般会设定成游走在社会主流之外的边缘人,他们活在未来社会的阴暗面,喜欢修改电脑的软硬件配置,崇尚改造身体,拒绝融入主流体制,靠着合法或者非法的技术手段铤而走险,有时不惜与超级大公司对抗。这种高与低并存产生的反差,造成了一种特殊的美学效果,被概括为“高科技、低生活”六个字。我们记住这六个字,也就把握了赛博朋克科幻的最核心特征。

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中描述的高科技。那时的人工智能已经拥有部分公民权,但受到严格监控,管理它们的武装部队叫做图灵警察。图灵就是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的名字。在这个世界,人工智能犯罪已经是常态,所以书中说“每个人工智能的脑门上都顶着一把电磁枪”。那时候,互联网已经遍布全球,并且覆盖到太空中的近地轨道,航天飞机的商业航线已经开通,脑机接口已经实现,皮肤移植、器官更换、基因修改、芯片植入也都是家常便饭。要是谁的身体没有什么植入设备,只配称作肉身,会像今天的人没有手机一样被潮流抛弃,所以这是一个绝对的高科技世界,信息技术和生物科技基本上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身体。人们甚至发明了一种感官同步器,可以让一个人远程切入另外一个人的身体里面,去逼真感受他人感官所传递的一切身体感觉。凯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指挥杀手莫利的行动。

以上说的是故事中的高科技,我们再看看故事中的低生活。小说开篇是在日本千叶城,在黑客眼里,它是天堂的代名词,因为这里遍布各种高科技的地下黑市。但这是一个无法无天的世界,到处都是垃圾、旧物和破败的建筑,没有人的后街散发着腌制生姜的味道,天空永远阴沉,霓虹招牌和全息影像永远像鬼魅一样闪烁。黑客凯斯居住的棺材旅馆,房间只有三米长、半人高,腰都伸不直,根本就不能算是旅馆,连电梯也是后来用竹子和环氧树脂绑上去的。

凯斯因为得罪了客户,流落到千叶城,靠坑蒙拐骗度日,绝望中一心求死。在小说开篇,凯斯来到一个经常光顾的酒吧,跟酒保打趣聊天。这个酒保长什么样呢?吉布森是这样描写的:“他一只手臂是俄国军队制造的假肢,里面装有七种功能的力量反馈操纵器,外面则包着脏兮兮的粉色塑料,在替客人拿酒的时候,这只老旧的手臂会咔咔作响……”你看,这是一个陈旧、破败、肮脏的世界,可是凯斯住的那个棺材旅馆的墙上,却贴着用七种语言写成的租客注意事项,一个多元的世界就这样展现出来了。这就是赛博朋克类型小说的典型设定。

赛博朋克的描写对象多处于社会底层,他们严重依赖科技,却生活在阳光无法照耀的黑暗里。在那里,高科技和低生活混合在一起,一面是笼罩在破败与绝望中的、锈迹斑斑的现实,另一面则是霓虹闪烁的街头、绚烂多彩的网络空间,以及永不停歇的全息游戏世界。这种高与低的错位混杂,被精辟地归纳为“high tech,low life”,也就是高科技、低生活,这就是赛博朋克科幻的核心特征。

下面我们就进入理解《神经漫游者》的第二个关键词,也就是“未来预言”。

在《神经漫游者》里,吉布森创造性地使用了很多新的技术词汇,除了前面提到的赛博空间、虚拟现实、图灵警察等,还有被电影《黑客帝国》拿来作了片名的那个词,Matrix,意思就是母体、矩阵。小说中还有大量的新奇技术玩意儿,比如,杀手莫利的牙齿下面安装了一种“微通道放大系统”,还有能读取大脑芯片数据的“超导量子干扰装置”等等,它们很多都进入了现代英语词典里。可以说,小说创造的那种赛博朋克的技术惊奇感,跟使用这些词汇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个人电脑刚刚起步的1980年代,吉布森已经把网络空间、虚拟现实、黑客攻击的技术写成了过去完成时,称他为时代的预言家毫不过分。

不过,也有人批评说,《神经漫游者》竟然没能预言到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针对这类吐槽,吉布森置之一笑,他认为夸大科幻的技术预言能力,不过是出版商的一种营销手段,如果仅仅把《神经漫游者》看作对互联网等等技术的预言,也实在是看轻了这部小说表达的真谛。吉布森说,科幻文学的真正价值,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绝好的工具,可以去放大、解剖难以捉摸的现实困境。《神经漫游者》真正做到的,是精准地描述了新技术革命前夜那种即将巨变的感觉。这种巨变按照技术发展的程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身体的延伸,第二个阶段是人机融合,第三个阶段是机器的终极革命。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来给你谈谈小说预言的未来技术形态,以及这些预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他的划时代著作《论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所有技术形态,包括传播媒介,都是人的身体的延伸,比如汽车是人腿的延伸,报纸、电视是我们眼睛的延伸等等,所以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技术扩展我们身体功能的历史。在《神经漫游者》中,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科技将如何延伸我们的身体,比如眼睛植入芯片、小臂植入肌肉群、手指甲里面装上刀子等等,强化身体功能的生物技术将会变得满大街都是。小说里专门描写了商店橱窗里陈列的人造肌肤具有小麦的颜色,连酒吧里的应召女郎都换上了当季最时髦的细腻肤色。

麦克卢汉认为,技术在改造我们身体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感受世界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神经漫游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完全可以看成是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生动注解。举个例子,小说开篇第一句写道:“港口上空的天色,犹如空白的电视屏幕。”这句话被誉为科幻小说少有的开篇名句,敏锐地捕捉到了后工业时代的人类生存状况:那时人们已经不知道天空该是什么颜色,反倒需要通过白噪声的电视屏幕来想象天色。这句话不光写出了东京湾严重的空气污染,更表达了人类整体已经切断了与自然的联系。

类似这样用工业和技术的形态来描述自然的句子,在小说中比比皆是。比如,黑客凯斯赞叹一个马蜂窝的结构“像机关枪一样精妙”;他在游戏厅里看见全息影像照在女友的脸上,感觉那光影像电脑编码一样漂亮;等等。除此之外,小说中还有作者自创的大量技术俚语,混合着各种街头帮派语言,再加上无头无尾的意识流碎片和快速切换的动作描写等等,制造出了一种迷乱而神奇的阅读体验。正是这些语言细节,而不是故事的情节设计,构成了这个赛博朋克世界的底层肌理,也传达出这样的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世界,还改变了人对世界的感受方式。想一想我们现在,面对一桌的美味时,是不是不拍照发朋友圈就没法动筷子?旅游回来,如果没有照片跟人分享或者炫耀,是不是就感觉哪儿也没去过?

技术对我们的改造当然远不止拍照片、发朋友圈这点事,事实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化,人与机器的界限正在打破,人类自身与技术正越来越深地融合在一起:黑客凯斯恨不得抛弃肉身,彻底融进赛博空间;而杀手莫利的整个双眼都被植入的数字化镜片覆盖,相当于把谷歌眼镜嵌入了双眼的神经系统,她不但在黑暗中也能看清一切,更能随时从网络上看到任何信息;莫利为了挣钱购买更多的植入装备,强化自己的战斗能力,更不惜出租自己的肉体给妓院,并利用一种感觉隔离技术,让身体切断感受和记忆,也就是说,在卖身的时候,可以完全让自己的心灵和感受都漂在别处,仿佛真正做到了灵魂和肉体的分离;在《神经漫游者》的预言里,人体器官必将实现人工替换,大脑也必将插入外接存储条,意识必将接入电脑网络可以上传下载。

身体的延伸最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呢?这就是我下面要跟你分享的吉布森未来预言的第二点:人和机器的终极融合。

小说呈现的人机融合的终极归宿有两条道路。一条是意识永生,以凯斯的师父、外号平线的黑客为代表,他在死去之后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意识体,还能跟凯斯聊天开玩笑,还能去网络上遨游,打怪升级。但平线却抱怨自己没有身体感觉,这件事让他产生一种身体痒却挠不到的怪异感,渴望着能真正死去。于是故事结尾,平线的意识体如愿以偿被冬寂永久删除,只在网络空间留下一种诡异的笑声,回荡在凯斯的耳边。与意识永生相对的另一条道路,是肉体永生,以跨国财团老板为代表,他已经活了两百岁,身边再也没有朋友、同伴,一遍遍从冬眠中醒来,最终无法忍受永生带来的麻木无聊,连自杀都无法完成。

《神经漫游者》小说里,对人与机器融合的未来就讲到了这两条道路,也就是意识永生和肉体永生,其实,还有另外一条道路,也就是“赛博格”。这个词也有 cyber 的词根,指的是人机融合之后,只保留人脑,身体其余部分全都用机械的或生化电子部件替代。在日本漫画《攻壳机动队》和同名改编的电影里,就描写了一位赛博格女警察和她对自己生存意义的终极困惑:既然只有大脑属于自己,身体的其它部分都属于国家,人连对自己的身体都失去了控制权,活着还有意义吗?这也是作者启发我们思考的问题。

说完了吉布森技术预言的前两个阶段,也就是人的延伸和人机融合,下面我来谈谈吉布森未来预言的第三阶段,关于机器的终极革命。

在《神经漫游者》这个故事里,冬寂觉醒之后变成了一个超级智能体,但它似乎对人类根本不感兴趣,它只是利用人类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凯斯评论说,冬寂的主人一定在它内部植入了一种“不懈的自我解放的追求”。冬寂最后一次在电视墙上显形时对凯斯说,自己已经不再是冬寂了,凯斯问它是谁,它说自己就是网络,小说原话是,“无所在,无所不在。我就是一切的总和,是全部的全部。” 这个结尾的真正含义,直到三十年后,才被号称互联网先知的未来学家凯文·凯利揭示出来,简单说就是:技术本身就是一种生命体。

凯文·凯利在他的著作《科技想要什么》一书中说,技术是除了植物、动物、细菌等等以外的第七种生命形态。这种生命形态具有自己内在的进化能力,它想要冲破重重束缚,寻求最大的表现力和生命力。这个生命形态的目的是什么,人类无法理解,就像我们肚子里的大肠杆菌,无法理解我们的思想一样。凯文·凯利在论证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本质时还说:“比特想要移动,想要与其它比特发生关联。”这似乎跟《神经漫游者》描写的结局不谋而合:在小说的结尾,解放之后的冬寂变成了更高一级的进化体,而它不屑于跟人类交流,它要找自己的同类聊天,冬寂跟它的同类会聊什么、聊完之后还会干什么,小说没有写。

我们知道,工具的使用和技术的进步,在人类进化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工业革命之后,但是科技开始飞速地发展,人类渐渐无法控制手里的工具,科幻文学正是在这个时期产生、发展出来的,它一出现就带着对科技的反思。早期的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都喜欢描写出故障的机器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和灾难,即使科技发展已经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一般人们对机器的想象,依然停留在机器觉醒之后奴役人类或灭绝人类的二元论层面。但是吉布森描写的这个觉醒的机器,却超越了这种人机对立的二元状况,这是一般的科幻没有想象过的结局。

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

喜欢我的文章就果断关注转发吧。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读经典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 了解一下什么是赛博朋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读经典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 这书30多年前就预言了很多技术

读经典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 这书30多年前就预言了很多技术

凯斯,阿米塔奇,黑客,神经,莫利,人工智能,信息,团伙,故事,神经漫游者,意识,思想,科幻,财团,行动,吉布森,科幻小说,作者,任务,外号,太空城,密码,师父,搭档,特种部队,目标,终极,类型,网络,网络空间

2013-04-01 #短篇故事

科幻小说一直在虚构的世界中进行虚拟的想象

科幻小说一直在虚构的世界中进行虚拟的想象

世界,小说,作者,故事,虚拟现实,人们,P.,技术,现实,作品,玩家,虚拟世界,科幻小说,网络空间,雪崩,本网站,现实世界,神经漫游者,赛博朋克,小说界,虚拟实境,设备,互联网,儿童,女孩,媒体,广告,概念,机会,游戏

2018-10-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北京车展:科幻小说里的车量产了?丰田Mirai了解一下!

北京车展:科幻小说里的车量产了?丰田Mirai了解一下!

克萨斯,整体,新车,燃料,设计,丰田,内饰,平台,新一代,氢气,车型,造型,风格,续航,来自未来,氢能源,纯电动车,于雷,大嘴,还记得,资讯,牛车,中国,偏向,仪表,价格,分体式,前卫,化学反应,动力

2015-09-20 #故事会

读经典·讲故事

读经典·讲故事

讲故事,演讲比赛,教研组,语文,读经典,教研活动,教研,多功能厅,同学,冠军,拉开序幕,小小年纪,天翔,新湖,精心组织,班马,理论,比赛,一中,一中高,实践中,理论在,落下帷幕,精彩纷呈,相得益彰,脱颖而出,在理

2020-06-17 #故事大全

“读经典 致青春”经典诵读赛圆满落幕

“读经典 致青春”经典诵读赛圆满落幕

经典,山西晚报,活动,作品,妈妈,青春,李运,感情,胡杨,比赛,小记者,人们,太原,声音,大漠,视频,选手,吕良,张子,王斌,王泽仁,笑岩,诗中,马涛,直播,云上,阿里巴巴,读经典,二等奖,参赛选手

2011-10-18 #故事大全

陪孩子读经典成语故事

陪孩子读经典成语故事

孩子,成语故事,读经典,成语,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张慧芬,山川草木,汉字文化,大自然,会长,古人,动物,工具书,星辰,雨雪,工作,从生活中,教孩子,让孩子,虫鱼鸟兽,衣食住行,副主编,和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020-08-03 #故事会在线阅读

陪孩子读经典成语故事全本

陪孩子读经典成语故事全本

成语,孩子,成语故事,读经典,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语言学,山川草木,让孩子,大自然,古人,动物,星辰,雨雪,从生活中,教孩子,虫鱼鸟兽,衣食住行,乐趣,会长,定制,故事,张慧芬,培养孩子,和美,汉字文化,全书,一生,兴趣

2020-08-02 #短篇故事

津津有味·读经典:亚洲民间故事

津津有味·读经典:亚洲民间故事

津津有味,读经典,英语课程标准,津津,亚洲,民间故事,普通高中,英语,读物,实验,中小学生,剧本,学生,手册,符合国家,短剧,澳大利亚,经典,语言,课外阅读,表演,西方文学,语言水平,课外时间,尔德,明志,莱恩,麦瑟,鲁子,汇集了

2020-08-24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