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二十年后》:一场滚烫情感与沉默理智在现实生活超级时刻的对簿

时间:2015-06-05

欧·亨利二十年后同名的作品有两本,一本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同名长篇小说,一本是美国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的经典短篇,今天在这里解读的是后者

提示:本文共有 37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我们最后变成什么样,并不取决于我们选择了哪条道路,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内心。——欧·亨利

《二十年后》同名的作品有两本,一本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同名长篇小说,一本是美国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的经典短篇,今天在这里解读的是后者。欧·亨利的这一篇经典之作,全文不到3000字,读来既短小精悍,又令人拍案叫绝。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对从小一起长大,曾经又非常要好的朋友鲍勃和吉米·威尔斯,两个人成年后,吉米选择留在纽约,鲍勃选择去西部创业,两人相约20年后在纽约一个叫做“乔老大布雷迪餐厅”的地方见面相聚。结果20年后赴约重逢时,鲍勃成了报纸媒体里通缉的通缉犯,吉米则是纽约警察署的巡逻官,两个人的见面变成了警察与罪犯的抓捕与被抓现场!

有人说,有的人认识一次,一辈子都不想再有重逢,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有的人,见过一次,就会情不自禁地去想下次见面的重逢会在什么时候,因为英雄所见略同的邂逅可遇不可求。其实读书亦然。

初读这一篇《二十年后》,便被欧·亨利精湛的小说构思吸引;再读及再反复复读,方觉在这经典的故事之上,悬着一面可以穿越时空并照进现实的镜子: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曾是我们年少出发时收到的最有憧憬亦最充满想象的祝福。但人生真正独自出发一趟之后,岁月才告诉我们:出走半生,归来的或许已经不是什么少年,而是需要我们重新认识的社会、人生和生活。

就像这个故事,鲍勃与吉米·威尔斯都在各自的人生里出走半生,20年后如约地来相见,重逢时刻,没有久别的幸运,没有相聚的喜悦,有的却是两个已经走入不同人生轨道的好友,滚烫的情感与沉默的理智在现实生活的超级时刻的对簿!

01、人物形象的呈现——世上最真最值得珍藏的情义是我们曾经是发小,但各自出走半生,我们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我们

在《二十年后》里,吉米·威尔斯的出场,作者以“走的铿锵”、“标准的动作”、“习惯使然”、“挨家挨户”、“警棍挥舞的花样百出”、“健硕的体魄”、“威风凛凛的风度”和“和平的守护神”等可视感极强的短语,将一个尽忠职守、敏捷干练、精神健康的好警察形象为我们描画的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而吉米的对面的鲍勃,则是另外一番形象:“在一间五金店幽暗的门道里,隐约有个男人的身影斜靠在墙上,嘴边还叼着一支未点燃的烟。警察走上前去正要盘问,男人抢先开了口。”

“微弱的火光映出一张苍白方正的脸,他有一双机警的眼睛,右边眉毛附近还有一处小小的白色伤疤。他的围巾扣是一枚硕大的钻石,真是古怪的搭配。”

刻画鲍勃,作者同样运用了可视化感觉极强的语言,但性质上则完全与吉米的形象对称了:世故老练、内心紧张、行为谨慎,长相正派,但经历非同寻常,而且穿着奇怪。两个主人公在形象上的对称,让后面接下来的故事叙述一下子便有了戏剧化的吸引力——一个巡逻的警察和一个深夜里的可疑人物,他们之间能发生什么故事呢?

结果,从二十年前的约定地点——乔老大布雷迪餐厅的前世今生切入,通过两个人看似偶然,实则刻意的对话,我们得知,原来这个深夜的可疑人物叫鲍勃,他是来这里等待曾经的发小共赴一场20年前的约定的。他只记得自己一直惦念的发小当年留在了纽约城,却并不清楚发小后来具体的职业,这让他面对突然而至的这位警察除了本能的戒备外,失去了人性的质疑。

所以,当后来,吉米委托便衣同行假扮自己抓捕鲍勃并送给他简短的字条说明情况时,完全让人意料之外的结果才令人嘘唏不已——世上最真最值得珍藏的情义是我们曾经是发小,可二十年过去,我们都已不再是曾经的我们;因为情义的珍贵,二十年来我们都不曾忘记彼此,但决定命运的超级时刻,重逢已经不再是喜极而泣的相聚,而是警察与罪犯在情义这座相认与否的理智天平上的对簿!

欧·亨利说,人生是一个含泪的微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写的。鲍勃与吉米的重逢,让人读着读着就忍不住笑了,但笑着笑着,便日渐无力去笑了:再真再宝贵的情义,一旦上了天平,选择便让人身不由己,左右为难。

02、情感的精妙衬托——友情的两难,情义还是职责?鱼和熊掌不可兼而得之

这篇故事,除了生动的几乎要跳出纸面的人物形象,最令人扼腕叹息之处莫过于故事里滚烫又真挚的情感了。作者借助细节透视,以一明一暗的双线方式将人物情感细致精妙地衬托于读者面前,就仿若这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

①一根小火柴的亮光,吉米在瞬间确认了鲍勃

作为一名职业警察,从本来要走上前去盘问,到后来跟鲍勃顺利成章地聊当年的餐厅、曾经的挚友的西部奋斗过程、现今的生活状况,一切看似偶然,实则是一次又一次地确认——鲍勃点燃小火柴点烟的瞬间,吉米通过记忆在大脑中瞬间对比确认了鲍勃的脸;然后通过询问鲍勃与自己之间联系的实况,确认了眼前这个人的确切身份;最后又通过时间,确认鲍勃会继续等待。

一连串的职业确认完毕之后,吉米才耍着手里的警棍,以执勤巡逻之名离开,默不作声地去找便衣同行前来......从这些精妙的细节化对话和微妙的情感表达中,其实与鲍勃同样,也一直在记忆深处给曾经的发小兼挚友留有特定空间的吉米——若没有一直的记挂,仅仅一根小火柴的亮光又如何瞬间就认得出呢?

只是,世事无常。在20年后的重逢时刻,确认过眼前只身前来赴约的人,是自己曾经的挚友也是芝加哥通缉令上的罪犯时,心里是很矛盾过的——及时抓捕,于情谊过不去;放弃抓捕,于职业职责相悖!

②一束街角药店的亮光,鲍勃在瞬间认出假扮而来的便衣

鲍勃对自己的发小兼挚友的记忆,是很真诚而感人的。他记得好友的爱好,记得好友的品行,并坚定地相信好友。在他的眼睛里、记忆里,好友是最棒、最真诚、最忠实的老伙计,是人好、心眼儿实、只会埋头苦干的老实家伙。所以为了二十年前的一个约定,他不惜冒着被抓捕的生命危险前来赴约。

他记得好友的点点滴滴,赴约的激动和只身犯险的处境,又让他不失多年闯荡江湖的老练和机警,所以当冒充而来的便衣在街角药店的亮光照过来的瞬间,只一个扭过脸看向对方的顷刻,他就从对方的鼻子形状确定了对方的假冒身份!这个细节的构思既顺理成章,又光芒万丈——一个动作,让整个故事秒进高潮,整个画面刹那间呈现高光时刻!

③一张简短的小纸条,道出于心不忍的真相

在厉声的呵问中,在得知前面与自己闲聊的警察就是自己的好友,眼前冒名而来的人是来抓捕自己的便衣时,鲍勃在确定真相的时刻其实是有失望和失落的——他接过小纸条后,读一个字时,他的手还很稳:手帮我们注解了他的内心:好友认出了自己,却没有与自己相认,为什么?明明知道自己目前的处境与实况,却没有戳破,为什么?

但读完好友简短的留言,获知了事实的最后真相,鲍勃还是与好友和解了,这里为我们做注解的依然是他的手——看到最后时却已经微微颤抖:自己珍视了二十年的友谊,自己的发小兼挚友也记得!只是在黑与白的天平面前,对方在两难之下,选择了职责而已!

03、故事主题的再探究——为幸福的奋斗VS内心的坚守,人生的底线该如何坚持?

有人说,读《二十年后》,就像看一部警察与小偷的电影,里面的凄风冷雨之下,处处混合着草根奋斗的艰难与不易;也有人说,故事里吉米连自己的发小都不放过,简直太冷漠无情了;还有人说,鲍勃被捕被抓,都是咎由自取......

小说是照见人生最好的棱镜,我们怎样阅读小说,便怎样阅读人生。我记不得这是化用谁的名言了,但深以为然。《二十年后》的确讲了一个警察与罪犯重逢的故事,但这个故事里却蕴含着作者欧·亨利对人性深沉的探究:

一个在分别在十八岁、二十岁,人生刚刚跨入成年、又不谙世事的年纪,各自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出走奋斗;二十年后,各自怀揣着为梦想奋斗的些许成果,赶来曾经出发的地方相聚,会有多少种结果呢?

鲍勃与吉米·威尔斯二十年后的重逢,是一场事故老练的鲍勃,以珍视情义的滚烫情感与忠于职守的警察吉米,以沉默的理智在现实生活超级时刻的对簿。这一场超越时空的对簿以饱含深情的人性视角,想我们揭示了两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1)为了梦想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但为了幸福的奋斗,生而为人,内心应该有所坚守——有底线的情义,才值得坚持;虽然世界并不总是非黑即白的,但真正值得拥有和坚守的情义,无法在黑与白的中间地带生存!

(2)我们都是普通人,现实的生活比艺术本身更辛苦,就像李宗盛在经典老歌《凡人歌》里这样唱的: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每个人也都有杂念纷呈的时刻。但就像欧·亨利说的:我们最后变成什么样,并不取决于我们选择了哪条道路,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内心:鱼和熊掌,人不可兼而得之——情为我所欲,义亦我所欲,情义面前,孰取孰舍?这是一道选择题。

04、感悟总结

蒋勋说,一部作品能够感动人,是因为它和社会之间存在对话关系。有些作品因为写出了人性的通感,所以即使过了千年,也仍有影响力。

欧·亨利的作品便是这种——于底层草根小人物的酸甜苦辣生活中,展现生活的不易,又于不易的展现中透射社会的变迁带给人的深刻影响。人,归根结底是存活与社会之中的生物,唇齿相依;同时,人,又是存活于情义之中的生物,有所选择,必有所取舍!

托马斯·福斯特说,每读懂一本小说,人生便多活一次。

可见,阅读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愿我们在这幸福里,一步步丰盈,一步步踏实地前行。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二十年后》:一场滚烫情感与沉默理智在现实生活超级时刻的对簿”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理智与情感故事情节 理智与情感评价

理智与情感故事情节 理智与情感评价

爱莲娜,故事,理智与情感,伍德,玛丽安,达什,女主角,两姊妹,晋江文学城,剧情,一家,大姐,性格,理性,金铃子,言情小说,遭遇,分析,衍生小说,截然不同

2015-10-04 #故事会

理智与情感 故事集中表现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

理智与情感 故事集中表现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

小说,故事,感情,理智,奥斯丁,简奥斯丁,人物,人们,作者,思想,情感,埃丽诺,对话,人品,女性,爱人,读者,玛丽安,有人说,人生,代表,姐妹,姐姐,婚姻,感觉,性格,过程,经历,特征,结果

2007-06-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理智与情感第一卷11章读后感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200字

理智与情感第一卷11章读后感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200字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奥斯丁,埃莉诺,安娜,状元,中文,两姐妹,处女作,乡绅,情趣,家庭,英国,资讯,和玛丽

2012-03-18 #长篇故事

情感与理智作文素材

情感与理智作文素材

情感,理智,母亲,人们,儿子,苏东坡,事物,世界,亲情,好人,富人,亲疏,兄弟,凭感觉,压力,天平,帝王,弟弟,感情,故事,理性,老人,问题,情感与理智,有多少,终究是,何明,刘备,刘邦,常在

2020-08-23 #故事大全

从故事主题到影像风格 看李安的《理智与情感》

从故事主题到影像风格 看李安的《理智与情感》

李安,影片,情感,理性,妹妹,角色,姐姐,感性,好莱坞,女性,理智,观众,理智与情感,个人,传统,婚姻,家庭,导演,小说,爱情,电影,男性,凯特·温斯莱特,布兰登,玛丽安娜,艾玛·汤普森,郎雄,上校,作者,姐妹

2017-10-30 #短篇故事

《理智与情感》:爱情里是没有道理可言的

《理智与情感》:爱情里是没有道理可言的

爱情,埃莉诺,芬妮,玛丽安娜,两姐妹,妹妹,母亲,爱德华,约翰,这部电影,性格,故事,英国,埃莉,威洛,偏向,女人,姐姐,情感,想法,理智,父亲,道理,经历,财产,雪人,18世纪,布兰登,爱德,诺兰

2016-04-19 #故事大全

人生不过是居家 出门 又回家 我们一切的情感 理智和意志上的

人生不过是居家 出门 又回家 我们一切的情感 理智和意志上的

不过是,钱钟书,和意,人生,世界,情感,思乡病,归宿,理智,灵魂,身心,回家,一件事,找一个人

2015-12-31 #故事会

这是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理智与情感影评

这是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理智与情感影评

凯特,对方,爱情,那么长,温丝莱,好的,爱情故事,情侣,太烂,不变,外国人,内心,姐姐,感到遗憾,感情,招数,桥段,时候,时代,有情人终成眷属,肥皂剧,老处女,难遇,退而求其次,难以解决,消费,我总是,为他们,为什么是,什么都

2010-05-14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