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汉中洋县感人故事 带着公婆去改嫁!

时间:2015-06-08

杨茹侠在调查主人公何远珍时,一个人边诉说边哭,一个人边哭边记录

提示:本文共有 47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编者按】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无论你有多忙,请用几分钟把他读完。杨茹侠在调查主人公何远珍时,一个人边诉说边哭,一个人边哭边记录。在撰写“带着公公婆婆改嫁”一文时,杨茹侠含着激动和悲伤的泪花,有时忍不住哭的泣不成声。七岁的孙子以为是奶奶他不听话而哭,就到奶奶面前哀求说:“奶奶?你不要哭了!我学好呀!不玩了,我去做作业呀!”本文字里行间倾诉着何远珍孝敬四位公婆、照顾双目失明嫂子无怨无悔的情怀,反映了一位纯朴善良的农村妇女爱老、敬老、助老、尊老的动人情节和人间大爱精神。读后使人热泪盈眶,感慨万千。

在老龄化日益严峻的今天,我们希望能涌现出千千万万个何远珍,为老年人安度晚年撑起一片蓝天。

带着公婆去改嫁

在洋县八里关镇八里关村,有一位中年妇女叫何远珍。她是孝亲敬老的典范,也是自强不息的楷模,还是尊老爱幼的道德模范。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照顾3个家庭中的4位老人、1位双目失明一级残疾的嫂子和2个幼小的侄子,还有自己3个女儿的重担。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让她照顾?她的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青梅竹马结姻缘,家庭和睦苦也甜

何远珍和她的第一任丈夫徐远成,因两家是亲戚,他们从小就喜欢在一起玩。长大后志同道和,何远珍20岁那年和徐远成结婚,成了青梅竹马的夫妻。自从她进了徐家门,孝敬公婆,勤俭持家,和家人和睦相处。除了和丈夫种地外,把家里也收拾得整齐干净,安排的妥妥当当。

公公婆婆高兴的逢人就夸,自己的儿媳妇孝顺又能干!第二年,他们的大女儿出生,取名叫徐莹莹。孩子的出生,给这个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希望。全家人有使不完的劲,也有了新的打算。徐远成决定出外务工挣钱,也要在县城买房,让日子过得更好。何远珍在家种地,照顾父母和女儿。

他们就这样的拼搏了几年,如愿的在城里买了一套90多平米的陕南移民搬迁房,首付交了12万,其余的每月按揭1800元。同年他们的二女儿出生,又是喜事临门!

家里大小6口人吃饭,还有房贷,压力很大。但是,和睦的家庭,爱的温暖,是他们不懈奋斗的动力。何远珍和徐远成计划,再拼一把,还清房贷,把房子装修好,买上新家俱,把二老接到城里一起住,让辛苦了一辈子的二老,也享受一下新生活,安度晚年。让两个女儿好好读书成才。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心里也是甜的。

天有不测风和云,人有旦夕祸与福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徐远成准备出去务工时,他姐姐叫他帮忙拉木头,在帮忙的途中,因路况不好翻车,把徐远成的右肾摔伤,当时因是内伤,外表没有流血。他只觉得腰痛,就在小诊所买了膏药贴上,吃了点止痛药,觉得疼痛减轻 ,就出外务工。

他带病坚持了半年,病情加重,发展到尿毒症晚期。何远珍倾尽家里所有,还向亲戚借了10万元的债务,在多家医院治疗无果,于2015年3月12日去世。

何远珍的天塌了,家里既无钱,又无粮。丈夫的遗体还在床上躺着,拿什么安葬。丈夫给35岁的何远珍留下了80岁的公公,71岁多年患脑梗、心脏病、糖尿病的婆婆和14岁的大女儿,8个月大的二女儿。给丈夫治病借的10万元的债务和每月1800元的房贷。

何远珍的眼泪早就流干了,她欲哭无泪,紧紧地抱着8个月大的二女儿,拉着哭成泪人的大女儿,看着公婆哭天喊地,几次昏死过去。她全身发抖,两眼发直,脑子一片空白。有人把她拉到旁边,提醒她:“现在帮忙的人还没有吃饭,你看怎么办?”

这时何远珍才回过神来,在绝望中,何远珍想起了村干部,她给村支书打电话求助。支书给她说:“你别怕,有政策扶持你,村上帮助你解决钱粮的问题。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趟不过的河,我们马上就到,帮你把事情办好。”在支书的全盘安排和帮助下,丈夫才入土为安。村上给她家发放了救济款。

丈夫留给何远珍这个破碎的家,该怎么办?公婆受不了失子之疼,精神崩溃了。整天躺在床上流泪,不吃饭,病情加重。何远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强忍着泪水,把饭端到床前,好言相劝,拉公婆起来吃饭。

善良的何远珍,为了让可怜的公婆有活下去的勇气,她深思熟虑后,果断决定,要不离不弃的照顾好公公婆婆,即使将来改嫁,也要带上公婆给他们养老送终。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公婆,二老感动的泣不成声,一家人紧紧的抱在一起大哭一场后,公婆答应何远珍:“我们一定好好活着,不再给你添麻烦了!”

何远珍的善良,给了公婆活下去的勇气。

同病相惜勇担当, 带着公婆成新家

丈夫走了大半年后,何远珍才从悲伤中慢慢地走了出来。为了让女儿在城里上学方便,她租了半间房子。把大女儿送到校后,带着二女儿,骑上电动车回家照顾公婆、种地、干家务 ,日子就这样的过着。

她的举动感动着乡邻,人们怀着敬佩的心情,为她担心,为她着急。公婆也劝她早点找个可靠的人改嫁,有个依靠。为她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她提的条件就是,带上公婆一家和所有的债务一起嫁。她的这个条件,吓跑了众多的求婚者,她的日子又平静了下来。

这时,纸坊街道办冉家村的周金明走进了他的生活。他身体结实,诚实善良。他出生在农村的贫苦家庭,上有78岁的老父亲和67岁双腿二级残疾的老母亲。周金明的嫂子孙良芬自幼双目失明,养育了两个孩子,哥哥常年在外务工,所以两家人的生活全依靠周金明照料着。

周金明坦诚的向何远珍说了自己的家庭状况,愿意接受何远珍的提出的条件,有信心与何远珍一起扛起这个破碎的家。周金明的善良和担当,感动了何远珍,她在周金明的身上看到了希望,生活有了阳光。

她通过权衡后,决定带上公婆改嫁。2016年正月十六,何远珍和周金明登记结婚。他们没有拍婚纱照,没有首饰,没有穿婚纱,没有热闹而体面的婚礼。只有双方亲戚聚在一起,吃了一顿饭,就算结婚了。

何远珍开始了她的第二段新的生活。面对现实,何远珍和周金明决定,在城里陕南移民房还没有装修好之前,双方暂时原位不动,等房子装修好了,在搬来一起住。周金明继续出外务工挣钱,除了养家糊口外,还要还账,装修房子,还房贷,供何远珍的大女儿上学。

何远珍在家照顾三家人的生活琐碎事务,她的担子也不轻。她除了接送学生外,还要抽时间,带上不满两岁的二女儿,分头回家照顾两处的公婆,和分门另住双目失明的嫂子和两个侄子。她给他们洗衣,干家务,备好日用品送到家里。

老人的药比饭还重要,她发现差什么药,就买来及时送到老人的手里。还帮现任公公种了五亩土地。四位老人乐的逢人便夸,自己有福气,遇上这么好的儿媳妇,是老天爷送给他们的礼物。丈夫每天都要给何远珍打电话,视频聊天,通过网络传递着自己对妻子的关爱和感激。

周金明确实没有让何远珍失望,他凭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房子装修的很好,买了新家具,搬了新家。公婆故土难离,加之家属楼在五楼,上下不方便,坚决不进城。她们只有答应公婆的要求,自己和孩子们先搬。何远珍在自己的新房子里,生下了他们的宝贝女儿,排行老三。何远珍迎来了她来之不易的第三个双喜临门。

孝敬公婆不言苦,无怨无悔献大爱

2017年,何远珍的现任婆婆,因脑梗一年住了两次院20天。2018年,因心脏病和糖尿病复发,住院2次20天。2019年,因脑梗复发住院4次40天,这其中还作了一次阑尾炎手术。

2019年,现任公公因脑梗住院1次10天。在这当中的2018年,何远珍的前任婆婆因脑梗复发,住院转科治疗20天。2019年,老病连续复发,先后住院治疗3次30多天。

在这3年当中,四位老人交替着住院13次120天。在这几年的日日夜夜里,何远珍带着孩子照顾着住院的病人,操心着上学的大女儿,牵挂着留在家里的老人。她就像一台永不停息的机器,昼夜运转着 ,走路都能打瞌睡,她真想一下子睡上几天几夜都别醒来。

可是,她一天都不能躺下,她得咬紧牙关扛住,让这四位老人心安。她有泪不敢当着老人的面流,怕他们担心。想哭不敢哭,她怕吓着孩子们。她想在丈夫的肩头靠一靠,在他的怀里哭一场,把自己的苦与累,艰难和无奈诉说一通。

可是,丈夫比自己还要累,为了大小9口人的生存和还债,已经竭尽全力了。在建筑工地干瓦工,既累又危险。她不想给丈夫增加思想负担。每次打电话,她都说自己扛的住,让他安心在外干活。这三年多来,她的体重都下降了10多斤。她用自己的善良和爱,顾全着一家老小。公婆生病 ,她不放弃治疗,嫂子有需要,她及时帮忙。再苦再难,她和丈夫对父母和亲人彰显人间大爱,无怨无悔。

2019年的10月,何远珍的前任公公,因脑梗复发,生活不能自理。何远珍和丈夫决定,把前夫的父母接到城里一起住,方便照顾。丈夫在外务工,她一个人租了个三轮车,把公婆接到城里照顾,由于老人行动不便,何远珍亲自给公婆洗澡,洗头,换衣服,理发。

公公觉得让儿媳妇给自己做这些事情,太委屈她了,就难过的抱头痛哭。何远珍耐心的开导他,你就把我当你的儿子,我把你当我的亲生父亲,你现在动不了,我给你做这些是应该的,谁都有老的这一天。

公公在去世的前一个月里,每天晚上要大小便10多次,开始何远珍和她的大女儿扶着去马桶,后来老人站不起来了,何远珍就抱着公公去马桶,再后来公公每天昼夜要上30多次大小便。何远珍扛不住了,就把丈夫叫回来一起照顾。

他们日夜守护在床前,喂饭,喂水,喂药,给老人翻身,清洗身体。老人在床上躺久了,想让他们把他抬起来,觉得舒服点。何远珍就和丈夫把老人,一会儿抬起来换个姿势。每天不知道要抬多少次。我和周金明从无怨言,耐心照顾。何远珍激动的说:“周金明也是个大孝子,有了他的帮助,让我对战胜生活的苦难有了更大的信心!”

今年正月十六,前任公公去世。由于疫情的影响,他们除了没有办酒席外,按照当地习俗,给老人安排的衣帽整齐,安葬送终。

扶贫政策来助力,鼓足勇气争脱贫

何远珍的前夫家和现任丈夫家及其嫂子家,都是建档贫困户。这些年来,他们不论遇到什么难事,村干部和驻村干部,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尽力帮扶。去年中秋节,村支书华振林和副支书魏忠斌,来她家慰问,每人给她将要上大学的大女儿各资助100元,鼓励她好好读书。

特别是今年疫情后,镇党委杨旻棕书记,副镇长闫曦和村帮扶干部华振林支书,三人一同到她家走访慰问,了解情况后,鼓励何远珍要继续努力克服困难,打起精神来,好好生活。

鼓励她上大学的大女儿,要努力学好本领,回报社会和家人。还到病床前,看望了卧床不起的前任婆婆,杨书记的眼圈都红了。他说:“何远珍孝敬公婆、尊老爱幼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和宣传。”

在杨书记走访后,不到20天的时间里,何远珍家的低保人数由原来的三个人,增加到四个人,低保档次由原来的c档,全家每月600多元,调整到A档,全家每月1656元。为何远珍大大的减轻了生活压力。

何远珍为了这个大家庭,超负荷的辛苦忙碌着。但是,她的心里是踏实,温暖,充满希望的。她说:“大女儿在有两年就大学毕业,二女儿4岁,已经上了幼儿园,三女儿也快3岁,马上就要入园了。欠账逐年减少了,争取今年脱贫!”她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有人问她,你当时作这样的选择,承担这么多,你后悔吗?她坚定地回答:“我不后悔!因为我在两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把我们兄妹三人拉扯大。我从小就和我母亲一起照顾我爷爷奶奶,直到养老送终。”

她还说:“我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育我,做人要善良,懂得感恩。孝敬父母是儿女的本分,有爱心,帮助别人,是为自己修路集福,自强不息,永不放弃,是铁打的靠山。我没有多少文化和能耐,我只有照顾好公婆,像我妈教育我一样,教育好我的孩子们,努力过好自己的日子。我们没有能力回报共产党的恩情,就让我的孩子们多读书,将来替我们回报社会吧!”

这就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的担当和情怀。她的精神和所作所为,让人感动,感慨,敬佩。我们都要向她学习,用善良和爱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照顾好自己的父母,用自强和担当,扛起自己的责任,让爱充满人间,让良好的家风和纯朴的民风发扬光大。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汉中洋县感人故事 带着公婆去改嫁!”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汉中洋县故事:石槽的瓜为啥是生蛋 洋县版搬石头砸自己脚何意?

汉中洋县故事:石槽的瓜为啥是生蛋 洋县版搬石头砸自己脚何意?

西瓜,洋县,汉中,石槽,老王,重量,故事,石槽乡,结果,草堆,中洋,人们,土壤,石头,瓜贩子,瓜农,瓜瓤,粉色,陕西汉,龙须草,切西瓜,某年某月某日,种西瓜,这个故事,这个地方,这句话,非常不错,乐子,区的,子放

2018-12-29 #短篇故事

汉中副市长邱仕伟到洋县慰问老英雄张富清老家亲人

汉中副市长邱仕伟到洋县慰问老英雄张富清老家亲人

老英雄,张富,邱仕伟,市委,市政府,洋县,张树,汉中市,精神,宣传,问候,两家人,是故乡,孙新,孙新民,张校,虞文,马畅镇,副局长,副县长,事务局,积家,代表,亲人,事项,侄子,初心,典范,军分区,双庙村

2009-05-13 #短篇故事

数字故事范例小蝌蚪找妈妈汉中市洋县幼儿园:赵锐

数字故事范例小蝌蚪找妈妈汉中市洋县幼儿园:赵锐

幼儿园,汉中,手工,芦苇荡,创意,亲子,夜景,城市,广场,新地标,李浩,熊孩,能学,赵锐,乡村幼儿园,汉水源,数字,故事,二号桥,区别,回复,商圈,品种,学会,大桥,天汉,小朋友,宁强,摩天轮,托盘

2020-06-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汉中在哪儿?汉中有哪些名人故事?

汉中在哪儿?汉中有哪些名人故事?

蔡伦,武侯祠,汉中,张良,纸张,马超,诸葛先生,洋县,皇帝,刘邦,张良庙,亭子,天下,门楼,蔡侯祠,诸葛亮,张先生,三国演义,儒家,佛龛,名人,古人,名臣,名气,后人,国道,四大发明,地位,墓地,塑像

2020-06-24 #长篇故事

汉中在哪儿?汉中有哪些名人故事?

汉中在哪儿?汉中有哪些名人故事?

蔡伦,武侯祠,汉中,张良,纸张,马超,诸葛先生,洋县,皇帝,刘邦,张良庙,亭子,天下,门楼,蔡侯祠,诸葛亮,张先生,三国演义,儒家,佛龛,名人,古人,名臣,名气,后人,国道,四大发明,地位,墓地,塑像

2020-06-24 #故事会

法照——汉中高僧第一人

法照——汉中高僧第一人

净土,净土宗,洋县,五台山,汉中,日本,佛学,兄弟,阿弥陀佛,文殊菩萨,一生,佛教,佛祖,口称,后世,文殊,禅师,竹林寺,凡夫,唐代宗,宗晓,诸佛,理论贡献,历史,一带,公元,南岳,北山,天台宗,大师

2020-06-24 #故事会

谈谈汉中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谈谈汉中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汉中,汉水,文化,研究,伏羲,青铜器,炎帝,洋县,在汉,影响,蜀道,南郑,地区,宝山,年间,技术,梁山,文同,人们,三皇,传说,先生,活动,一带,先民,历史,女娲,类型,方孝孺,褒姒

2020-06-24 #故事阅读

汉中市文化资源简介

汉中市文化资源简介

汉中,文化,栈道,洋县,城固,两汉,三国文化,历史,代表作,发祥地,宁强,褒斜道,西乡,项目,李固,地域民俗,勉县,大院,抗日战争,文脉,特色,红色,社火,羌族,镇巴,历史文化,汉文化,汉调桄桄,镇巴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01-28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