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通过与汉人的接触 少数民族吸取了新的文化 自身文化得到新发展

时间:2015-06-20

在原西康地区今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就有不少手工业者和民间艺人,能说全本水浒传、三国演义和七侠五义等作品,在安多地区今甘肃、青海一带藏区也有专门讲

提示:本文共有 21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通过与汉人的接触,少数民族吸取了新的文化,自身文化得到新发展

民国时期,不仅少数民族中的知识分子阶层,一般少数民族人民对汉文化的了解也较以前增多了。在原西康地区(今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就有不少手工业者和民间艺人,能说全本《水浒传》、《三国演义》和《七侠五义》等作品,在安多地区(今甘肃、青海一带藏区)也有专门讲唱“甲惹卜”的民间艺人,“甲惹卜”即“汉族历史”或“汉族故事”之意。通过与汉人和汉族文化的接触,少数民族从中吸收了一些新的文化内容,促使自身的文化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如此期壮族戏曲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就都受到汉族戏曲的影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南路壮剧民初时演变为马隘土戏,方言白多用壮语,韵白则多用汉语,服饰和乐器等虽作了一些民族特色的改革(如文生不戴公子巾,而以布巾包头,乐器增加了民族乐器马骨胡、葫芦胡等),但仍保留了明显的汉族戏曲因素。北路壮剧在蒙古年间大受粤剧影响,该剧原无武打,后来也从粤剧中借用。富宁壮剧受粤剧的影响还要大些,无论是音乐、表演或剧目方面,还是服装、道具和化妆方面,都仿效了粤剧。其舞台语言尤显汉壮结合的特色。壮语、粤语和当地汉语在剧中治为一炉。

哎伊呀和乖的奴的唱词基本上全用壮语,道白和上场引子则基本上用汉语,小丑插科打诨时,又用壮语,这种舞台语言便于当地壮汉人民都能听懂壮剧,也因此增强了壮剧的民族地方色彩,有利于加强艺术感染力。水族双歌的产生,也是此期汉水文化交流的典型结晶。由汉族商人、军人和戏曲团体带入水族地区的汉族民歌和故事传说,经过水族民间艺人移植、加工改造后开始在水族人中流传,产生了许多带汉族色彩的水族双歌。在这方面,著名的水族歌手潘静流成绩显著,他不仅能唱而且能编,在短暂一生中,自编和抄录下来的双歌有一百多则。

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节孝妇和尼姑》、《伯牙遇知音》等。《伯牙遇知音》根据《今古奇观》中的《伯牙碎琴》故事改编而成,用于水族结婚席上演唱来感谢送亲姑娘,较为典型地体现了这种文化移植的特点。在水族,受汉文化直接影响还产生了一种四句七字民歌(如《忆古人》等)。它与水族传统的三、四分节结构不同,是四、三分节的。一般四句一首,其中长的可达数十句。用汉语演唱,曲调也采用当地汉族民歌曲调,演唱者多为一些没有文化的水族姑娘。另外,包括水族在内的各少数民族中,此期还出现了许多受汉族传统影响的民间故事,如水族故事《青蛙人》就是一个典型。

故事人物性格鲜明,富于人生哲理,深受水族人民喜爱。凡此种种,都对水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尤其是民间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这一时期,各少数民族之间也有直接的文化交流,特别是那些邻近和杂居的民族之间。例如有些传统故事和民歌就曾互相发生影响,像水族中流传的《盖脸虫》,布依族中也有类似的故事,名叫《美娘与厄绍》。藏族文学作品《米拉日巴传》、《尸语故事》、《格萨尔王传》等,在被译成汉文的同时,也被译成了蒙文,在蒙古族广泛流传。

民国时期,少数民族对文化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首先,他们以火热的激情,参与酿造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民国文化的宝贵神髓,是此期一切新文化得以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除了他们对本民族自身文化发展的推动,对国内各民族之间特别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方面所作的贡献外,在民国文化发展的众多领域里,也都凝聚着少数民族人民辛勤创造的汗水和卓而不凡的成绩。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方面,少数民族中也出现了不少杰出人物,其中蒙古族人萨空了是突出代表。

他先后担任过《世界画报》主编、《立报》总编辑、《光明日报》总经理和秘书长。总编《立报》期间,实行小型报纸精编主义,销数达20万份,为全国之冠。他还是民国著名的新闻学家,曾在民国学院新闻系等校讲授新闻学,所著《科学的新闻学概论》,对新闻和报纸发展的规律作了独到的总结和分析是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研究新闻学理论的代表作。文学方面,仅满族作家老舍一人已足以让少数民族感到自豪。《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早已成为民国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杰作,并为我国的文学赢得了世界性荣誉。

艺术更是民国时期少数民族最有贡献的文化领域之一。以京剧论,不少民族都有自己杰出的京剧艺术家。一代京剧大师程砚秋就是满族人。他在艺术上勇于创新,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的唱腔,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他所编写的剧本如《鸳鸯冢》、《青霜剑》、《荒山泪》等,大多表现旧社会妇女的悲惨遭遇。中年后,他兼致力于戏曲理论研究,对舞台艺术和剧种源流等的探讨,也颇有收获。日本侵占华北时,他深居简出,拒绝出演,表现出令人敬佩的民族骨气和可贵人格。蒙古族人言菊朋,回族人侯喜瑞,也都是一代京剧名家。

氏师承谭鑫培而有所发展,他注意音律和四声调值,形成一种婉转跌宕的唱腔,世称“言派”。所擅演的剧目有《让徐州》、《卧龙吊孝》等。侯氏则擅演《青风寨》、盜御马》等剧,饰《战宛城》中的曹操,工架精美,别具一格。在绘画和武术等方面,少数民族中也不乏技艺高超、影响全国的高手。土家族画家张一尊以擅画马著称,山水花鸟造诣亦精。另一土家族人黄永玉,则以牌画享誉画坛。在民国武术界,回族人王子平极具影响,他幼习武艺,精于摔跤和各式长拳,先后在北京、济南、上海等地从事武术活动。曾任中央国术馆少林门门长。其后来所作《拳术二十法》为中国武术名著。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通过与汉人的接触 少数民族吸取了新的文化 自身文化得到新发展”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聊一聊古代汉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态度!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聊一聊古代汉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态度!

少数民族,汉人,统治者,老百姓,民族,各民族,习惯,政权,胡服,人们,文化,胡人,乳酪,历史,态度,朝廷,汉族,男子,穿着,食物,生活方式,命令,战争,北魏孝文帝,世家,儒家,制品,华夏,国家,大唐

2015-10-26 #故事阅读

纪录甘肃省陇南市红色文化 民俗文化 自然生态文化和城市新发展

纪录甘肃省陇南市红色文化 民俗文化 自然生态文化和城市新发展

两当,云屏,历史,文化,油橄榄,醉美,两当县,生产线,历史变迁,青山绿水,大美,陇南市,中药,事事如意,传统,保护区,商业,原生态,号子,新貌,季节,大山深处,太极,大餐,娃娃鱼,山门,红色,景区,映山红,民俗文化

2014-11-24 #故事大全

「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重庆行」重庆武隆:“旅游+茶文化”农旅融合新发展“千里庆 庆千

「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重庆行」重庆武隆:“旅游+茶文化”农旅融合新发展“千里庆 庆千

白马山,茶文化,旅游,武隆,旅游度假区,仙女,景区,红茶,国家,风光,片区,重庆,乌江,产品,茶叶,重庆市,发展,建设,武隆区,茶产业,重庆武隆,茶寮,云南,仙女山,含量,品牌,天下,崖顶,形象,标准

2010-11-20 #经典故事

毛野人传说的文化含义

毛野人传说的文化含义

毛野,传说,人类,野人,妻子,陕北,陕北人,李继迁,妇女,孩子,妈妈,故事,传说中,党项,姑娘,汉人,灵长类,斗争,文化,形象,同胞,大便,女人,少数民族,影子,智慧,民族,美国,风俗,宋夏

2020-06-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交融渗透 从哪些民族文学可以看出互相融合?

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交融渗透 从哪些民族文学可以看出互相融合?

纳兰,现象,张陵,凝聚力,水亭,通志堂集,民族,历史,剧照,成员,文学,冯直,左雄,梁不疑,邓九公,韩厥,鲜卑族,友信,传统,儒家文化,华夏民族,向心力,君子,康熙,尚书,汉人,游牧民族,清太祖,满洲,草原

2018-11-08 #故事会在线阅读

他是北魏帝王 更是少数民族皇帝主张学习汉族文化第一人

他是北魏帝王 更是少数民族皇帝主张学习汉族文化第一人

冯润,大臣,皇后,臣子,太子,汉文化,时候,汉人,父亲,鲜卑,任皇后,冯家,洛阳,冯太后,魏朝,说起来,鲜卑族,外族,医者,姓名,妻子,文化,汉族,汉服,汉语,贵族,陛下,任皇帝,汉族文化,任冯

2009-07-29 #经典故事

风土人情 民俗文化 追寻古老民族的神秘故事

风土人情 民俗文化 追寻古老民族的神秘故事

民族,中国,回族,汉族,哈萨克文,哈萨克族,少数民族,文化,清真寺,汉人,维吾尔族,又称,刁羊,周秦,许倬云,上建,中人,民俗文化,人民,专家,中原,中东,历史,共同体,南疆,华夏,华人,原位,哈萨克斯坦,史学

2018-08-30 #故事会

中国史:魏晋南北朝时期 国内各民族大融合 中西文化交流频繁

中国史:魏晋南北朝时期 国内各民族大融合 中西文化交流频繁

少数民族,汉族,政权,鲜卑语,人们,历史,陕西,胡人,十六国,甘肃,民族,汉语,人民,匈奴,国家,时期,汉人,刘曜,分布在,民族文化,人口,人物,北魏,四川,政治,文化,民族融合,状态,语言,鲜卑

2010-06-14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