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考考点分析。直击中考 把握考点少失分

时间:2015-06-27

如小石潭记积累拓展 四,即考查了词类活用现象

提示:本文共有 117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01

考点一 结合语境辨析词类活用现象

考点分析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中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语言想象。如《小石潭记》“积累拓展 ”四,即考查了词类活用现象。“西行”“斗折蛇行”“犬牙差互”“凄神寒骨”中的加点词语均存在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它常常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是某种用法的词临时用作另一种用法。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结合语境辨析词类活用现象”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常以解释词语和翻译含有此类现象的语句的形式进行考查。

方法技巧辨析词类活用现象,首先要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确定文言词语在句中的词性,再通过分析比较该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

1、名词作状语。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本义为名词“狗”,这里作状语,意思为“像狗似的”。

2、动词用作名词。如“猛浪若奔”中的“奔”,本为动词,这里用作名词,意思是“飞奔的马”。

3、形容词用作动词。如“互相轩邈”中的“轩”,本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为“争着往高处伸展”。

4、名词用作动词。如“任意东西”中的“东西”,本为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为“向东或向西(漂流)”。

5、使动用法。如“望峰息心”中的“息”,本义为动词“平息”,在这里是使动用法,意思为“使……平息”。

02

考点二 古诗词鉴赏比较阅读

考点解说“古诗词鉴赏比较阅读”是近几年中考中出现的新题型,它增加了题目难度,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词的赏析。这类题的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题材的诗词,但它们或思想感情不同,或表达技巧不同,或语言风格不同。如《<诗经>二首》中的两首诗,其风格和表现手法相近又不相同。从命题角度看,多从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从题型设置上看,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是综合比较。题目分为“同中求异”“辨别异同”两种类型,较多考查“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方法技巧1、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先读标题,因为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然后读注解;最后读诗(词)句,把从标题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诗(词)句去加以印证。读诗(词)句时先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再把它当作古诗(词)来读,抓住诗(词)中的意象及诗(词)营造的整体意境对诗(词)作诗意的解读。

2、辨别异同,知同辨异。

古诗词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词)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词)中不同甚至相对、相反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都要从诗(词)中找到具体依据。还可以从题干对另一首诗(词)的解说中寻找线索,发掘两首诗(词)的不同之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考考点分析。直击中考 把握考点少失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刚刚 今年深圳中考作文新鲜出炉!多图直击开考首日

刚刚 今年深圳中考作文新鲜出炉!多图直击开考首日

中考,考生,考点,学校,深圳,深圳市,普高,全市,值守,公安,学位,文理,考场,警力,记者,高中,外国语学校,实验学校,招生计划,全体,学生,总体,需求,集团,龙城,统一,交警,录取条件,老师们,在考

2018-04-17 #短篇故事

直击深圳中考第一天:考生感叹作文不难很接地气

直击深圳中考第一天:考生感叹作文不难很接地气

考生,考点,学校,中考,记者,见证,深圳,疫情,深圳高级中学,羊城晚报,作文题目,家长,肺炎,衣服,集团,石厦,翠园,告诉记者,宝安中学,红岭中学,南山区,初中部,天气,故事,旗袍,校门口,海德,爸爸,白衣天使,罗湖区

2013-08-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精编中考语文记叙文考点9 补写

精编中考语文记叙文考点9 补写

中考,内容,方法,设问,情节,语言,结尾,链接,主旨,上下文,故事情节,考点,文章,发展,指导,人物的性格,依据,人物,参考答案,思路,情感,故乡,文本,父亲,横线,河南,特点,要点,金丝,分析

2020-08-10 #经典故事

2016中考语文考点总结:童话分类语文综合知识

2016中考语文考点总结:童话分类语文综合知识

童话故事,版本,儿童,故事,巫婆,成人,格林兄弟,童话,儿童阅读,更适合,长发姑娘,伊夫,奥诺,托尔金,杜松树,狄更斯,迪士尼,中出,上王,传统,民间故事,戏剧性,口耳相传,历史,作家群,作品,十世纪,听众,因应,坏人

2009-02-09 #短篇故事

中考语文考点之:环境描写的作用

中考语文考点之: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作用,心情,氛围,句子,文章,分析,下文,方面,故事情节,知识点,题型,发展,答题,林冲,好的,人物,主旨,技巧,地点,天气,开头,季节,得分,故事,时间,朔风,环境,结尾,铺垫

2008-02-09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考点:上古的神话传说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考点:上古的神话传说

中考,语文,广东湛江,模拟试题,单项,网站,资讯,考试,出国留学网,精心准备,希望能够,想知道,更多相关,请关注

2020-08-24 #故事大全

中考语文考点聚焦——理解诗歌中重点词语的作用

中考语文考点聚焦——理解诗歌中重点词语的作用

词语,作用,重点,诗歌,诗人,万物,春光,美景,中考,内容,加点,古诗,妙处,拟人,景物,景色,物态,情感表达,表达了,化静,张旭,山中景,诗中,静景,表现了,考点,地位,伤痕,乳房,伤痕累累

2013-08-20 #故事会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考点梳理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考点梳理

儒林外史,周进,作者,典型,科举制度,王冕,范进,杜少卿,功名富贵,八股,科举,编修,王惠,文人,吴敬梓,儒林,孔子,文木,功名,文章,读书人,汤奉,马静,中举,作品,制度,先生,奇人,官吏,形象

2011-02-06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