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出师表》:诸葛亮六出祁山 道不尽的苦衷 孤注一掷的赌注

时间:2015-06-27

读出师表我一再深思:为什么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没有完成托付之效?今日再读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

提示:本文共有 23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读《出师表》我一再深思:为什么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没有完成托付之效?

今日再读《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从头至尾字字都力似有千钧,一个忠贞老臣语重心长、谆谆劝导的形象再次呈现在脑海。我读罢依然不禁潸然泪下。一千多年来诸葛亮都倍爱尊敬,是集智慧、忠诚、勤勉、谨慎、廉洁于一身的楷模。都说好人有好报,都说天道酬勤,诸葛亮为了蜀汉政权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但为什么却没有完成先帝托付之效,没有完成兴复汉室的夙愿?带着这个问题我一边查阅资料,一边仔细思考,大致得出如下结论:

一.偏安一隅,势单力薄。

公元208年,兵微将寡的刘备联合势力相对强大的东吴孙权在赤壁大败曹操,夺得荆州四郡,后又从孙权手中借得荆州的江陵郡,才有了一块稳定的根据地。

公元211年至214年,刘备后以坑蒙拐骗的方式从刘璋手里骗得益州,才算开始壮大。

公元217年至公元219年,刘备不惜血本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捍卫了成都门户,蜀汉政权才得以巩固。同时却不得不割让长沙、桂阳两郡给东吴。

219年关羽北伐魏国襄凡,遭东吴偷袭,又丢失荆州最后三郡。

公元221年七月至公元222年八月,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发动大规模的夷陵之战,结果吴军得胜,蜀汉元气大伤,刘备暴死白帝城。

在如诸葛亮所言“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而在如此境况下,诸葛亮却于公元228年至公元234年期间六年发起了六次北伐,是不是有些不妥?

二.人才匮乏,独木难支。

蜀汉政权的文臣武将在三国当中一直都处于供血不足的状态。

魏:

文臣有郭嘉、荀彧、荀攸、程昱、刘晔、满宠、吕虔、杨修、贾诩、司马懿、陈群、桓范、钟会等。

武将有夏侯敦、夏侯渊、典韦、许褚、张辽、徐晃、李典、乐进、于禁、庞德、张郃、曹仁、曹洪、曹纯、曹休、曹彰、夏侯霸、邓艾、曹真、文鸯、郝昭、王双等。

蜀:

文臣有诸葛亮、庞统、徐庶(后归曹,但未为曹出一谋)、法正、李严、姜维、马良、马谡、邓芝、蒋琬、费袆、董允、秦宓等。

武将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严颜、关平、周仓、关兴、张苞、马岱、廖化等。(早期还行,后期就没有大将了)

吴:

文臣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张昭、陆抗、诸葛瑾、张纮、虞翻、朱治、吕范、顾雍、阚泽等。

武将有太史慈、甘宁、黄盖、程普、韩当、周泰、丁奉、徐盛、朱桓、全琮、陈泰、陈武、凌操、凌统、蒋钦、潘璋。

魏国无论文臣武将不但人数众多,大部分挑出来都能独挡一面,尤其是武将。吴国文臣叫得响的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张昭,武将能个顶个的有太史慈、甘宁、黄盖、程普、韩当、周泰、丁奉、徐盛。

而蜀国文臣,前期杰出的只有诸葛亮、庞统、李严、法正,而庞统却早死,后期只有姜维、马良、蒋宛。武将前期有名的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等,后期就没什么人了。因此就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五虎上将只剩赵云了,不久赵云病死。北伐中,诸葛亮手下真正能堪重用的只有姜维、魏延二人。

如此不堪的局面不知诸葛亮凭什么取胜?

三.连年征战,补给艰难。

诸葛亮六次北伐有五次是主动出击,一次是抵抗魏国进攻汉中,是被动的。五次北伐中三次都明显地表现出因粮草不足不得不撤退。

一次是一个押粮官延误期限被诸葛亮惩治,回去散播谣言说诸葛亮要拥兵谋反,后主吓得连忙紧急诏回诸葛亮。诸葛亮同时也考虑到粮草不足,只得撤兵。

第二次是诸葛亮自己估计到粮草不足,不得不搬师回蜀。

第三次是蜀中三号人物李严亲自主持筹集粮草工作,结果举全国之力也实在凑不足粮草,只得冒着革职杀头的风险谎称东吴进犯,迫使诸葛亮紧急退兵。

兵法云:“兵甲未动,粮草先行。”足见粮草对战争有多么重要。然而诸葛亮的北伐为什么屡屡不能准备充分?很重要原因一是蜀国偏居一隅,国力微弱;二是蜀汉人民休养不足,连年征战,劳命伤财。六年六次大规模的远征,再强大的国家都消耗不起。不知道聪明的诸葛亮为什么要勉为其难?

四.劳师袭远,兵疲马乏。

诸葛亮挥师北伐,无论是兵出子午谷,还是斜谷道,还是祁山,都是路途漫长而艰险。人疲马乏的蜀军还没穿越秦岭,以逸待劳的魏军早已在险塞处等候多时了。便纵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遇到司马懿一次又一次地坚守不出,甚至送女人的衣服羞辱他,他都不为所动,战况就很难取得尽展了。两军对垒只能打着漫长的消耗战,远道而来的蜀军本身粮草供给就是大问题哪里消耗得起呢?何况魏国又是地大物博,兵精将广,能臣遍地。真可谓是撼山易,撼魏军难呀。无怪乎诸葛亮最终抑郁而终了。此种情况难得诸葛亮想不到吗?

以上四点任何一个权谋者一眼便知,诸葛亮岂能不知?而明知不可为而为者,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之,看上去近乎执拗得愚蠢至极,其实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和孤注一掷的赌注。

公元226年曹魏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曹丕死,曹魏政权内部陷入权力更替的动荡时期,统治者无暇他顾。这让诸葛亮看到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最后一线希望。一旦曹魏政权稳定下来必定要主动出击蜀吴(后来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蜀国注定将连年噩梦,永无翻身的时日。另外蜀国自身狭小的空间注定不能有长足发展,这一点诸葛亮比谁都更清楚。

因此诸葛亮必须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作孤注一掷的赌注,尽管方方面的条件都不成熟,成败都在此一举了。

无奈,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魏国政权虽然内部动荡不安,然而外在统治却井然有序,将帅齐心,兵强马壮。诸葛亮六次北伐都是无果而终,最终落下一件“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憾事。蜀汉政权也从此一蹶不振,只有洗净了脖子等着司马氏政权来宰去。苟延残喘29年后,公元263年蜀汉政权落下帷幕。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出师表》:诸葛亮六出祁山 道不尽的苦衷 孤注一掷的赌注”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诸葛亮为什么要六出祁山?

诸葛亮为什么要六出祁山?

诸葛亮,西蜀,东吴,刘备,蜀国,白帝城,政权,托孤,武将,中提,关羽,刘关张,孙权,诸葛,六出祁山,刘备死,出师表,功绩,南蛮,因素,国富民丰,外交,愿望,方面,武艺,百姓,经济,能力,道义上,统一

2011-12-02 #故事大全

六出祁山真相:诸葛亮何等聪明为什么会失败

六出祁山真相:诸葛亮何等聪明为什么会失败

诸葛亮,祁山,刘备,马谡,失误,司马懿,局面,六出祁山,战役,李严,军事,上风,情况,粮草,计谋,诸葛丞相,东吴,开端,成果,气力,环境,热忱,现实,经济,蜀国,要地,身分,诸葛亮北伐,司马,后出师表

2009-03-12 #故事阅读

诸葛亮神机妙算 为什么六出祁山全都失败 没有一次成功?

诸葛亮神机妙算 为什么六出祁山全都失败 没有一次成功?

诸葛亮,司马懿,北伐,刘备,一生,天意,祁山,刘禅,司马,形势,蜀中,粮草,老贼,战场上,后出师表,姜维,曹操,柏灵,诸葛,马谡,在北,得天,中原,一连串,代称,九州,出师表,汉室,宏图大志,千古

2011-06-30 #故事大全

诸葛亮一共五次北伐 四次出祁山 为何后世说六出祁山?

诸葛亮一共五次北伐 四次出祁山 为何后世说六出祁山?

诸葛亮,司马懿,公元,北伐,祁山,张郃,陈仓,万大,赵云,郭淮,魏将,魏延入,主力,丞相,汉中,班师,西羌,魏军,长安,进攻,曹真,后出师表,孙权,年年,李严,次才,王双,邓芝,郝昭,马谡

2008-03-15 #故事会

诸葛亮真的是“六出祁山”?罗贯中为何要着重描写这段历史?

诸葛亮真的是“六出祁山”?罗贯中为何要着重描写这段历史?

诸葛亮,罗贯中,祁山,北伐,诸葛,诸葛亮北伐,三国演义,先生,历史,汉中,刘备,司马懿,王业,小说,悲剧,精神,司马微,岳飞,文天祥,中原,出师表,后主,着重描写,建兴,斜谷,父子,六出祁山,出师未捷身先死,抗金名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2016-01-30 #故事阅读

三国中 刘备一句话便奠定了诸葛亮鞠躬尽瘁六出祁山 真高明也

三国中 刘备一句话便奠定了诸葛亮鞠躬尽瘁六出祁山 真高明也

诸葛亮,刘备,先生,托孤,孔明,出师表,蜀汉,岳飞,白帝城托孤,三顾,遗诏,五丈原,六出祁山,刘先主,万大,刘备为,姜维,孙曹,托大,曹丕,汉之兵,若嗣子,陆逊,下南,快一点,桥段,兄弟,不才,丞相,世人

2016-12-28 #小故事

诸葛亮六出祁山 姜维九伐中原 耗费巨大未能成功 是功是过?

诸葛亮六出祁山 姜维九伐中原 耗费巨大未能成功 是功是过?

诸葛亮,敌人,西蜀,北伐,汉中,姜维,赵云,东吴,先主,四方,蜀国,荆州,主动出击,这些人,关羽,于夷陵,后出师表,孙权,夏侯渊,曹操,诸葛,西取益,魏强,阳群,兴汉,发展空间,向北,答案,中原,一隅

2012-01-19 #故事阅读

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北伐

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北伐

诸葛亮,三国演义,司马懿,司马,空城计,京剧,西城,城楼,情节,前半部,祁山,先生,兵权,唱词,头像,小说,时候,故事,段子,相声,部分,魅力,六出祁山,听一听,最喜欢,说起来,一无所知,侯宝林,后出师表,孟获

2018-08-31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