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工艺精湛的乾隆佛塔 木器中的磨工极致到位 几乎看不到雕琢痕迹

时间:2015-07-05

木塔的修复过程就好比一层层地揭开历史的迷雾,每当走进它更深一层,便会让人有更多一层的感想

提示:本文共有 222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欢迎关注紫禁城!每天与您分享优质文章~

2018年,随着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的推进,正式开始了对该佛塔的修复工作。

木塔的修复过程就好比一层层地揭开历史的迷雾,每当走进它更深一层,便会让人有更多一层的感想。

补配—以缠枝卷草纹透雕角花为例

佛塔表层装饰构件脱落遗失严重,因此在修复过程中重点要解决的是还原已脱落构件,同时进行遗失构件的补配。由于掉落的相似构件较多,需要逐一回位比对,确定位置后标注贴号,用不干胶暂时粘在确定的位置上,等待后续的修复。该塔形制为左右对称,因此可以根据对称位置的拓样进行补配。

养心殿佛塔基角牙上卷草纹雕花

补配的第一步并非是上手操作,而是感知。清代不同时期的工艺是有各自特性的,即便是同一个时期的工艺也会因为木器的功能、用途和级别的不同而导致制作工艺上的区分,有时甚至是同一件文物不同位置的工艺也是不同的。

养心殿佛塔修复前原状

此塔为乾隆十二年所造,当时手工业发达,工艺精湛,特别是木器中的磨工极致到位,几乎看不到雕琢的痕迹。打磨工艺将木材的油润细致的特性充分展现出来,再配合以细腻的烫蜡工艺,使完成后的整塔木材隐隐透出沉着而又神秘的气息。

乾隆时期,凡是宫中造办处的相关事宜,乾隆皇帝皆会过目,因此当时宫中造物整体「品控」把握得很好。例如该塔塔基角牙上卷草纹雕花整体行云流水,刚劲有力,卷叶纹在空间中翻转的层次丰富而有变化,匠人用刀干脆利落,打磨精细到位,走边硬挺而不僵。

《紫禁城》养心殿大修的故事

紫禁书屋智能小程序

此外,乾隆皇帝极爱将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设想融入器物之中—该卷草纹雕花的样式受到巴洛克时期雕刻的影响,这可能就源于乾隆皇帝创立的新文化气象(乾隆时期诸如钟表等器物都受到了西方巴洛克风格的影响,有很强的装饰性风味)。

养心殿佛塔基角牙上卷草纹雕花

在了解所要补配雕件的风格工艺后,便要开始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紫檀木料,择材标准是细致精密、棕眼小者为好。取到好的木材后,就需要正式进行补配工作了。

首先,根据缺失部分的外轮廓和厚度取相应的尺寸,用宣纸在与之对应角牙上拓样,精描,并贴到木料上。

拓样精描

接着,根据拓样的外轮廓和内轮廓,用锼弓子(钢锯,这里应该是「线锯」)取内外形,锼弓子需要垂直而均匀的发力,轮廓线正、反两面要流畅而一致,不合标准的地方用细木锉打磨矫正。

取形用的锼弓子

之后就是雕花了,先用直刀走线,切深撇浅,「开大荒」(最开始雕刻)时要掌握空间上的深浅关系,去料时干脆利落,根据卷叶纹起承转合的走势改变用刀的方向和力度,在顺应木头特性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雕刻技巧,才能达到理想的雕刻效果。

木锉修形

开荒完成后,根据起伏的形态选择半圆、斜口或直刀等不同的修光刀具进一步细化所雕形态。

由于乾隆时期的木器工艺精湛,磨工讲究,故补配同样需要用最高标准的打磨工艺来处理。先用刮子顺着木纤维的纹理整体细致地刮一遍,去除表面的雕刻痕迹,让形态更加流畅。

深入打磨

接着从粗砂纸到细砂纸(砂纸的粗细程度以目数来计,这里细砂纸需用到两千目以上)依次打磨表面,在一些死角或者形态复杂的位置可以用传统的锉草(即木贼,古人用其进行木器加工)打磨,最终表面效果需要达到如肌肤般平滑细腻的程度才算合格。

深入雕刻

雕刻打磨完成后,调制与周围皮色一样的水性木色着色剂处理补配的木材,使原配部分和后补部分最终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修旧如旧

木塔的修复过程从制胶到补配,所有流程都是依古法而行,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当年雕刻和木作工艺的大部分程序。

深入雕刻

所谓「古法」,就此件佛塔修复而言,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择材的标准和材料运用的方式,二是制作工艺。从择材的角度讲,紫檀料种类的选择,首先必须是小叶紫檀,而非现今新红木范畴内的别种紫檀。

同时,对紫檀木油性大小、木头致密度、木材纹理、有无结疤等的判定都是沿袭了传统匠作取舍和审美的标准。就材料运用而言,不同木纹、质地的木材的运用方式,是跟据木材所处器物位置的重要程度以及视觉审美的合理性而设计。

回位粘接

从制作工艺讲,手作是前提,古代的木作器物的造型风格是手、脑、材料、工具高度结合后最终完成的,因此在工具的配备、木料的加工方式以及前期的画样等都需尽量接近手工业时代的特征。

木塔修复中始终秉承的是修旧如旧的原则,这里的「旧」,笔者认为更多是美学的需求,文物可视为一种视觉符号,它所蕴含的一部分是历史价值,还有一部分是美学价值。

雕刻完成

历史价值指的是文物的材料、形制、工艺等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修复在美学价值上的体现则是指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文物所要传达出来的美学感受,那么在修复过程中视觉上的协调显然很重要。

从补配中对于形态风格的把握,到最后对皮色的控制,都是衡量最终完成效果的重要因素。

木塔的修复过程就好比一层层地揭开历史的迷雾,每当走进它更深一层,便会产生更多一层的感悟。

着色

修复本身其实是在与时空对话、在与历史沟通,而面对这座承载着当时至高文化内涵、匠人技艺及精神象征的佛塔,作为修复者,应始终秉持虔诚的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解密历史、还原真实,让这「蒙尘」的历史再度鲜活起来。

正在补配中的佛塔底座

佛塔修复的历程尚未完成,而我们亦将秉持初心,最大程度地完成对它的复原,让它以更加完整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不仅是责任,修复这座佛塔,更是对修复者内心的慰藉。

原文作者: 谢扬帆(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馆员)原文来源:《紫禁城》2019年12月刊《佛光秘塔匠艺之承 记养心殿佛堂木塔的修复复纪实》(因篇幅有限,原文有删减)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工艺精湛的乾隆佛塔 木器中的磨工极致到位 几乎看不到雕琢痕迹”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吉林北山玉皇阁乾隆年间的“宽真双塔”印象与“塔文化”

吉林北山玉皇阁乾隆年间的“宽真双塔”印象与“塔文化”

玉皇阁,双塔,佛塔,李靖,白娘子,许仙,大雁塔,哪吒,白龙塔,白龙,雷峰塔,白龙山,北山,宝塔,建筑,文化,乾隆,孙悟空,大人,西安,真大师,塔文,佛祖,作者,历史,吉林,延安,托塔天王,吉林北山,法海和尚

2013-10-02 #经典故事

乾隆皇帝曾游览三十二次 十五大名胜之一 号称“京东第一山”

乾隆皇帝曾游览三十二次 十五大名胜之一 号称“京东第一山”

盘山,万松寺,佛塔,占地面积,山门,禅师,京东第一山,这里有,塔普,方石,三盘暮雨,东五,盘山风景名胜区,景都,紫盖峰,舞剑峰,西台,天津,下江,东台,乾隆皇帝,中台,九华,习俗,五峰,五台,五台山,佳话,人们,先师

2007-01-28 #故事会

“乾隆”都说好吃的 简单又复杂的一碗面 汤清味美 清淡爽口!

“乾隆”都说好吃的 简单又复杂的一碗面 汤清味美 清淡爽口!

做法,挂面,碗面,素面,阳春面,面条,鸡蛋皮,乾隆,许放,面馆,美食,深圳,厨师,切丝,光面,名字,地方,引号,寡淡,干面,极致,方法,种类,清汤,白糖,酱油,葱油,葱花,高汤,香葱

2016-10-04 #经典故事

历史故事:乾隆帝是清朝著名帝王 后宫妃嫔无数 但最爱的还是她

历史故事:乾隆帝是清朝著名帝王 后宫妃嫔无数 但最爱的还是她

乾隆,孝贤纯皇后,徐惠,石崇,绿珠,永琮,皇后,妃嫔,乾隆帝,孙秀,小山,桂花,太宗,女人,孩子,花神,长孙皇后,太子,皇帝,司马伦,专情,事件,太守,大统,嫡子,时候,早夭,极致,程度,美貌

2013-10-10 #故事大全

木器行家买瓷器 串行串出来的故事

木器行家买瓷器 串行串出来的故事

瓷器,大师,坛子,木器,盖子,作品,泡菜,长沙,器物,外观,戴帽,景德镇,淘宝,环肥燕瘦,穿鞋,罐子,旅游,生产,有许多,区的,得多,能少花,化城,生产基地,来到了,隔行如隔山,俗话,从业者,一家,乡镇

2008-05-20 #经典故事

我的世界:踩出来的沙子 不再愁石头 从木器时代走上石器时代!

我的世界:踩出来的沙子 不再愁石头 从木器时代走上石器时代!

沙子,石头,石机,树苗,橡子,材料,东西,感觉,燧石,玻璃,我们现在,放置在,这个东西,史蒂夫,不一样,传统,基础,天下,容器,岩浆,岛屿,手制,时代,木质,木盆,木头,木器,树木,机器,模式

2020-08-19 #故事会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重点记录了故宫书画 青铜器 宫廷钟表 木器 陶瓷等领域的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重点记录了故宫书画 青铜器 宫廷钟表 木器 陶瓷等领域的

文化,传统文化,文化交流,材料,中国,国家,平安夜,我国,民族,习近平,民族文化,中越,总书记,原生态,文物,知识,越南,传播,都会,佳句,人们,人民,华章,内涵,创造性,外来文化,思想,广西,故宫,文明

2011-07-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重点记录了故宫书画 青铜器 宫廷钟表 木器 陶瓷等领域的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重点记录了故宫书画 青铜器 宫廷钟表 木器 陶瓷等领域的

儒家思想,儒家,网友,小人,文物,传统文化,材料,准则,创造性,女子,思想,文明,文化,才能,故宫,文物修复,子为先,单霁翔,孔圣,时迁,故宫博物院,教育所,生活故事,美国众议院,以和为贵,仁义,中华文明,书画,人民,时代

2009-07-13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