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古代明代历史 建文帝下落之谜 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

时间:2015-07-06

首先,他们便认为,建文帝于宫中发生大火之际,趁乱巧扮僧人,从地道中逃出到宫外,不过是齐东野人之语,没一点可信处

提示:本文共有 22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大家好,这里是杨雪芬聊一聊,今天和大家聊一下建文帝下落之谜,对于前任那些偏狭的说法,倒却有个共同之点,那便是,他们都认为踪迹惠帝之说很本不能成立。

首先,他们便认为,建文帝于宫中发生大火之际,趁乱巧扮僧人,从地道中逃出到宫外,不过是齐东野人之语,没一点可信处。明成祖朱棣如何会轻信至此。

其次是,纵然出逃是实,永乐也绝不会怕,试想,他在建文高居帝位,踞有域内之时,还能一点也不在乎,竟敢兴兵造反,如何会在建文已经完全败淡,立身无地之后,反而倒把他怕到那样,惊慌得不可言状,只凭一些追风捕影之言,竟就派出偌大一支舰队去往海外查访?而且还要一之不足,至于再,再而不足,至于三,至于四,至于五,竟至直达七次之多。这不是太可怪了么?他们为了加强自己的说法,更常引用明人朱国祯的说法,来作为自己的依据。

朱国祯在他所潇的《皇明大政记》里说:“建文仁弱,帝座一倾,窜入蛮夷中,其何能为,文皇岂不见及此?”为此说者之引此书,乃是要人知道,就是明人,他们便已很不看重建文,而认为郑和下西洋是踪迹建文帝,乃是极为无据的说法了。不错,朱国祯却是明人,但他和建文之世还是相距太远,不能与当时的人来同论了。朱国祯是万历十七年(1589)己丑科的进士,在他若书之时,上距建文失位实已将近二百年左右,在那时人们的眼目中,所谓建文,不过是个被推翻了的,失去了帝位的一个倒霉的皇帝而已,与生活在建文和永乐之际的人们的心情和想法是绝难相比的。

其三,那些认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开拓海上贸易的人们,他们最爱以宣德五年(1430)六月,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也就是最后一次出海为例,作为有力的说明。其理由之一是,以时间而论,那时明成祖去世已有七年,那时在位为帝的已经是他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了。难道祖父为之担心,苦苦搜寻了几十年,到了他的孙子据有天下时,还会那么担心害怕,仍要派人到海外去搜寻么?其二则更显然,这次出海是史有明文,说是明宣宗觉得,他已即位日久,而远道的西洋诸国犹未来朝贡,所以才又派出郑和、王景弘等出使忽鲁漠斯等国,宣谕他们前来朝贡的。

他们以一例余,认为前次各次郑和之下西洋,一直便是以开通航路,招徕西洋诸国来中朝朝贡为主,不过以前的那几次,都没有像这一次那样说得明白而已。宣德五年,郑和最后一次去下西洋,确乎只是出海办理招徕诸国朝贡的事宜,并无踪迹惠帝的用意,倒确实是的,但如以为历次都是如此,却又不然,最少以前诸次总还负有踪迹惠帝的使命。郑和下西洋,是和胡淮奉命寻访张三丰,暗中所负的使命是相同的,胡濙的寻访也可作为郑和出海负有踪迹惠帝的旁证。胡濙的寻访。一直是奔波于路,略无停息的,他遭到了母丧都不能获准回家守孝。胡濙只在永乐十四年(1416)才得回京略微停息了一下,并被升为礼部左侍郎,待到永乐十七年,他就又开始了和以前一样的寻访。胡濙寻访到永乐二十一年(1423),又赶到京中,那时恰巧永乐正在北征,驻跸于宣府。胡濙得知永乐的驻所,立即也便赶往魏见,当他赶到宣府时,永乐已经睡了,没有什么紧急大事,随侍的宦官们是不敢惊动他的,而永乐也决不会一叫便即起来。

但胡濙确是不同,随侍宦官不但即刻去叫,而永乐也是一唤即起,马上命胡濙即行入奏。胡濙这次奏对历时很久,直到四更时候方才奏毕。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史无明文,《明史》只说:“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这段话说得很模糊,很隐约,但也并非隐约难寻。提到了建文帝蹈海,也说到了郑和下西洋,可见奏对到那么久,谈的就只是这件事。最后说“至是疑始释”,可见胡濙所以求规那么急,是因为得到了确实的消息,真相可以大白了,用不着再来担心,四出寻访了。这时正是郑和第六次下西洋,还没有回来,到他回来时,明成祖朱棣已经去世了。因为永乐生前既已得知确息,疑念已释,而且人又死了,踪迹惠帝的事已无需再提,所以明仁宗朱高炽即位不久,便于洪熙元年(1425)二月,便谕令郑和,率领着他属下的下番诸军,去致;南京,即在那里作为守备。

前六次的出海,每次之间相隔都较近,回来后多则隔上三年两载,少则只有一年左右,便又率众出海了。唯独这第七次都颇有不同,它和第六次回来相隔以及七年,相隔得实在已太久了。相隔得这么久,而且随行人众已改为守备南京,再想重行出海,一切都要重新整理,明宣宗要郑和重行出海的朝命,原在上一年,即宣德四年便发出了,但由修葺船只、安置人员等等,很是费时,竟拖延了很久,直至次年六月才得成行。这第七次的出海,是历次出海中规模最小的一次。还有,这次出海回来后不久,郑和也就因年事已老而去世了。

在郑和去世以后,奉命出海的人还是不时都有,只是每次出海的船队规模和航程都要差得很多,无法与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际相比了。《明史》记载这一情况说;“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翻、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大规模地下西洋始于郑和,也止于郑和,这一点,可以说也是郑和下西洋为人纷纷议论的原因之一。实则郑和初下西洋之时,正在三佛齐人阻绝了海上通道之际,没有一支颇具规模的舰队,是很难完成任何任务的。等到海路已通,者国的往来已杨,率领着这样规模的舰队出海,就只有“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的作用了。每次这样大规模的出海,其费用实很不货,而船只增补修葺,所费更多,所以在六下西洋后,明仁宗便想不再继行此事,后来明宣宗虽又举行了第七次出海,但在郑和去世之后,便没再举行这种规模的出海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古代明代历史 建文帝下落之谜 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郑和下西洋竟是为了找他?被夺皇位就失踪 成未解之谜

郑和下西洋竟是为了找他?被夺皇位就失踪 成未解之谜

皇帝,朱允炆,建文帝,叔叔,孙子,时候,武将,父亲,皇位,读书人,交流,习方,多士,徐峥,宦臣,朱元璋,电视剧,大火,不解之谜,中文,主意,原因,再加,儿子,人士,亲爹,京师,伯伯,传位,侄子

2017-01-31 #故事阅读

为何下西洋的郑和只带中年妇女 难不成是妙龄少女“不漂亮”

为何下西洋的郑和只带中年妇女 难不成是妙龄少女“不漂亮”

朱允炆,郑和,建文帝,船队,中年妇女,作用,女性,船员,年轻女性,人手,古人,时候,皇城,其他国家,妇女们,郑和下西洋,得依,比年,费人力,在船,之谜,万事开头难,人士,乱子,关系,话题,叔叔,千古,医术,厨师

2014-05-26 #经典故事

郑和下西洋到底去找什么?美女 香料 还是建文帝?看我的分析

郑和下西洋到底去找什么?美女 香料 还是建文帝?看我的分析

尹庆,郑和,东南亚,郑和船队,船队,说法,印度,印度洋,历史,建文帝,民间,理由,美女,舰船,西洋,明成祖朱棣,为正,万邦,加维,威德,延海,特朗普,傻子,事情,兜圈,功劳,南亚,可能性,地方,国力

2018-09-07 #故事阅读

历史课本没说的秘密:郑和下西洋背后的故事

历史课本没说的秘密:郑和下西洋背后的故事

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船队,马三保,郑和船队,一生,伊斯兰教,名字,建文帝,技术,爪哇,皇帝,麦加,就这样,万邦,傅友德,宝太监,子宣,德帝,朱允炆,朱瞻基,梁启超,米多,蓝玉,陈祖义,下郑,世界历史,堂里,长足发展

2015-04-03 #短篇故事

郑和七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郑和七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建文帝,之谜,郑和七下西洋,郑和,朱允炆,明史,目的,说法,威德,郑和下西洋,人们,南京城,大明,正史,有关,成祖疑,明成祖,明成,朱允,范金民,郑一,郑鹤声,壮举,传闻,依据,历史,单靠,南京,史实,同亚非

2018-04-09 #经典故事

郑和下西洋船队里为什么没有女人?

郑和下西洋船队里为什么没有女人?

郑和下西洋,妇女,郑和,中老年,女人,原因,国家,女子,建文帝,稳婆,船队,时期,大明,西洋,中国,三宝,丝绸,事情,历史,作用,太监,工作,是一件,向海,扬国威,还可以,深度,历史观,中华,中年妇女

2011-03-12 #小故事

原来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他 我们被历史书蒙蔽了

原来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他 我们被历史书蒙蔽了

建文帝,明成祖,皇位,郑和,剧照,国威,地方,太监,目的,朱允炆,朱元璋,郑和下西洋,国势,三宝,我国,时候,珠宝,郑和七下西洋,向海,明成,明成祖朱棣,祖朱,和发,船队,一节课,势力,功利主义,东厂,侄儿,京都

2012-12-20 #经典故事

郑和下西洋只为寻找建文帝?

郑和下西洋只为寻找建文帝?

建文帝,燕王,西洋,郑和,贸易,明成祖,朱标,中国,太监,史官,南京,大明,异域,帝位,明史,朝廷,身份,为正,于建文,成祖疑,朱元璋,朱允炆,燕军,许以,达非,太子,总兵,好的,还可以,金川门

2019-11-18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