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贵州黄平:花院风光胜蓬莱 湖畔老兵故事多

时间:2015-07-30

花院,自然风光秀美,是一处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桃源之地

提示:本文共有 41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花院风光胜蓬莱湖畔老兵故事多

仙翁·居士

歌曲《莫愁》里有一句歌词“江山秀美人风流”,这句歌词与“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等词异曲同工,表达的意思大体都是“美丽的地方产生或降临优秀的人物”之意。花院,自然风光秀美,是一处“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桃源之地。明末清初江西巡抚解立敬就曾选择花院作为他晚年安身之地,其故居遗迹尚存,后人安居花院。

沈光辉

花院风光美,地灵人杰,传奇故事不少。明朝初年奢香驿道——黄平至瓷安古往大容驿道横穿境内,或经商、或当兵、或跑江湖,演绎着很多故事,持别是一些老兵故事,流传在花院湖畔,为花院人津津乐道。

沈光辉之妻一一高玉玲手捧沈光辉照片留影

夏日,仙翁居士赴花院“寻找老兵”,但是大多老兵已经驾鹤西去,露珠般融入了大自然,只有他们的故事留在花院,珍藏在人们的心底。这天,一阵瓢泼大雨,雨雾遮山。仙翁居士在朝明的陪同下,驾车前往草塘坡拜访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沈光辉的遗孀——高玉珍,高玉珍现年89岁,身体硬朗、思维清晰;沈光辉已于2019年去世,享年88岁。

草塘坡海拔1100多米,周围森林茂密,几幢木屋掩映雾雨中。木屋前,几块青幽幽稻田,山下涌上来阵阵云雾;山泉水淙淙流淌,叮咚回响。雨歇之间,鸟音破雾,木屋从中渐渐露出来,高玉珍老人听到客人来访,欣然出门来迎接。

高玉珍和沈光辉生活在草塘坡,生活得十分惬意。谈及沈光辉老人,高玉珍噙满泪花。看得出来,两个老人风雨一生,感情深厚。高玉珍老人说,“我们一起生活几十年,从来没有吵过架!”

在与高玉珍老人的交谈中,沈光辉的形象慢慢清晰起来。沈光辉,1932年4月出生,1950年积极参加剿匪,他的表现颇受解放军欣赏。解放军同志来到家里征求意见,“同不同意让沈光辉和我们一起当兵?”新婚妻子高玉珍和家里人觉悟很高,“为了百姓过好生活,坚决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同年10月,沈光辉随志愿军入朝抗美。据高玉珍回忆,沈光辉是铁道兵,负责修建铁路和保护铁路桥梁,保障物资安全运输。由于当时美军自恃武器弹药充足,对铁路运输进行狂轰滥炸,铁道部队一边要建设一边还要保护,有时美军飞机一天要来轰炸两三次,铁路桥梁刚修好就被炸坏,被炸坏又抢修,反正是“炸——修——炸——修”,反复演绎着战争的故事。沈光辉都记不清参加过多少次战斗了,只记得“参加好多回战斗啦”,经常在美机下穿梭,在炮弹下施工。他的腿杆还曾被炸弹炸伤,被评定为“四级残疾”。他时常幽默地说,“这是‘光荣伤疤’”!在入朝期间,沈光辉不仅战斗英勇,而且还善于动脑筋,为部队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设性建议,曾荣立三等功一次,获得壹枚“和平鸽纪念章”。回国后,沈光辉继续在部队服役,还参加了宝成铁路建设,获得一枚宝成铁路通车纪念章。沈光辉1955年退伍后,曾任旧州武装部野战营营长、花院新华村支书等职。值得一提的是,沈光辉妻子高玉珍也是一名女强人。刚解放初期,年轻的高玉珍冒着被土匪报复的危险,为解放军烧饭、送情报,支持丈夫参加剿匪,曾担任过两届杹槁乡(含杹槁、花院、同心三个村)乡长。之后,先后担任过花院村妇女主任、村支书等职。曾出席黔东南州第二次、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妇女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黄平县烈军属荣誉复员退伍转业军人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夫妻俩都是1953年入党,有着传奇经历及人生,但他们一生与人为善,为人低调,德高望重。夫妻俩共生育7个子女(五男二女),如今儿孙满堂,美满幸福。去年,沈光辉老人无疾而终,自然离世,享年88岁。算是“比翼齐飞”,相互的勋章“有您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随后,我们驾车穿越浓浓云雾,来到青青的花院湖畔,采访了丁光付老人。丁光付和老伴本来是随二儿子共同生活的,因二儿子已搬迁到旧州冷水河居住,二位老却留恋故土,习惯这里的生活,于是便住在花院湖畔小儿子的房里。在这里,每天守着两口鱼塘,在鱼塘周围种满了花草瓜果,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在与丁光付老人的交谈中,仙翁居士又了解到田海江、张光富、王占清、丁光万等几位老兵的故事。

田海江,在当地是一位神秘的人物。他原本是瓮安人,至于为何到湖畔来落户就不得而知,也许觉得花院就是他心中的“世外桃源”吧!但在花院湖畔人的印象里,他就像谜一样的人物,连其亲生子女对其情况都知之甚少,仅知道其曾经当过旧政府的乡兵。大家知道的,就是他最擅长吹牛,也有三下两下的本事。虽然觉得他吹牛玄乎,大家可又喜欢听他吹牛,的确他吹起牛来有眉有眼的。如:他说他从花院去余庆赶场,来回只要15分钟;他曾经一枪打死120个土匪;他曾经在草帽田那里捅出一根黄鳝有水桶那么粗;他曾经在上海治好一位官家小姐的病,人家还想招他做上门女婿哩……

提起他在上海为一位官家小姐治病的故事还挺玄乎呢。他说,一天早上,这位小姐起床时伸了一个懒腰,两只手就放不来了,官老爷到处寻医无果,便向外张榜求医,并郑重承诺:谁要治好小姐的病,就将小姐许配给他。他说,听到后,他也只抱着去试一试的心理去看一下。谁知,刚进到小姐屋里,因不小心被凳子绊了一下,他在向前摔倒的那一刻,刚好小姐就站在他的前面,他本能的用双手去扯了一下小姐的裙子。谁知,这还歪打正着,受到突然惊吓的小姐担心裙子被扯掉,本能地用双手去护住裙子。这一下子,小姐两只手居然就这样放下来了,“病”也就这样被治好了。小姐的“病”治好后,官老爷连夸他医术高明,并说要兑现承诺:要招他为上门女婿,把小姐许配给他。他说,他已经习惯了浪迹江湖,不想被婚姻羁绊,就婉言谢绝了这桩婚事。

提到他一枪打死120个土匪的故事也够精彩的。他说,一次他们去剿匪,在伏击土匪时,他看见土匪们爬山时,一百多个土匪正好排成一条线,他瞄准最前面的土匪就是一枪。乖乖,哪知后面所有土匪都被撂倒成一大串,一数不多不少,刚好120个。也说明这支的威力十分强劲!听起来,他吹的这些牛,不但吹得好玩,还有一点逻辑的。

要说他的本事,还真有一点的。他一字不识,却可以把《说岳全传》的故事摆得有头有尾,特别是故事的众多人物讲得清清楚楚;他还会一些医术,草医、西医都略懂一二。因为他常常爱吹剿匪的故事,寨邻一小伙想出他洋相,故意找来一支土枪给他,并指着前面五十米开外的一棵松树说:“田公,请你表演一回‘百步穿杨’,让大家开开眼界”。当时,田海江已经80多岁,对大家的要求没有拒绝。只见他接过枪后,把枪检查了一遍,然后打开保险,把枪扛在右肩上,操着正步朝着目标相反的方向走了十多步后,突然一个“回马枪”,瞄都没瞄准就“啪”的一枪,随后对大家说:“着了。你们去验看。”几个腿脚利落的小伙跑到树子边验证:“着的,着的。” 这分钟,老人却显得异常淡定,把枪还给下伙子后,慢条斯理地卷着土烟,静静地抽起来,嘴里吐出一股股浓浓的烟圈。此时,大家似乎才明白:眼前这位老人确实不简单!还有一次,因为争田水,一个小青年和寨邻的两个年轻人动起了拳脚、舞起了棍棒,老人看见“二打一”有些不公平,三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打成一团。只见他老人用手杖在三人中间晃了几下,便把三个人分别隔开了,两个年轻人还被逼下田里了。事后,两位年轻人回忆说:当时老人过来时,却不知咋的,感觉有一股很大的力气把我们赶下田里了。通过这两件事,大家更加相信,这位老人不仅只是会吹,而且还真有“两刷子”的。

张光富,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青年时的他虽然身材魁梧,却大字不识一个。当时正值抓丁派款的年岁。一天,保长说要他送一封信到红梅乡公所,不明究里的张光富老打老实的把那份信送到红梅乡公所。乡公所的人问:你是不是叫张光富,他说“是的”,乡公所的人说:“很好,你当兵了。”张光富还想辩驳,连乡公所的人都笑了:“不是你亲自来的吗?”就这样,他糊里糊涂当上了兵。原来,保长欺他不识字,写了一封信就“抓”他去当了兵。这也就是吃没文化的亏,后来成为当地“不识字”的笑话——“张光富送信”。

且说张光富当兵后,部队里的长官见他牛高马大,身强力壮,问他会什么?他说“会煮饭”,长官就安排他去烧饭——当伙夫。长官还正愁找不到人背那口又厚又重又大的铁锅呢!而张友富哩,有的是力气,只要不拿枪上一线打仗,背口大铁锅他也乐意。就这样,他背着那口大铁锅随部队转战南北,直到淮海战役被解放军俘虏。后来,他回到花院静静地生活。不时,张光富还说,“我能够活到今天,还得感谢那口大铁锅哟!”他说,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部队遭受伏击是常有的事,常常在撤退过程中,他背着那口大锅往前跑,明明听到子弹打在大锅上“当当当”地响,却没伤到自己。由于大铁锅很厚实,成了保护他的盾牌,毫发无伤,而和他一起撤退的战友们,由于身上没有护身的东西,一个个在他身边倒下……。经历过生与死考验的他,格外珍惜生活,热爱生活,与世无争,就算与别人有点小矛盾、小误会,也是一笑解恩仇:这与战场上生死考验相比,显得太微不足道了。王占清老人,是遵义人,年轻时在老家被抓壮丁,在国民党八十九军当兵。解放战争时期,八十九军被解放军打败,他随部分残兵逃至瓮安。于是,王占清因厌战,躲至花院一带,因发现此地山青山秀,气候宜人,宜居宜业。后来,王占清在红梅草绿坪杨家当上门女婿。后来,终于实现了定居花院的愿望。与花院人和睦相处,夫妻俩生儿育女,勤劳节俭,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

还有一位老兵是丁光万,丁光万是丁光付的亲大哥。青年时期,虽出身地主家庭,但他思想进步。1950年,解放军150团进驻黄平剿匪,年仅18岁的丁光万报名参了军,后来150团开赴朝鲜战场,丁光万就成了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据丁光付回忆,丁光万是铁道兵,负责驻守和保卫鸭绿江大桥。据后来丁光万的描述,美军为了阻断志愿军的物资供应线,经常派出飞机轰炸鸭绿江大桥,铺天盖地的炮弹落在鸭绿江里溅起的水柱就有30来米高。他们一边保卫大桥,一边还要修复大桥。那种艰难的岁月让老人难以忘怀,也深感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由于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后来老人退伍后被安排在黑龙江哈尔滨工作。七、八十年代,丁光万回乡过三次回到花院,想回乡安度晚年,可没等到这一天就病逝了,留下的只有深深的遗憾。听完湖畔老兵故事,夜幕已经悄悄降临,湖畔两岸蝉声阵阵,鸟鸣啾啾,凤凰湾已炊烟袅袅,酒菜飘香……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贵州黄平:花院风光胜蓬莱 湖畔老兵故事多”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黄平花院:秋天里的故事在这里不断上演

黄平花院:秋天里的故事在这里不断上演

纺车,蚂蚱,居士,朝明,仙翁,螳螂,包谷,声音,凤凰湾,吃货,蝗虫,花院,电筒,稻谷,南瓜叶,南瓜,大刀,天空,矿泉水瓶,虫类,贵州,锯齿,青山,颜色,云南,云海,季节,叶子,庄稼,手电筒

2017-07-03 #长篇故事

贵州黄平:退伍老兵卧床20年背后的故事

贵州黄平:退伍老兵卧床20年背后的故事

老人,朝明,李永祥,仙翁,继父,医院,老母鸡,凤凰湾,一家人,鹞鹰,一家,亲情,小鸭,母鸡,条件,母亲,父亲,爱人,鸭子,李妹,翠荣,好的,花院,不幸,人家,居士,关系,剧痛,卧病在床,半边

2013-08-09 #故事会

生态搭配民俗 贵州黄平百香果增添文化翅膀

生态搭配民俗 贵州黄平百香果增添文化翅膀

游客,黄平县,电商,生态旅游,销售,走出去,吴秉,果果,黄平,吉首大学,园一,产业,乐趣,事宜,广东,周边地区,产地,产品,再加,传统,全国,原生态,农业,博士,客商,地方民族,广告,影响力,成果,文化节

2019-08-01 #故事阅读

贵州黄平泥巴寨村:满山尽是“黄金叶” 脱贫致富有奔头

贵州黄平泥巴寨村:满山尽是“黄金叶” 脱贫致富有奔头

烤烟,泥巴寨村,产业,收入,烟农,攻坚,黄平县,场强,大户,成果,支部,苦竹,发展,降雨,种植面积,周明华,施策,日达,黄泥坡,和村,和发,工作队,一段时间,优势,产业链,作者,全村,农户,农业,劳动力

2009-09-03 #长篇故事

天眼早新闻丨贵阳开启防疫口罩预约购买通道;贵州黄平120吨新鲜蔬菜驰援湖北武汉;贵

天眼早新闻丨贵阳开启防疫口罩预约购买通道;贵州黄平120吨新鲜蔬菜驰援湖北武汉;贵

疫情,点击此处,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贵阳市,中国,口罩,贵阳,武汉,贵州,病毒,记者,全省,女子,防控,中国人,企业,出租车,印度,措施,湖北省,病例,谣言,陆勇,黄平,工作人员,新鲜蔬菜,民航局,公告,包机

2013-09-08 #短篇故事

情牵千里的共同富裕路 农行浙江省分行定点帮扶助力贵州黄平县脱贫攻坚纪实

情牵千里的共同富裕路 农行浙江省分行定点帮扶助力贵州黄平县脱贫攻坚纪实

黄平县,黄平,农行浙江省分行,扶贫,黑毛,浙商,项目,企业,贵州,投资,产业,农产品,青莲,翁坪乡,分行,攻坚战,政府,黑猪,乡镇,定点,富春,浙江,冯建龙,吴军,养殖,浙江企业,农行,中央,产业链,党委

2015-08-07 #短篇故事

促进农旅融合构建生态高地——黄平县第三届丰收节活动侧记

促进农旅融合构建生态高地——黄平县第三届丰收节活动侧记

黄平县,黄平,苗族,品牌,文化,民族文化,电商,生态农业,采蜜,贵州,优势,同胞,基金,苗山,发展,乡村,庆丰,半山,市场,游客,绿色,苗疆,遗风,高端,专家学者,副县长,中国农业银行,绿色农产品,蜂业,载歌载舞

2007-07-14 #故事会

《自我的踪迹》黄平

《自我的踪迹》黄平

张洁,小说,董秋,是不能,李希凡,第一人称,新时期,恩格斯,骆宾基,婚姻,母亲,父亲,作者,婚姻法,文学,身体,乔林,周鲸文,天国,道德,香港,作品,作家,内在性,历史,家庭,灵魂,工作,孙友余,人物

2020-07-11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