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这部电影首映当天 中央军委在新闻记者会上发布了一份白皮书

时间:2015-08-19

电影蓝色防线上映当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潘庆华大校拿起当天发布的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庄重

提示:本文共有 37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撰文/朱优良 统筹/王梅梅】9月18日全国上映的战地纪实电影《蓝色防线》真实展现海外维和战地的枪林弹雨,战争的真实残酷令人不寒而栗,而中国军人同生共死的真挚兄弟情,以及为国出征的热血豪迈,更是让众多网友忍不住热泪盈眶。电影《蓝色防线》上映当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潘庆华大校拿起当天发布的《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庄重介绍了这些牺牲的中国“蓝盔”。

《蓝色防线》背景,维和战场上的中国军人

2016年,南苏丹因政治动荡,被战争阴云笼罩陷入“至暗时刻”。“生和死的考验,在演习场上永远模拟不出来”,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全体官兵在最危险的战场一线,不畏生死坚守职责,保护联合国难民营安全,疏导转移救助民众,为其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电影《蓝色防线》为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全体官兵亲历记录,自2015年开始历经五年跟踪拍摄,横跨中国和非洲大陆,真实展现了我国第一支成建制维和步兵营,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期间,在战火纷飞中保护当地难民营安全的故事。

电影《蓝色防线》的拍摄

“进入维和任务区,相当于进入真实的战场。”在电影《蓝色防线》中,中国维和步兵营官兵们一方面要维护联合国难民营日常安全,处理私藏枪支毒品、打砸抢烧等各种安全隐患及冲突事件;同时,在战争发生时,他们更是坚守在最危险的一线执行维和任务,并根据交战规则,快速灵活处置,防范和应对暴力冲突,如对擅闯联合国营地的武装人员进行警告及驱离,转移救助民众,并迅速组织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

面对愈演愈烈的冲突,“只要我们没有接到任何的撤退命令,没有一个人说离开这个地方”,中国维和战士们即便是面临生死考验,依旧不忘坚守职责,成为当地民众心中最坚强最可靠的和平守护者。电影《蓝色防线》真实记录这催泪时刻,让中国军人的奉献和牺牲能够被更多人铭记。

电影《蓝色防线》不仅让大众透过阴云笼罩的战火再次看见中国军人的坚守与奉献,同时也让更多观众因真实而触动,感悟军人使命、致敬大国担当。电影中,那些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全体官兵誓师出征,“捍卫国家荣誉,维护世界和平”,其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誓言,展现着新时代中国军队的责任担当,而一代代中国军人与当地民众于灾难中守望相助,为维护地区和平所付出的努力,更是得到了联合国及当地民众的一致认可,非洲孩子们发自内心的“中国真棒,下次见”不仅表达出对中国军人的肯定和喜爱,也是对中国坚定履行大国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成就的生动展现。

电影《蓝色防线》,把战场搬上银幕

电影一开场,便将摄像机镜头对准了漆黑天际中拖曳着弧光的流弹,之后便是中国维和军人一所营房内紧急动员的夜景实拍,以及装甲车车载夜视观瞄仪纪录的画面——大银幕前的观众还可以清晰地听到紧促的同期声,“所有人员抓紧时间取武器!”军人跑动的脚步声、清脆的拉枪栓声以及打开步战车车门的撞击声,瞬间将观众带入到一场真刀真枪的战场环境中。

《蓝色防线》尚昌仪导演在黎(巴嫩)以(色列)边境雷场本文图片均由《蓝色防线》摄制组 提供

理查·伯顿主演的电影《野鹅敢死队》片头有这样一句话,“非洲,是一片被世人遗忘的角落。”但很显然,中国维和军人并没有遗忘这片大陆,《蓝色防线》片中“杨根思部队”的官兵隶属我国第一支成建制维和步兵营。在所有派驻维和的兵种中,步兵战士直面一线战火,不仅要用血肉之躯为难民营驻防巡逻,还要经常性直接地穿行于战区例行巡逻,电影中杨根思连队的杨树鹏班长(1983-2016)、战士李磊(1994-2016)便是在一次巡逻任务时遇袭重伤,不治牺牲。

《蓝色防线》中,有一段脸庞稚嫩的90后战士李磊在镜头前遥祝祖国亲人的视频。片中他身着陆军迷彩作战服,头戴标明“UN”的蓝盔,大声背诵“杨根思三个不相信”精神,“我们永远坚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而在该片另一幅画面中,遇袭受伤的他左手已被炸得血肉模糊(画面已经过处理)——在1950年抗美援朝作战中,阻敌前进的杨根思连长拉响炸药包,同4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后被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杨根思部队”的战旗曾飘扬在天安门广场车轮滚滚的受阅部队中。9月15日,《蓝色防线》北京首映礼上,原杨根思部队,现为某特战旅政工部主任鲁成军等战友来到现场,他激动地说,“进入维和任务区就像是进入战场。从长津湖到朱巴山下,‘杨根思连’的战旗从来没有倒下!”另据悉,就在《蓝色防线》公映当天上午十时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正式发布《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附录3列出了中国军队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牺牲的官兵姓名、牺牲时间和所参与的维和行动名称。这其中,参与非盟—联合国达尔富尔混合行动的陈顺烈士,牺牲于今年8月6日。

真实《蓝色防线》,16位名单的白皮书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潘庆华大校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大家展示白皮书

2020年9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潘庆华大校拿起当天发布的《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庄重介绍了这些牺牲的中国“蓝盔”:“中国本土无战事,中国军人有牺牲。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先后有16名中国军人为了人类和平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名字,已经被写入白皮书,白皮书第39页,记录了16位牺牲英雄的名字,也可以说是写在了历史的青碑之上,国家以庄严的方式纪念英雄、致敬英雄。”

“蓝盔”牺牲名单

《蓝色防线》剧照

黎巴嫩南部雷区警示牌

《蓝色防线》拍摄场地,就是真实的战场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罗伯特·卡帕的名言,一直以来便是尚昌仪的座右铭。在一篇导演阐述中,他说,“在纪录片的创作上,我固执地认为,以真人、真景、真事为表现对象的纪录片离不开真实,没有真实也就不能称之为纪录片。真实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真实是纪录片的魂魄,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2015年4月中国首次派出700人成建制的维和步兵营,参加联合国在南苏丹的维和行动。从这支部队执行维和任务的第一天起,尚昌仪便密切关注维和官兵的一切行动,并于2016年11月,走进了战火频仍的南苏丹。关注国际新闻的人们都知道,南苏丹维和任务区是一个混乱之地、危险之地,“特别是2016年7月政府军与反政府军爆发大规模交火后,武装冲突随时可能发生,摄制组在维和任务一线拍摄需要时刻直面生死危险,而且当地蚊虫肆虐,疟疾、伤寒、流脑、艾滋病等疾病横行,在任务区始终有被感染的危险。”

《蓝色防线》剧照《蓝色防线》开篇,展现我军战士第一次驾车驶离营地武装巡逻,车内每一个战士的脸孔都是绷着的,那种初临战阵的紧张感,甚至目光中一丝转瞬即逝的惊恐都被镜头真实地捕捉并呈现了出来。而当地政府军与叛军交火时,一枚流弹落入难民营营区,将一棵芭蕉树瞬间炸碎,一名中国维和士兵的即时反应,中文版“What’s up!”脱口而出的画面也被真实地记录下来。毫无疑问,纪录片创作者应当恪守纪录片的“原生态的真实”,而“源于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亦是客观要求。但纪录电影除了纪实性,作为艺术作品同样也有着“艺术性真实”的维度。在《蓝色防线》观影过程中,观众会为片中河南籍战士认认真真教授非洲孩童学习中华文化时的土味儿英语逗得哈哈大笑,也会被片尾教导员鲁成军斩钉截铁地说,“哪怕把院子里所有的花都拔了,也要给我凑成两束鲜花(送别战友)!”而感动得嘤嘤啜泣——这些画面和情节的展现固然没有彩排,但选择本身,创作者观点态度与情感倾向无疑都在其间。

2017年2月,《蓝色防线》摄制组结束历时数月拍摄,离开南苏丹前,中国维和步兵营分别致电国防部维和事务中心和八一电影制片厂,电文明确写到,“(《蓝色防线》)拍摄期间,摄制组坚持进班排、到一线、跟任务,与维和官兵同甘共苦、同频共振,特别是尚昌仪导演和陈兵工程师,都已年过50岁,始终以一名维和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不畏艰苦、不惧危险,每天穿戴重达21公斤的战斗装具,奋战在维和一线、拍摄现场,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用光影写史,为军旗增辉’的使命意识和当代革命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担当。”

人的命在战争面前就和蚂蚁一样

“作为中国军人,就是战死,我们的阵地,也要把它守住!我们每个人都写了遗书。”对着镜头,一位“蓝盔”军人说出了这句话。

我们有一位维和战士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道:“如果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跑那么远,到那么危险的地方去维和,请告诉他,因为我们要维护人类文明的底线”。为和平而来,与正义相伴,30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中国维和军人前赴后继、向险而行,为世界和平英勇出征、砥砺前行,把忠诚使命镌刻在充满风险的维和战场上,政治工作生命线在维和一线充分彰显。

和平需要行动、付出和牺牲,守护世界和平中国从不缺席。艰苦的生活条件、繁重的维和任务,时刻考验着中国维和军人的专业素质。严峻的安全形势、恶劣的卫生环境,随时威胁着中国维和军人的生命安全。对于维和,一维和战士表示:“我感觉就是从一个不信任到信任,再到一个依赖,我感觉这就是一个我们中国维和步兵营一步步,一个成长的过程。”(资料来源于:央视新闻、澎湃新闻、中国青年报、中国军网、封面新闻等)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这部电影首映当天 中央军委在新闻记者会上发布了一份白皮书”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国防部答封面新闻:中国支持对联合国维和行动进行合理的必要改革

国防部答封面新闻:中国支持对联合国维和行动进行合理的必要改革

封面,新闻记者,少将,联合国维和行动,维和,联合国,事务,国防部,大变局,提问,中心主任,柳青,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面临着,因素,任务,中国,会上,全球,当今世界,持久和平,职能,白皮书,疫情,积极响应,肺炎,贡献,威胁,...

2018-12-05 #短篇故事

中国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

中国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

疫情,中国,白皮书,防控,徐麟,人类,历程,共同体,肺炎,中新社,人们,阻击战,张宇,国际社会,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国,主任,战略,成果,全球,力量,团结合作,命运,正文,理念,病毒,秉持,重要文献,记者

2016-05-28 #小故事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的中国答卷——从白皮书看中国抗击疫情历程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的中国答卷——从白皮书看中国抗击疫情历程

疫情,中国,白皮书,防控,人类,全球,人民,新华社记者,武汉,肺炎,全国,国家,习近平,肖艺,医院,发布会,阻击战,卫生组织,卫生健康,历程,医疗,国新办,湖北,疫苗,病毒,余人,中国共产党,向世界,新闻发布会,世界

2019-11-14 #短篇故事

他们是14亿中国人的缩影 发布会上徐麟讲了两个暖心故事

他们是14亿中国人的缩影 发布会上徐麟讲了两个暖心故事

武汉,90后,力量,父亲,母亲,徐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肺炎,疫情,时候,白皮书,编辑,记者,李如意,郭丹,高晨,副部长,中央宣传部,湖南长沙,中国,不幸,一段时间,中华民族,会上,主任,人们,亲友,义务,保持联系,信心

2007-07-21 #故事大全

《大约在冬季》:用电影演绎齐秦歌里的遗憾

《大约在冬季》:用电影演绎齐秦歌里的遗憾

霍建华,王维明,爱情,导演,大约在冬季,饶雪漫,马思纯,齐啸,电影,编剧,影片,观影,合作,薛松,齐秦,这部电影,发布会,会上,摄影师,新闻记者,爱情故事,时候,歌曲,里程碑,青春,交流,表演,多了一个,我已经,马思

2013-09-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豆瓣8.8 奥斯卡金像奖 都不足以概括这部电影的分量

豆瓣8.8 奥斯卡金像奖 都不足以概括这部电影的分量

受害者,神父,教会,波士顿,案件,记者,小组,电影,调查,天主教,新闻,环球时报,真相,罪恶,事件,儿童,罗比,世界,大众,数据,媒体,律师,时间,现实,负责人,犯罪,劳主,巴伦,童神,记者们

2019-01-30 #长篇故事

法院发疫情期间物业白皮书:无权拒绝体温正常租户进小区

法院发疫情期间物业白皮书:无权拒绝体温正常租户进小区

业主,疫情,小区,物业,人员,有权,租户,通州法院,白皮书,物业公司,防控,企业,方式,物业费,管控,影响,隔离,物业服务企业,体温,发布会,微信,报告,补贴,通州区,王楠,义务,事项,信息,会上,代表

2007-11-20 #经典故事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关于表彰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决定(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关于表彰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决定(

医疗队,党委,党支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泰康,疫情,联勤,火神,中心,军医大学,肺炎,国家,战区,医院感染,神山,防控,湖北,海军,病区,医学中心,党总支,医院,有限公司,解放军,陆军,保障部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小组

2019-01-26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