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陶瓷史 龙泉青瓷被传统文化所赋予的含义

时间:2015-08-21

龙泉窑是中国瓷业史上最后形成的一个青瓷名窑,其文化内涵丰富,生产规模极为壮观,是南北两大瓷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范,是官民瓷业相互关联、相互激荡

提示:本文共有 250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一部中国,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龙泉窑是中国瓷业史上最后形成的一个青瓷名窑,其文化内涵丰富,生产规模极为壮观,是南北两大瓷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范,是官民瓷业相互关联、相互激荡的结果,是中国青瓷工艺发展的历史总成。

古代崇尚青瓷,对白瓷不很重视,认为白瓷太刺眼,锋芒毕露,而青瓷温柔敦厚,委婉含蓄,能变幻出许许多多不同感觉的青绿釉色,既体现闲散淡远的自然美,又符合中庸、中和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教思想。龙泉青瓷不但具备了青瓷所共有的为世人广泛接纳的秉性,而且从南末中晚期起,以先后创烧出粉青、梅子青等不同凡响的釉色而独树一帜。这些釉色主要是釉料的改进而出现的,由传统的石灰釉改变为石灰一碱釉,使釉料的高温性能大大改善,多层施釉或釉层加厚后,高温中不流泻,釉层丰厚滋润,釉色温柔动人,仿佛用翡翠雕琢而成,这就是所谓的“类玉”。

对于玉,中国的传统文化赋予它独特含义。《荀子·法行》里有孔子论玉的—段话:“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儒教思想以玉喻示了人的许多美德,玉因此历来被十分重视,诚如民国时古玩家赵汝珍先生所云:“古代视玉之重,几乎物可与争衡,用玉之广亦无物可以拟举,凡国家重要典信无不以玉为之,重要典礼无不以玉成之。

社会人文庶民活动往往以玉为中心,故国家玺印、祭礼乡宴,朝会征聘、盟誓歃血、乐器律器、男女发饰服饰、男人冠饰带饰、女人耳饰腕饰、文房用器、酒器、食器、饮器、佩饰、笏版等无一而不用玉。”类玉的龙泉青瓷自然深受古人的欢迎,其器形及功用大量涉及玉器的文化、艺术、习俗乃至宗教、政治等范畴。在欧洲以及其他一些地方,龙泉青瓷因为有翡翠般的釉色,人们便像珍爱翡翠那样珍爱它,而这种人见人爱的东西据说是用泥巴烧制而成,更让人感到伟大而不可思议。在伊斯兰教,也就是回教人眼里,青绿色正是他们崇尚的吉祥颜色,如同中国人以红色为吉祥色,过年过节挂红彩、发红包,他们以青色彩带装点家居,分送青包。因此,龙泉青瓷被伊斯兰教认为是吉祥物,其钟爱的程度可想而知。

龙泉窑在南宋中晚期出现过一类黑胎开片瓷器,其特点是胎黑色或褐色,胎质较疏松,釉色有粉青、灰青、蟹壳青等,釉层丰厚,常由多次施釉素烧,然后一次烧成;釉面冰裂多为几何形,极碎者称“百圾碎”,另有鱼子纹等,偶有象形图案。器物口沿呈紫色,足部露胎处呈铁色,即所谓“紫口铁足”。紫口有两种形式,一种口沿满釉,烧制时受到高温后口沿釉薄,映出胎骨颜色,另一种为了叠烧, 口沿一圈刮釉呈芒口,出现紫口。此类产品以造型、釉色及釉面开片取胜,因为开片难以人为控制,裂痕无意而自然,可谓天工造就,每件器物开片不一,绝无雷同,更符合自然美的审美观念,因此格外珍贵。

白胎类产品露胎处呈橙红色(俗称“朱砂胎”或“朱砂底”),为龙泉青瓷又一特色。这种现象由烧成后冷却阶段经二次氧化造成。青翠的釉色,配上橙红的底足或露胎图形,产生了一种赏心悦目的效果,因此,自南宋中晚期起,尤其在元代,运用露胎的作品屡见不鲜,人物塑像的脸、手、足等,盘类器物内底贴饰云、鹤、龙、花卉等,装饰独显神韵。

龙泉青瓷的纹饰是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它既充满了历代思想、文化乃至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时代信息,又是各时期审美观念、艺术情趣等诸领域的曲折反映。通过纹饰,能隐约窥测历史的痕迹;通过对历史与纹饰关系的理解,对器物时代进行鉴别。

龙泉青瓷纹饰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宗教题材,如受佛教影响的莲瓣纹、八吉祥、万字纹等。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影响很大,莲瓣纹在南朝时已在青瓷纹饰中相当流行,并常盛不衰,在器物的外壁用刻、划、雕、印等手法饰以仰莲或覆莲在历代龙泉青瓷中十分常见,八吉祥、万字纹在元代时有所见。又如受道教影响的八卦、八仙、神仙等,也于元代起开始较多出现。

植物题材,主要为花草、瓜果等,如莲瓣、莲花、牡丹、梅、兰、竹、菊、桃、葵、菱、芙蓉、芍药、蕉叶、蔓草、灵芝、葡萄、石榴、枇杷、牵牛花等。一些花卉图形在元代前已出现,而大多数元代起较为流行。

动物题材。如龙、虎、鸡、狗、凤、鹤、鱼、龟、鹿、羊、鸟、昆虫等。鸡、狗等在北宋时被捏塑成瓶类盖钮已出现,龙、虎在南宋时被堆塑在瓶的肩部成为特有器形龙虎瓶,凤、鱼等则在南宋前期就被配以云、水、花、草纹等刻划在盘、碗等器物上。大多动物题材纹饰从元代前开始流行,至元代达到了高峰,像内底贴饰鱼纹的双鱼洗就是元代典型器形。

人物题材。多出现在明代的产品中,这与明代崇尚理学有关。大致可分两类,一类为历史人物故事碗,即在碗的内壁印上几组人物,每组为一个故事,有些在人物图形旁还印上说明文字,如“孔子泣颜回”,另一类是戏曲人物瓶,即在瓶体一周贴饰数个戏曲人物造型。

文字题材。一类是纪事、纪年的铭文,如“天下太平元丰三年闰九月十五圆日愿烧”铭文双耳盖瓶,“大清顺治八年制”铭文青釉刻花瓶。另一类是窑名印记或吉祥语,一般用印戳印在碗、盘、高足杯类器物的内底,如“项宅正窑”、“刘”、“张”、“顾氏”、“早攀仙柱”、“日高”、“吉昌”,有些与图形搭配组合,如在“福”字旁印饰鹿纹,以寓福禄双全。还有一类即蒙古八思巴文,大多为百家姓氏与吉祥语,有八思巴文单独使用的,也有与汉字搭配组合的。八思巴文于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正式颁行,是元朝政府强制推行的新文字,但受到极大阻力,饰有八思巴文的瓷器,目前发现除龙泉窑产品外,只有福建德化屈斗官窑产品。

根据划分的标准不同,尚可分吉祥类、寓教类等。一般来说,龙泉青瓷纹饰可谓纹必有意,意必吉祥。龙凤的至尊吉祥,鱼虫花草的祥和安宁,鸟兽之和谐,铺兽之庄严,松鹤之长寿,牡丹之富贵,莲荷出污泥而不染,兰之清雅,菊之高洁,以及福禄寿禧、金玉满堂,无不寄托了窑工美好的祝愿与向往。从发展历程来看,龙泉窑南宋重造型,重釉色,元代起重纹饰;器物造型早期较高大,南宋时端巧稳重,元代起渐趋高大,明代后日渐瘦长。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陶瓷史 龙泉青瓷被传统文化所赋予的含义”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新展之约|龙行万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龙泉青瓷

新展之约|龙行万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龙泉青瓷

龙泉,龙泉青瓷,浙江,青瓷,海上丝绸之路,日中,一城,东南亚,世界,产品,中平,南亚,人口,代代,动力,欧洲,南海,博物馆,窑火,海南,龙泉窑,活动,中国陶瓷史,60后,70后,80后,90后,一起走,前世今生,有一位

2007-05-25 #小故事

故宫再展“天下龙泉”:龙泉青瓷的前世今生

故宫再展“天下龙泉”:龙泉青瓷的前世今生

龙泉青瓷,青釉,故宫博物院,龙泉窑,青瓷,口径,于北京,中国,市长,瓷器,龙泉,发展,釉色,青瓷博物馆,宝贝,商人,阿拉伯,价值,作品,佳士得,刻花,历史,名字,工艺,成交价,新娘,牧羊女,影响,传统,天下

2013-01-04 #故事大全

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历代宫廷的故事

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历代宫廷的故事

龙泉窑,宫廷,烧造,龙泉青瓷,瓷器,青釉,青瓷,窑址,龙泉,窑场,官府,故宫博物院藏,故宫博物院,瓦窑,宋六陵,器物,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小梅镇,执壶,景德镇,时期,青花,龙泉市,明永乐,柯桥区,北宋末年,产品,博物馆,天下,帅府

2013-12-25 #故事会

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历代宫廷的故事

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历代宫廷的故事

龙泉窑,宫廷,龙泉青瓷,烧造,瓷器,青釉,青瓷,龙泉,窑址,窑场,官府,故宫博物院藏,故宫博物院,瓦窑,宋六陵,天下,器物,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小梅镇,执壶,景德镇,时期,青花,龙泉市,明永乐,柯桥区,北宋末年,历代,产品,博物馆

2020-09-03 #故事会

龙泉青瓷 那一抹柔润的光芒

龙泉青瓷 那一抹柔润的光芒

龙泉窑,龙泉青瓷,龙泉,天下,青瓷,中国,瓷器,蚂蝗,茶碗,展览,塞拉同,足利义政,传奇,名字,欧冶子,龙泉宝剑,青色,低调,内敛,博物馆,宝剑,我国,成就,欧洲,窑址,裂痕,规模,长袍,颜色,发展

2017-02-01 #经典故事

带你揭秘龙泉青瓷传承人背后的故事

带你揭秘龙泉青瓷传承人背后的故事

青瓷,龙泉青瓷,原料,历史,三环,传统,小组,技术,龙泉,创作,混合,徐朝兴,李怀德,靠自己,时候,代表性,厂里,学徒,当学徒,师傅,工艺,手艺,样式,牡丹,道路,发展,革新,一个普通,石膏模型,任总

2015-07-21 #长篇故事

传说中的越窑“秘色釉”与龙泉青瓷釉色的价值真相

传说中的越窑“秘色釉”与龙泉青瓷釉色的价值真相

釉色,青瓷,瓷器,越窑,龙泉窑,龙泉青瓷,秘色瓷,龙泉,艾色,古人,唐人,方面,才能,文献,线索,豆青,颜色,青色,于文,大基,子庶民,宋龙泉,徐寅,李王,梅子,盛绿云,盛于唐,自明,贡吾君,赵彦卫

2007-06-18 #小故事

远销海外的龙泉青瓷 在历朝历代经历了怎样的荣辱兴衰?

远销海外的龙泉青瓷 在历朝历代经历了怎样的荣辱兴衰?

龙泉窑,青釉,龙泉青瓷,青瓷,宫廷,刻花,烧造,釉色,产品,瓷器,规模,影响,窑厂,窑场,发展史,印花,外贸,技术,技艺,日用,时期,景德镇,民族,胎体,越窑,荷叶,衔环,造型,发展,审美

2009-01-25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