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上海小店故事|印照片的行家 艺术展幕后的高手

时间:2015-09-04

埃里克·索斯我和你展览现场组图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每一幅作品都以其独特的光感和颜色展现了艺术家的本领,让人见识到名家的高超技艺

提示:本文共有 360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8月,美国摄影艺术家埃里克·索斯中国首次个展《我和你》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揭幕,一张张聚焦大时代里平凡美国人的相片传递着敏感的情绪,揭示人的亲密和孤独。

埃里克·索斯《我和你》展览现场组图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每一幅作品都以其独特的光感和颜色展现了艺术家的本领,让人见识到名家的高超技艺。同时,精湛的画面也彰显展品制作方的功夫,而他们往往是藏在幕后,观众们“看不见”的高手。蓬勃的上海艺术界,高品质展览的数量、频次增多,展品制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在数码创作时代,专业后期影像输出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除了本土创作者,很多外国艺术家也会通过在上海制作展品从而解决时间、效率、运输等方面的问题。

他们往往都会找一个叫杨家超的人,因为他和他的团队是公认的行家。

工作中的杨家超与艺术名家共事,不断精益求精约莫十年前,西安汉子杨家超告别了供职的动画公司,来到上海一家专业艺术影像机构开始全新的职业生涯,绘画专业出身又热爱摄影的他开始和胶片、药水、打印机、纸张,装裱工艺等事物打起交道,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完成大批量照片冲印。高强度的负荷使他掌握了市场上各品牌、各特性的打印机的使用技术,再加上他的认真和仔细,得到了许多客户的好评。那些收获都让他增添了自信和成就感,也坚定了他继续前进的信念。

后来由于公司业务方向发生变化,杨家超决定追寻自己的事业理想,2014年,他在乌鲁木齐南路上租了一栋2层楼的小洋房,取名“希美数字艺术工作室”,楼下是小画廊,楼上是制作工坊。

乌鲁木齐南路时代的店面照片 希美数字艺术工作室 图许多有过合作经验的艺术家得知消息后都来找他。比如知名当代艺术家余友涵,一周总要来2,3次,找小杨做事的同时与他谈天说地。“余老师知道我想把一楼做成展区,就主动说他的作品可以给我展示,可我这么小小地方,哪里有资格啊!”杨家超感激地讲,“余老师和其他很多前辈,一直介绍他们的艺术圈朋友来关照我,真心感谢多年来他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希美团队制作艺术家余友涵画作复制品希美数字艺术工作室 图和国内外艺术名家合作,能看到最前卫的创意和最新的技法,与之相应的制作工艺和品质上,也要不断创新与改进。他需要更大的场地,用更多的材料,配备更先进的工具。于是,经过西岸艺术区短暂的过渡,杨家超找到了现在位于长宁会馆的空间,组建起一支6人专业团队,分别负责影像输出和装裱等工作。

展示区局部希美数字艺术工作室 图进门后第一间仍是展示区,有合作艺术家的作品和世界影像历史上的名作等等。记者在墙面上看到了国际著名摄影家、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获得者刘香成的作品。“刘老师对于画面的影调和图像的反差很敏锐,对于图像后期的调整和作品输出的要求很高,对于作品他是非常严谨的人,但同时他也会很亲切的分享很多他曾经拍摄照片时背后的故事,” 杨家超介绍道,“刘老师也是SCOP上海摄影艺术中心的创始人,他对展品制作、布展等各个环节都十分重视。每一展览我们会根据作品使用不同的纸张,做大量不同介质的测试,他也会和我们一次次讨论,提出要求和修改意见,只为了把更好的画面呈现给观众”。

制作区局部店铺里最大的空间是制作区,除了几架大型的印刷机外,各个储物角落里都存放有白色纸卷,杨家超说店里现有100余种全球各地、各式工艺制作的纸。

店里各处都能看到纸每一种他都能如数家珍般说出它的特性、关键点和使用方法,这之中既有他多年摸索出的经验,也有专家的指点。他说纸张技术专家、香港大学的吴教授每次到上海都会和他相聚,一起研究纸张的纹理、遇到不同机器和墨料的变化,有时还会一起到工作室来实验新技术。“一位年长的学者,每次都背着20,30斤重的资料,和我分享他最新的研究成果。虽然他看上去有些疲惫,但整个人充满了活力,他对事业的投入和热情真让我钦佩”。事实上,杨家超带领的团队也是一支充满能量的精英队伍。他们拿到新的材料后,会不计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地来做研究,试样打印,为了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一次次地调整修改,这位领队相信,“技术是艺术的保证”。

沈凌昊作品《剩余物-边界文献》希美数字艺术工作室制作 沈凌昊 图和希美团队有多年业务合作的当代新锐艺术家沈凌昊仍记得他第一次见到杨家超的场景,他说:“那次做照片扫描,第一次扫完觉得效果不好,他很不满意,就一遍遍不停地调整参数,一遍遍重来,直到他和我都觉得可以过关为止。他的坚韧和耐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不仅对材料和机器有研究,艺术鉴赏力也很高,他对影调、构图的见解,有时还会给我很大启发,我们一起见证了彼此事业发展和相互成长,他是很多青年艺术家重要的合作伙伴和好朋友”。“上海最专业、最好的影像输出工作室”,沈凌昊觉得用它来形容这家小店最为贴切,因为“它当之无愧”。

制作区的一小面墙上和角落的工作台上展示了国际顶尖艺术造纸公司德国哈内姆勒(HAHNEMUHLE)、影像打印专业品牌EPSON和胶片、相纸制造商ILFORD授予的制作认证证书,每一张认证都需经过严格考评,能同时拥有这么多家许可的制作方,在上海唯此一家。

多方专业机构的认证证书至今,团队合作过的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已有500余位,同时他们还承担了上海多家画廊、展馆、美术馆的展品制作。平遥艺术节、PHOTOFAIRS | Shanghai、art21、西岸艺博会、巴黎,米兰摄影展等大型国际艺术展上都能看到团队的出品。

希美团队制作的艺术家杨泳梁的作品用技术超越需求杨家超在采访中一直提到“用技术超越需求”,那是他对行业的认知,也是团队缘何在同类店铺中出类拔萃的原因之一。

印刷标准光源台,色彩管理软硬件十年前,杨家超就拥有印刷标准光源台,专业的色彩管理软硬件,也在那时他就将印刷行业中对色彩控制的专业——色彩管理系统运用到实践中,普通客人不了解也没有兴趣了解这些,但他们看完成片后都会说同一句话,“你这里印出来的照片颜色是最准确、最细腻的”。大众对他们的职业称谓也不熟悉,在国外摄影专业里,他们被称为数码印前技师、数字技术后期技师,“大家也不知道叫我们叫什么,大概就是印照片印得很好的人”,杨家超笑道。

比起准确的称呼,他更在乎一件事。团队只有不断“走”在人们的需求之前,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客人们有时和我说,照片亮度降低1%就好了,这1%我该怎么理解,不是调整下参数,改一下光源曲线就行了,人们对影像的品质需求很多时候是出于审美和感觉”,他解释说。

因此,为了呈现满意的作品,他会花很多时间和创作者交谈拍摄时的想法,了解拍摄当时的环境、天气、光源等细节,然后回到作品本身,在不损伤原作质量的基础上进行后期调整。实现感官的最佳体验,也是他技术专业里的一项。

店里各式打印机同一画面在不同介质上传达的感觉也不同,那就要对此进行探索。他有多台不同品牌的大型喷墨打印机,针对机器对不同材质表现的优劣加以运用,他还有一台可用于岩板、木板,亚克力等特殊介质的个性化打印机,常常用来实验或制作新的创意作品。另外,杨家超还担任众多相机品牌、印刷器材公司的技术顾问,新品发布前对方会请他进行样片制作和技术测试。

工具车他的工具车里也有很多专业配置,比如可逆固定的点状胶、微循环系统的保护盒,以及纸张酸碱度测试笔,它能帮助他更好地装裱、保护作品和了解新品纸张的酸碱度和耐久特性。

纸张酸碱度测试笔团队最近忙于一批国画复制工作,他们要把画作印在各类宣纸、绢丝、真丝制品上。杨家超说:“受专业藏家和机构的委托,团度做过很多古代名家的复制品,雍正和康熙皇帝的书法真迹、张大千原作等,亲眼见到那些作品还是很震撼的。我们通过数据采集扫描,后期修改校色等一系列技术手段讲原作复制到宣纸、绢丝等一些特殊材料上。这些‘再生品’让更多的人能近距离欣赏经典,有时我们觉得也在为艺术传播尽一份力”。

团队制作的国画复制品希美数字艺术工作室 图疫情之下,慷慨的房东减免部分租金,他的小店靠着之前经营的积累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复工后,他们与几位艺术家合作,免费制作作品并进行义卖,还采购了许多口罩,捐献给一些社区机构,聊表心意。他说:“和那些抗击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相比,我们觉得艺术从业者显得‘无用’”。

埃里克·索斯的展览制作中试样图埃里克·索斯的展览是复工后团队承接的上海摄影艺术中心的第一个展览。疫情之故,艺术家无法抵达上海,杨家超只能通过摄影师寄来的印刷画册来比对制作展品,小样打印出来后发国际快递给对方,大家一起讨论修改的细节,再调整、打印,如此反复来回发快递,最终才有了现在的成果。

观众在展览现场展览现场有很多观众,他们静静地看片,默默地拿手机留影,记者听到一句评价,“太细腻了!真好看!”这其实也是送给杨家超团队的赞美,尽管他们的名字没出现在展览海报、手册或展览的任何角落。

展览海报,本次展览持续至11月20日(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上海小店故事|印照片的行家 艺术展幕后的高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丰子恺“春天的故事”艺术展在上海开幕

丰子恺“春天的故事”艺术展在上海开幕

丰子恺,艺术,春天的故事,书局,玻璃,活动,上海,主题,先生,疫情,线下,艺术展,策展人,重庆历史,冯河,各大,子恺,徐子淇,杨亚军,国立艺专,名人馆,美好家园,重庆市人民政府,编者按,一线,浙江,崇德,丰羽,亲临现场,人群

2016-01-08 #故事阅读

九江经开区中心幼儿园教师观摩上海一线幼教名师课程游戏化研讨教学艺术展

九江经开区中心幼儿园教师观摩上海一线幼教名师课程游戏化研讨教学艺术展

幼儿,教学,孩子,名师,九江,精神,游戏,老师,教育,吴老,中心幼儿园,经开区,上海,上海市,教师,活动课,积极性,课程,角度,运动,活动,两节,教师们,教学专家,活动中,运动游戏,吴振,吴佳,花园酒店,一线

2008-05-14 #长篇故事

品质生活直播周迎来“行走之美” 解锁更多上海故事

品质生活直播周迎来“行走之美” 解锁更多上海故事

上海,博物馆,民宿,直播,愚园路,老马路,艺术中心,城市,平台,艺术展,生活,活动,主题日,创意文化,三毛,各大,叶薇,在申,小红,武康路,蓝染,金山嘴,船厂,上海故事,不一样,创意空间,大平台,有家,马场,资料

2017-04-10 #故事大全

明天去上海音乐厅 亲手画出贝多芬的音乐

明天去上海音乐厅 亲手画出贝多芬的音乐

贝多芬,音乐,展览,上海音乐厅,观众,色彩,影像,独白,空间,音乐厅,斯塔特,声音,世界,交响乐,作品,人生,人们,作者,多维度,真情,无界,投影,市民,心路历程,故事,方式,新民晚报,海利,视频,艺术展

2016-07-23 #小故事

上海小店故事|一间房间 一个插画的世界

上海小店故事|一间房间 一个插画的世界

字号,张晔,插画,插画师,展览,小店,书店,书展,团队,橱窗,上海,作品,新闻记者,海报,粉丝,艺术,老店,城市,世界,内景,和文,大王,店铺,新闻,新天地,图新,薛兰,红黑,个性,人群

2019-07-26 #故事大全

上海小店故事|Hi 这里是兰奇餐厅

上海小店故事|Hi 这里是兰奇餐厅

餐厅,兰奇,上海,新加坡,王昱,味道,食客,新闻记者,一家,中国,餐馆,小店,新加坡人,资料,香叶,工作,新加坡餐厅,城市,店里,新闻,柠檬,老板,芝麻,马来,生活,李光耀,邓小平,黄姜粉,海南鸡饭,肉骨茶

2015-02-01 #故事会

上海小店故事|最酷社区咖啡馆

上海小店故事|最酷社区咖啡馆

咖啡,客人,老板娘,啤酒,店里,老客,咖啡馆,朋友,都会,菜单,告诉我,冰箱,名字,口感,口味,味道,小吃,棒冰,疫情,绿豆,花头,豆子,酒花,愚园,东西,冬阴功,博世,咖啡师,咖啡豆,工作室

2007-02-15 #长篇故事

纪实|小店里的小康故事:留在上海的理由

纪实|小店里的小康故事:留在上海的理由

上海,工作,柯林,余林,一家,健身房,会员,工作室,老板,生活方式,大学,学员,广州,新华路,美甲,西餐厅,调酒师,问题,三个月,健身教练,健身会所,图文快印,一段时间,个人,团队,小店,小伙伴,小康生活,工厂,年轻人

2018-10-08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