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孩子爱发脾气 多半不是情绪问题 而是触觉敏感 家长要积极引导

时间:2015-10-26

当然,这个朋友也只是道听途说,这个说法并没有什么可信度

提示:本文共有 198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前段时间,有个怀孕7个月的朋友听说生孩子的时候选择剖腹产,会让孩子更聪明,原因是在生产的过程中,孩子的头部不会受到挤压,对大脑好。

当然,这个朋友也只是道听途说,这个说法并没有什么可信度。其实大多孕妇在身体状况允许的可能下,都会选择顺产,虽然过程中需要忍受疼痛,但对孩子是好的。

很多孕妇因为选择剖腹产生宝宝,到最后却发现孩子"感统失调",而更多的家长还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感统失调的症状如果在12岁之前没有得到很好纠正,将会定型,一辈子都没法改变。

很多家长意识不到什么是"感统失调",导致忽视问题的存在

"感统"是由美国一位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斯博士创导,指的是将人体器官各部分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过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这两部分共同作用才能让肢体更协调的发展。

感统失调不是医学上真正的病症,简单来说这种症状会在儿童大脑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轻微的障碍。它的一些细微表现,如果不细加留意,普遍家长们会意识不到。

通常有人说孩子小的时候挺聪明的,长大后却很一般,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感统失调,没有得到认识和及时的纠正才会影响孩子的以后的成长。

导致孩子发生感统失调主要有两大方面原因

第一方面:先天性

1、 怀孕时胎位不正

胎儿在孕妈的子宫里孕育,正常情况胎儿的胎位应该是和孕妈的纵轴平行,胎儿的头部在骨盆的入口处,呈现俯屈的状态。胎位不正导致胎儿平衡失调,从而在出生后有了和其他儿童不一样的表现。

2、 剖腹产

有些时候孕妇选择剖腹产,通过手术直接将胎儿从妈妈肚子里取出,虽然生孩子的时间缩短,但让胎儿在出生的过程中减少了压迫感,造成了触觉失调。在顺产的过程中,孕妈的阵痛和宫缩对孩子的压迫感也是增强孩子的触觉。

3、 怀孕时对吃药打针不忌讳

大家都知道在怀孕期间,孕妈都是尽量避免吃药和打针的,因为这些药物对胎儿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感统失调就是受损伤的其一。

第二方面:后天性

1、 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呵护

很多家庭都会把孩子捧在手掌心,这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却不可以过度。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做法过于溺爱,把孩子照顾的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孩子有啥事都是家长代办,让孩子无法产生真正的感受。

2、 不学爬直接学走

孩子的教育一定是循序渐进的,每一个小朋友都是先学着爬,四肢有力量了,才开始学习走路。直接上孩子跳过本应该进行的过程,会让孩子产生前庭平衡失调。

3、 过于严格的管教要求

小孩子总喜欢玩沙子或泥土,但家长就是不让孩子去接触这些东西,对孩子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让孩子在面对家长的时候压力甚大,甚至不敢有过多的活动造成精神上的压迫和伤害。

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问题,一定会从这3大方面表现出来,家长要注意留心

第一方面:孩子的触觉方面

邻居家的小朋友特别不喜欢别人触碰他,甚至有的时候家长碰他也不行,特别喜欢发脾气,后来经过检查才知道孩子是因为触觉敏感才导致的。

孩子有时候也会通过一些其他事情表现出来,像对一件东西特别执着固执,必须得时刻抱着才有安全,不爱让别人触碰他,不喜欢理发,洗澡、刷牙,不喜欢玩沙子,情绪比较差,爱发脾气还动手。

有这些表现特征时,家长一定要领着孩子去做一下检查,要清楚孩子的身体状况,才能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二方面:前庭感觉方面

普通孩子坐旋转的转椅或有了设施时,停下来后都会很晕,可感统失调的小朋友却没有晕的感觉;明明知道前面有障碍物,却还总是往上碰;走路时总是容易摔跤,说话喜欢自言自语,时常分不清楚左右方向,组织能力不佳等。

孩子的这些小细节需要家长用更多的耐心去观察总结,而家长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第三方面:本体感觉方面

在写东西的时候书写的速度慢,写的每一个字都很用力,常常分心走神,没有顺序和时间观念。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容易沮丧,对完成比较精细的动作总是比较吃力,就像系鞋带,扣衣服扣子等,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性格孤僻。

如果孩子有这些特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这2个方式纠正

1、 在孩子练习爬行的时候做这个动作

孩子七八个月的时候,正是练习爬行的最佳时机,不断的抬头、仰脖子,可以让孩子的前庭觉得到一个锻炼,四肢共同进步的时候,也在促进手眼脚协调,听力也会得到一部分训练。

如果孩子根本没有爬行的意向,家长一定要开始做引导,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锻炼宝宝爬行,孩子爬的越好,越有利于恢复。

2、 叫醒孩子的触觉

过分敏感会让孩子见到陌生人就哭,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家长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来唤醒孩子的触觉。比如用吹风机轻轻的吹孩子的皮肤,用梳子轻轻敲击皮肤,这些方式可以减缓孩子过度敏感的程度。

家长们可以提前为孩子做一些简单的训练,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未雨绸缪是希望孩子长得更健康。如果不能提前做一些准备,等孩子一点点长大,很多事情想纠正都难了,孩子的健康需要父母不断呵护照料,更需要要从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去观察,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和爱,才能让他茁壮成长!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孩子爱发脾气 多半不是情绪问题 而是触觉敏感 家长要积极引导”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父母和孩子之间无话可说 是孩子的问题 还是家长的问题?

父母和孩子之间无话可说 是孩子的问题 还是家长的问题?

孩子,父母,家长,让孩子,内心,想法,时候,方式,讲道理,问题,给孩子,和家,词语,对孩子,才能够,学会,封闭式,情绪,教育,写作业,沟通方式,换位思考,接纳孩子,有效沟通,负面情绪,老师,事情,儿童教育,姿态,开放式

2010-01-31 #经典故事

家长不要有焦虑情绪 更不要把情绪传染给孩子

家长不要有焦虑情绪 更不要把情绪传染给孩子

家长,孩子,初一,小一,老师,情绪,学习成绩,话题,问题,学生,学校,电话,成绩,理解能力,工作,影响,服务,检查,测试,孩子学习,别让,远超,后迟,中考,主因,作业,仔细检查,传染给,健康成长,初中

2017-04-16 #故事大全

感觉统合——你的孩子为什么情商低

感觉统合——你的孩子为什么情商低

触觉,系统,小朋友,能力,情商,孩子,行为,心意,对方,时候,阶段,高阶,情绪,社会,可以从,一起玩,人际关系,代表,察颜观色,心理,感觉,游戏,皮肤,社交,自控力,过程,问题,发展,训练,你的手

2017-02-03 #短篇故事

孩子若有个“坏脾气” 家长试试共生效应 切实解决亲子沟通问题

孩子若有个“坏脾气” 家长试试共生效应 切实解决亲子沟通问题

孩子,家长,时候,小丽,玩具,让孩子,做法,情绪,坏脾气,共生效应,给孩子买,负面情绪,事情,什么是,对孩子,给孩子,商场,小孩子,情况,方式,是非,植株,注意力,过程,规则,问题,教育,孩子是,就不会,才能够

2018-08-26 #故事会

孩子性情暴躁爱发脾气?当孩子情绪化 家长要自我反省

孩子性情暴躁爱发脾气?当孩子情绪化 家长要自我反省

孩子,轩轩,父母,家长,学会,情绪,好性,正面管教,方式,脾气,小孩子,性格,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对孩子,才能够,东西,事情,套书,家庭教育,小房间,建议,时候,方法论,案例,爷爷奶奶,经验,经典,问题,怎么做,教育方式

2011-08-08 #故事大全

家长深夜陪孩子写作业情绪失控 幼儿园家长现在补救 还来得及

家长深夜陪孩子写作业情绪失控 幼儿园家长现在补救 还来得及

孩子,家长,作业,王先生,老师,写作业,女儿,作业量,学生,网友,专注力,给孩子,原因,幼儿园,题目,力差,内容,同学,大部分,小学,情绪,德国,氛围,班级,训练营,逻辑,问题,处罚,工作,训练

2020-03-17 #长篇故事

学习上“庸懒散”的孩子 消极情绪缠身 家长可以试试这样引导

学习上“庸懒散”的孩子 消极情绪缠身 家长可以试试这样引导

孩子,家长,让孩子,公鸡,老师,学习上,作业,对孩子,做作业,庸懒散,时候,稻谷,问题,学习方法,方式,题目,作用,学习态度,消极情绪,记忆法,过程,都会,学习目标,主动权,作文,关键词,学会,干嘛,家务活,小目

2012-04-03 #经典故事

1岁半女儿发脾气捡头发吃:不懂孩子情绪的家长 别怪孩子牛脾气

1岁半女儿发脾气捡头发吃:不懂孩子情绪的家长 别怪孩子牛脾气

孩子,情绪,女儿,妈妈,家长,情绪管理,爸爸,时候,让孩子,儿童,教孩子,头发,坏习惯,性格,爸爸妈妈,手机,脾气,问题,调节,给孩子,认识自己,咸素媛,慧贞,韩综,肯德,吃一顿,别怪,事实,中英,亲身经历

2010-06-05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