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诚信走天下——记比雷福国际钢铁集团董事长史一松

时间:2015-11-07

历史上,很少有某一个徽商身上集中了几乎所有的徽商文化特征,并直接以此而获利的

提示:本文共有 109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2 分钟。

徽商所拥有的讲“义利之道、重义轻利”以及“儒商”的特征,是许许多多徽商的特色集中到一起才形成的,一般是以整体文化的形式影响着后代,并间接地产生效益。历史上,很少有某一个徽商身上集中了几乎所有的徽商文化特征,并直接以此而获利的。

史一松就是这样一个堪称“经典”的徽商,他身上所体现的“徽商”特征太鲜明了。同时,作为现代徽商,他比传统徽商又多了些许现代化的因素,他以“现代”的手段直接获利的案例,也是经典而鲜明的,并以此丰富了徽商精神的内涵。

1971年,史一松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腊树镇一个叫史家大屋的村子。他的先祖,可以追遡到造字的仓颉。仓颉的后代分为史姓和仓姓两支。或许造字术是人类最古老的专利之一了,如果那时候有专利一说,今天的史姓和仓姓恐怕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姓氏。当然,华夏子孙所共同继承的这份遗产,远非一个“富”字所能包含得了的。

安庆市是桐城派的发源地。受数百年桐城派文化的浸染,通过学习而走出安庆地区、然后从商的史一松,更是怎一个“儒”字了得。

史一松身材不高,体格健壮、面容忠厚。他说话不多,说出来的话总是让人想一想,拈得出分量,恰似他的同乡方苞或者姚鼐做文章一样,惜字如金,写出来又字字是金。

史一松5岁才开口说话,故而有个小名,叫“哑巴”。或许就因此而造成他既忠厚又固执、既独立又超脱的个性,做事富有韧劲,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有一股子“狠”劲。

君子轻利重然诺

史一松好象天生就把“利”看得很轻。还在他上学的时候,乡下农村有规定兄弟独立了要分家单立门户。他有一个二哥在上海工作,提出不要房屋家具等固定家产,父亲便准备给史一松和大哥平分。不料,当着长辈、亲戚的面,史一松提出也不要家产,只要暂时有个住处就行。

随后,史一松又做了一个让人们意想不到的决定。当时在县公路局工作的父亲,为了赶上政策的最后一班车,打算提前退休。按当时的规定,可以有一名子女顶替工作,从此端上铁饭碗。父亲准备让史一松提前毕业,顶替他的工作。史一松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把名额让给了大哥。

消息传开,村民们背地里甚至怀疑史一松是不是头脑有问题。联想到他5岁才开口说话,一个“傻”字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掉的了。

其实,史一松从小表现出来的不是傻,而是卓尔不群的个性。7岁那年,史一松开始读书,在村子里的小学上一年级,路不远。好强而独立的小一松,即使打雷下雨刮风飞雪,也从不要母亲或者大人护送上学,甚至表现比同龄学生的胆子更大、更勇敢。

史一松8岁时,有一天妈妈生病了,村里的赤脚医生来给妈妈打针吊水。那时的医疗条件差,针头和注射器要多次反复使用,赤脚医生都是带着小煤油炉和一只铝盒,现场进行消毒。那一次赤脚医生用的铝盒,一头的铁支架坏掉了,用时需找小石块垫着,小一松之前在隔壁人家看过就知道了。看见医生来了,小一松边往家跑,边在路边找了两只合适的小石块放在裤兜里。等医生打开箱子,拿出针具等东西,叫大人去找小石块时,小一松很快从口袋掏出石块,一声不吭地放在桌上。医生吃了一惊,对他母亲说:“你家小哑巴看似傻乎乎,其实好聪明的,将来长大一定有出息。”

史一松当然不傻,而且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远见。有所不为的背后,必定要有所为。他读书算不上勤奋,但各科成绩相当不错,他知道自己的未来不会只在家乡的。

但是命运好象与他有点过节。就在把工作机会让给大哥的第二年春天,即将参加考试的史一松双手无端地生满了疮,查不出病因,成天肿胀疼痛。手上涂满药膏缠着纱布,提笔都十分困难。一直折磨了几个月,到夏天考试结束后才慢慢痊瘉。受其影响,史一松高考成绩不理想,只上了一所普通院校,读机电专业。

学业完成以后,史一松只身来到上海,进入一家新加坡人开的金楼房地产公司,负责水电工程安装,月薪1200元。

金楼公司工程部经理周富清,是个上海人,很欣赏史一松做事的认真劲,对他非常照顾,工作上支持肯定,还鼓励他继续学习深造。史一松暗自庆幸,刚到上海就遇到一位好上司,给了他信心。这是他走上社会、独立生活的开始,对他后来发展所起的作用怎么高估都不为过。

当年,史一松就报名参加了同济大学夜大的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习。与此同时,他又参加了工程造价预算方面的岗位技能培训班。不久,他拿到了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员资格证书。

1994年春,史一松在工作中结识了上海南汇建筑总公司的项目经理陶明兴,深受其欣赏。陶明兴成为史一松创业之路上的又一个引路人。他邀请史一松为南汇公司项目工程兼职做些预决算,不久,又经同事推荐他给中日合资上海新丽装饰公司做工程造价预决算。见到史一松做的工程预决算,新丽公司的日方大股东、董事长也颇为欣赏。

几个月后,有人问史一松:你兼职的工资是多少?史一松一脸茫然,答道:没有工资。那人大吃一惊:怎么会没有工资?

史一松更看重的是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没想到的是,正是他的不计报酬、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他带来了机会。

1995年6月中旬,史一松正一边工作、一边准备参加周日进行的工程项目经理资格考试,一天突然接到新丽装饰公司工程部经理的电话,说有一个项目,让他过去拿图纸做预算。史一松二话没说,骑着摩托车赶了过去,拿到图纸,约好下周一交预算表。回到住处,他把图纸搁在了一边。后天就是星期天,必须赶紧看书复习。

星期天考完试,史一松回到住处。他铺开图纸,边吃面包边看图,一直干到第二天早上7点,完成了预算报表。他洗了个头,刮好胡子,精神抖擞地来到新丽公司。董事长看了报表,对他说:“小史,这个工程你拿去做吧。”

史一松还没回过神来,董事长已经向部下安排了两件事,便转身忙别的事去了。史一松这才知道,董事长安排的两件事都和自己有关:一是带他去看现场,二是让会计开一张50万元的支票作为预付金。

这是一个办公楼中央空调安装工程,总预算170万元。没有合同,甚至没有一个口头约定。史一松拿着50万元的支票,激动万分。

在看完现场回家的路上,史一松给怀宁老家的父亲打了个电话,让他紧急找人来上海帮他做工程。不巧的是正赶上“双抢”农忙季节,连不少已经在外地打工的人都请假回家帮忙,这时候要找人出去太难了。史一松当机立断,立刻汇出2万元钱,让父亲出双倍工资,3000元一个月,并预付一个月工钱,找到了7个人来到上海。同时,史一松又在上海通过老乡关系,找了几个也是同乡的工人。

盛夏7月,热浪滚滚。史一松领着十几个人,吃住在工地,连续干了12个白天和夜晚。到7月中旬,工程顺利竣工,并通过了验收。

工程结算下来,除去全部开销,史一松净赚70万元。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这不仅让史一松兴奋,更令他父母和全家人都高兴不已。当年下半年,刚退休的父亲用史一松带回家的钱,在老家建造两幢楼房,花了20万,引起了七里八乡的轰动。当年史一松的考试也获得通过,取得了项目经理资格。

独持利器走天下

史一松的利器,一是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技术,二是做事时的那一股“狠”劲。这两者虽非他的“独门兵器”,但同样的武器,比别人练得精、用得狠,比什么新式武器都管用。

史一松走上社会以后,学习从未中止过。这或许是因为高考没考好,只上了专科,认为自己知识不够,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或许是受桐城派文风浸染的家乡影响,养成了好学的习惯;还有可能身为徽商的后代,对“儒商”之道也有所继承和领悟……总之,不断的学习和进取,使他技术更精、知识面更广、思路更开阔,进而发展得更快。

史一松说,他过去是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现在是一边创业一边学习,将来要一边干事业一边学习。1996年7月,史一松完成了同济大学夜大的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段学业,取得了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随后不久,又通过了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获得工程师资格认证,成为一名建筑工程师。紧接着,他又攻读上海交通大学的EMBA,于2006年毕业。

史一松的“狠”劲,更多的是表现在对自己的要求上,尤其是为了实现对别人的承诺而不计代价地赶工期方面。

1996年11月的一天,史一松接到一个电话,是上海市第四建筑公司总工程师陆金弟打来的。他们3年前在金楼公司相识,后来一直没有什么联系。陆金弟问了史一松的近况,就直接告诉他说:“小史,有空你到我这儿来一趟,我有个项目给你做。”

见了面,史一松才知道陆金弟已经从上海四建辞职,应聘到浙江舜杰建筑集团公司任总工程师,当时正在负责上海城隍庙福佑商厦的建设。陆金弟告诉史一松,过去对他的印象很深,这次手里有工程,交给别人不放心,便想到了他,还是通过好几个人才问到了他的手机号。

史一松由此承揽下福佑商厦整个的水电及电梯、空调等安装项目工程,总预算2400万元。按照舜杰集团规定,项目负责人和施工人员必须入聘为舜杰员工,于是史一松被聘为项目部副经理,率领着队伍进驻福佑商厦,于1996年底开工。

福佑商厦工程浩大,工期虽长,但时间很紧。史一松的工作要配合整体施工进度,部分项目要在几乎所有工程都完成得差不多时才能开始干,往往这时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福佑商厦定于1998年6月1日开张营业,在5月下旬的最后一个礼拜,其他所有的工程都已经结束,就看史一松的了。

史一松一面严把质量关,一面调兵遣将,与时间赛跑,进行最后的冲刺。整整一个礼拜,他澡不洗、衣不换、鞋不脱,没上床睡一个安稳觉。

就在施工最紧张的时候,却突然发生了一次意外事故。一个无知的浙江籍工人擅自闯进配电房,引发了还未安装完毕的电路短路,顿时电弧光如同闪电,伴随着烟雾和噼里噼啦的响声,人们都吓呆了,不知如何是好。史一松伸手拿了根木条,冲入配电房。不多时,电弧光熄了,声音也没有了,烟雾散去,史一松背着被电击伤的工人出来了。幸亏抢救及时,受伤的工人没有生命之虞。事后,人们赞扬之余,还感到后怕,责怪史一松太冒险。史一松说:“首先我懂电,熟悉配电房的线路,我应该去;其次,这里是我负责的,出了事,我必须去。”

工程终于顺利完成,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当天,史一松胡子有两寸长,走进澡堂还没洗澡,就躺倒在水池沿上睡着了,怎么叫也叫不醒,最后大家把他抬出了浴室。

不久,福佑商厦被评定为国家优良工程,这其中自然有史一松的一份功劳。

大道无言任尔行

福佑商厦顺利营业的第2天,舜杰集团董事长陈炎錶亲自来慰问史一松。他对史一松说:“小史,你辛苦了!这段时间好好休息一下。正好我们在闸北区做了两个楼盘,你抽时间去选套房子吧。”

几天后,史一松去闸北看房子,因每套面积都不大,他就选了两套,预付了定金。

一个月后,陈董事长派人叫史一松去他的办公室,将定金退给了他,说:“小史,那两套房子奖励给你了。另外,我希望你能正式加入舜杰。我们决定,任命你为公司经营科科长, 福佑的工程就不再另行结算了。你看怎么样?”

史一松想都没有想,就点头同意了。他心里清楚:福佑的工程,约有400万的赚头。钱虽然好,但并不是一个人做事情的全部价值和终极目标。舜杰是个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对个人来说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一个人再能干,也要人家给你搭起平台,况且舜杰对自己确实很器重。

史一松到舜杰就职后,手下的安装队并没有散去,而是在史一松的安排下,继续一个接一个地做工程,史一松被尊称为“师傅”。这时史一松是一边打工,一边做老板。

1998年8月5日,史一松拿到了写着自己名字的房屋产权证,在上海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产,并将户口迁入上海,落在闸北区。从此,他由一个外乡打工仔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上海人。这年10月,史一松将他开的面包车换成了桑塔纳轿车。

2001年4月,史一松决定从舜杰辞职,带领自己的人马闯荡一番。

经过在上海建筑行业多年的摸爬滚打,尤其在顺杰集团经营科长位置上的几年磨练,史一松觉得自己成熟了不少。他眼界开阔了,由过去不喜欢讲话变得能说会道了,社会关系网也初步织成。在舜杰的工作强度非常高,最多时管理着21个工地,每天跑车200多公里,实在太累。虽然舜杰从上至下对他都不错,可史一松觉得,那毕竟是人家的地盘,自己只是一个雇员,没有归属感。

早在当初他从金楼房地产公司辞职时,那家公司的新加坡籍老总就说:“史一松辞职是早晚的事,我不会挽留。史一松应该有他自己的事业。”

那一次辞职后,史一松做得很顺。他接受南汇建筑总公司陶明兴经理的邀请,协助建造一家德国公司在松江的厂房项目。他负责水电、空调安装等,工程预算220万元。那一个项目他赚了40万元。此后大小项目不断,他的施工队伍基本上没停歇过。当时正逢上海开发高峰,建筑业市场非常火爆,几乎是每逢工程必赚。但是这一次辞职后,却意想不到的不顺利。看好的工程,在竞标中被涮了;找朋友关系搞到的一些工程,或因为小或因为难,皆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史一松左冲右突,使出浑身解数。他可以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但要为身后这十几个人的工程队谋生计。这些工人在家中都是顶梁柱,一家老小都指望他们挣钱回家。史一松开始思考,分析问题的症结出在什么地方、如何化解。

快到年关了,从家乡带出来的这一帮人沉不住气了,有人开始发牢骚。史一松觉得他们跟着自己没挣到更多的钱,发牢骚是可以理解的。他耐着性子对他们说:“业务不好只是一年,如果大家相信我,我希望过了年再来干。我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让史一松想不到的是,这帮跟了自己数年的乡亲,竟纷纷提出要结帐走人,而且态度很坚决。史一松感到无奈,又感到失望和痛心。队伍散伙时,史一松将价值两万元的工具分送给了他们,好聚好散。最后14个人只有1人留下,他对史一松说:师傅,我相信你,我还跟你干。史一松差点眼泪都掉了下来。

善于思考的史一松很快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急于求成、自视过高、缺少理性化,具有冲动性和盲目性。其实自己仅仅是熟悉了所在行业的一些情况,还不能完全独立驾驭和把握市场。

史一松认识到,走哪条路,许多时候并不仅仅是人们的自身愿望所能确定的,不可避免地受社会以及行业内部的游戏规则所制约。关键是要去把握适合自己的部分。除非你有足够的力量,不然不要试图一下子改变它。

2002年的春节,史一松仍然是回老家过的,只是往年都前去拜年的人一下子不见了,喜欢热闹的老父亲搞不懂是啥原因,又不好问儿子,显得有些失落。史一松看在眼里,心里却已经有了新的想法。

春节后,史一松与上海南汇建筑总公司达成协议,成立了一个直属项目经理部,重新开始了在上海建筑市场的运作。

3月份,史一松在浦东承接了一个工厂厂房项目,预算资金1200万元。这一次,他不是仅做空调水电,而把范围扩大到整个土建工程。史一松再次招兵买马。但这一次,他运用分包的形式,把项目工程分块包出去,他只需几个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一变通,局面就活起来了。

浦东的项目还没有完工,史一松就又接到一个印度商人投资的工厂建设项目,总预算800万元。此后项目不断,业务越做越大。过去弃他而去的老乡,大多又试探性地来找史一松。史一松没有计较过去,将他们一一介绍到分包商那里,由分包商安排,按劳取酬。乡情归乡情,做事归做事。

2003年过年,史一松回到老家,家中又热闹了,人来人往的。父亲乐呵呵地,忙里忙外接待应酬。但史一松却躲在家里,尽量不出去应酬。

史一松开始成熟起来,表现出对市场的驾驭能力、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对企业的管理能力,以及对人生的透视和领悟能力。

人海茫茫自识君

接受新事物快,接收信息快,并能敏锐地从大量的信息中甄别出最有价值的一个,很快地将其转化为现实的业务,这是史一松特殊的本领,也是他提升事业平台、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的重要原因。

早在刚到上海进入第一家公司工作,史一松就特别重视信息的作用。拿到第一个月工资,他就买了一只当时还很新潮的BP机。当他开始为南汇建筑总公司和新丽装饰公司兼职做预算时,便又花去好几个月的薪水,买了一部刚刚兴起的手机。他这样做绝非是赶时髦。现在回头看,这两件信息工具对他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互联网出现以后,史一松便很快成为“冲浪一族”。他上网也聊天、玩游戏,但主要是浏览建筑业和商业动态,搜寻相关信息。

史一松在互联网上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妻子朱利明。他们是在交友网聊上的,后来又书信往来,更加深了了解。巧的是朱利明也是安庆人。2000年9月2日,趁到上海办事的机会,朱利明与史一松见面了。他们一见如故,几乎在互相对上第一眼的同时,都认定了对方。这或许是因为两人在网上交流时都很真实、见到人便感到已经熟识了解了,或许因为是同乡而先就有了亲切感,或许就是缘份。

2001年春节,史一松和朱利明喜结良缘。史一松有一个酒店,位于普陀区叶家宅路100号,取名为“独秀新家”,经营徽菜。朱利明便成为“独秀新家”的新老板,史一松则是她最忠实的主顾。几年后朱利明又担任史一松在松江创立的比雷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这是后话。

满心欢喜的史一松文思大开,尽显“儒商”风范,亲自捉刀撰写一副对联:“独秀堂下话乡情,黄浦江畔立新家”。这副对联现在镌刻在酒店两侧的门柱上,在颇具民族风情的装祯背景中,相映生辉。

当年10月,他们的儿子史泽楷出生了。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事业,史一松都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2004年初的一天,史一松习惯地在网上浏览信息,看到美国一集团拟在东南亚地区投资建造生产基地。史一松知道这家公司,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191位。他立刻敏锐地抓住了这个信息。

史一松知道,网上的信息覆盖全球,如果想用上这条信息,地球上的每一个网民都可能是竞争对手。但他觉得上海应该有自身的优势,而且优势相当明显。既然他身在上海,那么在全球竞争的舞台上,上海的优势也就是他史一松的优势。

经过一天的反复考虑,史一松心中有了明确的想法和详尽的计划。他以和他有合作的南汇公司的名义,拟定了一封联系函,翻译成英文,用电子邮件发了出去。

一连7天,史一松发了7封邮件。这7封邮件的内容并不是一样的,而是从区位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等7个方面摆出条件、充分论证。邮件发完了,虽然没有回音,但史一松觉得一身轻松。他认为自己该想的都想到了、能做的都做到了,即便没有结果,尽力就可以了。这件事如果不做,肯定会放在心中挥之不去,总觉得有点小小的遗憾;现在做了,做得应该还不坏,过程是令人满意的,心中便自然平和而满足。

第8天,史一松打开自己的邮箱,豁然出现了一封来自美国的邮件。他心中一阵狂跳,译出了邮件。邮件就是那家公司发来的,他们肯定了史一松的努力和看法,计划派专人来上海考察。

2004年4月4日,保思乐公司专员飞抵上海,在希尔顿酒店刚住下,就约见了史一松,双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史一松在交谈中获悉,美方已初步拟定新加坡、台湾和上海三地作为候选地。临分手前,史一松把早准备好的已翻译成英文的有关计划文字材料交给对方,说:“阁下和贵公司可能对上海还不了解,我说的东西太抽象了,这样,给我一个礼拜时间,我免费设计一份建厂效果图样寄给您,供贵公司参考。”

史一松的想法是,在不增加支出的同时,展示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的能力,应该比竞争对手想得更多,而不是花钱更多。

史一松在一位朋友的配合下,苦干一周,完成了一套效果图,用电邮发给美国公司。这次很快就收到了对方的邮件,回复中再次肯定了史一松的工作:“阁下设计的就是我们想要的东西。”

2004年5月,美国公司派了一个专家小组来到上海考察,史一松全程陪同。

2004年6月,美国公司基本确定上海为首选,第三次派员来上海,目的是选址。史一松把各方面的情况详细介绍给对方,最后推荐选择松江出口加工区。

2004年7月14日,美方组团来到上海,确定新厂落户上海,并在史一松的协助下,迅速进入了筹备程序。20日上午,美方同松江开发区签下了购地合同;下午,美方向史一松出具《委托书》,委托史一松全权处理建厂事务。

从7月20日开始,史一松全力投入了美国公司在上海的建厂工作。考虑到中美两地时差,为了方便对方,及时交流,史一松每晚在12点至凌晨2点,与保思乐方面进行网络在线交流、汇报工作进程、修订计划、接受和安排下一步任务。

2004年9月28日,公司成立,在松江开发区的厂址上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在仪式上,公司发给史一松5万美元奖金。第二天,上海各大媒体发布新闻:总投资7500万美元的保思乐(上海)有限公司成立并落户松江出口加工区。

第一期工程有24000平方米厂房及办公楼项目,于2004年12月28日开工。史一松坐镇工地,组织数百人的队伍昼夜施工。

2005年5月20日,第一期1600万美元的工程竣工投产。6条流水线开始昼夜不停地生产,1分钟产出1200根紧固件。每天耗用钢材480吨。

2005年9月20日,在公司开业典礼上,集团总裁激动地说:“我们衷心感谢史一松先生和他的公司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为我们建起了高质量的漂亮厂房,使我们亲身感受到了中国企业员工队伍素质之高。”说罢,他邀请史一松一起合影留念。

成功地引进美国公司落户上海,不仅使史一松获得了工程、赢得美方的认可和信赖,更为他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商机。

诚信睿智造神奇

2005年10月,史一松注册成立了“上海比雷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比雷福”是英文“Belief”的音译,意为“诚信”。

史一松比谁都清楚,他这些看似神奇、神话般的创业经历,其实一点都不神秘。他认为,他成功的秘诀就是诚信做人、诚心做事、诚恳服务。多年来,无论是为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创业,他总是不断地换位思考、大胆开拓,时时处处站在客户的角度想问题;他善于捕捉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并准确地、自觉地做大量“份外”的无偿服务。

不久,史一松收购了一家工厂,成立了包装材料公司,专门为美国产品生产包装纸箱。

如果说结婚生子和创业成功是史一松成功的第一步,那么与美国公司的合作则使他上了第二个台阶,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比雷福公司的国际贸易产值年年大幅度上升,2007年达到3亿元人民币。这几年来,他有意围绕着制钉业的产业链,往上、下游延伸,从轧钢、拉丝、物流,到制钉、包装、出口一条龙。从原材料到产成品,都在自己的掌控中。管理也简单,因为是一个行业,各方面都是相通的。这样做,是把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险,都不至于满盘皆输。

2006年,史一松回到家乡安庆市,收购了一个轧钢厂,作为产业链上游的一个重点项目,专门生产制钉用线材。这个厂占地两百亩,位于长江岸边,水陆交通便利。11月8日上午举行奠基仪式,时任安徽省工商联会长的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王鹤龄专程从合肥赶到安庆,上海安庆同乡会会长江执中少将从上海赶到安庆,为仪式剪彩。时任安庆市委书记和市长也亲临现场并剪彩。此外,安庆市政协主席、上海市安徽商会的数位常务副会长均参加了奠基仪式。

2007年4月28日,安庆钢厂的基建项目正式开工。只用了短短七八个月时间,第一期两万平方米工程便于当年年底竣工,设备也安装完毕,于2008年3月初投产。这个钢厂正常运转后,年产值将达10到12亿人民币。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钢铁行业的政策,对小型钢厂具有致命的打击。史一松采取了很多自救措施,使自己与同行相比具有了优势。在这一形势下,他在香港投资了一个金属制品公司,并把工厂放在了松江出口加工区,主要生产标准件,这一块也取得了政策优势。

2007年,史一松还在上海松江买了个码头,主要作用也是为制钉工厂服务,这样便基本上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2008年,史一松被美国公司评为2007年全球最佳配套服务商,董事长亲自来到上海,为他颁发奖牌、奖金。史一松认为,2008年应该是他收获的一年,该做的事都做好了,该落实的都落实了,只要按照设计好的轨道走,把握好方向就行。这几年,他还培养了不少人才,现在已经都能独当一面了,他自己主要把握宏观,轻松了不少。他相信不久的将来,比雷福公司就可以发展成为中型企业。

史一松天生是一个不安分守己的人,除了在工作中喜欢做份外的事,在社会活动中,他也做了不少份外事。1998年底,在怀宁县政府和上海的怀宁同乡支持下,史一松组织成立了上海怀宁同乡会,并出任常务副会长。他的“独秀新家”酒店自然成为同乡会活动的会馆。史一松认为,同乡会的好处非常明显。一个人在异乡谋生或创业,不可避免地会遇上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他需要有地方倾诉,有人帮他化解、给他支持,同乡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既是船,又是桥梁。

史一松说,作为安徽人,塑造安徽人的形象是很重要的。作为新徽商,既要继承传统徽商勤奋务实、诚信稳重的优良传统,又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现代商业精神,才能够振兴徽商,同时也能壮大自己。

以乡情和发展理念为纽带的上海怀宁同乡会,已由最初的50人发展到300多人,成为怀宁人在上海的一个重要的群众组织。史一松认为,同乡会、商会这样的组织,要当作实业来经营。要善于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使每个成员得到想得到的服务。如果你不关心别人的需要,凭什么指望别人会关心你的需要?

上海市安徽商会成立以后,史一松先后担任副会长、常务副会长。他把对商会工作的理念带到了上海市安徽商会的运作中,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2008年元月份,上海财经大学组织了一次MBA安徽校友论坛,汇聚了从复旦、交大、同济等各大学毕业的安徽籍MBA毕业生,史一松作为新徽商代表和成绩突出的校友,应邀发表演讲。原定讲20分钟,他却在热烈的掌声中讲了1个多小时。他以渊博的知识、精辟的观点、真诚的态度成为最受欢迎的演讲者。大家都认为,他讲出了大家心里想的和想要知道的。现场气氛活跃,人们纷纷举手现场提问,请他予以解答。直到吃完饭后,还有十几个人不肯离去,要求他留下来,再开个小会,请他再讲讲。

史一松认为,创业是要吸取前人精华部分,排除其所犯的错误,因此,作为具有高学历的创业者,一定要对前人有所了解和认识。在演讲开始时,他问大家,是否知道中华商祖是谁?没有人回答出来。当他提示是西施的老公后,有一位学友才说是范蠡。很少有人知道,范蠡不仅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人称陶朱公。中国历代不缺少政治家,但商人却奇缺,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范蠡经商对国家的贡献远远大于从政。史一松非常敬佩这位商祖,认为他是清清楚楚、幸福一生。

史一松认为,徽商的衰落主要是政治原因,比如胡雪岩,就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当时李鸿章手下有个人盛宣怀,很聪明,掌握了电报业,也是当时的先进技术,就象现在的互联网一样。他凭此窃取了胡雪岩的信息,使胡处于必败之地。胡雪岩私人担保借钱给政府,还款期将到时,钱款实际上也到了,但掌握在上海一位管钱的官吏手中,盛宣怀要他不要着急还,先压几天。他的用意是让胡雪岩失信。当时,胡雪岩垄断了丝市场,花了一千万两银子进货。但是,盛宣怀让人家不买他的丝,逼他存不住货,只以一百万两就卖了。这样,胡雪岩便回到上海忧郁而死。史一松说,其实徽商的问题,从头到尾都是政治问题。比如新盐法的发布,使政府取消盐禁,允许个人贩盐,才造就了第一代徽商。从个人的角度讲,徽商的衰落,他们没有任何过错,一是社会原因,二是政治原因。而现在的新徽商,则应吸取古徽商锐意进取、刻苦奋斗的精神。与政府合作是必要的,但要讲诚信,不能是交易性结合。生意可大可小,但无论大小,关键是很清楚。

从外表上看,只有忠厚而一点也看不出神奇的史一松,总是出人意料地不断创造神奇的故事。现在谁都不会怀疑,说不定哪一天他又会出人意料地创造出神奇来。

(原载文汇出版社《新徽商——创业改变人生》)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诚信走天下——记比雷福国际钢铁集团董事长史一松”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视频|济南市企业家迎新春联谊会暨天下儒商·赢商会交流会成功举办

视频|济南市企业家迎新春联谊会暨天下儒商·赢商会交流会成功举办

济南,党委书记,企业家,儒商,商会,山东,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天下,董事长,副总经理,集团,广播电视台,毕筱奇,总经理,企业,全市,有限公司,活动,工作,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董事长,济南市,台长,平台,栏目,服务,王伯,董光,陈思

2017-08-08 #小故事

《读者》集团董事长

《读者》集团董事长

生命,生活,日子,人生,时光,读者,世界,时候,门卫,卷首语,朋友,白云,命运,个人,人类,废墟,心灵,我相信,上帝,一生,东西,人们,天空,太阳,风景,灵魂,理想,美的,花朵,过程

2012-09-29 #短篇故事

雅鹿集团董事长顾振华 :书写东方“神鹿”的故事

雅鹿集团董事长顾振华 :书写东方“神鹿”的故事

雅鹿,顾振华,企业,羽绒服,夹克衫,顾振,发展,生产,品牌,人立,靠的是,上海,市场,款式,称号,记者,销售,吴礼明,集团董事长,雅鹿羽绒服,小厂,全国,思路,服装市场,毛呢,结果,行业,集体,集团,面料

2020-07-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光大集团下属子公司董事长朱慧民被查 疫情期间曾强调转型

光大集团下属子公司董事长朱慧民被查 疫情期间曾强调转型

...团,总经理,行长,中央纪委,中国光大集团,任福,国家,监委,董事长,深圳,疫情,事业部总经理,生态环保,监察组,监察委,黑龙江省,公司,重组,纪检,违纪违法,进一步做好,副行长,副董事长,中国共产党

2014-10-21 #故事大全

陈吉宁会见德国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

陈吉宁会见德国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

宝马集团,北京,陈吉宁,齐普,环境,营商,合作,隋振江,靳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德国宝马,市长,一行,中国,充分发挥,共同努力,双方,大气,城市,宝马,履新,市场,市政府,董事长,简要,科技,服务业,政策,投资者,智能

2012-03-06 #故事大全

开创集团董事长周伯虎:回顾创业17载 谈创业成功背后的故事!

开创集团董事长周伯虎:回顾创业17载 谈创业成功背后的故事!

培训,业务,员工,管理,周伯,非典,互联网,事情,山东省,搜索引擎,公司,影响,婴贝儿,企业,集团,年轻人,问题,刘长,00后,什么是,集团董事长,面临着,事业,人们,人才,关系,收入,济南市,济南,时候

2018-11-29 #小故事

关于董明珠励志故事 从销售员成为集团董事长

关于董明珠励志故事 从销售员成为集团董事长

...珠,格力,格力集团,励志,丈夫,儿子,业务经理,副总经理,副董事长,第一时间,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经营部,我国,全球,历史,员工,女子,女性,学历,董事长,销售员,部长,问谁是,努力工作,女企业家,很多人,年开始,是一个非常,整个...

2020-09-23 #故事阅读

关于董明珠励志故事 从销售员成为集团董事长

关于董明珠励志故事 从销售员成为集团董事长

...珠,格力,格力集团,励志,丈夫,儿子,业务经理,副总经理,副董事长,第一时间,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经营部,我国,全球,历史,员工,女子,女性,学历,董事长,销售员,部长,问谁是,努力工作,女企业家,很多人,年开始,是一个非常,整个...

2020-09-23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