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华裔建筑大师亲自设计 印在港币上的这座建筑背后竟隐藏这么多故事…

时间:2015-11-14

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他,无疑是建筑界一个特殊的存在

提示:本文共有 19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中国搜索讯 2017年,是华裔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100岁的生辰。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他,无疑是建筑界一个特殊的存在。从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肯尼迪图书馆,再到卢浮宫改造工程、美秀美术馆,贝聿铭这个名字,几乎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建筑。说起贝聿铭在亚洲最成功的作品,那毫无疑问就是位于香港的著名地标性建筑——中国银行大厦了。这座建筑背后有怎样的故事?这位百岁老人与香港中银大厦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近日刊发了一篇文章,作了相关介绍。

这座建筑的地位有多重要?

在尖沙咀沿岸眺望对岸中环景色时,你一定会看到一幢外形像竹子,由几组三角形组成的摩天大楼,它就是香港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中银大厦。

香港中银大厦于1985年4月开始动工,建筑期达4年零4个月,1989年8月竣工,1990年5月大厦正式启用。大厦楼高70层,另地库停车场4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约50多米)共有367.4米,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中银大厦于1989年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现在仍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之一。独特的造型寓意“节节高升”,象征着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它是香港最瞩目的地标之一,在香港发行的港币上,以及不少邮票、明信片亦常以中银大厦为观景之一。

延续父亲的荣耀 贝聿铭接手设计香港中银大厦

上海外滩、香港中环和北京长安街头,三栋别具特色的中银大厦记录着近百年来中国银行与贝聿铭家族间的不解之缘。1934年,中行董事会决定在洋行林立的上海外滩兴建一座足以“象征中国银行之近代化,信孚中外”的新式大厦。建造工作由上海分行经理贝祖贻主持。

在贝聿铭父亲贝祖贻去世前夕,中行曾就聘请他的儿子贝聿铭设计香港中银大厦一事,设法与其取得联系。

“我和中国银行感情很深,因为小时候在香港,我常到中国银行去,来来往往,那有很大的作用。”贝聿铭说。设计中银大厦在贝聿铭眼中,是延续父亲荣耀的机会。“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贻曾经告诉过他:造银行,最重要是要让人看起来觉得它很坚固,很有力量,银行必须显得很安全。”

接手设计香港中银大厦,给了贝聿铭一个怀想历史和展示未来的机会。对贝聿铭来说,设计中银大厦“不仅是一座建筑物,更是中国在国际银行界显著地位的象征”,因此大厦应该代表“中国人民的抱负”,同时“银行大厦的西洋派头将不比任何其他建筑物逊色。香港是世界的十字路口,它有技术也有办法建筑一幢现代大楼”。

资金有限位置尴尬 设计过程困难重重

贝聿铭在65岁时遇到了给他的建筑作品添加一幢与众不同的摩天大楼的机会。他的态度很积极。 然而,挑战显而易见。几年前,汇丰银行请英国著名建筑师福斯特设计新总部大厦,位处港岛皇后大道中1号,位置显要,雄居维港,且有10亿美元预算作后盾。而贝聿铭只有1.3亿美元的资金,大厦所在地理面积狭小,高架公路从三面把这里限制住,周围则高楼林立。 香港的港口和小山之间已经挤满了密密麻麻的四五十层高的摩天大楼。贝聿铭要想在如此不利的地皮上建造出引人注目的建筑物就必须把大楼造得出奇地高。他自己也承认,纯粹依靠垂直高度的表现手法与香山饭店深思熟虑的朴素风格相比,是“180度的大转弯”。问题是,香港每一街段所拥有的摩天大楼数目已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

在传统的高层建筑中,大楼重量随楼层的增加而增加;楼越高,柱越粗。建筑师们给支撑建筑物重量的长方形框架绑上横向拉结条起稳定作用,防止大楼侧面发生摇摆。由于香港经常受台风袭击,其横向拉结条的标准是纽约的两倍。如果换一位不像贝聿铭那样敢于大胆创新的建筑师,在面临这种额外的负担和预算资金不充足的情况时,也许就满足于建造一幢标准的50层盒式楼。然而,诺尔曼·福斯特那幢大受赞扬的银行大厦就坐落在两个街段之外的地方,不可避免的竞争促使贝聿铭尝试一切建筑可能。

由于他的框架系统非常有效,贝聿铭得以按照比较拮据的预算在纽约和芝加哥之外的地方建造了世界最高建筑之一。即使算上附加的台风加固设备,银行大厦也比传统的高层建筑少用40%的钢材和25%的电焊接缝。1985年,就在汇丰新大厦落成、福斯特广受赞誉之时,贝聿铭设计的香港中银大厦在汇丰大厦不远处破土动工,以每4天盖一层楼的速度拔地而起。整座超级建筑结构在16个月内完成。1988年8月8日,标志着大楼空中进程完工的封顶典礼正式举行。一个楼高70层的标志性建筑物出现在香港的天空底下。这座银光闪闪的摩天大楼,其外形正如贝聿铭所形容,像是雨后春笋——中国传统文化中希望和进步的象征。(编译:郭嘉)

中国搜索拥有中央网信办批准的新闻信息采集、发布资质,转载本网稿件请注明来源为中国搜索!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华裔建筑大师亲自设计 印在港币上的这座建筑背后竟隐藏这么多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 留下了传奇故事和作品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 留下了传奇故事和作品

贝聿铭,建筑,设计,肯尼迪,视觉中国,图书馆,杰奎琳,图片,来源,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师,美国,香山饭店,约翰肯尼迪,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建筑界,时间,卡塔尔,苏州,职业生涯,金字塔,项目,卢浮,东馆,现代建筑,多哈,纽约时报,艺术,截图,...

2010-01-15 #短篇故事

原来这年头 建筑大师们都去给动物设计房子了

原来这年头 建筑大师们都去给动物设计房子了

设计,农场,牧场,功能,建筑,动物,尺度,鸡舍,马厩,城市,建筑师,竹子,结构,马匹,艾克,赖特,影响,区域,周围环境,小屋,铺板,养殖,农业,居所,参观者,地价,外墙,天窗,山墙,方式

2009-01-01 #小故事

你不知道的建筑大师故事!

你不知道的建筑大师故事!

乌松,悉尼歌剧院,歌剧院,设计,悉尼,建筑,中心,入口,大厅,丹麦,住宅,建筑师,民众,澳大利,游客,澳大利亚,观众,设计方案,升级,伊丽莎白二世,卡希尔,苏瑟兰,建筑大师,约恩·乌松,澳大利亚政府,传奇,休息区,儿子,再加,功能性

2020-05-26 #短篇故事

你不知道的建筑大师故事!

你不知道的建筑大师故事!

乌松,悉尼歌剧院,歌剧院,设计,悉尼,建筑,中心,入口,大厅,丹麦,住宅,建筑师,民众,澳大利,游客,澳大利亚,观众,设计方案,升级,伊丽莎白二世,卡希尔,苏瑟兰,建筑大师,约恩·乌松,澳大利亚政府,传奇,休息区,儿子,再加,功能性

2020-05-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你不知道的建筑大师故事!

你不知道的建筑大师故事!

乌松,悉尼歌剧院,歌剧院,设计,悉尼,建筑,中心,入口,大厅,丹麦,住宅,建筑师,民众,澳大利,游客,澳大利亚,观众,设计方案,升级,伊丽莎白二世,卡希尔,苏瑟兰,建筑大师,约恩·乌松,澳大利亚政府,传奇,休息区,儿子,再加,功能性

2020-09-05 #小故事

你不知道的建筑大师故事!

你不知道的建筑大师故事!

乌松,悉尼歌剧院,歌剧院,设计,悉尼,建筑,中心,入口,大厅,丹麦,住宅,建筑师,民众,澳大利,游客,澳大利亚,观众,设计方案,升级,伊丽莎白二世,卡希尔,苏瑟兰,建筑大师,约恩·乌松,澳大利亚政府,传奇,休息区,儿子,再加,功能性

2014-09-15 #故事阅读

你不知道的建筑大师故事!

你不知道的建筑大师故事!

乌松,悉尼歌剧院,歌剧院,设计,悉尼,建筑,中心,入口,大厅,丹麦,住宅,建筑师,民众,澳大利,游客,澳大利亚,观众,设计方案,升级,伊丽莎白二世,卡希尔,苏瑟兰,建筑大师,约恩·乌松,澳大利亚政府,传奇,休息区,儿子,再加,功能性

2008-08-30 #小故事

这些建筑大师的设计灵感 竟来源于小时候玩的积木?

这些建筑大师的设计灵感 竟来源于小时候玩的积木?

积木,玩具,设计,建筑,建筑师,游戏,孩子们,J.,林肯,孩子,福禄贝尔,玩具屋,世界,座椅,模型,包豪斯,赖特,图案,家具,设计师,美国,公司,伊姆斯,图中,阿尔玛,建筑模型,纸牌屋,三角形,一家,夫妇

2015-04-17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