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抗疫故事|把女儿“寄”到亲戚家过年 她请缨一线发热门诊

时间:2015-11-15

发热门诊的感人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7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信息时报讯(记者 廖温勃 通讯员 祈福)若非突如其来的疫情,连续值班至年初二的她,就能带着女儿在度假胜地享受奢侈的亲子时光。事实上,她把女儿“寄”养在亲戚家过年,主动请缨支援一线发热门诊。她就是祈福医院原急诊科护士长、现感染科主任杨兰。

这绝不是一个好差事。不仅危险:每天接诊近百位发热患者,“挑”出潜在威胁阻挡病毒蔓延;而且难受:一天闷在防护服里十几小时不吃不喝不拉,只为节省防护物资;还要以身作则,超负荷工作下每天给团队打气:我会挡在最前面,保护好你们每一位。

医院全力应对疫情,杨兰请缨发热门诊第一线

随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从湖北蔓延至全国,广州的气氛开始紧张。1月21日,祈福医院召开应对疫情紧急会议,休假中的杨兰闻讯后一身便服冲进会议室,院领导们差点没认出来:这人谁啊?

服务祈福医院急诊科17年,杨兰2016 2018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两度被评为优秀集体。所有人对她的印象,一个字:拼。爱岗敬业的她深得同事敬佩,而常年的护士服更成为杨兰的“本体”,以至于大家都没认出身着便服的她来。

当日,医院领导在与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商讨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及隔离病区措施后,就决定了两手准备:马上启动“一级应对”,来院患者必须先测量体温,所有发热患者统一到发热门诊就诊,实行严格流行病学筛查,疑似患者马上隔离取样送检;若广州疫情升级,形势严峻,发热患者数量激增,则启动“二级应对预案”,暂停一部分普通门诊服务,场地及医护人员全力支援发热门诊。

会议结束后,杨兰马不停蹄带领工作人员到发热门诊现场,实地规划分诊路线及指引标识,一遍又一遍地测试,“一定要做到最完善,守住疫情防线,保护其他病人和医护同事”。因为发热门诊就是患者初筛的关卡,这里的医护人员面对最多“威胁”,时刻提心吊胆;发热门诊也是应对疫情的重要防线,把威胁一个个“挑”出来,阻挡病毒扩散蔓延。尽管如此,骨科中心、肿瘤中心、耳鼻喉头颈外科、普外科、消化内科等多个科室的医护人员都自告奋勇,义无反顾加入发热门诊,支援前线。

第二天,1月22日中午,发热门诊一名护士按常规测量体温时,糟了:37.7℃。难道刚开始打仗就要倒下了吗?这个消息把团队伙伴也吓坏了,气氛一度紧张。可疫情当前,只许进不许退。为了平复军心,杨兰坚定地站出来:“卢主任,我去支援发热门诊。”在急诊科卢勇主任的支持下,负责急诊科和输液室护理工作的杨兰,又背上了发热门诊的护理大任。

首轮值班24小时,杨兰挂帅开荒摸索

穿上二级防护上升级的装备,杨兰上阵了。当天下午,2名体温超过37.3℃的患者来到祈福医院发热门诊,自述来自武汉,马上被列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杨兰将他们带到负压隔离病房,即刻采集咽拭子送检。其中一名男性患者高热不适,除给予口服药物之外,杨兰每隔一小时进入病房,测体温、测血氧、安排送餐。晚上6点多,祈福医院应对新冠病毒肺炎另设的隔离病区布置完成,杨兰将两名疑似患者转送后,感觉已经虚脱。晚上8点,没来得及吃晚饭,杨兰又开始处理收尾工作,做好人员排班准备。

所幸,那位发热护士的检查结果显示并未感染,只是普通感冒,但需要按照规范隔离休息及观察,不能再进入发热门诊工作。而当天刚好是这位发热护士的排班,杨兰不假思索主动提出替班,这样连续下来就是24个小时。

坚持的背后,杨兰有另一个目的:只有在第一时间排查发热门诊存在的问题,并逐一完善,才能避免人员损耗,同时节约防护物资,为后续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首轮24小时值班后,杨兰连夜赶制工作细项、岗位职责和排班休息表,一遍遍地细化、核查,希望提供团队最正确、最规范的工作指引。1月24日,年三十上午,一宿没合眼的杨兰将细则交代到发热门诊团队,再三叮嘱各项注意细节,甚至连伙食也落实到位,确保团队以最好的状态打赢战役。

十几小时不吃不喝不拉,只为节省防护服

疫情期间,医院发热门诊平均每天接诊近百人。杨兰不仅承担着筛查和防疫任务,还要兼顾防护物资清点及环境、设备消毒等工作。人手严重短缺,排班只好逐渐过渡至24小时轮班制,早晚两班倒。

杨兰和发热门诊的战友必须穿戴密不透风的防护服、N95口罩、防护面罩和护目镜。防护服一旦脱穿,暴露感染的风险便增加,但在医疗物资极度短缺的情况下,不可能做到频繁更换。发热门诊卢芳娇护士在工作手记中写道:杨护长经常抗疫十几个小时没吃没喝没上卫生间,为的就是减少防护物资的使用,密封的防护服里,脸颊上流着豆大的汗珠。

每天到了夜里11点后,杨兰和团队成员才得空脱下防护服,喝口水,或者吃点饭。更多的情况是,大家因为饥饿过头了,不再有食欲,一整天下来没吃没喝,还要不停地和患者沟通交流,口干舌燥,嗓子冒烟。

虽然日夜相对、并肩作战,但卢芳娇已经快要忘记杨兰平时双眼的模样:“不是被汗水和雾气朦胧了护目镜,就是透过护目镜看见她双眼布满红血丝,非常疲惫。”“包”上防护服,谁也认不得谁,大家就用水性笔在防护服上标记姓名,靠看排班表、认名字和听声音辨识对方。

尽管疲惫至极,但杨兰每天雷打不动给团队成员打气,卢芳娇十分轻松熟练地就背出了杨兰的“口头禅”:我一定要保护好我们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不能够让你们倒下,就算有什么不测,我也会挡在你们前面,你们一定要毫发无损地战胜病毒。我们一起加油。

女儿寄养在亲戚家过年,“妈妈,等你们抗疫成功。”

年三十那晚,夜班同事给杨兰贴心地留下一盘饺子,等杨兰23点脱下防护服看到饺子时,才想起当天是除夕。饺子虽已凉透,她内心却温暖至极,赶紧给中山的妈妈打了视频电话报平安和拜年。因为工作性质常年坚守一线,老母亲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个春节没和女儿团圆过年了,杨兰内心很愧疚。

身处抗疫前线,杨兰生怕万一带病毒回家,于是又把12岁的女儿寄养在亲戚家过年,懂事的女儿每天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不让妈妈担心。而且孩子连月咳嗽转为了支气管炎,节前连续输液三天杨兰都没管过,此刻视频电话时,生病的女儿还不忘千叮万嘱她:“妈妈,你要照顾好自己,戴紧口罩。情况非常艰难,我相信你。我会一直陪着你。”

“知道你这么懂事,妈妈非常欣慰。”杨兰眼泪一下夺眶而出,“妈妈无限愧疚。” 杨兰匆匆给孩子发了微信红包,叮嘱按时服药和休息。白衣天使的孩子也是小天使,反过来安慰妈妈:“没事的妈妈,等你们抗疫成功了,我就好啦。”生活中往往都是孩子向父母感恩道谢,但此时的杨兰实在无法忍住内心的歉意,大声的说了句:“谢谢你宝贝。”是啊,每一个无私的医护人员的家人,都应该被好好感谢。

团队并肩作战,坚守前线守护一方百姓

杨兰的奋勇向前,离不开孩子坚定温暖的理解支持,也离不开团队伙伴的并肩作战,这支发热团队,一个个都是拼命三娘。

同样到发热门诊支援的急诊科杨振华医生被誉为杨兰的“最强铁人搭档”。“大家都夸杨医生是咽拭子‘担当’,”杨兰心疼而敬佩地说,这其实是调侃,疫情里的发热门诊,谁咳嗽一声都令人心惊胆战,“何况是给张嘴的疑似患者取咽拭子,高危中的高危。稍有不慎就被唾液、呕吐物喷溅一身。”每天取样的患者特别多,杨振华动作娴熟、有条不紊。咽拭子筛查进行了几天,她就加班了几天。

两人的这股“狠劲”,让卢芳娇感慨良多,她在工作手记中写道:我终于明白卢勇主任为什么总是这么严格了,也只有监控到位、管理到位、制度到位,才能保证团队每位成员的安全。

发热门诊的深夜是怎样的?有一天半夜,救护车从广州南站送来一位低烧的70多岁老爷爷,老爷爷拖着一个大包袱,身上只有几百块钱,不懂挂号,手机也没电。卢淑明护士帮老爷爷登记资料、挂号、充电,以及协助医生进行治疗,老爷爷虽然半夜被送到医院“懵”坏了,但看到医生护士为他忙上忙下,心里也很踏实,十分配合。卢淑明护士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原本在肿瘤中心服务,丈夫十分支持她到发热门诊支援:“家里交给我,国家需要你,患者需要你,这是一份光荣的工作。”“是的,我觉得非常光荣,我的小孩也以我为荣。”

卢芳娇护士从普外科到一线支援,细腻的她将团队许多珍贵点滴写成工作手记,我们在手记中看到了她和耳鼻喉科何丽媚护士对患者设身处地的着想。卢芳娇在手记中记录了这么一件事:2月7日夜班接诊一位高龄高危的老爷爷,老人常常摘下口罩说话、咳嗽,甚至随意吐痰。

这样的画面若被发到网上,人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指责患者不负责任传播病菌。卢芳娇想的却是:老人不知道后果才这么做。于是卢芳娇和何丽媚立即叫清洁人员处理污物并消毒,马上拿来黄色医用废弃物垃圾桶,耐心地告诉老爷爷随地吐痰可能导致其他人也感染生病,教导他应该吐在专用垃圾桶,并手把手地教他应该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咳嗽时应戴紧口罩或用手肘捂住嘴巴等等,老爷爷便乖乖听话了。

医院院领导也时刻留意发热门诊的动向,每天及时指导防疫工作,不断优化发热门诊的流程和落实,给医护人员和市民最好的交代。1月28日年初四,护理部勘萍主任作为代表,给发热团队带去很多水果,慰问感谢前线同事:“医院与各位共进退,你们都辛苦了。”

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全力做好感染防控,守护广大患友和医护人员的安康,3月16日,经验丰富的杨兰被任命为祈福医院院感科主任。奋战在急诊一线17年,无数次被亲朋好友叮嘱“你的工作太危险了”“你别干了”……,杨兰从“危险”中退下,又临危受命投身到另一处“危险”,“医疗工作的细节决定成败,院感防控更加重在落实。”杨兰坚定地说道。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抗疫故事|把女儿“寄”到亲戚家过年 她请缨一线发热门诊”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把女儿“寄”亲戚家过年 疫情期间她请缨一线发热门诊

把女儿“寄”亲戚家过年 疫情期间她请缨一线发热门诊

杨兰,发热门诊,祈福医院,女儿,妈妈,疫情,防护服,孩子,患者,亲戚家,团队,情况,护士,护目镜,物资,工作,卢芳,一线,内心,口罩,隔离,才得,日中,杨护,杨兰生,郭军,加油打气,第一时间,送餐,中新网

2010-02-01 #经典故事

前线日记:我在发热门诊一线抗击疫情的日子

前线日记:我在发热门诊一线抗击疫情的日子

疫情,患者,女儿,防护服,发热门诊,救治,公共卫生,中心,病人,工作,体温,妻子,长沙市,邓鑫,作为一名,人们,医院,共产党员,口罩,孩子,才能,护士,肺炎,武汉,爸爸,病房,盒饭,礼物,胸闷,战斗

2008-06-18 #短篇故事

并肩站上疫情防控第一线!邢台开发区发热门诊医护逆流而上

并肩站上疫情防控第一线!邢台开发区发热门诊医护逆流而上

医院,疫情,发热门诊,张乐,王世超,医生,女儿,医护人员,爸妈,鲁卫,防控,妈妈,岗位,未婚妻,疑似病例,老公,老人,邢台经济开发区,最前线,全体,仪式,孩子,家长,岳父,病毒,老妈,订婚宴,通知,各科室,并肩站

2008-11-21 #短篇故事

战疫一线 清零后的发热门诊 —— 天津市黄河医院里的故事发热门诊新冠肺炎

战疫一线 清零后的发热门诊 —— 天津市黄河医院里的故事发热门诊新冠肺炎

发热门诊,患者,疫情,工作,医护人员,天津市黄河医院,安宏,曹静,放射科,一线,病毒,黄河医院,防控,急诊科,病人,肺炎,防护服,时间,标本,袁莹,都会,小时,情况,投入使用,检验室,武汉,距离,隔离病房,培训,检查

2020-06-28 #小故事

“战疫”语音日志③丈夫打扫好“战场” 妻子冲在发热门诊第一线

“战疫”语音日志③丈夫打扫好“战场” 妻子冲在发热门诊第一线

发热门诊,医生,史萍,患者,付安,医院,时候,门诊,工作,隔离,科室,视频,江苏省人民医院,丈夫,急诊,夫妻俩,地面,女儿,小时,总务处,手机,物业管理,玻璃门,病区,疫区,隔离区,防护服,门帘,医生说,告诉记者

2007-09-08 #经典故事

发热门诊的“管家婆”:我是老党员 要保护好一线的孩子们

发热门诊的“管家婆”:我是老党员 要保护好一线的孩子们

发热门诊,陆丽,疫情,家人,护士长,护士,物资,工作,最前线,医院,急诊科,小时,孩子,女儿,患者,流程,电话,附院,检查,对我们,付艳,吴晓,唐萌,江琴,纪文,支部书记,中安在线,急救中心,报业,合肥晚报

2009-06-14 #故事阅读

党员医生夫妻分隔两地坚守战疫一线:丈夫驻守发热门诊 妻子服务线上问诊

党员医生夫妻分隔两地坚守战疫一线:丈夫驻守发热门诊 妻子服务线上问诊

武汉,马翔,疫情,医生,妻子,一线,十堰,患儿,发热门诊,丈夫,宝宝,微信,患者,老家,很辛苦,儿童医院,儿童,体液,党员,夫妻,医院,女儿,孩子,娘亲,市民,家长,幕后英雄,志愿者,疑似,肺炎

2009-03-06 #故事阅读

最美逆行——发热门诊一线剪影

最美逆行——发热门诊一线剪影

妈妈,能不能,白衣,热泪,孩子,中国青年报,同事,口罩,客户端,家人,战场,步伐,武汉,父母,病毒,疫情,硝烟,行囊,老师,督导,一个普通,每一个人,隔离服,爱得,高铁站,在心里,那一天,期待着,倦容,一线

2015-04-11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