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抗疫一线 8名“95后”护士的战“疫”故事

时间:2015-11-20

抗疫护士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6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李小敏(左)与同事和患者合影。(受访者供图)

2月10日晚7点许,第三批重庆支援湖北医疗队(下称重庆第三医疗队)住地会议室,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的护士李文清忙着整理冲锋裤。

此前,重庆第三医疗队成立了后勤保障组,李文清是其中一员。

“我年轻,精力旺盛,多做一点应该的。”1996年出生的李文清乐观积极。

在重庆第三医疗队里,像李文清这样的“95后”护士有8名。她们选择在疫情发生时冲到一线,作守护大家健康的勇士。

垫江县中医院的胡春花是在2月2日凌晨接到赴武汉的通知的。她在当天早上7点多,告知父亲。父亲迟疑了半晌,问道:“可不可以不去?”胡春花安慰父亲说:“已经决定了,爸爸放心吧。”挂了电话,胡春花开始收拾东西,父亲的电话再次打来。这一次,父亲换了口风,告诉她,在那里只需小心自己,家里一切不用担心。

“我不敢哭,因为父亲会担心。”那一刻,胡春花鼻子泛酸。她说,与父亲叮嘱相反,在武汉,自己最大的牵挂便是家人,纵然想家,也不悔初衷。

与胡春花不同,北碚区中医院的刘亚琴没有被父母叮嘱过多,倒是被同样学医、尚未毕业的表妹一直劝阻。

表妹认为武汉疫情严峻,危险性大,希望刘亚琴再考虑下。

“我也紧张和害怕,但是,我必须去。”刘亚琴说,自己是护士,出行前看到武汉同行们如此艰辛作战,非常心痛。申请来一线,她只是想尽自己一份力。

刘亚琴的同事,同为95后的李小敏,则“幸运”一些。

那天,她所在科室微信群开始征集愿意去武汉的人,李小敏马上报名。她给出的理由很简单——自己是党员,应冲到最前线。

她把这一消息传回家里,全家上下,都很支持。

“尤其是我爷爷,他说身为医务工作者,这种时候你就该上!”李小敏表示,她爷爷是党员,自己就是在爷爷影响下入的党。

重庆第三医疗队抵达武汉后,大足区人民医院的谢晚琴便进入“紧张”状态。由于她性格内向,每天和100多人在一起,让她觉得有些不适应。

人已在武汉,如箭在弦上,谢晚琴必须克服情绪与困难。她的选择是积极备战。

为了通过防护服穿脱考核,谢晚琴除了吃饭与睡觉,她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防护服的穿戴上,一天要练上10次左右。

努力,让谢晚琴通过了考核,也收获了肯定。2月9日,谢晚琴给一位患者抽血。患者连连感谢,还称她温柔心细。“旁边一个阿姨还说,以后谁娶到我一定是福气。”谢晚琴说这话时,明显自信很多。

垫江区人民医院的护士罗雪每天也在“备战”,目的是为整个医疗队提供“安全”。

“来到武汉后,我成为院感组的一员,主要负责医疗队日常工作生活的感染防控。”罗雪说,重庆第三医疗队仅有一名院感科医生,为了减轻其压力,医疗队指挥部让她加入了院感组。

但罗雪从未接触过院感,一切都要从头学。一段时间下来,罗雪逐渐成为医疗队的“管家”。她每天要查看队员们的身体情况,了解他们是否发热、是否有暴露危险、睡眠是否充足等。遇到有问题的,她要逐个电话叮嘱,并让其使用相应药物。

“队友们安全了,才能没有顾虑去救治患者。”罗雪说,比起在病房里的队友,她并不辛苦。

2月5日零时,重庆第三医疗队来到武汉的第一个夜班。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护士、医疗队最小的成员、22岁的龚静说,进入病房的第一个小时,自己一直不敢和患者说话。直到给一个患者换腕带时,患者的鼓励和感谢,才让她勇于面对,继续坚持。

“患者很勇敢,前辈们也很勇敢,我没有理由拖后腿。”龚静如此说。

与龚静一样,涪陵区中医院的况柯羽也勇敢地“扛”下自己的第一个班。

“防护服特别闷热,护目镜还容易因为汗水起雾。”回忆当时情景,当时,她正在抽血,因视野受限,要找好一阵才能找到准确位置,操作时也需格外谨慎。但患者很耐心,一边说自己不痛,一边说谢谢。

“抽完血,他说我真的就是白衣天使。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瞬间有了力量。”况柯羽说,从那时起,便有一种信念油然而生,也是这种信念,让她全身心工作下去。

如今,8位“95后”也逐渐适应了病区环境。“希望能早日取得胜利。然后,我们摘下口罩,去想去的地方,拥抱相见的人。”李文清说。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抗疫一线 8名“95后”护士的战“疫”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奉献在一线“90后”护士抗疫一线展现最美风采

奉献在一线“90后”护士抗疫一线展现最美风采

工作,卫生院,预检,孩子,妈妈,护士,女儿,90后,护士长,疫情,医护人员,记者,同事,地方,时候,病人,穿着,通知,回家,上厕所,到现在,她已经,就回来,李晨,出生于,干得,都会,下家,一身,一线

2020-07-06 #小故事

抗疫一线故事 河北90后护士:浑身充满力量

抗疫一线故事 河北90后护士:浑身充满力量

王亚美,疫情,一线,护士,河北,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力量,医疗队,氧气瓶,浑身,90后,来武,责编,责任编辑,广播电视台,呼吸内科,故事,传统节日,党组织,共产党员,客户端,名护,小护士,感觉,患者,护士长,搜狐,来源,武汉,死神

2007-08-01 #长篇故事

抗疫一线故事 河北90后护士:浑身充满力量

抗疫一线故事 河北90后护士:浑身充满力量

王亚美,疫情,一线,护士,河北,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力量,医疗队,氧气瓶,浑身,90后,来武,责编,责任编辑,广播电视台,呼吸内科,故事,传统节日,党组织,共产党员,客户端,名护,小护士,感觉,患者,护士长,来源,武汉,死神,河北省

2020-09-04 #故事阅读

战“疫”一线90后护士的故事

战“疫”一线90后护士的故事

疫情,防控,体温,工作,医务工作者,监测,人员,命令,情况,矿区,职工,责任,车辆,阻击战,风险,执勤,用自己,过往人,何艳,得连,梅子,赖金,钟政,责编,有家,华夏大地,全国,产假,使命,健康状况

2020-05-26 #短篇故事

95后护士为支援一线提亲改期 护士长感叹“影视剧才有的故事真实发生在身边”

95后护士为支援一线提亲改期 护士长感叹“影视剧才有的故事真实发生在身边”

夏丽,护士长,病区,病人,武汉市第一医院,发热门诊,护士,医院,志愿者,科室,防护服,刘璇,高媛媛,长江日报,记者,一线,器械,听闻,剧里,小孩,数量,故事,时间,时候,朋友圈,疫情,男友,神色,盒饭,脚步

2014-06-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一线故事 李玉琳:“90”后护士长的坚守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一线故事 李玉琳:“90”后护士长的坚守

李玉琳,疫情,工作,家人,妇幼保健院,和同事,党员,人员,护士长,时候,上厕所,都会,一线,所有人,父母,责任,防护服,量体温,回家,90后,到现在,医务工作者,岗位上,是一名,出生于,来保,充满着,测体温,动作,下家

2020-05-27 #长篇故事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一线故事 李玉琳:“90”后护士长的坚守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一线故事 李玉琳:“90”后护士长的坚守

李玉琳,疫情,工作,家人,妇幼保健院,和同事,党员,人员,护士长,时候,上厕所,都会,一线,所有人,父母,责任,防护服,量体温,回家,90后,到现在,医务工作者,岗位上,是一名,出生于,来保,充满着,测体温,动作,下家

2020-06-25 #故事阅读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一线故事 李玉琳:“90”后护士长的坚守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一线故事 李玉琳:“90”后护士长的坚守

李玉琳,疫情,工作,家人,妇幼保健院,和同事,党员,人员,护士长,时候,上厕所,都会,一线,所有人,父母,责任,防护服,量体温,回家,90后,到现在,医务工作者,岗位上,是一名,出生于,来保,充满着,测体温,动作,下家

2020-09-03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