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高考成语题稳拿3分的秘诀 语文名师课堂必讲

时间:2015-11-20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短语,它以其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成为我们日常阅读和口头表达、文章写作中密不可分的好朋友

提示:本文共有 50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在汉语的语言宝库中,摆放着一颗颗瑰丽夺目的宝石,这就是成语。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短语,它以其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成为我们日常阅读和口头表达、文章写作中密不可分的好朋友。能否正确使用成语,不仅事关学生日常生活口语表达的水准高低,更主要的是影响学生在高考语文试卷中能否拿到宝贵3分的关键。

虽然如此,成语误用现象仍然层出不穷。原因何在?作为多年来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通过多年的成语教学实践和对近年来关于成语使用方面的高考试题研究,笔者认为:没弄清成语误用的类型,仅凭自己识记的成语意思解答相关题目是形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全面正确地掌握成语误用的类型,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具体谈谈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并从中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画蛇添足型

这种类型的成语,它们在句中的共同特点就是会与原句中某一个或一些词在语意上存在重复。用上这个成语就会使得原句有重复之嫌而生累赘。

病例1: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安居乐业”,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居”与前面的“生活”一词在语意上存在重复。

病例2:他一心想向上爬,这次被上司破格提拔,他感激涕零地流下眼泪。

“感激涕零”,涕:眼泪;零:落。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极度感激。这个词本身就有“流下眼泪”之意,与后文中的“流下眼泪”形成语意重复。

病例3:他亲自耳闻目睹了这次事故的经过,向大家一五一十的讲述着。

“耳闻目睹”,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这个词已经暗含了“亲自”之意,所以与原句中的“亲自”存在语意重复。

病例4: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生灵涂炭”, 意为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生灵”与前面的“人民”意思重复。

练习:

判断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2、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参考答案:

1、“遍体鳞伤”使用错误。“遍体鳞伤”意为满身都是伤痕,形容伤势重。“遍体”与前面的“全身”意思重复。

2、“难言之隐”使用错误。“难言之隐” 意为难于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隐”与后面的“苦衷”意思重复。

二、感情不合型

“感情不合”在这里的意思是指成语的感情色彩与成语所在的原句体现出的感情色彩不吻合,导致成语的错用。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如:

病例5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1997年高考题)

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含贬义。而句原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用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用“纷至沓来”。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无所不为”(1995年),“处心积虑”(1998年),“殚精竭虑”(1999年),“蠢蠢欲动”(2000年春季),等等。

病例6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由得佩服蔡振华用人的眼光和胆量。

“弹冠相庆”这一成语出自《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这是封建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写照,可见它是一个贬义成语。斯韦思林杯回到了我们的怀抱,人们高兴庆贺,并非人人皆都想当官,用贬义成语很显然不符合原句的语境。

病例7我英勇的公安人员在车站守株待兔,一举将杀人后潜逃的罪犯擒获。

“守株待兔”是一个人们熟知的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五蠹》。说的是宋国有一个耕田的人,一天看见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地里的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这意外的收获使他非常高兴,他于是便放下手中的农具,整天在树桩子旁守着,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但以后他再也没有得到,自己的愚蠢行为却成为笑料。韩非子在文中用此讽刺了那些拘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的人。后来人们常用此成语来比喻有的人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成功。很明显,这是一个贬义成语,然而它却出现在了上面例句中。作者的本意是要赞颂公安人员神机妙算、勇擒凶犯的事迹,但由于未能正确理解“守株待兔”的贬义色彩,错用在此处,反将他们比喻成了不思进取,幻想不劳而获的庸碌之辈。另外,“守株待兔”的原意是枉费工夫,绝不会再有所收获。那么公安人员既是“守株待兔”,又怎能一举将罪犯擒获呢?这前后显然自相矛盾。

病例8这个饭店服务质量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因别无分店,只好在这里吃饭了。

“口碑”比喻群众口头上的称颂(称颂的文字有很多是刻在碑上的),“有口皆碑”这一成语比喻人人称赞,是一个褒义成语。作者批评饭店服务质量差是绝不能用这个成语的。如果是用以讽刺,也需要用引号标明出来。

练习:

判断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4、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5、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6、谭嗣同是甘为变法而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

7、《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8、(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参考答案:

3、蠢蠢欲动: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句容水脉》:“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后来用来比喻敌人策划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含贬义。原句外商来中国投资没有贬义语境,所以用错。

4、处心积虑:《穀梁传·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处心:存心;积虑:图谋了很长时间。后来用来形容蓄谋已久。含有贬义。原句领导狠抓质量没有贬义语境。所以用错。

5、无所不为: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为:做。后来用来指没有不干的事情,即什么坏事都干。含有贬义。而原句中科学家克服困难,探索奥秘,是值得赞扬的,所以用错。

6、始作俑者: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最初意为开始用俑殉葬的人。后来用来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肇始人。含有贬义。原句含有赞扬之意,所以成语用错。

7、胸无城府:《宋史·傅尧俞传》:“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8、阳春白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难度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含贬义。

三、不知轻重型

这一类型的成语误用主要表现在原句中所误用的成语程度或过轻或过重。也就是应该用程度轻的却用成的重的了。应该用程度重的却用成了轻了。如:

病例9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三长两短”出自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它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程度很重,而原句中本指学生如果做不好复习工作,在考试时会发挥不正常,还谈不上“灾祸或事故”,更谈不上“死亡。所以“三长两短”一词不适易用于原句中。

病例10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日理万机”出自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二卷:“朕日理万机,不敢斯须自逸,诚思天下大业以艰难得之,必当以艰难守之。” 理:处理;万机:纷繁的政务。一天要处理成千上万件事物,形容当政者每日处理政务的繁忙,也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原句中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显然词意轻重失当。

病例11辽沈战役中,我军打得敌人头破血流,狼狈溃逃。

“头破血流”出自唐·吕道生《定命录·桓臣范》:“其如果偷两千而去,至徐州界,其婢与夫相打头破血流。”它一般指在斗殴中被打的惨状。原句用“头破血流”描述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中敌人失败的情形,明显程度不够。可改为“丢盔卸甲”或“溃不成军”或“一败涂地”。

练习:

判断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9、如果把缺点掩盖起来,无异是饮鸩止渴。

10、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真是自作自受。

参考答案:

9、饮鸩止渴: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霍諝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说得是东汉时期州郡长官宋光为人正直,秉公办案,得罪了皇亲国戚,被诬陷入狱,他的外甥霍諝决定为舅舅伸冤,就在申辩信中写道:“宋光不会冒死去篡改诏书,那样做无异于饮鸩止渴。”大将军梁商看中霍諝的才识就亲自向皇帝汇报救了宋光。鸩:毒酒。比喻只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原文将掩盖缺点与“饮鸩止渴”等同起来,很明显,成语用的过重。

10、自作自受:《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汝母在生之日,都无一片善心,终朝杀害生灵,每日欺凌三宝,自作自受。”意思是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原句中作者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

四、表里不一型

这种类型的成语,其字面的意思,往往与其本质意思并不相同,形成了表里不一的情况。而读者在使用时,往往就是使用的这类成语的表面意思,结果导致这类成语的误用。如:

病例12 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国色天香”,出自唐·李濬《松窗杂录》:“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而病例中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各种花卉”,不妥。

病例13 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汗牛充栋”,出自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原意是形容藏书非常多。而在病例中是用来形容金玉之多,不恰当。

病例14 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出自元·赵孟《赠放烟火者》诗:“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而病例中“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所以,使用错误。

练习:

判断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1、中国男子体操队在世界锦标赛中,技压群芳,荣获冠军。

12、真奇怪,我的语文书怎么不见了,难道会不胫而走?

13、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参考答案:

11、芳,《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义项是:敬辞,用于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事物,指人时专指女性。如“芳龄(指女子的年龄,一般用于年轻女子)”“芳名(指女子的名字,一般用于年轻女子)”“芳心(指年轻女子的心)”。可见“技压群芳”只能用以指女子的技艺超过同性其他人,不能用来称颂男子体操队。笔者认为,可改为“力挫群雄(雄:这里指男性)”。

12、“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胫:小腿)(《现代汉语词典》。),可见其使用对象是“消息、新闻、事件”等,不能用以指物品。本成语可改为“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13、“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见《现代汉语词典》)。可见,这一成语只能由说话或写文章的人自己说或写,第三者称别人的讲话或文章为“抛砖引玉”是不礼貌的。上面例句中作者使用这一成语的本意是要褒扬张厂长的讲话,但由于混淆了谦辞和敬辞的界限,结果欲褒实贬。

当然,类型在实战中还可以再总结,一句话,勤练多思善总结,拿到3分没问题。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高考成语题稳拿3分的秘诀 语文名师课堂必讲”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成语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下课堂实录

《成语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下课堂实录

视频,课堂实录,刘昱含,名师,成语故事,人教版,中山区,互联网,大连市,优质课,公开课,各省市,平台,网站,经典,教师,朋友,视网,辽宁,一起分享,为广大,小学语文,如果您,很不错,教学视频,提供一个,觉得该,让更多,请记住我们

2020-06-21 #长篇故事

《成语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下课堂实录

《成语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下课堂实录

视频,课堂实录,刘昱含,名师,成语故事,人教版,中山区,互联网,大连市,优质课,公开课,各省市,平台,网站,经典,教师,朋友,视网,辽宁,一起分享,为广大,小学语文,如果您,很不错,教学视频,提供一个,觉得该,让更多,请记住我们

2020-08-27 #短篇故事

《成语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下课堂实录

《成语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下课堂实录

视频,课堂实录,刘昱含,名师,成语故事,人教版,中山区,互联网,大连市,优质课,公开课,各省市,平台,网站,经典,教师,朋友,视网,辽宁,一起分享,为广大,小学语文,如果您,很不错,教学视频,提供一个,觉得该,让更多,请记住我们

2020-08-26 #经典故事

《成语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下课堂实录

《成语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下课堂实录

视频,课堂实录,刘昱含,名师,成语故事,人教版,中山区,互联网,大连市,优质课,公开课,各省市,平台,网站,经典,教师,朋友,视网,辽宁,一起分享,为广大,小学语文,如果您,很不错,教学视频,提供一个,觉得该,让更多,请记住我们

2015-04-05 #故事会

小学语文名师何捷《读绘本故事 模仿说话 写话》

小学语文名师何捷《读绘本故事 模仿说话 写话》

视频,优质课,名师,语文,互联网,各省市,公开课,平台,网站,经典,教师,朋友,课堂,课堂实录,语文名师,一起分享,为广大,如果您,很不错,教学视频,提供一个,觉得该,让更多,请记住我们

2010-05-08 #故事会在线阅读

名师课堂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总复习知识点梳理

名师课堂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总复习知识点梳理

词语,有关,喜鹊,知识点,告诉我们,加油站,比喻句,课文,成语,结构,意思是,生活中,人家,时候,枫树,礼物,蜘蛛,句子,孩子,妈妈,小路,小虫子,波纹,雷雨,鲜花,兴致勃勃,自言自语,揠苗助长,昏头昏脑,万物

2008-10-08 #故事会在线阅读

贝的故事名师课堂实录

贝的故事名师课堂实录

故事,语文,版二,年级,下册,专区,口号,课堂实录,教育,一个字,小学教育,好习惯

2020-09-08 #短篇故事

统整“疫情”与“语文”的线上教学实践 :记“智趣小语”名师工作室“空中课堂”的台

统整“疫情”与“语文”的线上教学实践 :记“智趣小语”名师工作室“空中课堂”的台

疫情,工作室,故事,众生相,老师,空中课堂,单元,李海华,习作,主题,人物,名师,学生,语文,英雄,作家,教学,笔下,情境,设计,人物描写,学会,瑞安市,课堂,教学实践,让孩子,老师们,作文,任务,例文

2020-07-11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