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周四午后悦读《汉声中国童话》——把中国故事讲给中国孩子听

时间:2015-12-09

中国孩子讲中国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71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原标题:周四午后悦读《汉声中国童话》——把中国故事讲给中国孩子听

主题:《汉声中国童话》——

把中国故事讲给中国孩子听

时间:2018年3月1日

主讲人:徐宏

主讲人简介:

天地出版社,新天地童书策划编辑

番茄有话说

01

大家晚上好! 我是三叶草故事家族的番茄,今天微分享的内容是《汉声中国童话》,这是一大群人花了十年时间整理出来的传统中国童话故事,也是我们这代人小时候听过的熟悉的故事,可以说,这是一套承载了很多人童年记忆的书。

下面请天地出版社的童书策划编辑徐宏老师,给我们分享这套书。有请徐老师!

嘉宾分享

02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新天地童书的编辑徐宏,特别开心今晚能够和大家分享这套《汉声中国童话》。

《汉声中国童话》是一套书,全套12本,每月一本,每天一则故事,共362个故事。为什么每天都有一个故事呢?因为这套书是按照传统农历岁时来编排的,我们农历每个月30天,那就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讲到腊月三十,全年的每一天都有一个中国童话,不会重复。

这是《汉声中国童话》的封面展示。

番茄老师刚刚也介绍了,这套书是由几百名编辑,花费近十年的时间,通过对中国童话的收集、整理、编辑、出版,才得以面世的。可以说《汉声中国童话》的故事是从中华5000年文明中抢出来的,为什么?下面我会从书丛本身和书丛创作背后的故事这两个方面给大家做些介绍。

《汉声中国童话》虽然叫童话,但其实故事类型很多,涵盖了节日传说、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事物起源故事、科学故事等。因为有这么多类型的故事,而且是每天一篇,孩子们可以在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也被中华传统文化滋养着。

自1981年至今,在台湾地区,这套书出版了37年,也畅销了37年,可以说是被当做传家宝一样的读物在一辈一辈的传承着。台湾30 45岁年龄段的人基本上都是从小读这套书长大的,现在,他们又在陪自己的孩子来读这套书,所以说,这是一套影响了几代人的书。主编黄永松老师聊过当年台湾出版的一些情况,据他讲, 1981年这套书在台湾出版后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打电话到编辑部去交流。有一天一位老先生打电话到编辑部,向《汉声中国童话》的编辑们表达谢意。当时编辑老师就说:“我知道啊,你谢谢我们,因为您孙子有书读了,对不对?”这位老先生却说“是啊,我孙子有书读了,但是更让我谢谢你们的,是我也有书读了,这套书居然把我小时候听过的故事都写出来了,我爱读得不得了!”

从这个电话里可以看出为什么这套书能够受到这么多读者的喜欢,并且可以一直传下来。仔细读这些故事,你会发现这套童话和国外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都不一样。我个人觉得这套童话其实已经超越了儿童文学中的童话的范畴。不仅仅是童话,他还收录了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中源远流长的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可以说这是一部现代版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虽然只有362个故事,只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一个缩影,但是,从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代表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我们中国人都应该读的一些故事。

书里的那些故事

我们把《汉声中国童话》的362个故事做了一个归类,下面我通过这个归类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套书。

神仙故事

书中有31个神仙故事,包括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月下老人牵红线、厨房里的灶神、嫦娥奔月、伏羲的故事,除了这些大部分人都很熟悉的,还有阿当猴、妈祖、城隍庙里面的城隍爷、雷公电母等故事,可以说,看完这套书,从玉皇大帝、释迦摩尼、观音菩萨,到土地公公、雷公与闪电娘娘,甚至是保生大帝、送子娘娘,这些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各路神仙我们就都认识了,而且每个故事中,每个神仙都是主角,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孩子们肯定会喜欢上他们。

此外,这些故事还不单单是神话传说,而是复合型故事,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的寓意在里面。比如说像厨房里的灶神,就是送灶祭灶这个民俗活动的介绍,比如说雷公和电母的故事,也是对中国传统节气“惊蛰”的介绍。

这是我很喜欢的七爷和八爷的故事,他们是兄弟,一个高个子,一个矮个子,尽管身高差距非常大,他们却是很要好的兄弟,在日常生活中也互相体谅,彼此信任,遵守承诺,甚至在危急关头都能够想到对方,他们自己的高洁品性,还有彼此之间的友谊,让人非常感动!这个故事又蕴含着“兄弟友爱”的道理,有一个读者说,他家里两个孩子,有时候,当两个孩子争抢东西或者闹矛盾的时候,他就给孩子讲这个故事,两个孩子就知道了“我们是兄弟,是很要好很亲密的关系,我们要互相谦让”。

历史故事

书中大概有104个与历史人物和历史战争相关的故事,比如英雄故事,西汉的陈平、李广、霍去病,东汉的班超,还有唐朝的薛仁贵、郭子仪,宋代的岳飞、狄青、杨家军,明朝的戚继光,清朝的林则徐,等等。

这些英雄人物,每一个人都有马革裹尸的壮志,醉卧沙场的豪情,他们的故事能够赋予孩子们奋进的精神,能够帮他们打开人生格局。看过这些故事之后,以后学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样的诗,孩子们自然就会知道龙城飞将到底是谁了。

此外,书中还包括了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以及一些帝王和名臣的故事。比如魏孝文帝、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魏征、顾恺之、诗仙李白,天文学家张衡等等。

这就是诗仙李白的故事,左边的小图就是很多人都熟悉的铁杵磨成针的典故。

其实书里也不单单是讲历史事件或者是历史人物的际遇的故事,同时也介绍了很多其他的内容。比如说蔡伦造纸,除了介绍蔡伦这个人,还介绍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的原理。比如说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书里特别有图展示了地动仪的构造、原理,比如都江堰的故事,讲解了都江堰的位置规划,还有工程公用等等。可以说,他们既是历史故事,也是科学故事。

这张图把古代造纸术的整个工序画得很详细。如果我们对孩子讲造纸术是中华四大发明,这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但是当它变成一个故事,变成一张详细的色彩鲜艳的图画,他就直观了,他留给孩子的是一个图像化的东西,对孩子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传统文化的启蒙方式。

文学典故

书中的第三大类是文学典故,41个文学典故大多精选自古代文学作品或历史名作,既有趣味性,又饱含文化内涵,因此常被收入中小学教材,或是作为课外书推荐给孩子。这样的故事,不仅增加孩子的知识量,对开拓孩子的生命也很有帮助。

大家可以到,除了故事名字,后面括号里还标注了故事的出处,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等,还有警世通言、史记、今古奇观、吕氏春秋,等等,这些大部头作品听我们大人听起来都会晕,但是《汉声中国童话》的作者团队在原著的基础上把它做了口语化、童趣化的处理,变成童话里的故事讲给孩子听,通俗易懂,很容易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成语故事

还有一些成语故事,比如说守株待兔、鹬蚌相争、盲人摸象、井底之蛙、愚公移山、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塞翁失马,等等。

事物起源故事

还有一类事物起源故事和地理风土志的故事。

什么叫事物起源?比如杭州的三潭印月的由来,含羞草的由来,稻米的由来,还有一些中药材如知母草等的来历,这些故事就叫事物起源故事。

民间故事

书里还有很大一类故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听到就觉得亲切的民间传说故事,大概有144个。包括番茄老师提到的傻女婿拜年、老鼠嫁女儿、孟姜女哭长城,董永与七仙女、桃花女斗周乾,等等。这些陪伴一代代中国人从童年走向成年的经典民间故事,经过几千年时间,经过了无数代人口耳相传,无数代人的审美验证,依然是最适合当下孩子在童年阅读的故事。

在给孩子读这些故事的时候,爸爸妈妈也能找回童年的快乐记忆,和孩子一起度过温馨的亲子时光。只要翻开这套书,你会发现,总有一个故事曾经温暖过你。

《汉声中国童话》的创作故事

这么数量庞大的故事是怎么来的?之前也说过,他们并非后人编写,而是从中华5000年文明史中挖掘出来的。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汉声中国童话》背后的创作故事。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套书的作者团队,汉声杂志社。

汉声杂志社成立于1971年,这是当年杂志社以及《汉声中国童话》的主创人员,也是赫赫有名的“汉声四君子”。从左往右分别是姚孟嘉、奚淞、黄永松、吴美云。吴美云老师就是《汉声中国童话》的主编。

这是汉声中国童话总策划黄永松先生46年后在《汉声中国童话》的新书发布会上。

汉声杂志社很早就被喜欢东方文化的人士评为中华民族的“无尽藏”,享誉全球文化界。从1971年成立至今,汉声杂志社一直在做一件事情——致力于抢救保护和发扬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他们每个人奔走于民间,完成大量民间文化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拯救了数十种濒临失传的民间手工艺,长期收集、整理,建立起“中国民间文化基因库”。

这是汉声杂志社的工作人员深入民间,用照片和文字去记录民间隐藏的瑰宝,让他们能够留存更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在投身民间文化保护事业中,汉声杂志社的几位创始人明显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的快速凋零的危机,大量西方童话故事取代了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这让很多孩子并不了解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再往深了说,甚至可能使孩子们的国家民族意识渐趋淡薄。

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明历史,仅童话资源就是一个无穷的宝藏。比如说每个节气的由来,历史和伟人的故事,神话和民间传说,甚至是老师傅捏出来的一个个造型生动、色彩艳丽、又散发着糯米甜香的江米人,每一个都牵连着一则相关的人物故事。

所以,汉声杂志社的几位创始人萌发了“编创中国人自己的童话”的想法,希望能够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尽一份心力。

如何收集这些故事?

确立下来这个目标后,汉声的编辑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古迹和历史资料,甚至去香港(彼时他们还不能来大陆)三联书店找了很多19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大学等一些学校的教授们整理的民间故事。拿到了这些资料,他们并不满足,因为故事类型还不够多,不够丰富。

于是,汉声杂志社招募了一百多名文字编辑,让他们去收集、整理和编写故事,同时也启用了300多名美术编辑来研究和绘制插画。这几百位编辑,我们称呼他们为几百位匠人,他们在这套书的编创过程中体现出了杰出的匠人精神。

越是传统的,越需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严谨而负责地去对待他。

一百多名文字编辑深入到民间,到同乡会、到养老院,去和来自祖国各个省市的老人家聊天,每人都带着录音机,去把那些老人家的故事记录下来。同乡会和养老院里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老爷爷老奶奶们,都是民间故事大王,他们和年轻的编辑们讲了很多栩栩如生丰富至极的中国故事。

这种讲故事、听故事的欢喜和温情,让黄老先生一直铭记到现在。老人们从最初对编辑们的戒备,到后来天天盼着他们去,这中间,是编辑们保持热情不厌其烦的无数次拜访,无数次聊天。黄永松先生说,这套《汉声中国童话》里,安放着上世纪70年代末台湾的同乡会里、养老院里、田间地头的老人们对自己祖国与故乡的浓烈真挚的寄语,爱恋。

经过多年撒网式的采集工作后,《汉声中国童话》终于有了丰富的鲜活的、细腻的故事的文本基础。

如何创作这些故事——文字

在编写过程中,汉声的编辑们互相以口述的方式研究故事的语气、节奏,初稿完成后,他们会邀请小朋友们来听故事,并且以“听到故事开头的小朋友舍不得离开去玩皮球,一定要听完才罢休”这个标准来进行修改和润色。那段时间的每天下午,汉声的编辑们都会在汉声所在的那个巷子里摆摊儿给孩子们讲故事,这个摊位成了孩子们每天最愿意去的地方,一边听故事,一边问“然后呢?然后呢?接下来怎么样了呢?”编辑姐姐就会说,“今天就讲到这了,咱们明天再讲!”等到明天,不等吆喝,孩子们自己就围上来了。

所以说《汉声中国童话》里面每一个故事都非常口语化,特别容易读,虽然它有口语、易读的特点,但又不失文字的韵味,语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是咱们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言语。

我给大家举几个小例子来感受一下——

皇帝看着情形不对,急忙拉开嗓门乱吼:“风够啦,风够啦!”但是风和海水似乎都发怒了,像倒下来的高墙般狠狠地压到船上。

农夫一听这还了得,一年的辛苦不都白费了吗?他气急败坏地跟着螃蟹到田里去查看,只见田里的稻穗折的折,落的落,叫人好不心痛!

严格来讲,这两个小片段里,讲故事的语言虽然不是最规范的中文,文笔也不是特别优美,但却非常有张力,句式之间有长有短,连接得非常巧妙,而且很生动,读起来,整个故事像流水般曲折又顺畅,朗朗上口,能够体现中文口语的语言魅力。仅读着文字,都能感觉到当时的紧张画面。

再分享《年兽来了》的一个小片段——

这一回,寒冬就到了,北风呼呼的吹,大雪纷纷的下,天气冷得不得了。

村子里的老老少少都忙着准备上山的干粮,村长更是扯开了喉咙喊“年要来了,年要来了,快走啊!”村长一面大喊,一面带着全村的人们急急忙忙往山上跑去。

短短的几句话,把北风呼啸天寒地冻的感觉,还有人们害怕年兽来的那种恐惧和慌张表现的淋漓尽致。

《傻女婿拜年》的一个小片段——

傻女婿乖乖地让太太在他脚上拴上线,笑眯眯地坐上桌。哪里想到,菜刚端上来,大家还没动筷子,有只公鸡跑进屋里正在桌下被傻女婿脚上的线缠住了,鸡一着急就拉扯的线乱跳起来,傻女婿觉得脚上的细线不断拉扯,想起太太的话也顾不得别人,就开始猛吃猛喝起来。那鸡越急,越跳,线越是扯动的快,傻女婿嘴巴塞满了,来不及往下咽,干脆用手抓菜,汤汤水水全都放到怀里!

这样的文字是不是特别有现场感?孩子们一听到就能哈哈大笑起来,怎么会有那么傻的人呢?

这是傻女婿岳父家的大厅,看看傻女婿狼狈的样子,特别可爱。

这些我们小时候都听家里老人讲过的故事,现在讲给孩子听的同时,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小时候,非常非常的亲切。

如何创作这些故事——插画

《汉声中国童话》全套书362个故事,843幅图画。这843幅图画,融入了将近20种中国民间美术技法,像中国版画、年画、壁画、漆画、剪纸、皮影、刺绣、彩塑、木雕、石刻、砖刻、晕染、拓片等等艺术形态,每一幅画里面都能找到中国文化的源头。为了给童话画插图,汉声杂志社专门成立了绘制中国童话插图的汉声画坊。为了让插图更具有民族美术风格,编辑们找出了很多中国美术的资料,甚至像国外的美术馆,借到了很多中国美术文物的幻灯片来做参考。一张战争画面的草稿,美术编辑们可能忙上一个礼拜,一幅画的边框都可能耗用三四天的时间来完成。正是这种严谨的编创精神,才使得《汉声中国童话》成为了畅销37年历久不衰的经典。

这是民间年画中“神祃”版画描述众神图的形式。画面中的神仙分为上中下三层,玉帝高坐最上层,中间神仙乘云游走天庭人间,下层神明则因长期留住人间,见灯猴做不实指控,个个神情紧张。

再看画的边框,参考了敦煌壁画的飞天设计。满满的中国元素透出来。

图画采用了汉代武梁祠画像石的造型,并参考了敦煌壁画用色。边框图示为敦煌小佛像。

图画描绘两军交战,皇帝位于战火中心,各角色延展四周,且标准名称,帮助孩子边听边看图,迅速进入角色。

这张图是仿染色剪纸形式,以白色为轮廓线与晕染色调表达。借由花与叶为前景,营造从洞窟往内探索,并感受柳暗花明的分为,使得读者好像跟着渔夫进入了仙境。

这三幅画,每一幅都有它的边框,而且每一个边框都有自己的风格所在。我们带着孩子一幅一幅的品读这些画,是一种国学启蒙,因为这些画的背后蕴含了很多经典故事和历史文化传统。

可能有家长就会很忐忑,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这些寓意和特点,要怎么讲给孩子听呢?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我们每一本书里都有一个专栏叫做“给妈妈的话”,薄薄两页纸,却很有含金量,首先会告诉大家这个月是什么月。中国古代对于农历月份的称谓有很多种,其中一个就是用花来称呼的——

一月——梅月

二月——杏月

三月——桃月

四月——丹月(牡丹)

五月——榴月(石榴)

六月——荷月

七月——葵月(蜀葵)

八月——桂月

九月——菊月

十月——芙蓉月

十一月——山茶月

十二月——水仙月

这些月花在封面、扉页,版权页、“给妈妈的话”等各个地方都有出现,也是为了让孩子记住这样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知识。

另外,“给妈妈的话”还会提到这个月有什么节气,有什么重要的值得纪念的日子,有哪些故事,为什么会选这些故事,孩子们读了这些故事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收获,等等。

除了每一本书开篇的“给妈妈的话”之外,每则故事后面也都有或长或短的“给妈妈的话”,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

一是对故事中小知识点的提取、解释、补充,方便爸爸妈妈进一步讲给孩子听,下图左边框里面就是给妈妈的话);

二是说明插图采用或借鉴了哪种艺术风格,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画的,为什么要这样来画,等。有了这段话,我们就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品读插画了。

翻开每一本《汉声中国童话》,抱着我们的孩子,或者是和他们依偎在一起 ,读好听的中国童话故事给他们听,这就是我们最直接的感情连接,这样美好的回忆,将会成为伴随孩子一生的情感财富。

《汉声中国童话》陪伴了台湾地区几代人的成长,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的引进出版,能够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喜欢《汉声中国童话》,能够让这些故事陪伴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孩子成长,也让这些值得口耳相传的好故事和文化传承延续下去。想象一下,将来我们老了的时候,还能继续做一个孩子喜欢的会讲故事的老婆婆或者是老爷爷,这会是一种非常幸福非常温馨的体验。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和陪伴,衷心希望每一位中国家长都能够喜欢我们《汉声中国童话》这套书,喜欢这套书里每一个蕴含着中华文化基因的好故事!

整理+编务:Iris 厉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周四午后悦读《汉声中国童话》——把中国故事讲给中国孩子听”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周四午后悦读《汉声中国童话》——把中国故事讲给中国孩子听

周四午后悦读《汉声中国童话》——把中国故事讲给中国孩子听

故事,汉声,中国童话,套书,孩子,编辑,杂志社,童话,傻女,孩子们,民间故事,妈妈,老师,给孩子,黄永松,图画,起源,创作,一个故事,时间,传统,事物,插图,文明,文字,番茄,由来,神仙,讲故事,边框

2017-04-04 #经典故事

周四午后悦读《汉声中国童话》——把中国故事讲给中国孩子听

周四午后悦读《汉声中国童话》——把中国故事讲给中国孩子听

故事,汉声,中国童话,套书,孩子,编辑,杂志社,童话,傻女,孩子们,民间故事,妈妈,老师,给孩子,黄永松,图画,起源,创作,一个故事,时间,传统,事物,插图,文明,文字,番茄,由来,神仙,讲故事,边框

2008-10-24 #小故事

推荐 汉声《中国童话》 中国孩子必读的传统童话故事

推荐 汉声《中国童话》 中国孩子必读的传统童话故事

故事 汉声 中国童话 孩子 妈妈 时候 孩子们 事物 典故 内容 图画 套书 年画 杂志社 民间 童话故事 科学 起源 边框 宋定伯 晏婴 中国孩子 中国风 传统 朋友 全套 传说 元素 刺绣 台湾

2020-05-01 #经典故事

推荐 汉声《中国童话》 中国孩子必读的传统童话故事

推荐 汉声《中国童话》 中国孩子必读的传统童话故事

故事,汉声,中国童话,孩子,妈妈,时候,孩子们,事物,典故,内容,图画,套书,年画,杂志社,民间,童话故事,科学,起源,边框,宋定伯,晏婴,中国孩子,中国风,传统,朋友,全套,传说,元素,刺绣,台湾

2020-05-04 #故事阅读

推荐 汉声《中国童话》 中国孩子必读的传统童话故事

推荐 汉声《中国童话》 中国孩子必读的传统童话故事

故事,汉声,中国童话,孩子,妈妈,时候,孩子们,事物,典故,内容,图画,套书,年画,杂志社,民间,童话故事,科学,起源,边框,宋定伯,晏婴,中国孩子,中国风,传统,朋友,全套,传说,元素,刺绣,台湾

2020-06-23 #经典故事

推荐 汉声《中国童话》 中国孩子必读的传统童话故事

推荐 汉声《中国童话》 中国孩子必读的传统童话故事

故事,汉声,孩子,妈妈,中国童话,时候,孩子们,事物,典故,内容,图画,套书,年画,科学,杂志社,民间,起源,边框,宋定伯,晏婴,中国风,全套,传说,元素,刺绣,台湾,壁画,大师,插画,神话故事

2020-04-17 #小故事

推荐 汉声《中国童话》 中国孩子必读的传统童话故事

推荐 汉声《中国童话》 中国孩子必读的传统童话故事

故事,汉声,孩子,妈妈,中国童话,时候,孩子们,事物,典故,内容,图画,套书,年画,科学,杂志社,民间,起源,边框,宋定伯,晏婴,中国风,全套,传说,元素,刺绣,台湾,壁画,大师,插画,神话故事

2020-04-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汉声中国童话 把中国故事讲给中国孩子

汉声中国童话 把中国故事讲给中国孩子

汉声,中国童话,二十四节气,黄永松,故事,图书,内容,杂志社,中国故事,中国孩子,图来,黄老,责任编辑,中国元素,天地出版社,中古,东方文化,业界,中华民族,事物,刺绣,人士,优惠活动,作者简介,全球,出版物,剪纸,台湾,图案,套书

2014-09-06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