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棉签掏耳朵竟致颅内感染?更可怕的是

时间:2015-12-13

文中提到,一名女性每天晚上都有用棉签掏耳朵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先是听力出现问题,接着出现了颅内感染,差点危及生命

提示:本文共有 14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最近,澳大利亚《那就是生活》杂志刊登的一篇报道引发关注。文中提到,一名女性每天晚上都有用棉签掏耳朵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先是听力出现问题,接着出现了颅内感染,差点危及生命。

导致这一严重后果的祸首竟是掏耳朵时残留的棉纤维。很多患者询问,“硬的工具掏耳朵不安全,怎么软的棉签也这么可怕?”“我掏耳朵从来没出过事,那以后还能不能掏了?”

其实,因为掏耳朵导致感染,甚至患病需要手术的病例,近些年在医院门诊中时常能见到。今天就来说一说耳朵到底能不能掏。

耳屎对人有益并非多余

耳屎的学名是耵聍,为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油脂,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黄色素,还含有少量水分和钾、钠等元素。耵聍产生后一段时间,会随着水分挥发变成干片状,也可能是黏稠状,即“油状耵聍”,均属正常。

耵聍虽然有点影响美观,但对人体是有用的。

一是抗菌:耵聍含有丰富的脂肪酸,能在耳道皮肤表面筑起一层酸性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下,可起到轻度抗菌作用,保护外耳道免受感染;

二是保温、保湿:耵聍可帮助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不让耳道内的皮肤过于干燥;

三是防异物入侵:耳道皮肤的细毛被耵聍中的油脂滋润,可阻挡外界灰尘、防止异物和小昆虫侵犯鼓膜;

四是防噪:耵聍的存在客观上缓冲了传入耳中的声波,避免耳膜被噪音或剧烈的声响所震伤。

清洁不当可致颅内感染

人类清洁自己的身体原本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我们要提醒大家的是,除了耳部不适就医处理耵聍外,别随便自行掏耳朵!

正常情况下,耳道内的耵聍可以缓慢向耳道口移动,在人咀嚼或张嘴时自行排出。而无法自行排出的耵聍一般都比较坚硬或所处位置较深,清理不当很可能将耵聍推入耳道更深处,结果是引发耵聍栓塞,以及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反射性咳嗽等不适感,甚至对耳道造成永久损伤。因此,经常用挖耳勺、火柴棍、棉签, 甚至自己的小手指掏耳朵的行为,并不科学。

掏耳朵为何会引发感染,能导致哪些疾病?

首先,掏耳工具本身就可能带有各种细菌,当它划伤皮肤时,细菌便会趁机侵入引起流脓或耳痛。尤其是在公众场所采耳的人,更容易患上霉菌性外耳道炎等疾病。

相信一些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掏耳朵时发现棉签上有血丝,却不太在意。但这种情况若长期存在,相当于反复刺激外耳道的皮肤,不仅会造成外耳道皮肤损伤、发炎、粗糙增厚,还会增加耵聍分泌,甚至引起外耳道炎或湿疹等疾病。其实,看似洁白的棉签上滋生着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真菌,未经消毒掏耳朵,在人免疫力低下时,就可能引发感染。

由于耳朵与脑组织距离很近,当患上严重的外耳道感染、中耳炎时,对大脑来说就是风险,临床上有些患者因此出现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这也是前文提到的那位女士棉签掏耳后,引发颅内感染的原因。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掏耳朵本身就是一个危险行为。此时,如果旁人不小心撞了你一下,你的鼓膜可能就直接被捅破了。小的穿孔还好,大多数人可以自愈,大的穿孔则需要手术修补鼓膜。这样的病例门诊中并不少见。

顽固分泌物建议就医取出

如何正确清理耵聍呢?准确地说,其实没有必要清理耵聍,可以等它自行排出。

当然,我们也可能遇到无法自行排出的耵聍,比如,位置较深或者比较坚硬。

此时,最好的办法是到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医生会用专业办法将栓塞的叮咛取出。对于耵聍栓塞,一般用3%至5%碳酸氢钠滴耳液滴入外耳道,每日5-6次,3-4天后由医生在耳内镜下将耵聍冲洗干净即可。

另外,医生建议大家在游泳、洗澡时尽量避免耳朵进水,若不慎进水,可将头偏向进水的一侧耳朵后适当跳几下,帮助水流出。切忌不要粗鲁地用手掌密闭外耳道口,再借着压力向外拉,这样可能导致鼓膜损伤。游泳时戴上耳塞也是保护耳朵的一种好方法。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棉签掏耳朵竟致颅内感染?更可怕的是”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如何辨识颅内感染的早期症状 避免耽误病情?

如何辨识颅内感染的早期症状 避免耽误病情?

症状,有的人,颅内感染,一部分人,好的,体温,功能,情况,癫痫,脑外科,颈部,容易被,欢迎关注,神经外科,温升高,疾病,专业,临床表现,典型,医生,动力,医院,口腔,定向力,患者,异常情况,检查和,流脓,病情,误解

2024-02-04 #综合

掏耳屎竟致“颅内感染”?耳屎到底能不能掏 终于有了答案

掏耳屎竟致“颅内感染”?耳屎到底能不能掏 终于有了答案

耳屎,棉签,耳朵,外耳道,孩子,听力,皮肤,耳道,乔妹,会导致,专业,小事,小动作,深度,行为,耳膜,影响,颅内感染,都知道,通常是,都会,中耳炎,人们,仪器,会用,凭感觉,医生,医学,图片,定力

2010-09-12 #故事会

警惕方法不当!女子用棉签掏耳朵险丧命 还有人得了癫痫

警惕方法不当!女子用棉签掏耳朵险丧命 还有人得了癫痫

棉签,医生,左耳,耳朵,耳屎,情况,东西,效果,癫痫,男子,耳道,检查,上医院,申鹏,代价,习惯,专业,妈妈,听觉,位置,保险,例子,助听器,医院,声音,坏死性,地方,大脑,头骨,妈呀

2009-03-23 #故事大全

还在用棉签给宝宝掏耳屎?别再犯错了!这些做法有害无益

还在用棉签给宝宝掏耳屎?别再犯错了!这些做法有害无益

耳屎,宝宝,耳朵,家长,棉签,给宝宝,耳道,妈妈,外耳道,皮肤,鼓膜,听力,细菌,中耳,弟弟,挖耳勺,情况,物品,隧道,不小心,千万不要,专业,人体,做法,医院,医生,地方,奶液,孩子,姐姐

2019-09-30 #小故事

别再作了!棉签掏耳朵坏处多又多 别下意识地忽视了自己

别再作了!棉签掏耳朵坏处多又多 别下意识地忽视了自己

神器,耳朵,宝妈,很多人,感觉,小朋友,工具,棉签,耳道,挖耳勺,耳屎,金属,设计,耳朵里,东西,师傅,构造,看清楚,在帮,耳扒,都会,人们,一个舒服,日常生活,方式,大部分,外婆,发簪,儿童,双氧水

2019-09-05 #故事大全

喜欢用棉签掏耳朵的人 最后都怎样了?4个问题要重视

喜欢用棉签掏耳朵的人 最后都怎样了?4个问题要重视

棉签,耳朵,分泌物,耳道,经常用,时候,鼓膜,听力,情况,耳聋,疾病,过程,会导致,很多人,操作不当,用力过猛,不良后果,中主,好的,保持清洁,一段时间,作用,习惯,力度,外耳道,后果,后会,挖耳朵,意义,淡黄色

2018-07-28 #经典故事

书法家用棉签写出颜真卿《祭侄文稿》的书法风格 网友:差太远

书法家用棉签写出颜真卿《祭侄文稿》的书法风格 网友:差太远

书法,棉签,毛笔,线条,颜真卿,祭侄文稿,圆笔,力量感,搞怪,菜刀,风格,就是因为,感觉到,用毛笔,才让,来比,下颜,书法家,手指,写毛笔字,刚性,感觉,工具,柔性,文字,拖把,枯藤,牙刷,毛笔字,生命力

2017-06-28 #故事大全

用棉签掏耳朵 看似卫生或许最伤身 正确掏耳屎的方法了解一下

用棉签掏耳朵 看似卫生或许最伤身 正确掏耳屎的方法了解一下

小朋友,耳屎,小孩,棉签,设计,很多人,圆头,神器,耳朵,耳道,金属,宝妈,都会,快感,产品,听力,孩子,妈妈,工具,戳伤,父母,耳挖,自带,风险,经常用,耳朵里,束光,第一时间,时候,专业

2016-01-06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