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珠峰高程测量背后的故事:征服珠峰的通信人

时间:2015-12-14

同日,中国移动完成珠穆朗玛峰海拔6500米前进营地5G基站建设开通

提示:本文共有 20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9日电(记者 孙云龙)4月30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正式启动。同日,中国移动完成珠穆朗玛峰海拔6500米前进营地5G基站建设开通。

对于运营商中国移动来说,珠峰高程测量的通信保障工作既是考验也是使命。本次通信保障要把5G送上珠峰,目标是对大本营、前进营和珠峰峰顶进行4G/5G网络覆盖。珠峰海拔6500米5G基站开通的背后是通信人沉甸甸的决心。

“无论是2G、3G还是4G时代,中国移动网络从未在珠峰缺席。”5月9日,中国移动网络事业部无线网络优化室副经理张阳在与媒体的线上交流中表示,5G上珠峰,是对5G通信产业链和技术能力的一次系统性检验,中国移动作为央企,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这样的历史使命。

珠峰地区高寒低压,自然环境恶劣,建设条件复杂。在通信保障方案制定上,中国移动除了追求极致的网络性能,也将网络可靠性和灾备能力放在了重要位置。

在珠峰上搭建通信系统绝非易事。除了规划好无线网络方案,电力、传输、核心网和终端都需要周密地考虑。比如,设备怎么运上去,传输怎么解决,供电怎么办,人员后勤和安全如何保障等?

作为本次通信保障的现场负责人,西藏移动网络部无线优化中心负责人李崇明在线上交流中表示,在中国移动集团网络事业部支撑下,网络设备商华为公司的积极协同下,经过多次会议研讨,整个通信保障方案3月中旬终于得以完善。整个方案综合考虑了无线信号、电力供应、传输布放、核心网和终端选择等影响通信保障的几个重要因素。

张阳介绍说,经多次研讨,中国移动总部和西藏公司的专家确定在5300米、5800米、6500米三个阶梯海拔营地建设基站。这个方案,一方面尽可能地接近了珠峰峰顶,可以减少无线信号衰减损耗,保障峰顶网络性能;另一方面,可以为登山线路提供较好的网络覆盖连续性。此外,阶梯基站还可以起到冗余备份的作用,增强灾备能力。

在克服了重重难题后,通信专家们结合动工和环保等实际情况,最终决定核心网采用NSA/SA双模方案,铺设铠装光缆,并使用华为的5G SA手机终端,保障本次高程测量的通信能力。

本次5G上珠峰的最大技术难点就是珠峰峰顶的网络覆盖和性能保障。海拔5300米的珠峰大本营到峰顶的直线距离超过20公里,前进营距离峰顶也还有5公里,中国移动的4G/5G网络是怎么覆盖到珠峰峰顶的?

张阳介绍说,这与无线通信固有特性、珠峰特殊的地理环境、5G先进的技术特性以及前期的精细化筹备密切相关。珠峰大本营和前进营可直视珠峰峰顶,中间无遮挡,并且珠峰区域没有各种嘈杂的无线信号干扰,无线传播环境更加洁净,这为远距离覆盖珠峰提供了基础条件。

由于珠峰的特殊性,网络建设人员无法提前在珠峰峰顶测试。对此,中国移动的5G技术专家协同华为,通过理论推算、实测验证的方式评估覆盖能力,研究调整5G设备参数,适应远距离传输需求。

方案确定后,真正建设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李崇明介绍说,中国移动从方案确定后就积极开始进行物资筹备,4月10日全部物资筹备最终完成。接下来,网络建设开始。

“在珠峰建站,工程建设难度比想象中更难”。李崇明介绍说,由于5800米和6500米营地都是山路,无法通车,基站和供电等设备是由46头牦牛驮运上去的。

传输光缆要从海拔5300米的珠峰大本营布放到6500米前进营地,共计需要铺设25公里的光缆。“一盘3公里的铠装光缆重达700kg,25公里的光缆重达5.8吨,全部要靠人工扛上去。在珠峰这样一个走路都要大喘气、天气又及其恶劣的地方,运输一盘3公里的光缆需要40人同时肩扛。” 尽管预计过难度,但实际困难还是超出了李崇明的预期。

一群扛着传输光缆的人在风雪中脚步蹒跚、气喘吁吁、负重前行——这就是建设人员布放传输光缆的真实画面。

在这群勇士们的努力下,4月19日下午,5800米营地5G基站开通。此后,在经历了暴风雪和落石干扰之后,4月30日15:50分,在俗称“魔鬼营地”的前进营地,6500米5G基站成功开通。

据中国移动西藏公司计划建设部的陈刚介绍,目前中国移动西藏公司已经完成在海拔5300米的珠峰大本营、5800米过渡营地、6500米前进营地3个4G基站、5个5G基站的建设,同时在三个营地建设互联网专线,解决VR、高清摄像头直播回传需求。

5月2日,据媒体登山队的实测,依靠海拔6500米前进营的覆盖,在7790米营地5G网络实测的上下行速率为70Mbps/826Mpbs。张阳预计,在珠峰峰顶也可以实现高质量的5G覆盖。

“虽然这次保障任务很艰巨、条件也很艰苦,但是做好2020珠峰高程测量通信保障任务是每一个移动人的使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此次通信保障任务。”陈刚表示。

据介绍,中国移动自2003年开始到现在,在珠峰先后建设了2G、3G、4G和5G基站,其中2019年5月16日珠峰首个5G基站顺利开通;2020年4月30日,中国移动完成全球最高珠峰6500米前进营地5G基站建设开通。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珠峰高程测量背后的故事:征服珠峰的通信人”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2020珠峰高程测量圆满结束的背后故事

2020珠峰高程测量圆满结束的背后故事

珠峰,测量,峰顶,高程测量,海拔,登山队,数据,队员,测绘,高程,营地,雪深,人员,工作,重力测量,我国,接收机,气象,顶峰,雷达,登山,袁复栋,测量数据,中国登山队,资源部,专业,中国,任务,大本营,基础

2018-01-03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测量登山队再次成功登顶珠峰 给珠峰量身高背后的故事

中国测量登山队再次成功登顶珠峰 给珠峰量身高背后的故事

珠峰,测量,峰顶,高程,测绘,数据,高程测量,海拔,登山队,营地,李国鹏,峰高程,我国,队员,工作,大冰,中国登山队,一大队,研究,世界,人员,北坡,厚度,卫星,工作者,珠峰地区,高差,党亚民,特约记者,登山

2010-01-31 #故事大全

中国测量登山队再次成功登顶珠峰 给珠峰量身高背后的故事

中国测量登山队再次成功登顶珠峰 给珠峰量身高背后的故事

珠峰,测量,峰顶,高程,测绘,数据,高程测量,海拔,登山队,营地,李国鹏,峰高程,我国,队员,工作,大冰,中国登山队,一大队,研究,世界,人员,北坡,厚度,卫星,工作者,珠峰地区,高差,党亚民,特约记者,登山

2010-01-31 #故事大全

中国测量登山队再次成功登顶珠峰!给珠峰量身高背后的故事

中国测量登山队再次成功登顶珠峰!给珠峰量身高背后的故事

珠峰,测量,峰顶,高程,测绘,数据,高程测量,海拔,登山队,营地,李国鹏,峰高程,我国,队员,工作,大冰,中国登山队,一大队,研究,世界,人员,北坡,厚度,卫星,工作者,珠峰地区,高差,党亚民,特约记者,登山

2018-09-06 #长篇故事

珠峰登顶测量背后的故事

珠峰登顶测量背后的故事

王鹏,珠峰,海拔,测量,工作,队员,专业,感觉,消息,登山队,珠峰大本营,营地,测绘,高程测量,队员们,一大队,中国,人才,天路,基础,所有人,武汉,清流,湖北,生命,相机,经历,给养,高程,十五年前

2018-06-12 #长篇故事

珠峰“国产测量”背后的故事

珠峰“国产测量”背后的故事

珠峰,登山,装备,中国,测量,登山队,中国登山队,北坡,队员,峰顶,高山,事业,小锅,睡袋,羽绒服,高程,桑珠,仪器,国家,帐篷,怀柔,记者,珠穆朗玛峰,登山者,登山服,计划,重力仪,队长,顶峰,鸭绒

2019-03-24 #故事阅读

成功登顶!珠峰测量登山队背后的故事 家长可以这样讲给孩子听

成功登顶!珠峰测量登山队背后的故事 家长可以这样讲给孩子听

珠峰,测量,小微,峰顶,教育,高程,身高,二毛,队员们,大毛,精神,雪深,高程测量,人工,山顶,雷达,工作,卫星遥感,中国,北坡,作业,技术,机器人,直升机,观测点,精神财富,结果,测绘,研究,型无人机

2010-04-27 #故事阅读

面对面丨专访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 揭秘珠峰测高背后故事

面对面丨专访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 揭秘珠峰测高背后故事

珠峰,测量,队员,高程测量,李国鹏,峰顶,海拔,窗口期,登山队,营地,大本营,冲顶,工作,高程,重力测量,小时,任务,中国,传统,冰雪,峰高程,接收机,指挥部,方法,测量队,珠峰大本营,设备,顶峰,雪深,高精度

2018-06-10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