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初中议论文阅读测试题及答案2

时间:2015-12-18

2、自行对答案看解析,答案不重要,而是分析出答案过程

提示:本文共有 49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议论文阅读测试题

【注】

1、先让孩子做前面的例题页,限时独立思考完成。

2、自行对答案看解析,答案不重要,而是分析出答案过程。

3、孩子思考订正错题,高效学习。

4、每道题 15 分钟

【例1】科学家是快乐的

①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曾说:”获奖与工作本身相比,前者令人兴奋的程度还不如后者的一半。”抛开她对名利的淡泊之心,这句话还表达了另一层意思:没有什么比探究未知并有所收获更令人开心了。居里夫人追求的,是科学家真正的快乐。

②再看当下,公众视野中的科研人员,似乎很难与快乐、轻松、喜悦这些词联系到一起,就连人们对居里夫人的关注,也是关注她数年有教职无薪酬的悲惨经历,以此反衬出这位女科学家在逆境中的隐忍。在很多人眼里,科研人员个性古板压抑,生活单调枯燥,常常为事业放弃兴趣和家庭。的确,科研人员要潜心钻研,需要付出更多艰辛,忍耐更多寂寞,有时候还要牺牲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但这与快乐并不冲突。

③实际上,当我们仔细翻阅科学家的传记时,快乐这个词的出现频率极高,很多科学家都愿意用快乐来描述自身的生活。他们快乐的源泉是什么?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对未知领域的征服、对科学之美的执着、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④科学家的快乐首先源于他们对真理的追求。从兴趣出发,当攻克难题得出结果时,很多科研人员都有打通任督二脉般的畅快和欣喜。也正是这种快乐的心情,支撑着他们走向下一次研究。就像居里夫人所说的,一位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他还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物理学家丁肇中被记者询问做基础研究是否要耐得住寂寞时说:“我没有觉得寂寞,不然我就不做了。”在他眼里,沉醉和寂寞是两回事。

⑤科学家的快乐也源于他们对科学之美的执着之心。在旁人眼里乏味复杂的数字、稀松平常的花草、遥远的卫星,在他们看来,都有着极致的美感和深厚的诗意.数学家张益唐说:“数学有很多美,数论可能是最美的一种,这些年来支撑我的,就是对美的追求。”航天专家李恒年眼中的卫星是优美地运行在轨道上的。不止一位科学家提到,研究物理学的人,从牛顿、爱因斯坦等人推算出的方程式中获得了美感、庄严感和初窥宇宙的敬畏感。

⑥科学家的快乐还源于他们对人文精神的追求。许多科学家有着极其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丰富的业余生活。比如,数学家吴文俊喜欢看电影,物理学家黄昆爱读式侠小说和侦探小说,王选院士从京剧中得到了无与伦比的乐趣和慰藉。自由多彩的文化生活,为科研人员带来了轻松恬淡的心情,能够缓解科研给他们带来的焦虑,还能帮助科学家找到迸发灵感的火花,因为创新来自想象,想象又植根于博学和积淀。

⑦那些抱怨不快乐的科研工作者,大抵还是为名利所累,为世俗所驱,为外物所惑。而那些对未知领域充满探索欲望的人、那些对科学之美抱有执着之心的人、那些对人文精神尚有追求的人,就像梦想家一样,在事业的强烈吸引下,不是一味追求金钱和荣誉,而是在探索的过程中享受创造的荣耀和辉煌,最后由衷地发出快乐的感叹。但愿更多的人不仅记住科学家的贡献,更记住他们的快乐。

(刘诗瑶文,有改动)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第①段引用居里夫人的话有什么作用?

第⑤段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请简述本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

【例2】

守住信念才有成

①有关理想信念教育,从小到大经历过不少。然而,前不久的井冈山学习,对心灵造成的冲击尤其强烈!

②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失败后,在转移井冈山途中,恶仗一场接着一场,于是,不少人开了小差,甚至连师长也不辞而别。近6000人的队伍只剩下700多人。前面重兵围堵,后面追兵迫近。情势之严峻可想而知!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在三湾那棵大樟树下豪迈宣言:“愿走的,绝不强留;不愿走的你们会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二三十年时间,革命终将取得胜利!”

③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从1927年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用时22年。

④无论谁,没有信念想成就一番事业,恐怕很难。大到革命理想﹣﹣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小到一项具体工作,莫不如此!

⑤因为有了信念,活着才有奔头,脚下才有力量。可以说:信念是指路的灯,是校正航线的舵,也是砥砺前行的鞭。相反,如果失去了信念,就会患得患失,稍有挫折便一蹶不振,以致外界稍有诱惑,就会偏离人生航迹。这些年曝光的干部腐败、演员吸毒、“富二代”飙车等等,恐怕都是这个问题的反映。

⑥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顺境时,守住信念,会走得端直;逆境时,守住信念,能迈过沟坎。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不放弃,咬住了,就是胜利!“走出沙漠”的故事就把这个道理诠释得淋漓尽致:

⑦一群学者随一位老教授沿丝绸之路进行民俗考察。可是不久,迷了路,走进了一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和炎热消耗了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在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死亡。为了节省水,老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几天后,老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最后一个水壶给了一位信任的助教,叮嘱他:“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动它。”又是3天过去了,人已渴到生理极限,大家都死死盯着那壶水。可助教呢,死活不肯让大家喝,说还没到最后关头。就在大家就要绝望的时候,沙丘后面终于传来了流水声。这时,助教才把真相告诉大家:“挂在胸前的水壶,灌满了沙子,几天前就没水了。教授一直瞒着大家,是怕大家绝望……”

⑧确实,无论什么时候,守住信念才有成。有的时候,开头时,不少人会信心满满,可在跋涉过程中,或贪恋周围的“景色”,或受各种诱惑,脚步会慢慢迟滞下来。这时,千万别忘了告诫自己:是不是守住了信念?!

⑨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久了,而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

(选自《人民日报》 )

下列最符合选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A.守住信念才有成。

B.不要因为走得太久了,而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

C.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

D.因为有了信念,活着才有奔头,脚下才有力量。

选文第⑤段没有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比喻论证 B.道理论证 C.对比论证 D.举例论证

(3)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采用的结构形式是:提出问题(①②③④)﹣﹣分析问题(⑤⑥⑦)﹣﹣解决问题(⑧⑨)。

B.毛泽东秋收起义失败后坚定革命信念的事例在文中既是一个引子,又是强有力的论据。

C.“走出沙漠”的事例,意在高度赞美老教授甘于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D.文章末段意在进一步强调千万不要忘记“守住信念”。

参考答案与解析

【例1】

【本题考点】议论文阅读综合

【文章分析】这篇文章开头引用居里夫人的话引出中心论点“科学家”是“快乐”的,接着分析了人们对科研人员的认识并指出不与快乐冲突,然后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从对未知领域的征服、对科学之美的执着、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三个方面阐述了科学家是快乐的,最后运用对比论证,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首先通读全文,结合文章题目、首尾和内容可知,本文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2)本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内容上的作用就是写出了什么;结构上的作用看位置,开头段往往是引出中心论点(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据此即可解答.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引用张益唐的话属于道理论证,作用是“引用了…的名言、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4)本题考查语段的论证思路,解答此类题,需要通读语段,分清楚层次,然后概括层次内容,再将这些内容用“首先”“其次”“然后”等词语串联即可.这段首先提出观点,然后举了事例进行论证.

(5)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内容上的作用就是写出了什么,这段将抱怨不快乐的科研工作者和快乐的工作者进行对比,是对比论证,突出了作者的观点;结构上的作用看位置,结尾段的作用往往是总结全文,这里“但愿更多的人不仅记住科学家的贡献,更记住他们的快乐”还照应了题目.

【答案】

(1)科学家是快乐的(1分)

(2)既可以引出中心论点,(1分)又可以作为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1分)还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1分)(意对即可.3分)

(3)道理论证(引用论证),(1分)引用数学家张益唐的话,论述了“科学家的快乐也源于他们对科学之美的执着之心” 这一分论点(1分),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1分)(意对即可.3分)

(4)首先提出“科学家的快乐还源于他们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这一分论点;然后,列举数学家吴文俊、物理学家黄昆、王选院士的事例论述“许多科学家有着极其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丰富的业余生活”;最后,指出自由多彩的文化生活,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一层一分,意对即可.3分)

(5)①总结全文②与文题相呼应③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一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3分)

【点评】

解答议论文中语段结构上的作用,主要可以根据位置进行判断.

开头段的作用:

提出中心论点;针对某种现象(引用某个名言)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中心论点(论题);摆出错误论点,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故事还可以充当事实论据,名言还可以充当道理论据..

中间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结尾段的作用:

深化论点;发出号召;提出希望;补充论证了…使论证更加严密;总结全文;总结中心论点;发人深思等.

【考点】议论文阅读综合

【分析】这是一篇议论文.本文主要论述了“守住信念才有成功”,能够激发人们对信念的坚守,对人们有很大的教育性.

(1)本题考查辨析中心论点.如何辨析中心论点: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2)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辨析.论证方法有:①举例论证: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来阐明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加具体而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采取生活中的道理或者名人名言等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加概括深入;③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以强调突出论证;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以使论证通俗易懂.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道题涉及的考点有把握议论文结构形式、论据等,结合课文的内容,根据掌握的知识来分析即可.这三个小题都是选择题,结合掌握的知识,逐项辨析,得出答案.

【解答】

(1)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者文首或者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结合内容来看,本文的标题就是论点,所以选A.

(2)结合第五段的内容来看,本段有比喻论证,如“信念是指路的灯,是校正航线的舵,也是砥砺前行的鞭”;有举例论证,如“曝光的干部腐败、演员吸毒、‘富二代’飙车等”;对比论证,如“相反…”;没有道理论证;所以选B.

(3)阅读文段,了解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所掌握的议论文知识来分析判断.文段中所举“走出沙漠”的事例,﹣﹣“走出沙漠”的事例,老教授“不让大家喝水”的举动,目的是让大家守住一个信念.全文说的“信念”﹣﹣还没到最后关头,说明还有希望.

(1)A.(2)B (3)C

本题考查对论点的把握、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和归纳内容要点.第三小题是难题,需要接个课文的内容来分析.

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

例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和熊掌都能得到,当然是最理想的,但这种可能往往是最小的.一般情况下需要在鱼和熊掌中做出选择,即使仅得到鱼.也是一种成功;如果哪一个都不愿舍弃,盲目地追求鱼和熊掌“二者得兼”.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那才是悲剧.﹣﹣选自《善于舍弃》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初中议论文阅读测试题及答案2”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初中语文成语运用测试题与答案

初中语文成语运用测试题与答案

加点,成语,词语,错误,比喻,句子中,不恰当,语境,样子,题意,同学,对象,下列各,事物,原指,答案,贬义词,张亮,有误,不正确,沸沸扬扬,绘声绘色,虚张声势,东西,喜事,多指,时候,气势,老师,茅草

2012-12-18 #小故事

初中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6篇含答案

初中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6篇含答案

汉字,互联网,英雄,文化,人类,文章,上帝,信息,人们,才能,中国,国家,意义,生活,个人,人民,心灵,文字,时代,智慧,民族,精神,简要,是人类,人生,作用,勇气,古人,大自然,恒心

2015-06-18 #故事大全

白岩松《留住一个民族的故事》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白岩松《留住一个民族的故事》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民族,莱比锡,故事,巴赫,文化,作者,藏书楼,白岩松,世界,中华民族,作品,全文,故居,答案,讲故事,读书人,问号,在那里,初中,关系,北岛,城市,声名,层级,市长,故乡,文章,议论文,老人,考点

2020-05-20 #故事会

白岩松《留住一个民族的故事》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白岩松《留住一个民族的故事》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民族,莱比锡,故事,巴赫,文化,作者,藏书楼,白岩松,世界,中华民族,作品,全文,故居,答案,讲故事,读书人,问号,在那里,初中,关系,北岛,城市,声名,层级,市长,故乡,文章,议论文,老人,考点

2020-08-24 #小故事

白岩松《留住一个民族的故事》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白岩松《留住一个民族的故事》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莱比锡,民族,巴赫,故事,文化,作者,藏书楼,世界,中华民族,作品,全文,故居,讲故事,读书人,问号,在那里,关系,北岛,城市,声名,层级,市长,故乡,文章,答案,老人,考点,能力,观点,问题

2020-05-20 #故事大全

白岩松《留住一个民族的故事》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白岩松《留住一个民族的故事》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莱比锡,民族,巴赫,故事,文化,作者,藏书楼,世界,中华民族,作品,全文,故居,讲故事,读书人,问号,在那里,关系,北岛,城市,声名,层级,市长,故乡,文章,答案,老人,考点,能力,观点,问题

2020-08-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白岩松《留住一个民族的故事》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白岩松《留住一个民族的故事》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莱比锡,民族,巴赫,故事,文化,作者,藏书楼,世界,中华民族,作品,全文,故居,讲故事,读书人,问号,白岩松,在那里,关系,北岛,城市,声名,层级,市长,故乡,文章,答案,老人,考点,能力,观点

2020-08-24 #故事阅读

初中学生700字议论文作文 700字议论文范文

初中学生700字议论文作文 700字议论文范文

理想,老人,议论文,作文,初中,学生,母亲,会成为,有理想,亡友,一角,儿子,外表,轮骑,风雨兼程,元方,华歆,王朗,蔡勉旃,霍金,不会有,有人说,走出来,都会,世人,人们,人类,伟人,信念,友人

2020-04-23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