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适合中学生:作文中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叙事技巧

时间:2015-12-30

多数人写的记叙文,写的事迹平淡无奇、 缺乏曲折起伏、情感上的波动

提示:本文共有 32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学生们每天接受的文字较多,却来不及筛选,如果他们能把这个写作文的方法运用好了,可以帮助他们提高作文分。

多数人写的记叙文,写的事迹平淡无奇、 缺乏曲折起伏、情感上的波动。 清代的袁枚曾说,“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作文贵曲”。由此可见,“曲”是使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曲折起伏、引人入胜呢?

一、制造悬念吊胃口。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卖关子”,在文章里,就是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设置疑问,使读者产生极度想要知道结果是什么样(俗称的激发读者窥探欲),在合适时机才把谜底(悬念)揭开。

在文章《 母亲不为儿子骄傲》:天下的母亲都会为儿女的点滴成功而欣喜,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都会为儿女的某些优点而自豪,并且在邻居面前就要把孩子的一点点小成就拿来侃侃而谈。

但是这位母亲为何不为儿子骄傲?文章从题目开始就为读者留下了悬念,行文时时牵动着读者的心,直至读到文章的结尾,疑团才豁然解开:母亲其实一直把骄傲掩藏在心底,她是以一种淡然的方式,激励儿子不断努力,警醒儿子别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

这里我们看到这个母亲她和任何一个母亲都一样,是爱自己孩子的,可是,正是因为爱自己的孩子,她才更要控制自己,和别人的母亲做了不一样的事情,别人为自己的孩子骄傲自满,而她却选择沉默,同时这里又给我们看到了这种压制情感的母亲有多伟大。

为什么要这样压制呢?在记叙文里面这样子写,就是前面说到的悬念,悬念让我们的文章波澜起伏。

制造悬念的关键是“抑制”。美国小说家欧亨利的名作《最后一片常春藤》可谓这一技法运用的典范:小说里的故事片段“五片什么,亲爱的告诉你的苏艾。”

“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吗”。

在小说中,作者只详写了主人公德拉卖发卡为丈夫杰姆买表链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而把杰姆卖表链为德拉买发卡的情节隐藏了起来,直到文末才一笔带出。小说将“悬念”一直“抑制”到底,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欲罢而不能。

“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吗?”。在小说中,作者只详写了主人公德拉卖发卡为丈夫杰姆买表链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而把杰姆卖表链为德拉买发卡的情节隐藏了起来,直到文末才一笔带出。小说将“悬念”一直“抑制”到底,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欲罢而不能。“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吗?”。

在小说中,作者说到了常春藤和病女孩的关系,这个女孩很爱窗外的常春藤,而把病老人的一个让人不理解其意以为他疯掉了,在大雨天还要出去,但是还不详细写老人做了什么事情,因为什么出去,故意把情节隐藏了起来,直到文章快要结束时才一笔带出,原来他是去树上画叶子去了,他想让女孩坚强地活下去,绿叶不会凋谢,她也不会病死。

小说将“悬念”一直“抑制”到底,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巧用曲折掀起伏。

在记叙事件的过程中,巧用曲折可以避免平铺直叙,把人物、事件写得一波三折。请看下面这篇中考佳作《难演的戏》的片段:

玩得无聊的中午,一人振臂一呼:“我们来演出戏吧。”应者云集,大家跃跃欲试。接下来就有问题了,在分配角色时,演“白毛女”的小红怕“老杨”弄乱了她的头发。“老杨?太土。”公司经理大公子王明才不当呢。穆仁智奸诈阴险,见风使舵,税务局某科长的宝贝儿子李平才不当狗腿子呢。黄世仁是反面人物,谁愿当?戏演不下去了。(至此,一起一伏。)“我”作为导演,力挽狂澜:“咱们只是演演戏而己,又不是真的。王明,‘老杨’可是正面人物呀,你就干吧!李平,你就当一回‘黄世仁’吧,待会儿‘老杨’还要向你下跪呢,你想多威风!”戏总算又启动了,可是到“老杨”向“黄世仁”下跪那会儿,王明老是跪不下去,又快散伙了。(至此二起二伏。)但大家议论了一番,认为戏还是要演下去,角色嘛,抽签决定,这样公平。没想到这下王明成了“黄世仁”,李平成了“老杨”。演着演着,李平提出了一个问题:“我爸是税务局的一个科长,专管王明他爹这号经理,我今天向他下跪,说不过去吧?”一番争论,不欢而散,戏终于演不成了。(至此三起三伏。)

这篇作文所写的只不过是一个游戏而已,但作者婉转曲折地叙述写作,突出了一个“难”字,真是妙趣横生。就在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过程中,有着耐人寻味的意蕴。如果作者三言两语,平白直露地就把这么好的材料打发了,就是平淡写作了,一眼就看到头能知道结局的,读者没有心思看下去。

三、欲扬先抑展新境

要赞扬某人,落笔却先贬抑他;要贬抑某人,落笔却先赞扬他(平时生活中,当你想要批评某一个人的时候,不能直接就批评,要先说他好,再说他不好之处,让他心里有转化的过程)。前者叫“欲扬先抑”,后者叫“欲抑先扬”。抑扬转换,能在记叙的过程中掀起波澜,形成跌宕起伏之势。

鲁迅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文章的字里行间涌动的是“我”对长妈妈深深的敬爱与怀念之情,但作者并没有一味地歌颂或赞美,而是将抑扬褒贬结合起来,写出对阿长的深挚感情。

文章先写对阿长的“憎恶”、“讨厌”,写她“常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时“成大字状、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等,然后写她“常常对我讲‘长毛’”,

写“我”对她“伟大的神力”的“惊异”,“讨厌”之情渐渐为“特别的敬意”所取代;接下来,因她“谋害了我的隐鼠”,“我”对她的“敬意”又变成了满含怨恨的“诘问”,而正当想“复仇”时,阿长又为“我”买来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怨恨”骤然化为“新的敬意”。

这就时欲扬先抑所展现的感情曲折变化,作者对长妈妈的敬爱与怀念也得到了尽情的宣泄,读罢让人不由得潸然落泪。

有位同学写《新同桌》一文也成功的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文章先写“我”对新转学来的同桌(农民工的孩子)的看不起,衣着也好,动作也好,神态也好,“我”都看不惯;接着写“我”遭遇挫折后,她给予“我”真诚的帮助,使“我”彻底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并对她发出由衷的感谢。文章记叙的事件并不复杂,但由于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首先看不惯最后由衷的感谢。

四、借助误会兴波澜。

这种写法以人物对某一事实的真相做出与之相反或毫不相干的错误判断作为情节基础来展开叙述,表现主题。《误会》的情节片段:

“车子终于到站了,小敏提着一大包行李走出车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差点闷死了。他正想着,见那小青年一瘸一拐的也下了车。小敏的心突然一颤:畸形的腿,难道?不会是……正想着,小敏看见一样东西从小青年口袋里掉了出来,他连忙上前拾了起来,原来是车票。他仔细一看,一下子呆住了。怎么可能?这小青年怎么也是 9 号?小敏赶忙摸出自己的车票,一看,差点晕了过去,天哪,原来他的车票上清清楚楚地写着‘ 6 号’”!

正是由于小敏认为他抢坐了9号座位(而又没开口询问),所以小敏对他冷眼相看,及至真相大白,误会才消除。小说的情节设置出人意料,给读者以极大的阅读快感。

五、妙用巧合添奇趣。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作者就设置了许多的巧合:林教头巧遇李小二,为下文李小二知恩图报埋伏笔;

陆虞侯设计陷害林冲恰被李小二的妻子听见,于是牵出林冲买刀寻仇。再写火烧草料场时,恰遇大风雪,林冲为驱寒外出卖酒。大风雪压跨了茅草屋,林冲只好躲进山神庙。

于是巧遇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知道事情的真相。因而便有了杀敌报仇,逼上梁山。作者连设巧合,环环相扣,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成功地塑造了林冲的形象。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也采用了这种写法:先前被他们咒骂的于勒,因为“报福”而成了他们盼望的对象;在船上意外遇见,发现身无分文的于勒时,却又设法躲开了他。

看似巧合的情节,揭示出在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赤裸裸的人际关系,小说的结局既让人觉得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还可以运用倒叙法、对比法等,也都能掀起文章的波澜。“尺水兴波犹未尽,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正是写文之道。叙事技巧的运用应该服务于主题表达或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的需要。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适合中学生:作文中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叙事技巧”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记叙文写作开头 结尾方法及技巧2

记叙文写作开头 结尾方法及技巧2

开头,技巧,文章,结尾,点拨,这篇文章,妈妈,故事,读者,东子,兴趣,排比,记叙文,语言,买空,好的,下文,九华,人们,作文,修辞手法,思绪,手法,方法,教室,爱心,爸爸,背景,观点,阳光

2020-08-11 #故事阅读

干货:中考语文之记叙文的写作手法与技巧

干货:中考语文之记叙文的写作手法与技巧

标题,修辞手法,含义,文章,角度,分析,方法,写作手法,情感,表现手法,语言,主旨,作用,修辞,全文,模板,表达方式,语境,答题,描写方法,这种情况下,信息,作者,句子,对象,文段,本义,深层,词语,题目

2019-04-06 #长篇故事

中学生上课偷看手机 内容是谈写作文章技巧 老师该不该批评?

中学生上课偷看手机 内容是谈写作文章技巧 老师该不该批评?

学生,老师,教育,手机,行为,目的,课堂纪律,都会,让学生,平台,意义,星主,视频,规则,要讲究,课堂上,个性,内容,必要性,方式,本意,课程,问题,咨询,学生们,学生自主,方式方法,给学生,自主学习,规则意识

2015-03-01 #故事阅读

学生知道写作技巧 还是不会写 不用怕 方法在这里

学生知道写作技巧 还是不会写 不用怕 方法在这里

作文,笔者,写作文,学生,技巧,方法,材料,原因,开头,时候,题目,读者,思维导图,结尾,范文,顺序,写不出来,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写作方法,器官,思路,日记,眼睛,素材,记叙文,缩写,身体,过程,活动

2016-07-31 #经典故事

故事创作 七大类型的故事的写作技巧。

故事创作 七大类型的故事的写作技巧。

故事,课程,创作方法,技巧,直播,教室,页面,写作技巧,高二,人群,内容,同学,区别,命题,场景,定义,小说,方法,教学,目标,生端,电脑,记叙文,良心,词组,课时,课堂,高一,高三,个人中心

2020-05-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学生作文提分技巧

中学生作文提分技巧

内容,材料,文章,夕阳,作文,中心,同学,笑声,记忆,话题,题目,微笑,生活,人生,过程,既可以,卡耐基,故事,记叙文,方法,结局,苦难,议论文,论据,卡耐,布鲁诺,李白,发展,又可以,文体

2019-02-19 #经典故事

写作技巧作文500字15篇

写作技巧作文500字15篇

文章,作文,缩写,内容,原文,植物,题目,应用文,开头,特点,中心,老师,建筑物,考生,语言,文体,结尾,读者,方法,结构,重点,景物,记叙文,部分,要注意,作者,事情,故事,电报,小朋友

2020-07-11 #长篇故事

初中记叙文写作 该如何巧妙构思呢?老穆来支招

初中记叙文写作 该如何巧妙构思呢?老穆来支招

父亲,母亲,外婆,妈妈,父亲节,种子,作文,老师,钥匙,就这样,初中,含义,大家伙,技巧,电话,结尾,记叙文,一把钥匙,于是就,让学生,方法,同学们,外婆家,大我,小我,情况,情感,文章,方面,构思法

2010-04-15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