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难忘少年时代。回忆那些年的乡村教育!

时间:2016-01-04

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希望工程落入名存实亡的尴尬境地

提示:本文共有 38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前言:目前的教育资源大多集中于城市,相比较而言,乡村仅剩下一些“老幼病残”。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希望工程”落入名存实亡的尴尬境地。年轻人先是带着老婆去城里打拼,稍有立足之地就将孩子也接去城里生活——虽然很苦,但全家人好歹在一起,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缺失的部分也不至于太多——很多乡村小学和中学存在的学生数量十不存一,无奈之下不断整合,即将原来好几个学校的学生集中在一个学校里,于是原来走路几分钟就到学校的情况再也不存在了。而现在,国家为经济发展的需要重启乡村经济,明确了政策的方向选择——要重振乡村经济,乡村教育必先要提上议事日程,仅以此文探讨乡村教育没落的原因,同时怀念我曾经历过的“乡村教育”。

如今还留在乡村的孩子十不存一

一、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但以牺牲农村和乡村发展为前提。

2019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由1978年的1.72亿人,增加到了8.48亿人,城镇化水平由17.9%提高到了60.6%,可以说经历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城镇化进程。从2013年到2018年全国的土地出让收入累计高达28万亿元,土地出让支出用于农业农村资金仅占土地出让收益的34.4%,占土地出让收入的6.6%,用在城市建设的比例比农村要高得多。大量的资金在向城市倾斜,这也是城市化进程推进如此快的一个根本原因。

教育和医疗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需要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配套却落后太多,是造成教育资源紧张家长焦虑的根本原因。

社会发展到如今,几乎所有的家长朋友以及周边相关的人,只要一提到教育,几乎没有不焦虑的。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展到目前的阶段,已经从上一代人故土难离又难留的无奈抉择,转换成自然而然的观念,“打工”这个词不再能进入90后的语系,在喜欢的城市工作,就像“大学生毕业后找一家公司工作”一样自然,无论有无户口和住房,这些人已经是真正的城市人,再也回不去他们出生的乡村或者小县城了,在迅速变化的中国,这些观念的演变才是真正深刻的改变——对有限资源的争夺便愈演愈烈,“择校热”了,孩子的竞争压力也空前高涨,“到处逢人说教育”,家长焦虑成为一种必然。

乡村教育的乡土概念几乎完全丢失

三、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那些乡村教育。

1.教师受到全乡村所有人的由衷尊重。

当时的乡村教师被尊称为“先生”,对一个孩子聪明的最大的称赞是:这个小东西将来肯定能当先生!先生是被各家各户“看饭”的,就是由各家轮流给先生管饭,每当轮到自己家的时候,无论生活多艰难,一定是拿家里最好的原材料来招待先生并且倍感荣耀,孩子也是一样,那领着老师回家时趾高气扬的样子充满了“狐假虎威”的味道。很多村子里的纠纷都由村里的祠堂的老人来“断案”,村子之间的就请先生来“评理”,先生一言而决,即使是输了“官司”的村子和人家,也绝对没有一点怨言的,因为先生“不会错”。家人送孩子入学,逢年过节整个村子都要给先生送礼以示对培养自己孩子的感谢——比如村里过节杀猪了,第一条肉一定是由村里的村长去送给先生的。家人给先生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不听话就打,狠狠地打”,从来就没有听说那个孩子被老师打了还去找老师算账的情况,被先生打了,回家之后还免不了再被打一顿,因为“惹先生生气了”。

先生是在乡村中最被尊重的人

2、每个孩子都是全乡村的,全乡村的人都对孩子负有教育责任。

那时的孩子可以说无所遁形的,似乎全乡村的人都对孩子的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都对孩子的一言一行进行着监督。孩子之间打架的时候,无论是那方的村里的长辈看到,立即呵斥,没有谁不管的。孩子乖乖回家,还要做好被家长再次“修理”的准备。所有的不良行为一定会被告知家长——所以那时的孩子之间要打架,都要“约架”,所谓“约架”就是找个僻静的地方独自解决,但哪有不透风的墙?最后还是要被家长再修理一次。孩子的所有的不良行为被发现,就意味着随时被任何一位乡村的长辈教育,孩子如果犟嘴,可能当时就会被打,事后告诉孩子的家长,说自己替家长“教训”了,大多家长一般先是感谢,然后再收拾孩子一顿。也有家长比较袒护孩子的,但很少,因为一旦这样做,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会被大家看低看轻。

孩子好像是全村的孩子一样谁都能管

3.游戏和劳动和教育相辅相成,孩子天性得以最大最完美保存。

那时的课程很少,作业几乎没有(后来才有的寒假或暑假作业)。游戏是主要的活动:玩尿泥、打三角(用废纸折成三角样,用力甩出吹翻对方三角即为赢)、斗蛐蛐、捉知了、下河捉鱼、斗鸡、打沙包、跳皮筋、翻交(用一根红线首尾相接,然后用手指变换图形)、抓阄(这几项主要是女孩子玩的)、滚铁环、跳马(孩子当马,其他孩子跳过,跳过后升高再跳,如果没过就当马),还有比赛仍石头、比赛打水漂之类的,三三两两自己玩,也可以和别的村的孩子组团比赛。当然,比较好玩的是夏天傍晚的荡秋千,在村子里的大树上绑上绳子,大人三三两两乘凉聊天,孩子们就在秋千上疯,偶尔也有大人参与推着玩,其乐融融,这是很多孩子最美好的回忆。那时候的女孩子或胆子小的孩子基本是围着拿蒲扇的老奶奶听故事,看着天上的银河,讲牛郎织女。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孩子的天性都得以最大保护,没有孩子忧郁的条件。

斗鸡是男孩子之间的游戏

4.乡村的几乎所有孩子都是学习和劳动穿插进行的,几乎没有例外。

那时要学的书本知识很有限,每个孩子的书包基本就装两三本课本再多几个本子和铅笔而已,其他都是自己和伙伴们在课间时要玩的玩具,大多是自制的。很多学校除了正常的寒暑假还经常有秋收假,学习和劳动随时穿插进行,而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帮家里人做家务的经历。我记得在七岁的时候就要经常照顾弟弟和妹妹,而且很早就学会了做饭。秋天在十一月的深秋季节,晚上已经寒意森然还要帮家里浇地,挽高裤腿光着脚丫,腰里别着一把手电筒,拿着铁锨借着冷冷的月色判断水的走向和灌溉情况——大家排着队浇地,轮到自己家无论多晚都必须去干活,尤其是男孩子。个个黝黑而结实,挖出的红薯和萝卜随意搽一下就吃,没谁得怪病(卫生条件是差,很多孩子肚子长虫的),极少极少有戴眼镜的。

帮家里搬玉米的孩子

5、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乡村的孩子的性格培养更有可取之处。

至于夏天的场畔,将辛苦割来的麦垛散开晾晒,然后等晾晒干了就要拉着牛车套着石碾子碾麦子,大人拉着牛,孩子在后面帮忙翻着麦芨杆,然后扬场,整天搞下来都灰头土脸的——这种劳作本身就很辛苦,夏天晒到皮肤脱皮都常见。还需要问“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时的城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竟有将麦苗当成韭菜偷着割了炒,这几乎是人尽皆知的笑话——艰苦的环境里依然苦中作乐,同时养成了坚韧的性格,越是成长就越是觉得这个乡村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性格塑造的益处。在大自然中学习、劳作,当然心境开阔。

乡村的孩子早当家

小结:中华文明自古根植于农耕文化为底色的“黄色文明”,与海洋的“蓝色文明”相比其自然属性上就更亲近土地。社会剧烈发展,昔日的农耕文化遭遇有史以来最大的破坏,并在这破坏里渐渐沉寂而至于快要消失殆尽。逝去或逐渐弱化的乡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所在,没有了根基又被外来文化逐渐侵蚀,经济的发展如无根之水,最后必然是自身文明的灾难!这样发展下去,“崇洋媚外”必然大行其道,又何谈“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乡村文化是深厚土壤

四、浅谈一下从振兴乡村教育促进乡村经济的可行性。

1、乡村教育的没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扩大经济内驱力振兴乡村经济必从乡村教育抓起,否则,一切都是无源之水。

常言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及保障体系政策致使传统农业经济收入极其低下;乡村生活保障资源匮乏, 医疗、养老、教育投资城乡比例严重失衡;乡村社会失声于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逃离并摆脱“泥腿子”的身份成为很多人奋斗目标。城市中打工的那些人大多有意无意对自己的原生地域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这样的逃离心理和自卑意识从个体蔓延到家庭再蔓延至整个乡村社会——还是因为太穷了的原因。如今国家大政方针已明确了振兴乡村经济的方向,而且明确了土地收益向乡村倾斜的政策。富裕的乡村必然会促使更多的人回来,也会吸引很多对城市生活厌倦的人来乡村生活和工作。乡村教育必然会重新被重视起来,而这又会反哺乡村经济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乡村的自然景色和空气都是优势

2、培养更多合格的乡村教师力量要先从整体的师资培训体系的改变开始。

目前大多师范院校生从培养环境到课程体系, 皆是以城市文化为导向, 即便是定向培养学生, 涉及的乡土元素也极少, 更缺乏有针对性的培养内容设置及有效的价值观念引导。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更多的是希望留在大城市生活, 进入乡村教师岗位成为他们的下策选择。而乡村学校的课程设置几乎也是城市学校的复制版, 导致乡村学生不论是来自教师行为的间接熏陶还是来自学校课程的直接影响, 收获的乡土文化元素都极其稀缺——这就是俗称的“两张皮”,谁不挨着谁,无论老师和学生都无法摸清对方的想法和思路。相信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振兴乡村经济的政策逐渐落到实处,更多的目光也必然会向乡村转移。而目前的师资培训体系也必然要做出改变!

未来的乡村一定会让年轻人大有可为

备注:因能力欠缺,文章无法全面展开论述实为遗憾。对于这个需要长篇大论来支撑的系统工程,我谨借此文抛砖引玉,期待更多有志于乡村文化建设者关注我,给我提宝贵意见并共同探讨乡村教育方向。

乡村治理与文化重构¥67.7京东购买

参考资料:中机院产业规划网《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作者:陈时键 胡娜。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难忘少年时代。回忆那些年的乡村教育!”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安徽发布10 名“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

安徽发布10 名“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

新时代,安徽,客户端,少年,新安晚报,刘美琪,士陈,宋胤,安立,朱潇,曹萍萍,美德少年,薛子,郭沛,陈滢,雨辰,项磊,关工委,省教育厅,先进事迹,世界,中学生,乡村,事迹,勇挑,女孩,奶奶,孙女,宣传部,我省

2020-03-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燕矶中学学生艾润入选湖北“新时代好少年”

燕矶中学学生艾润入选湖北“新时代好少年”

艾润,新时代,京剧,乡村,戏曲,青少年,好少年,王永建,区燕,成果展,关工委,省教育厅,镇敬老院,网讯,中学,三好学生,中小学校,乐趣,事迹,传统,作者,全省,名单,同学们,合法权益,名学,国粹,声明,学生,妈妈

2020-06-21 #长篇故事

张掖市新时代好少年 张掖市优秀童谣颁奖仪式暨2020年“书香伴我行亲情促成长”新春阅

张掖市新时代好少年 张掖市优秀童谣颁奖仪式暨2020年“书香伴我行亲情促成长”新春阅

张掖市,新时代,活动,书香,伴我行,亲情,李润,好少年,童谣,代表,全市,图书馆,颁奖仪式,指导,教育,刘灵,习近平,立德,生活方式,造福人民,记者,乡村,人心,人格,作者,倡议书,全民,县区,博物馆,受欢迎

2008-04-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以新时代好少年为榜样 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以新时代好少年为榜样 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新时代,好少年,榜样,真善美,践行,时代,青少年,人生,扣好,扣子,扣扣,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先进事迹,大任,小事,新人,民族复兴,小可,中央文明办,中国梦,中国强,共青团中央,关工委,名新,和实,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都会

2020-05-10 #经典故事

新时代好少年演讲稿4篇 新时代好少年300演讲稿

新时代好少年演讲稿4篇 新时代好少年300演讲稿

少年,老师,知识,新时代,好少年,时候,身体,同学们,中华民族,文明,钱包,公交公司,都会,学校,时代,祖国,生活,生活中,老师说,尊敬师长,拾金不昧,三好学生,同学,传统美德,下课后,中学生,事情,办公室,努力学习,司机

2014-03-19 #小故事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 少年时代也曾是个笨小孩曾国藩少年时代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 少年时代也曾是个笨小孩曾国藩少年时代

曾国藩,小偷,孩子,都会,千古,主人,人生,完人,梁上,父亲,侍府,小曾,曾子,王之怒,于家,大闹,有钱人家,章背,那一天,世人,人们,之列,主人家,个人,乳名,噼里啪啦,同学,历练,后天,命运

2020-08-25 #短篇故事

「关爱青少年」我市举行 “新时代好少年”“新时代最美孝心少年”颁奖仪式 颂扬真善

「关爱青少年」我市举行 “新时代好少年”“新时代最美孝心少年”颁奖仪式 颂扬真善

新时代,好少年,最美孝心少年,张鑫,王梅,若涵,颁奖仪式,青少年,模范带头作用,再接再厉,付文,李兆阳,李艳梅,胡毅,罗艳,郭爱,陈媛媛,马江,市教育体育局,文明,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人民,全市,奖状,发扬成绩,基层,基础,忠于祖国,时代

2016-01-27 #故事阅读

“时代少年”寻访“时代故事”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时代少年”寻访“时代故事”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伙食,专业,运动员,训练器材,李教,交通,伙食费,器械,坐好,是非,营养师,材质,训练馆,服务,训练,才开始,回答问题,几个小时,有几个,在给,总结了

2015-04-02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