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赴湖北青大附院医疗队讲述一线故事 对胜利充满信心

时间:2016-01-05

文 半岛记者 高亮 齐娟图 青大附院提供爸,你这病还没好利索,好好养着。我这边一切都好,不用担心。2月9日下午2点,一直等包机落地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早上7

提示:本文共有 282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文/半岛记者 高亮 齐娟

图/青大附院提供

“爸,你这病还没好利索,好好养着。我这边一切都好,不用担心。”2月9日下午2点,一直等包机落地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早上7点就离家的翁韵琦才敢拿出手机和父母说一声自己来了武汉。跟父母和儿子不到一分钟的通话报个平安后,翁韵琦便跟着青大附院派出的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131名同事走上了战疫第一线。彼时,翁韵琦80岁的老父亲刚刚因腿部血栓出院回家休养,需要人照顾。

新冠肺炎疫情让湖北饱受病毒肆虐,各地医疗队紧急驰援。截至目前,山东已经派出十批医疗队支援湖北,包括青岛在内,全国已经有数万名像翁韵琦一样的医务人员紧急赶赴湖北。

“爸妈发的短信都忘回了”

第二天上午8点,距离青大附院集合出发仅过去一整天的时间,翁韵琦和他的同事们便进入医院开始接管光谷院区整个十层楼病区了。“整个十层楼病区都是我们的,有50多张病床,满员状态,不管医生还是护士工作量都很大。九楼是青岛二队接管的,有时候在电梯碰到青岛二队的队员,都没时间打招呼。”翁韵琦坦言,到达武汉后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压力巨大,是每一位队员都需要面对的。

55岁的医疗队专家组组长于文成“身经百战”,经历过非典救治、抗震救灾,所有的重症患者病况都要一一跟他汇报并作出治疗方案。2月9日到达武汉的他几乎一直待在病区,没有片刻休息,连和家人多说一句话的时间都没有。

同样感受到时间不够用的还有护士长脱淼,白天她要参加各种会议,做好100位护士工作和生活上的保障,还要穿着防护服定期去病房工作。“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别说给家里打电话了,爸妈发的短信都忘回了。”在记者晚上10点多电话连线采访的40多分钟里,前后三次有人来到脱淼的房间讨论工作,采访也中断了三次。

“穿上防护服,就不是自己了”

穿脱衣服,平时看似很简单的动作,到了战疫一线就成了令翁韵琦“遭罪”的事。“进出隔离病房需要穿防护服、戴眼罩,穿的时候还快点,二十来分钟穿好。从病房出来的时候,得经过三个房间。依次脱掉最外边防护服、护目镜、里边的衣服,就算动作熟练也得半个小时。”

防护服是一次性的,为了节省物资,队员们觉得能在病房里多待一会儿就是赚了,最长的一次翁韵琦穿着防护服在病房待了足足六个小时,在这六个小时里一直站着,“不敢坐,万一椅子上的刺儿把防护服刮个口就危险了。”翁韵琦说,穿着防护服没法上厕所,有的同事为了节省防护服在病房里就穿上纸尿裤,翁韵琦采取的方法是,从早上开始到进病房的几个小时里不喝水,防止上厕所。

不仅如此,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上口罩、护目镜后整个人行动变得迟缓,原本很简单的动作也会耗费多倍的力气。“穿上防护服,就不是自己了。走路慢,呼吸也难受。”脱淼说。

有一次当班护士照顾一位大小便失禁的老人,不停地清理大小便,次数多了难免也会有委屈,但晚上听到老人病情加重后,几名护士不住地询问,担心老人的病情,甚至为白天产生情绪深感自责,“医者父母心,每一个行医之人虽然不会去想这个词,但真正遇到病人,这就会成为他们下意识的动作。”脱淼说。

“我第一个进去,陪着她们”

“医疗队很多护士都很年轻,有的刚毕业,平时在家就是孩子,但到了这里就是能冲能打。”47岁的翁韵琦被年轻人的冲劲和奉献精神感动着。而这几天,45岁的脱淼被周边同事的牺牲精神感动着,“有的小姑娘刚毕业,1997年出生的,都报名来这了,还有已经当了姥爷的也照样跟年轻人一块干着。”脱淼说,医疗队同事的拼劲感动了自己的同时也感动了武汉当地人,他们纷纷为山东人的吃苦耐劳品质竖起了大拇指。

最令脱淼感动的还是刚接管病区后,派第一批护士进隔离病房的那天。因为是第一次接手病房,需要派10名护士进入隔离病房,医疗队内谁也不知道隔离病房内是什么情况,但经过精心选拔的10名护士还是义无反顾地进了病房,没有一个人退缩,为了陪着年轻护士,防止她们产生焦虑情绪,本来不当班的护士长高祀龙主动请缨:“我第一个进去,陪着她们。”

“这些护士都比我年纪小,有些才二十多岁,当时真是感觉就像是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未知危险的地方,内心真的是非常担忧。”脱淼对年轻护士在危急时刻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赞叹不已。

在春暖花开时毫发无损地凯旋

儿行千里母担忧。2月9日一早6点多,脱淼拉着行李箱离开家前往医院集合时简单给爸妈说了句有事要出差就走了,就是怕年迈的父母再担心,到了武汉机场收到了爸妈微信。“放心吧,在家等你回来”,微信里简单几个字让脱淼的信心更加坚定。

医疗队队长是青大附院副院长牛海涛,带领团队在武汉居住的地方自行做了区域划分。对于这次战疫,牛海涛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但也对胜利充满了信心,“我会照顾好战友,一定让每个人都能在春暖花开时毫发无损地凯旋。”负责医疗管理的副队长、医务部主任孔心涓也深感自身责任重大,“带队有责任,我要确保把每一位医生都安全带回去。”

对于疫情防控,翁韵琦也是信心十足,翁韵琦借记者的笔向岛城市民表态,“请你们放心,我在这里工作很好。对于疫情,我们有充足的信心把它消灭,就是看时间长短问题。”在采访的最后,平时不易动容的翁韵琦重复了一句队里专家组组长于文成曾经说过的话,“面对疫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今年的迎春花定会按时开放。”

□半岛记者 齐娟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1月28日,青岛市中心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出发,前往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2月17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医疗队在现有条件下紧急改造重症病房,将这里原来的60张普通病床改造成18张床的ICU病房,组建重症部队,发起重症阻击战。

王英是山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2019年12月刚刚竞聘成为青岛市中心医院院感科副主任。在此之前,他一直是ICU的一名重症医学专业医师。王英称,从黄冈临时隔离救治区完成疑似患者分诊确诊任务后,再到挺进大别山区域诊疗中心集中救治确诊患者,他们将在这里完成救治任务,直到患者陆续康复出院。

“救治危重症患者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王英说,2月16日,根据黄冈市的救治需求,山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负责的7楼西病区被全面紧急改造成有18张床的ICU病房,组建重症部队,2月17日,重症病人被收治进来。“我全程参加了此次改造。”王英称,青岛市中心医院援助湖北队员中,有七名队员主动请缨志愿加入了重症队伍,除了他以外,还有医师徐德祥、武晓,护士孙晓娜、邢乃姣、张学鹏、樊雷。2月16日下午,他带着邢乃姣、张学鹏、樊雷及其他地市医护人员在西区病房开始了一场“搬家”行动,将这里原来的60张普通病床改造成18张床的ICU病房,并且开辟了医师工作室、治疗室、处置室、污物间等。

整理完病房后,17日,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为重症病人进行更高级的生命支持和呼吸支持,包括机械通气、CRRT、血流动力学监测及ECMO等医疗技术,与死神赛跑,尽全力挽救更多的重症患者。另外,他院其他五名护理人员(曲梦媛、孙晓、王璐、辛兆红、王东海)将在西区继续完成普通组患者的护理工作。

[来源:半岛都市报编辑:亚麦]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赴湖北青大附院医疗队讲述一线故事 对胜利充满信心”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云南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年轻的她充满信心:抗击疫情 我一定可以!

「云南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年轻的她充满信心:抗击疫情 我一定可以!

唐磊,湖北,援助,二附属医院,医疗队,队伍,刘畅,夏方,云南省,一线,云南,任务,护士,想法,年纪,护工,消息,时候,毅然决定,极致,时间,注意安全,肺炎,病区,责任,能力,记者,工作,培训,一定能

2014-05-21 #故事大全

青岛大学成立青年抗疫先进事迹宣讲团 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分享感人瞬间

青岛大学成立青年抗疫先进事迹宣讲团 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分享感人瞬间

先进事迹,青年,青岛大学,一线,报告,团员青年,宣讲团,时刻,刘彩,刘彩云,仪式,全校,学校,报告会,疫情,青春,活动,志愿服务,孙雅琴,大思政,张孝,副校长,中国梦,附属医院,半岛,上点,中体,专场,代表,人民

2014-07-17 #故事大全

讲述好“逆行者”故事 传递中国战“疫”力量

讲述好“逆行者”故事 传递中国战“疫”力量

疫情,阻击战,代表,力量,一线,磨难,中国,劳动者,湖北,中国人,向世界,团结的力量,没有一个,众志成城,医护人员,万众,中华民族,世界,中成,信心,充满信心,医务人员,医疗队,基层,城市,医院,历史,国人,同胞,民警

2020-05-14 #故事会

援鄂故事来自武汉一线的“战地”日记

援鄂故事来自武汉一线的“战地”日记

病人,医疗队,兄弟,信心,同伴,同行,细节,一起走,不知不觉,国博,柳华,行一,责任编辑,随便吃,故事,一线,战地,山东省,充满信心,山东,四川,医院,千叮咛万嘱咐,单元,双脚,合规,宿舍,得失,感觉,总体

2014-09-25 #经典故事

在战“疫”一线淬炼青春——安徽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故事

在战“疫”一线淬炼青春——安徽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故事

患者,武汉,信心,颜浩,方舱,刘莲,白璐,医疗队,医院,安徽省,战场,疫情,湖北,团队,阿姨,医务人员,安徽,客厅,疾病,队员,工作,防控,全国,千纸鹤,心愿,护士长,系统,肺炎,回家,90后

2017-12-30 #经典故事

记者一线探访:精准救治 青大附院启用远程会诊系统

记者一线探访:精准救治 青大附院启用远程会诊系统

系统,患者,肺炎,远程会诊,附院,新型冠状病毒,救治,专家,防控,医院,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医生,教授,工作,隔离,记者,疫情,情况,物资,病情,组织,青岛市,风险,3时,多学科,医疗救治,全力以赴,王新生,黄飞

2011-11-03 #短篇故事

抗疫一线|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医护人员精心呵护患者赢得称赞

抗疫一线|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医护人员精心呵护患者赢得称赞

患者,病人,医护人员,医疗队,解放军,王奶奶,群众,孙兴,孔德华,亲人,军队,便盆,思源,湖北,武汉,护士,白子,病房,通讯员,过程,需求,行动,为中心,人民群众,报记者,海来,解群,黄永德,在床,党中央

2018-12-01 #经典故事

一线抗疫群英谱: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泰康同济医院

一线抗疫群英谱: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泰康同济医院

患者,医院,郑溪,同济医院,救治,泰康,疫情,防控,病人,院长,晓凤,工作,重症,军队,工人,小组,方面,物资,病情,科学,施治,医护人员,改造,医疗救治,一线,专业,医疗,武汉市,基础,定点医院

2020-01-02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