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反智” “无为”怎么理解?老子的《道德经》你真的读懂了吗?

时间:2016-01-22

01 反智,反对的是自身的智慧吗?说起老子的道德经,很多人以为老子在其中表达了一个重要思想:反智

提示:本文共有 180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今天借《微观国学》这本书,说说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的思想和理念。

01 “反智”,反对的是自身的智慧吗?

说起老子的《道德经》,很多人以为老子在其中表达了一个重要思想:反智。

很多人没有深究老子的思想,断章取义以为老子反对的是我们自身拥有的智慧。事实并非如此,老子的“反智”并非反对“智慧”。

从他的《道德经》中可以看到,老子对知、智、明三个字的用法是有区别的。

“知”指的是“了解”、“知道”。这不是老子要否定的,他否定的知是人的欲念。

所谓“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这里的智才是老子强烈质疑和反对的,这里的智指的是小聪明而不是智慧。

至于智慧,老子一般用“明”来表示,是指“道”和“常”的最高智慧。即“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老子的“愚”也不是指愚昧,而是朴实无华的意思。

颜回

不仅是老子反对小聪明,孔子也是如此。虽然孔子弟子很多,但他最喜欢的却是老实的颜回。

当今社会不乏聪明人,正因为很多人觉得自己聪明,因此张狂、投机、势力,追求一夜暴富,三五年有成,或毕其功于一役。大部分人忽略了脚踏实地,勤奋的价值。

但遗憾的是,无论是孔子还是老子,他们反对的这种小聪明在中国大行其道,以至于苏东坡、郑板桥等人都说“难得糊涂”。

因此,我们的人生之路有很多选择,但既要有生命的大智慧,又得有生活的经验支撑。

02 “无为”,是指无所作为,彻底消沉吗?

如果要问《道德经》最重要的思想是什么,很多人的估计会不约而同地回答:无为。

但人们真的理解老子所谓的“无为”吗?不少人按字面上的理解,以为老子提倡的是彻底消极地让人们无所作为,显然这是个误解。

老子

老子的无为是主张人的活动顺应道之自然,而不应该任凭自己的主观意志恣意妄为,这样就能因道之力而有所作为,取得最圆满的效果。

老子的无为思想可以当作一个标准,去观察社会的众多领域。不仅治国、经济政策上应该听取老子的教导,就是法律、医学、金融等领域也可以从老子的无为中得到启示。

某些积极有为的干预是灾难性的,在社会经济和医学等领域尤其显著。2008年西方经济危机的主要来源就是以格林斯潘为首的决策者们出台旨在消除“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周期这些举措时,却适得其反地引爆了危机。

而在医学领域有一个术语叫做“医源性伤害”,即对患者进行“天真的干预”所造成的伤害和灾难。

这些例子都说明人们忽视了老子的“无为”思想,无视自发运作和痊愈的存在,当我们不懂得事物发展的规律时,不妨等等看,事缓则圆,要懂得抵制和延迟干预。

03 理解真正的“无为”,学会闲散地生活

老子的教导在今天既有社会意义,也有个人意义。具体到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当中,“无为”更应是消解现代性异化的一剂良药。

如果我们能彻底理解老子的无为,就能收获完全属于人的生命,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因为无为而治的人生是要我们学会无所事事,闲散地生活。这不是说让我们一直闲散地生活着,而是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在名著《历史研究》中,研究了历史上很多伟人,发现在他们的一生中,几乎都曾有过一个闲散的时期,因此,这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时期,学会闲散地生活才能有所收获。

在西方国家就有间隔年,指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

间隔年期间学生离开自己国家旅行,通常也适当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

间隔年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又能让他们学习生存技能,增进自我了解,从而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更好融入社会。

反观我们现代人被各种成功学激励着,要珍惜时间,创造财富,结果适得其反,我们本身的幸福感并没有增强。

正如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的那样:“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

这和西方的一些思想不谋而合,美国作家福克纳曾说:“有那么多工作要做的人是可耻的。”德国谚语也认为只有魔鬼才匆匆忙忙。

因此,我们别忘了在工作之余学会闲散地生活,享受生活才是人生的第一桩大事。

结 语

学习最忌讳浅尝辄止,断章取义。不管是老子的“反智”还是“无为”,若不深究恐怕都会对他的思想造成误解,从而人云亦云。

唯有抱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态度,才能挖掘古人思想背后隐藏的深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引我们的生活和行为。

文/紫竹凌:多平台签约作者,自由撰稿人。

欢迎关注@以书话人生,经典好书,与君共读。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反智” “无为”怎么理解?老子的《道德经》你真的读懂了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老子与《老子(道德经)》

老子与《老子(道德经)》

老子,动物,思想,老聃,关尹,孔子,可以用,哲学史,一面,全书,时机,统治者,我们知道,李名耳,孔丘,应在,上第,三生万物,云上,典籍,乘风,万物,主张,个人,体系,他用,人民,做法,周礼,君子

2010-06-18 #经典故事

老子为什么写道德经 老子愿意 老子真的愿意吗?

老子为什么写道德经 老子愿意 老子真的愿意吗?

老子,道德经,创始人,春秋时期,关令尹,李耳,牛顿,穆罕默德,蔡伦,哲学家,世界,名人,伊斯兰,书吧,产物,佛教,写本,势力,基督教,段子,思想家,影响力,安危,战争,成就,时候,真名,民间,民族,疾苦

2011-09-27 #长篇故事

走进老子故里 听老子讲《道德经》(一)

走进老子故里 听老子讲《道德经》(一)

老子,圣母,道德经,太清,河南,城东,历史,公元,化身,地方,塑像,太后,鹿邑县,阴阳,道德天尊,可明,天之,宝天尊,宋真宗,李渊,李母,玉清,道可道,高月,龙幡伏,名的,圣母殿,太极殿,水中月,哲学家

2018-04-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 老子是太上老君 老子想写就写!

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 老子是太上老君 老子想写就写!

老子,道德经,孔子,后世,思想家,文王,时期,百姓,源头,真经,规律,王之道,中国,三皇,个人,世界,五帝,人们,信仰,天下,周公,思想,所处,时代,春秋战国,甲骨文,社会,能力,发展,影响

2011-03-30 #小故事

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尹喜,道德经,一带,秦国,于老子,于周王,李树,灵宝县,郑国,高深,函谷,向西,联合国,新环境,马王堆汉墓,图文,出处,全球,传说,内心,关住,名著,发行量,函谷关,史记,后人,圣经,外语,文化

2008-02-05 #故事大全

《道德经》作者老子遗留的三大谜团:老子到底去哪里归隐了?

《道德经》作者老子遗留的三大谜团:老子到底去哪里归隐了?

老子,典籍,思想,道德经,商容,主张,图书,孤本,老聃,何方,先生,后世,器具,巨著,成就,方面,春秋时代,生平,楚国,神话传说,答案,说法,著作,身世,负责管理,道教,管理,于老子,司马迁,周景

2010-03-01 #长篇故事

老子是孔子老师 为何老子的道德经 却传给了尹喜?

老子是孔子老师 为何老子的道德经 却传给了尹喜?

老子,王子朝,孔子,藏书,道德经,周敬王,尹喜,单氏,楚国,周易,晋国,威胁,南阳,周敬,庄子,王子猛,太子,代表,函谷关,原因,官方,思想,政治,政局,王子,观点,老聃,诸侯,资料,风云

2009-12-02 #经典故事

解读老子《道德经》

解读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思想,老子,角度,中国,管理,源头,人生,密码,如果把,一生,智慧,世界,哲学,传记,层面,数学,文明,一本书,真正理解,量子物理学,修辞学,内心,基础,天道,天书,学道,学科,思路,总纲

2012-05-03 #经典故事